王叔岷 Wang Shumin
作者简介
· · · · · ·
王先生叔岷,本名邦濬,以字行,號慕廬,四川省簡陽縣人。父諱增榮,字耀卿,號槐齋,晚清秀才,四川紳法班法政別科卒業,曾任四川高等法院書記官長。太夫人張氏,諱厚坤。民國三年(1914)陰曆四月二十九日,先生誕於原籍。時軍閥閧亂,兵燹四起,每過鄉境,一夕數驚。三、四歲時,耀卿公授以唐詩;七歲入私塾,十歲讀《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十一歲入高級小學;十三歲隨父至成都,耀卿公親授《詩經》、《左傳》、《史記》、左太沖、陶淵明、李太白、杜工部諸家詩;...(展开全部)
王先生叔岷,本名邦濬,以字行,號慕廬,四川省簡陽縣人。父諱增榮,字耀卿,號槐齋,晚清秀才,四川紳法班法政別科卒業,曾任四川高等法院書記官長。太夫人張氏,諱厚坤。民國三年(1914)陰曆四月二十九日,先生誕於原籍。時軍閥閧亂,兵燹四起,每過鄉境,一夕數驚。三、四歲時,耀卿公授以唐詩;七歲入私塾,十歲讀《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十一歲入高級小學;十三歲隨父至成都,耀卿公親授《詩經》、《左傳》、《史記》、左太沖、陶淵明、李太白、杜工部諸家詩;暇時喜讀《老》、《莊》,尤好《莊子》,先生學兼四部,蓋植基於此;暇則習七絃古琴。
十四歲,考入成都華陽中學,好讀書,亦好運動,曾入選籃球、足球校隊。十七歲入聯合中學高中部(石室中學),與同儕結為「梅花五子」,別號孤鶴,頗負文名。十九歲以第一名考進國立四川大學中文系,受教於朱光潛、劉大杰諸名師。日軍侵華,抗戰軍興,政府退守四川,以重慶為陪都,先生雖心憂國難,仍潛志經典,民國二十七年川大畢業;受徐中舒先生勉勵,報考北大文科研究所。
二十八年,任教長壽之重慶聯合高級中學半年;二十九年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因抗戰附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時已遷四川李莊之栗峰。傅斯年孟真先生為所長,先生幸得親炙,蒙指點治學門徑,遂自校勘、訓詁入手,博覽群書,廣輯資料,漸入學術之門。先生一生為人、治學、處世,皆深受孟真先生之影響。三十二年獲碩士學位,留所任助理研究員;三十三年八月完成《莊子校釋》,凡二十餘萬言,時年二十八。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傅斯年先生代理北京大學校長;三十五年先生隨史語所復員南京,是年發表〈莊子通論〉於徐復觀先生創辦之《學原》學報,深受學界好評。
民國三十七年冬,與中研院史語所、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人員及珍藏文物同船遷臺。三十八年,傅孟真先生出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先生受臺大中文系合聘任教,授《大一國文》與《斠讎學》。共事論學者有臺靜農、洪炎秋、戴君仁、鄭騫、許世瑛、伍俶(叔黨)、毛子水、屈萬里、何定生諸先生。四十年開始教授《莊子》,既以《莊》解《莊》,又旁及相通之諸子百家,並引漢魏六朝唐宋各大家詩作為證,一時杏壇轟動,慕名旁聽者甚眾。
四十八年以訪問學人赴美國哈佛大學遠東語文系一年,與洪業(煨蓮)先生論學甚歡,後得其推薦,於五十二年受邀赴新加坡大學中文系任客座教授兩年。五十六年赴吉隆坡馬來亞大學漢學系任客座教授。六十一年轉赴新加坡南洋大學任講座教授,期間先生數度婉拒行政職。六十九年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國立新加坡大學,當局力請,先生逼不得已,出任中文系主任,創辦博士班。
