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残僧对《美国黑帮》的笔记(9)
-
第1页
斯料特·沙利文案和美国城市运输公司案都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犯非定义:违反法律并导致司法部门介入。但是第二个案件表明,罪行越大,“犯罪”和“商业惯例”之间的界限就越模糊。正如亚特兰大市市长、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杨(Andrew Young)曾经说过的:“只要100个生意人决定做同一件事,那么这件事绝对不会是非法的。” 杨的说法或许有点夸张,但对美国社会而言,这的确是人们耳闻目睹的真实情况。商界有它自己的运行法则,这种法则通过一种被称为“公司权力”的力量驱动着公共和私人领域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力量隐藏在社会深处,若隐若现。但有几个细节问题值得探究。这些权力的属性究竞为何?它是如何具体发挥作用的?法律真的会马上迎合那一百个生意人的愿望和需求吗?当美国公司发现它的欲望受到宪法障碍的限制时会如何反应?谁来决定哪些领域是“公共”的,哪些领域是“私人”的?谁来决定某种特定的行为究竞是“犯罪”还是“商业惯例”? 引自第1页 -
第5页
不过,比圣克拉拉案裁决本身更值得注意的是裁决发生的时间:1886年。因为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甚至更早些开始,就有一些美国知名人士对公司权力问题提出过前瞻性的警告。比如,1864年亚伯拉罕·林肯在给他的朋友威廉·艾尔金斯(William Elkins)的信中写道: 我们可以为这场残酷的战争即将结束而庆祝①。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损失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这的确是共和理想试验的一部分;但我认为,不久的将来另一场危机又要到来,这场危机将让我身心疲惫并使我为国家的安危而寝食不安。战争的结果是,公司将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而一个高度腐败的时代将随之到来。在这个国家,金钱的权力将致力于不断通过损害公众利益而扩张,直到国家的财富被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中,共和国也将不复存在。而此时此刻,我对国家安全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担心,甚至超过了在战争时期的忧虑。愿上帝保佑,不要让我的怀疑成为现实。 类似地,在1870年,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这位美国总统的后裔写道:美国人正在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一个难以抵档的腐败体制后,公司最终得以支配政府的那一天马上就要到来了①。在美国社会中,没有哪个权威可以有效地抵挡…也没有东西可以把这种威胁限制在美国一国之内。公司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当前制度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将迅速传遍全世界…除非能找到某种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否则当前制度的末日就要到来。 引自第5页 -
第29页
但是当我读到雷·拉斐尔(Ray Raphael)的《我所经历的美国革命》和本杰明·拉巴利(Benjamin Woods Labaree)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之后,我发现捍卫公司权利既不符合美国革命所倡导的各种价值观也没有体现美国人民的利益。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与事实恰恰相反,美国革命显然是一场直接反对公司的起义。那场革命的背景之一就是如合同奴工和招募水手一类的底层民众长期以来的反公司情绪。在18世纪,也就是英国于1719年通过投机法案,从立法上压制在英国设立的公司之后,反公司倾向在法国和英国的知识分子中也开始变得普遍,而一些具有这种倾向的思想家也影响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等游历世界的美国人。法国和英国的思想家认为,公司是垄断的同义词一是特权精英阶层通过牺牲大众利益来搜刮利润的工具。这种反公司情绪也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到处可见的主题之一。斯密写道:“同行间很少碰头,即便是娱乐也不在一起②,但是如果要在一起商议什么的话,那一定就是要合谋损害公众利益,或者提出什么涨价的高招。” 引自第29页 -
第41页
