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对《中国哲学简史》的笔记(1)

中国哲学简史
  • 书名: 中国哲学简史
  • 作者: 冯友兰
  • 页数: 276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0-8
  • 中国哲学简史

    70个笔记

    ◆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 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

    ◆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士”不是读书人吗?怎么成地主了?

    >> “士”虽然本身并不实际耕种土地,可是由于他们通常是地主,他们的命运也系于农业。

    ◆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 用刘歆的话,我可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 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 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

    >> 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

    ◆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 孟子代表儒家的理想主义的一翼,稍晚的荀子代表儒家的现实主义的一翼。

    >> 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

    >> “浩然之气”是孟子独创的名词。到后来,孟子的影响日益增大,这个名词也就不罕见了,但是在先秦仅此一见。至于它到底意指什么,连孟子也承认“难言也”。

    ◆ 第八章 名家

    >> 今日的昨日,是昨日的今日;今日的今日,是明日的昨日,今昔的相对性就在这里。

    >> 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惠施是庄子的真正好朋友,这个事实就是这一点的例证。

    ◆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 是这种发挥在许多情况下受到阻碍,例如死亡、疾病、年老。所以佛家以老、病、死为“四苦”中的“三苦”,是不无道理的。照佛家说,还有“一苦”,就是“生”的本身。

    >> 但是,人利用理解的作用,可以削弱感情。例如,天下雨了,不能出门,大人能理解,不会生气,小孩却往往生气。原因在于,大人理解得多些,就比生气的小孩所感到的失望、恼怒要少得多。

    >> 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Ⅵ)这个意思,用道家的话说,就是“以理化情”。

    >> 哲学不报告任何事实,所以不能用具体的、物理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例如,它既不能使人长生不死,也不能使人致富不穷。可是它能够给人一种观点,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生死相同,得失相等。从实用的观点看,哲学是无用的。哲学能给我们一种观点,而观点可能很有用。用《庄子》的话说,这是“无用之用”(《人间世》)。

    ◆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大取》、《小取》讨论了若干逻辑问题。所有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通过逻辑方式,树立墨家的观点,反驳名家的辩论。这六篇合在一起,通常叫做“墨经”。

    >> 《墨经》还对于知识进行了分类。按知识的来源,把知识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认识者亲身经验;一类是来自权威的传授(即得自传闻或文献);一类是来自推论的知识(即得自演绎,以已知推未知)。又按认识的各种对象,把知识分为四类:名的知识;实的知识;相合的知识;行为的知识。

    >> 我们看到后期墨家如此富于逻辑头脑,实在令人赞叹。他们试图创造一个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纯系统,这是中国古代其他各家所不及的。

    ◆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 把方士的术数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 当然,术数的本身是以迷信为基础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学的起源。

    >> 公元前3 世纪阴阳家的主要人物是邹衍。

    >> 阴阳家认为,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他们还认为,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一致的。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

    >>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

    >> 《易经》的“经”,基本成分是所谓“八卦”,每卦由三条连线或断线组成,即[IMG] 任取二卦组合起来,得六十四卦,即[IMG]

    ◆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 儒家之中,荀子思想,是孟子思想的对立面。有人说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

    >> 所以,知道的、希望的,二者不同。知识是重要的,可是也不能光靠知识生活,还需要情感的满足。(《檀弓上》)这就是说,我们对待死者,不可以只按我们所知道的,或者只按我们所希望的去对待。应当采取中间的方式,既按所知道的,又按所希望的去对待。这种方式就是,对待死者,要像他还活着那样。

    >> 荀子的学生,有两个最著名:李斯、韩非。

    ◆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 由此可见,把法家思想与法律和审判联系起来,是错误的。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谁若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处,但是有一条,就是他一定要愿意走极权主义的路线。

    >> 儒家的观念是理想主义的,法家的观念是现实主义的。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总是指责法家卑鄙、粗野,法家总是指责儒家迂腐、空谈。

    ◆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 照荀子的看法,哲学家的“见”和“蔽”是联在一起的。他有所见,可是常常同时为其见所蔽。因而他的哲学的优点同时是它的缺点。