七十年自新加坡大學退休返臺,寓居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館,並於同年九月回臺大中文研究所任教。七十一年因長期研案勞神,導致胃穿孔,於臺大上課後暈倒;稍癒後先生仍不以為意,研撰不輟,撰寫《莊子校詮》期間,胃疾復發。弟子爭先恐後輪班至臺大醫院陪侍,其中不乏國內外知名學者教授,先生之受敬愛於此可見一斑。七十三年自史語所退休;翌年起仍在臺大研究所任課,開授《斠讎學》、《先秦道法思想》、《劉子研究》、《詩品文心比較研究》等課;並獲聘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諮詢委員。七十六年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成立,函聘先生為榮譽講座,作兩次學術演講。
先生雍容儒雅,待人溫厚,視學生如子女,凡經教誨者,無不如沐春風,終身感念。一生潛心向學,勤於著述,不慕名利,與世無爭,偏愛老莊自然之道,長保恬靜自得之性,雖年屆耄耋,而視未茫,髮未蒼,齒牙未嘗動搖,門人咸引為美談。晚年與女公子國瓔夫婦同住,享天倫之樂,亦多次回成都與長公子國簡同住,含飴弄孫。九十歲以後,記憶力稍差;九十七年(2008)八月二十一日於睡夢中安然仙逝,享壽九十有五。
先生二十歲時與潼南縣望族楊尚淑小姐文定,兩年後完婚。一生伉儷情深,不論求學逃難,或往星、馬、美國講學,胥相伴隨,未嘗須臾離也;民國六十六年不幸因肺癌病逝星洲。友朋或勸先生續絃,不為動,其摯情如此。
先生長子國簡,生於民國二十八年,曾任成都同安鄉中學校長。次子國瑜,民國四十年生於臺灣,留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治數學,獲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數學博士。長女國瓔,民國三十年生,畢業於臺大中文系,留學美國哈佛大學遠東語文系,獲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即任教於該校,民國八十三年受聘臺灣大學中文系,父女同系講學,一時傳為美談;並曾以筆名瓔珞寫作中篇、短篇小說多篇。婿蕭啟慶先生,臺大歷史學系學士、碩士,哈佛大學遠東語文系博士,專攻元史,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先生最重情、惜情,治學之餘,不廢吟詠。其詩發乎深情,各體兼擅,尤精五古,神似靖節。有詩集《四餘齋詩草》、《南園雜詠》、《舊莊新詠》、《寄情吟》、《落落吟》、《隨感吟》、《倚紅小詠》、《論詩別錄》、《慕廬餘詠》等多種行世。
先生之學術,兼及四部,著述豐宏,而皆淵博精深,成一家言;古籍之斠讎箋證,尤為當世推重。七十年來,遍校先秦兩漢魏晉群籍,撰有專書近三十種,論文二百餘篇。其中《莊子校釋》、《斠讎學》、《史記斠證》、《諸子斠證》、《莊子校詮》、《列子補正》、《劉子集證》、《世說新語補正》、《顏氏家訓斠補》、《列仙傳校箋》等書,皆以斠讎學方法董理古籍之傳世名作。《史記斠證》、《莊子校詮》、《陶淵明詩箋證稿》、《鍾嶸詩品箋證稿》、《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左傳考校》等,更融校勘、訓釋、義理為一體,開啟「由實入虛」的治學途徑。先生嘗有詩自述:「由實入虛救破碎,虛由實得非空虛。誰能虛實為一體,魚躍鳶飛樂愉愉。」先生學博思深,晚尤圓融通達,淵沖醇粹,其引導沾溉之功,可謂大矣。
(李隆獻 撰)
收藏人数最多的5部作品
· · · · · ·
(
全部
)
最近出版的5部作品
· · · · · ·
(
全部
)
他们也收藏了王叔岷(35)
· · · · · ·
(
全部
)
王叔岷的贡献者(1)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