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考研路上专业书 (虎折)
- 北大出版社文学书 (石头开花)
- 文学史大坑1号 (小布头)
- jf FD CL (常绿乔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文学概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Ecstasy 2018-04-20 07:52:59
入门!袁老真的是令人敬佩,每天四点起写该书,才让我们后辈有信见到如此好书。提纲挈领,按照文体分类,再讲各文体的发展史。虽说不是十分深入,但是对于一本概论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太多。感谢袁老。
1 有用 碳酸牙膏 2020-02-29 15:51:51
结构没有问题,条理清晰,所例举的诗论句段也很好,然而论述稍嫌乏善可陈。虽然强调“启发性”,但未免过于“点到即止”。和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比起来,少了新颖尖利,更多地展现出文学史研究主流正统的中正平和。
1 有用 方因因 2022-06-02 16:41:21
对中国文学很熟悉,大部分是按照朝代进行文学的写作。这一本用“三古七段”的划分方法,然后按照诗赋、词曲、小说、文章等体裁做讨论。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史的视角,结合起来看有助于梳理。备考用书。
2 有用 ⚓️ 2020-05-20 18:35:52
1988年初版,2005年修订版,回到当时看,著者提出文体互渗(赋+诗=抒情小赋,赋+骈=骈赋,以诗、赋、文为词)、文学地理(先秦之邹鲁与荆楚、两汉之淮南与长安、魏之邺都、东晋南朝之金陵、唐之河南、宋之江西、元之大都、明清之江浙、近代之岭南)、文学类别(宫廷、士林、市井、乡村)、文学趣味、文学传媒等专题,确实有引领作用,为此后的文体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地理学别开生面。著者至少两次提及“五四”以来的... 1988年初版,2005年修订版,回到当时看,著者提出文体互渗(赋+诗=抒情小赋,赋+骈=骈赋,以诗、赋、文为词)、文学地理(先秦之邹鲁与荆楚、两汉之淮南与长安、魏之邺都、东晋南朝之金陵、唐之河南、宋之江西、元之大都、明清之江浙、近代之岭南)、文学类别(宫廷、士林、市井、乡村)、文学趣味、文学传媒等专题,确实有引领作用,为此后的文体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地理学别开生面。著者至少两次提及“五四”以来的歌词创作并未像古代词曲那样,吸引大诗人、大学者参与其中,看来是深为之叹惜。可是,当代的大诗人、大学者也不乏深度参与影视剧、综艺节目者。据此,雅俗互渗或所谓以雅济俗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下里巴人”之外,选取了大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诗文传统中,袁先生谈诗歌专题用了90页,谈文章只有20多页 (展开)
13 有用 燕贼 2014-08-03 18:28:54
此书实在是太基础了,入门读者随便看看还行,说得都不透彻,这本书应该叫做“中国古典文学简史”才对,基本上是按照文类进行的发展简述,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没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