正如表5。1所示,通过在经营许可的每一项条款上加上一些约束,经营许可制度把目标着眼于限制公司财富积累和权力扩张的趋势。大多数公司只有20-30年的存在期限,在此之后公司负责人必须寻求新的经营许可。银行这个限定最为严格的行业只有很短的3年的经营期限。 有限责任一这条投资者不对公司债务或财务结算承担责任的规则一一通常被认为是公司最为核心的定义要素之一。但在英国或者美国,这一条并不常常是公司属性的必要要求。在英国,18世纪晚期以前有限责任并不是公司法中的必备规定①,而直到1855年之后这样的规定才普遍采用、在此之前,这项规定时常被废止。例如,议会在1662年宣布仅授予东印度公司、吉内亚(Guinea)公司和皇家渔业公司中的“贵族、绅士以及有身份的”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州立法机构明确反对有限责任。例如,在1822年马萨诸塞州通过的一项法律这样写道②:“任何一个制造业公司的股东…都将承担责任,在他个人能力范围之内,为他在成为公司股东期间内产生的全部债务承担责任。”大多数州用“双倍责任”③原则来代替“无限责任”,也就是以股东在公司授资额的两倍为限承担责任。直到19世纪70年代晚期④,有7个州的州宪法还对所有银行的股东实施双倍责任原则。一些州也要求制造业和公用事业的公司股东对雇员工资承担特定责任。 引自第41页 -
第47页
对不太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读者而言,要理解斯科特成就的重要性就要注意到,当时没有人预见到这场革命的到来。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都没有预见到公司会作为一种统治性的制度浴火重生。在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公司被认为是一种没落的、先天不良的制度,是中世纪特权的残渣,很容易导致经营管理上的失败,只能在一些零碎的事情上发挥作用①。卡尔·马克思在1848年所著的《共产党宜言》中也忽视了公司的出现。斯密和马克思主要受英国环境的影响,事实上,在英国,所有被许可的贸易公司在18世纪中期都崩溃了。总体而言,英国工业革命的繁荣是在很简单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主要是家族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公司性质的联合资本企业。 引自第47页 -
第161页
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对第一修正案的立场是有问题的。他们将其观点的基本推理建立在错误的比喻之上。保护公司并不是一条避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良方,这与保护一个不受欢迎的演讲者并没有类似之处。毕竟,一家公司根本就不是一个用言论发表自我意愿的人;把公司比做发表自我意愿的人,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比喻。更恰当地说,公司可以比做麦克风。假如你去参加家庭教师协会的会议,在会上你发现有一位家长带来了一个麦克风,并且允许她或他用过个麦克风在会上发言,这样他(越的声音会大得盖过其他所有没有麦克风的人。但是让这个人放下麦宽风并没有剥夺他(她)的发言机会,而且这正是为了保护其他发言人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同样的,说限制政治献金的竞选筹就法规已经影响到了对第一然正案中的权利保护,真的如此吗?这些法规的目的是,防止公司的震宽风湾盖住其他人的观点。当政府对这方面的管制没有实施时,规模巨大的公司通常就会运用其强大的财力资源来发表压倒来自其他方面的意见:当管制实施后,公司的经理们还能够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已的观点。这些观点要公是其个人观点,要么是代表公司的观点。同时,其他人的观点也得到了限护;其中包括公司员工、股东、持有不同意见的公司祭理以及广泛的公众意见。 引自第161页 -
第176页
在公司取得投票权的那一天,也就是1997年7月1日,至少那些在场的人都感觉到天气非常湿热。当然,公司是不会在意这一点的。当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国旗徐徐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飞扬的时候,由船王董建华起草并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新基本法开始实施了。它将香港立法会的60个席位做如下分类:20个席位由公开选举产生;10个席位由北京控制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30个席位由功能团体和地方选民选举产生。功能界别选民包括诸如律师、建筑师等自由职业者,在香港也包括公司。 民主制度的支持者如民权党的陆恭蕙(Christine Loh)等人对此很不满。她指出,香港的公司对政府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根本无需通过享有实际选举权的形式来表达代表自身利益的观点。她强调,从本质上说这种制度部分剥夺了香港270万居民的选举权。香港中文大学的翁松燃(Byron Weng)教授精确地计算出剥夺的程度。按照翁的计算,像信和集团(Sin0Gr0up)这样的公司所享有的选举权与61O0个个人投票者相当。这是因为信和集团拥有很多下属公司,每个公司都享有一个独立的投票权①。 公司的投票权?在美国人的印象中,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是这也提醒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公司权利的最终边界究竞在哪里?香港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公司不会满足于人们给它划定的边界,它会尽力获得它能得到的权利。公司权利的这种扩张,二方面是在一个独立国家内部的政治版图内:另一方面将通过双边和多边国家协定而在世界舞台上得以施展。 引自第176页 -