    >> 由此看来,《天下》篇的含意似乎是说,儒家知道具体的“数度”,而不知所含的原理;道家知道原理,而不知数度。换句话说,儒家知道“道”之末,而不知其本;道家知其本,而不知其末。只有两家的结合才是全部真理。

    >> 人们或许说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但是我认为这正是要害。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是因为他们惯于从天下即世界的范围看问题。

    ◆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 因为秦朝于公元前221 年建立之后,只存在了大约十五年。

    >> 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义》),这是“比相生”。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五行相胜》),这是“间相胜”。

    >> “常”有不变的意思,五常是儒家所讲的五种不变的德性:仁、义、礼、智、信。

    >>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在现代也用颜色表示社会组织的各种不同的系统,它也正是董仲舒所用的那三种颜色。按照他的学说,我们也许可以说,法西斯主义正黑统,资本主义正白统,共产主义正赤统。

    ◆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 然后李斯提出极端严厉的建议:一切史记,除了秦记;一切“百家”思想的著作和其他文献,除了由博士官保管的,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都应当送交政府烧掉。至于任何个人若想求学,他们都应当“以吏为师”。

    >> 古文学派清除了儒家中的阴阳家成分,这些成分后来与道家混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杂家,叫做道教。

    >> 这时候道家学说提供尖锐的批评,以反对现存的政治、社会制度;还提供逃避现实的思想体系,以避开伤害和危险。这些正适合生于乱世的人们的需要。

    >> 汉朝亡于公元220 年,接着是长期的分裂和混乱,直到公元 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才告结束。这四个世纪,有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频繁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一系列的朝代统治中国的中部和南部,一系列的朝代统治中国的北部。另一个特征是几个游牧民族的兴起,有的是用武力越过长城,定居华北;有的是和平移入的。北方的几个朝代就是他们建立的,其势力始终未能扩展到长江。由于这些政治特征,这四个世纪通称“六朝”,又称“南北朝”。

    ◆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 3 世纪、4 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 一个人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别,他就能享受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 所以向郭注除了对原来的道家做了重要的修正,还把庄子只是暗示了一下的东西讲得更加明确,但是谁若只爱暗示不爱明确,当然会同意禅宗某和尚所说的:“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本书第一章已引)

    ◆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 清谈的艺术在于,将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它是很有讲究的,只能在智力水平相当高的朋友之间进行,被人认为是一种最精妙的智力活动。

    >> 汉人风度是庄严、雄伟,晋人风度是放达、文雅。文雅也是“风流”的特征之一。

    ◆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 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禅宗虽是佛教,同时又是中国的。禅宗虽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可是它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 要逃脱生死轮回,唯一的希望在于将“无明”换成觉悟,觉悟就是梵语的“菩提”。

    >> 就是忘了一切,连这个“忘了一切”也忘了。这种状态,庄子称之为“坐忘”,佛家称之为“涅槃”。

    ◆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 神秀的偈强调宇宙的心,即道生所说的佛性。慧能的偈强调僧肇所说的无。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神秀的偈表现了前一句,慧能的偈表现了后一句。

    >> 马祖(788年卒)是慧能的再传弟子,僧问马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

    ◆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 朱熹如果不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学家之一。

    >> 佛家的佛与儒家的圣人,区别在于,佛必须在社会和人世间之外提高精神修养,圣人则必须在社会关系之内提高精神修养。中国佛学的最重要的发展,是企图降低佛教固有的出世性质。

    ◆ 第二十五章新儒家:理学

    >> 深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儒家这两个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渊博的学识,使其成为著名学者;他精深的思想,使其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绝不是偶然的。

    ◆ 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

    >> 在朱熹看来,实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体的。在陆九渊看来,实在只有一个世界,它就是心(个人的心)或“心”(宇宙的心)。

    >> 若顺着这种论证推下去,我们可以说,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

    ◆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 从 18 世纪到本世纪初,清儒中的汉学与宋学之争,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大的论争之一。

