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1
一 河源的探索…………………………………………………………………………………5
二 九地黄流乱注………………………………………………………………………………16
1.银川附近的河道变迁……………………………………………………………………17
2.河套地区的河道变迁……………………………………………………………………19
3.龙门潼关段的河道变迁…………………………………………………………………21
· · · · · ·
(
更多)
引 言……………………………………………………………………………………………1
一 河源的探索…………………………………………………………………………………5
二 九地黄流乱注………………………………………………………………………………16
1.银川附近的河道变迁……………………………………………………………………17
2.河套地区的河道变迁……………………………………………………………………19
3.龙门潼关段的河道变迁…………………………………………………………………21
4.孟津武陟段的河道变迁…………………………………………………………………26
5.战国中期以前的下游河道………………………………………………………………28
6.战国中期到西汉末年的下游河道………………………………………………………30
7.东汉至北宋前期的下游河道……………………………………………………………33
8.北宋后期的下游河道……………………………………………………………………36
9.金人统治时期的下游河道………………………………………………………………40
10.元代至清朝中期的下游河道 …………………………………………………………44
11.清代中期以后的下游河道 ……………………………………………………………52
12.下游河道变迁的总体趋势及其成因 …………………………………………………56
13.下游河道上的分支水道 ………………………………………………………………60
三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65
1.黄土地的烙印……………………………………………………………………………65
2.消逝的绿野………………………………………………………………………………71
3.淤塞的湖泊………………………………………………………………………………84
4.湮没的城池………………………………………………………………………………88
5.沉沦的丘冈………………………………………………………………………………93
6.伸展的海岸………………………………………………………………………………94
四 宣房塞兮万福来……………………………………………………………………………103
1.大禹治水的传说与疏、障两种治河方略………………………………………………105
2.瓠子决口的堵塞与堵口技术的发展……………………………………………………113
3.贾让的治河三策与独流、分流两派……………………………………………………121
4.王景治河与堤防修护制度的完善………………………………………………………126
5.东流、北流之争与改河问题……………………………………………………………138
6.潘季驯“束水攻沙”与治沙派…………………………………………………………146
7.胡定的“汰沙澄源”方案与全河派……………………………………………………148
五 直是万顷黄金钱……………………………………………………………………………151
1.水利灌溉工程与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153
2.漕运系统与国都的繁荣…………………………………………………………………159
后 记……………………………………………………………………………………………166
· · · · · · (
收起)
2 有用 蜜三刀 2021-08-15 23:51:24
作者说张华《博物志》中已经提到黄河源头星宿海,但我查了好几个版本的《博物志》,并无这一记载,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看到的。看来作者并未查考原书,名家也有偷懒的时候。
1 有用 我又改昵称了 2022-05-12 21:11:47
文科一級教授專欄
0 有用 cc修文 2022-02-17 09:32:05
中正平和,读的时候很难想象辛的文风会变成后来那样一本书有半本在怼人的样子。
7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8-08-28 11:18:00
河源认识史上的一个倒退是清朝人曾错误地否定了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看法,提出应以黄河3条上源中的另一条河流阿尔坦河(即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的正源。这一说法因被写入了著名学者齐召南的《水道提纲》一书而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紧接着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进行的一次河源探查时就否定了这种错误看法,恢复了卡日曲的正源地位,但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重新勘查河源时,还是重蹈了这一谬误,把约古宗列... 河源认识史上的一个倒退是清朝人曾错误地否定了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看法,提出应以黄河3条上源中的另一条河流阿尔坦河(即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的正源。这一说法因被写入了著名学者齐召南的《水道提纲》一书而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紧接着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进行的一次河源探查时就否定了这种错误看法,恢复了卡日曲的正源地位,但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重新勘查河源时,还是重蹈了这一谬误,把约古宗列曲列为黄河的正源,直到1978年经过认真地考察和论证,才又把这一错误彻底纠正过来。清代在河源认识上的第二个倒退是重源说再度抬头,取得了支配地位。唐代中期的杜佑在《通典》这部书中最早对重源说发出了挑战;元代撰写《河源志》的潘昂霄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塔里木河水系的河流都已渗漏到沙漠之中,并没有潜流重出的可能 (展开)
0 有用 刚刚 2022-05-18 11:41:27
梳理历代黄河水患和治河政策的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