180
随着这些区域协议的实施,公司开始能够在全球享有一些全新的、强有力的权利。在法律上,总部在一国的公司可以拒不执行另一国的司法判决。1987年,随着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得到两国的批准,第一个国际公司权利协议开始实施。该协议要求各国政府给予公司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1994年,该协议被包含进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现在墨西哥开始成为协议的一方。管制性征收补偿开始成为公司享受的第三种权利。 按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1102号文件,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各国政府必须平等对待国内和国外公司。按照1105号文件,所谓最惠国待遇原则意味着所有的公司都应当在国际法的要求下被平等对待。按照1110号文件,管制性征收补偿原则意味着如果公司的资产价值或者预期未来受益因为新管制措施的实施而下降时,公司可以就损失的补偿事宜向特别仲裁法庭起诉东道国政府②。 较之于有144个成员国的世界贸易组织而言,公司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所获得的权利更多。虽然世界贸易组织也允许一国政府对另一国的国内法律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更进一步,它允许一家公司可以就一国主权范围内的法律、管制措施的变化甚至法庭的判决去起诉一国政府。在此之前,这种置疑仅能在私下的仲裁委员会中讨论,并不允许公众参与。 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赋予公司的三种权利中,管制性征收补偿原则得以扩展的潜力最大。在关于该权利的谈判过程中以及在院外游说美国国会批准该协议的阶段中,征收补偿权利被看做保护公司不被国有化的手段。这种征收的一个例子是1938年墨西哥政府在石油行业所采取的国有化行动。事实上,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这种行为被认为“等价于间接的剥夺”。
-
176
在公司取得投票权的那一天,也就是1997年7月1日,至少那些在场的人都感觉到天气非常湿热。当然,公司是不会在意这一点的。当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国旗徐徐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飞扬的时候,由船王董建华起草并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新基本法开始实施了。它将香港立法会的60个席位做如下分类:20个席位由公开选举产生;10个席位由北京控制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30个席位由功能团体和地方选民选举产生。功能界别选民包括诸如律师、建筑师等自由职业者,在香港也包括公司。 民主制度的支持者如民权党的陆恭慧(Christine Loh)等人对此很不满。她指出,香港的公司对政府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根本无需通过享有实际选举权的形式来表达代表自身利益的观点。她强调,从本质上说这种制度部分剥夺了香港270万居民的选举权。香港中文大学的翁松燃(Byron Weng)教授精确地计算出剥夺的程度。按照翁的计算,像信和集团(Sino Group)这样的公司所享有的选举权与6 100个个人投票者相当。这是因为信和集团拥有很多下属公司,每个公司都享有一个独立的投票权①。 公司的投票权?在美国人的印象中,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是这也提醒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公司权利的最终边界究竟在哪里?香港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公司不会满足于人们给它划定的边界,它会尽力获得它能得到的权利。公司权利的这种扩张,一方面是在一个独立国家内部的政治版图内;另一方面将通过双边和多边国家协定而在世界舞台上得以施展。
懒残僧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323条 )
- 货币价值
- 1
- 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
- 5
- 金手铐的救赎
- 2
- 繁花
- 1
- 从农业1.0到农业4.0
- 4
- 为进步定价
- 7
- 顾维钧回忆录 第六分册
- 2
- 下一个世界工厂
- 6
- 乔冠华谈周恩来和新中国外交
- 3
- 在阿尔巴尼亚长大
- 2
- 天才的学习方法
- 1
- 天变不足畏
- 3
- 诡辩术
- 1
- 真假之辨
- 3
- 世纪足音
- 5
-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 7
- 历史的辉格解释
- 2
- 韩国现代史
- 3
- 纪录中国
- 14
- 错位
- 3
- 国家如何支付战争
- 3
- 是我的错吗?
- 6
- 性别与视觉
- 3
- 琉球地位
- 4
- 好奇心改变世界
- 2
- 智人之上
- 8
- 政法传统研究
- 14
- 崩溃边缘
- 2
- 央地关系中的立法
- 1
- 苏轼与苏门六君子
- 2
- 书写与遮蔽
- 1
- 沙漠勇士
- 10
-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 1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 1
- 一个村庄的奋斗:1965—2020
- 4
- 全球化与软实力竞争
- 9
- “我们赞成差别对待”
- 3
- 门口的野蛮人I
- 4
- 中国经济 (第2版)
- 3
- 绝不妥协 :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摩擦案件纪实
- 4
-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前前后后
- 8
- 哈耶克论哈耶克
- 1
- 尼泊尔的生存战略
- 2
- 臭鼬工厂回忆录
- 2
- 日本的凯恩斯——高桥是清传
- 9
- 明治维新亲历记
- 4
- 亚洲大趋势
- 4
- 体国经野之道
- 2
- 顾维钧回忆录 第五分册
- 6
- 战争与反战争
- 1
- 再造新文明
- 1
- 财富的革命
- 1
-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
- 5
-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
- 9
- 行动科学
- 1
- 1007天的战争
- 1
- 中国股市十七年
- 4
- 中国通
- 9
- 西方哲学史
- 14
- 顾维钧回忆录 第四分册
- 1
- 法国在非洲的无形武器
- 2
- 背水一战
- 7
- 诺兰的电影世界
- 1
- 顾维钧回忆录 第三分册
- 2
- 印度复兴
- 3
- 區判
- 13
-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 8
- 给少男少女
- 1
- 顾维钧回忆录(第二分册)
- 4
- 加拿大现代科技之路
- 1
- 意大利科学史
- 2
- 拉美技术史
- 1
- 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
- 1
- 意大利风光
- 1
- 游美札记
- 1
- 美苏科技交流史
- 1
- 俄罗斯帝国发明史
- 3
- 美国科学史
- 1
- 2021年上海法院案例精选
- 5
- 美国技术与社会
- 13
- 一本书读懂25部科学名著
- 1
- 2020年上海法院案例精选
- 1
- 利率是车,汇率是马
- 2
- 管理行为
- 2
- 2019年上海法院案例精选
- 1
- 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 11
- 荒凉山庄
- 4
- 角福火山
- 2
- 党人山脉
- 4
- 吉田学校
- 3
- 当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 1
- 最后期限
- 2
- 席德·梅尔的回忆录!
- 4
- 不敢止步
- 15
- 掌控人生主动权
- 4
- 国文课
- 2
- 权力的转移
- 1
- 第三次浪潮
- 10
- 未来的冲击
- 7
- 筚路维艰
- 1
- 2018年上海法院案例精选
- 1
- 人类新史
- 7
- 工程帝国
- 3
- 大争论
- 1
- 韩国近代科学之路
- 1
- 安然公司发迹的岁月(上下册)
- 4
- 日本的反省-只有中国才能拯救日本经济
- 7
- 德国技术史
- 10
- 驴象之争
- 2
-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3
- 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
- 8
- 阅读、书写和历史意识
- 4
-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
- 7
-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 5
- 论雅俗共赏
- 1
- 通产省与日本奇迹
- 9
- 新战国:迷雾重影下的大国博弈
- 5
- 买入银行股
- 16
- 走出戈壁
- 1
- 拯救日本
- 14
- 金钱博弈
- 9
- 人类真的是耶胡吗?
- 1
- 希望回忆录
- 2
- 战争回忆录
- 3
- 驾驭经济
- 13
-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 2
- 龙头、价值与赛道
- 3
- 科学·人文讲堂(二十讲)
- 3
- 英雄变格
- 12
- 他乡之税
- 1
- 劳作的女人
- 1
- 读史求是
- 11
-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
- 3
-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者)的历史、执政及其嬗变探究
- 2
- 从万历到康熙
- 10
- 孔门理财学
- 1
-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 2
- 科尔贝
- 7
- 国债的历史
- 4
- 交易员、枪和钞票
- 10
- 解读苏南
- 2
- 冷战后美国的非洲资源政策
- 2
-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 1
- 如何改变世界(第三版)
- 3
- 1968年法国革命
- 12
-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 4
- 论反对派
- 11
- 置身事内
- 4
- 新框架
- 1
-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 20
- 注意!有人在盯着你
- 1
- 資本與意識形態
- 5
- 常识与通识
- 3
- 故事
- 1
- 变异:日本二千年
- 2
- 葛兰西
- 1
- 实践哲学与霸权
- 10
- 公共哲学
- 8
- 魔鬼出没的世界
- 1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
- 1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
- 1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07/2008
- 1
- 法国政治史(1958-2017)
- 7
- 大元帅斯大林(修订版)
- 4
-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 7
- 互动仪式链
- 6
- 交接香港
- 5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1
- 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
- 7
- 法国社会主义简史
- 7
- 我的人生路
- 3
- 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
- 1
- 自私的基因
- 1
- 贫穷的本质(修订版)
- 2
- 中世纪欧洲商业史
- 6
- 谎言与真相
- 1
- 战备时期的工业建设
- 4
- 中国入世谈判风云录
- 4
- 羞耻与必然性
- 1
-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 4
- 狱中札记
- 3
- 告别百年激进
- 11
- 去依附
- 7
- 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
- 8
-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
- 1
- 波斯纳
- 2
- 法感通幽
- 7
- 老龄化的老虎
- 3
-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
- 7
- 八次危机
- 3
- 单读07
- 1
- 卡片笔记写作法
- 2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5
- 少林很忙
- 27
- 支付战争
- 5
- 单向街 004
- 1
- 管理美元
- 1
- “中间地带”的革命
- 4
- 宫女谈往录
- 11
- 麦读法律38《推开法学之门:法学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南》(11位法学院院/校长推荐,打破信息差,帮你找到自己的人生规划)
- 1
- 不可思议的印度
- 6
- 西安事变新探
- 6
- 中西之间
- 3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 6
- 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
- 11
- 单向街 002
- 1
- 单身女性的时代
- 2
- 久别重逢
- 13
- 情理法与中国人
- 15
- 地北天南叙古今
- 1
- 黄河青山
- 41
- 顾准文集
- 10
- 管理百年
- 5
- 古典小说漫稿
- 2
- 闲坐说诗经
- 1
- 《金瓶梅》十二讲
- 5
- 大屠杀记忆与美国外交
- 6
-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 16
- 法律漏洞的确定(第2版)
- 2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 10
- 以色列总理私人史
- 2
- 创水记
- 7
- 上海之声
- 8
- 隐秘权力
- 2
- 至高权力
- 10
- 大汗之国
- 4
- 林甘泉文集
- 11
- 韩国现代化之路
- 4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
- 1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
- 3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 5
- 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
- 4
-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 12
- 见识丛书·帝国的年代:1875—1914
- 5
- 见识丛书·资本的年代:1848—1875
- 10
-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21
- 韩国新村运动
- 5
-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 1
- 经济追赶与技术跨越
- 4
- 帝王女人
- 1
- 我的中国世界
- 29
- 仁义礼智
- 12
- 倦怠社会
- 5
- 英美棉纺织业史(1750年以来)
- 2
- 全球化市场上的银行业
- 6
- 稻米
- 4
- 文学种子
- 1
- 文革轶事
- 1
- 国际电影业史(1890-1940)
- 4
- 文学体验三十讲
- 1
- 喻权域文集
- 8
- 葡萄酒史
- 37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
- 7
- 造纸业的生产与性能
- 2
- 金钱的社会意义
- 6
- 《实践论》 《矛盾论》解说
- 9
- 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西南纪行
- 4
- 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江南纪行
- 7
- 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福建纪行
- 11
-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政治1989-2019
- 10
- 不许再卖
- 21
- 中国与维多利亚想象
- 7
- 孟买
- 18
- 消逝的海外华邦
- 1
- 江城
- 1
- 韩国工人
- 1
- 经济间谍探秘
- 1
-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 5
- 招募顶尖人才
- 2
- 积厚成势
- 8
-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
- 9
- 写内幕书的乐趣
- 1
- 美丽心灵
- 1
- 权力、资本与商帮
- 6
- 太阳之下无新事
- 6
-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系列图书·书史纵横
- 10
- 静默之身
- 2
- 最亲密的陌生人
- 11
- 元宇宙:技术、场景与治理
- 1
- 隆美尔战时文件
- 31
- 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 10
- 巴芒演义
- 5
- 辩证元宇宙
- 10
- 纵身一跃
- 5
- 持续交付2.0
- 1
- 敏捷革命:提升个人创造力与企业效率的全新协作模式
- 2
- 众声喧哗(人文社精装版)
- 1
-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5
- 5
- 人脸识别
- 1
- 六代之民
- 1
- 课税数字经济
- 2
- 数据交易:法律·政策·工具
- 1
- 理性机器人
- 4
- 明代宦官
- 10
- 乳房
- 8
- 音乐神童加工厂
- 7
- 喂养中国小皇帝
- 2
- 打造消费天堂
- 12
- 特权
- 7
- 找工作
- 1
- 道德与市场
- 4
- 雄性衰落
- 5
- 票据革命
- 1
- 八〇年代(增订本)
- 5
- 日本近代思想史
- 2
- 罗盘与风向标
- 8
- 岂不怀归
- 3
- 加密货币、区块链与全球治理
- 6
- 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
- 8
- 死屋手记
- 6
-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 1
-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2
- 16
-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 2
- 2
- 区块链与大众之治
- 9
- 多谈谈问题
- 7
- 尼赫鲁家族与印度政治
- 7
- 印度塔塔集团
- 6
- 论曹操(朱永嘉作品系列)
- 5
- 反抗现代性
- 10
- 审判机器人
- 2
- 你好,焦虑分子!
- 1
- 机器人的话语权
- 3
-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
- 16
-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 15
- 谁为机器人的行为负责?
- 4
- 机器人是人吗?
- 1
- 炮楼里的女人
- 1
- 法国史10讲
- 2
- 《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
- 1
-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
- 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军事思想精粹
- 4
- 刘邦与项羽
- 3
-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
- 1
- 英国史10讲
- 1
- 我的联合国之路
- 11
- 威权式法治
- 1
- 中文打字机
- 6
- 原则
- 5
- 分身
- 4
- 亲密的分离
- 5
- 生老病死的生意
- 7
- 克隆人技术立法的宪法界限
- 1
- 印度青年狂想曲
- 10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5
- 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
- 1
- 最好的告别
- 1
- 印度对华战争
- 14
- 鼠疫斗士
- 1
- 医生的精进
- 4
- 激进的女权主义
- 2
-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 1
- 医生的修炼
- 1
- 对伪心理学说不 (第8版)
- 6
- 白痴
- 17
- 论李贽
- 2
- 中国的思维世界
- 1
- 中国的历史脉动
- 3
- 中国的冲击
- 9
- 作为方法的中国
- 8
- 微物之神
- 1
-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 4
-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
- 14
- 鲍鹏山新读诸子百家
- 2
- 李卓吾·两种阳明学
- 8
-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
- 7
- 美与暴烈
- 1
- 中国思想史
- 15
- 医心帖
- 1
- 终结贫穷之路
- 11
- 维系婚姻的秘密
- 12
- 战争与性别
- 10
- 它们的性
- 21
- 法的中国性
- 8
- 我在印度的701天
- 18
- 法律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 1
-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
- 38
- 雅尔塔
- 18
- 蔡志忠
- 6
- 贫穷的质感
- 14
- 峰会
- 21
- 藏族妇女口述史
- 3
- 孔门十弟子
- 2
- 言归正传
- 8
- 用写作重建自我
- 10
- 我青春漫游的时代
- 19
- 负暄续话
- 5
- 负暄琐话
- 6
- 心灵世界
- 13
- 缔造和平
- 48
- 我们的经典
- 9
- 美国的艺伎盟友
- 13
- 毛泽东品韩非子及其他
- 13
- 毛泽东品孙子兵法
- 13
- 毛泽东品庄子
- 12
- 毛泽东品《老子》
- 21
- 林毅夫自选集
- 3
- 转型中的法国
- 22
-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 15
- 韩国式资本主义
- 18
- 洞见
- 6
- 香港重庆大厦
- 19
- 假面的告白
- 3
- 晓寺
- 6
- 奔马
- 10
- 黑箱:日本之耻
- 1
- 东大女子
- 9
- 批判区块链
- 4
- 法学的圣殿
- 4
- 刑法纵横谈
- 11
- 严肃点,我们在讲法哲学
- 6
- 刑法纵横谈
- 19
- 书店四季
- 9
- 学以为己
- 30
- 毛泽东品《孟子》
- 1
- 法律稻草人
- 1
- 法律文化三人谈
- 3
- 我在底层的生活
- 17
- 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
- 2
- 打工女孩
- 7
- 日本贫困女子
- 12
- 书店日记
- 8
- 女性贫困
- 3
- 医生的抉择
- 6
- 基层女性
- 10
- 书店里的七种人
- 5
- 哲学起步
- 18
- 跨国灰姑娘
- 15
- 到法学院学什么
- 2
- 亲密的陌生人
- 1
- 我们内心的冲突
- 3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 6
- 没有神的所在
- 24
- 掌控谈话
- 26
- 科学禅定
- 1
- 后村的女人们
- 16
-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 5
- 张医生与王医生
- 18
- 狼的智慧
- 4
-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 2
- 你的顾客需要一个好故事
- 3
- 毛泽东品论语
- 4
- 读破金瓶梅
- 1
- 海殇?
- 4
- 爱的饥渴
- 3
- 学术与政治
- 4
- 2015年上海法院案例精选
- 2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
- 白熊实验
- 2
-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 6
- 苏菲的世界
- 1
-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 18
-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
- 11
- 资本回报
- 2
- 与病对话
- 1
- 详谈:赵鹏
- 10
- 善战者说
- 3
- 思想实验
- 2
- 我书架上的神明
- 1
-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 1
- 屠猫狂欢
- 9
- 重建另一种叙事
- 8
- 不可思议的印度
- 20
- 摆脱“大日本主义”
- 6
- 狂欢至死
- 3
- 变量4:大国的腾挪
- 1
- 变量3: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 5
- 俄罗斯的中国黑帮
- 3
- 以利为利
- 1
- 兵以诈立
- 7
- 被颠覆的文明
- 13
- 监狱里的图书馆
- 4
-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 15
- 高级迷信
- 13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第3版)
- 3
- 隐性女权的王国
- 1
- 中国妇女运动史话
- 16
-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 5
- 白虎
- 4
- 白痴
- 1
- 玩儿
- 5
- 堕落论
- 3
- 横财
- 5
- 孤独六讲
- 1
- 布拉热洛纳子爵
- 2
- 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
- 1
- 美国反对美国
- 3
- 渔权即海权
- 24
- 贫困的终结
- 12
- 目光
- 1
- 锡安长老会纪要
- 1
- 舆论
- 12
- 史记的读法
- 1
- 富可敌国
- 1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 12
- 走出唯一真理观
- 3
- 账簿与权力
- 3
- 中国足球内幕
- 4
- 虚构的以色列地
- 1
- 大众的反叛
- 1
- 论语别裁(上下)
- 2
- 狂热分子
- 2
- 大投机家2
- 1
- 以色列
- 6
- 悲惨世界(上下)
- 1
- 花间一壶酒
- 1
- 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 1
- 看见
- 2
- 母与子(全三册)
- 5
- 生活的艺术
- 1
- 资本的规则
- 2
- 活着本来单纯
- 3
- 社群化:酣客5年100倍增长的社群方法论
- 4
- 金融数智化未来
- 4
- 道德经说什么
- 4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
- 1
- 黑帮的逻辑
- 1
- 抗战时代生活史
- 1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2
- 变量2
- 4
- 变量
- 1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 3
- 价值投资之茅台大博弈
- 1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 7
- 毛泽东选集
- 5
- 当图书进入战争
- 6
- 升起的太阳
- 32
- 告别贫困
- 4
- 毛泽东选集
- 3
- 把自己作为方法
- 8
- 脱贫攻坚,我们的行动:23位第一书记访谈录
- 3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1
- 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
- 1
- 老师的谎言
- 4
- 南怀瑾讲演录
- 19
- 超预测
- 2
- 丰子恺 : 无宠不惊过一生
- 2
- 月亮和六便士
- 3
- 改革开放成就上海
- 23
- 魔兽世界编年史 第二卷
- 1
- 剪刀石头布
- 1
- 让“死”活下去
- 2
- 玛尔戈王后
- 1
- 太阳系历险记
- 1
- 夏天的玫瑰
- 1
- 查医生援鄂日记
- 10
- 公司改造
- 4
- 金刚经说什么
- 3
- 一生的忠告
- 24
- 史记:精注全译(全6册)
- 1
- 製造俄羅斯
- 2
- 股权战争
- 3
- 万科模式
- 2
-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
- 6
- 美国种族简史
- 6
- 江湖丛谈
- 4
- 上海娼妓改造史话
- 8
- 沉默的大多数
- 2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2
- 全球“猎身”
- 9
- 印度:受伤的文明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