    >>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看,它实际上是对古代文献进行哲学解释与进行文字解释的论争。文字解释,着重在它相信的文献原有的意思;哲学解释,着重在它相信的文献应有的意思。

    >> 一个人遇到不熟悉的新观念,就一定转向熟悉的观念寻求例证、比较和互相印证,这是最自然不过的。

    ◆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2022-05-10 13:37:02 回应

fine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70条 )

怀孕呵护指南
1
炙热的你
1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原书第4版)
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
芒格之道
1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投资逻辑篇)
1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
1
力量从哪里来
1
从总账到总监
1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Ⅱ
1
身为女性的选择
1
周国平论阅读
1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
1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Ⅲ
1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1
世界哲学史
1
胃靠养,肠靠清
1
美玉生烟
1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1
新摄影笔记
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
1
婚姻与爱情
1
杜甫十讲
1
无薪主妇
1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
1
秘密笔记
1
唯有书籍
1
儒林外史
1
寄生虫星球
1
河西走廊
1
北宋名家词选讲
1
西洋史
1
所有女生要知道
1
苏轼诗词文选评
1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1
人的自我寻求
1
古诗词课
1
我们何以不同
1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上下)
1
南宋名家词选讲
1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
1
红星照耀中国(新译本)
1
最后的耍猴人
1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1
神谱
1
人间词话精读
1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1
亲爱的安吉维拉
1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1
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
1
变形记 诗艺
1
舆论
1
看不见的女性
1
陌生的经验
1
刑法罗盘
1
浪漫主义的根源
1
黑塞书信集
1
革命之路
1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1
道林·格雷的画像
1
卡夫卡小说全集(全三册)
1
苏格拉底的申辩
1
写作这回事
1
给久坐者的12堂体态课
1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2
羊脂球
1
活着
1
杜撰集
1
陶渊明也烦恼
1
堂吉诃德的眼镜
1
上帝掷骰子吗?
1
二手时间
1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1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1
周恩来最后600天
1
相约星期二
1
人性的枷锁
1
诊疗椅上的谎言
1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
往里走,安顿自己
1
法律的悖论
1
卡拉马佐夫兄弟
1
丘吉尔传
1
医生,你在想什么
1
诗里特别有禅
1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1
说中国
1
肠子的小心思
2
论中国
2
悉达多
1
疼痛的真相
1
看见
1
精神与爱欲
1
仿制药的真相
1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1
我的世界观
1
多谈谈问题
1
快乐上等
1
打开心智
1
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
1
弃长安
1
平面国
1
强风吹拂
1
失明症漫记
1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1
罗密欧与朱丽叶
1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1
常识
1
围城
1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1
敦煌大历史
1
西藏,西藏!
1
众神的战争
1
百年孤独
1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1
赶时间的人
1
作个闲人
1
这才是我说的
1
活在此时此刻:一行禅师修行手记
1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1
湿胖
1
筚路维艰
1
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1
爱因斯坦传
1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1
心理抚养
1
毛泽东自述
1
才女之累
1
只是孩子
1
茶馆
1
人类简史
1
腰背维修师
1
纳瓦尔宝典
1
先知
1
作家榜经典:纪伯伦沙与沫
1
红楼梦诗词
1
思考,快与慢
1
众病之王
1
制造消费者
1
一个女人的故事
1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1
离婚律师都知道
1
心理学与生活 (第19版)
1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第8版)
1
在绝望之巅
1
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
1
无法直面的人生
1
可能性的艺术
1
诗人十四个
1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1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1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1
一口好牙
1
怦然心动
1
但愿婚前我知道
1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
1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
鼠疫
1
梦里花落知多少
1
把自己作为方法
1
隐秘的人格
1
叫魂
1
叔本华的治疗
1
身体由我
1
小王子
1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1
拥抱你的敏感情绪
1
庄子
1
人生的智慧
1
奥古斯都
1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
1
我们内心的冲突
1
莎乐美
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1
丰富的痛苦
1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1
狂热分子
1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1
分手心理学
1
生活的艺术
1
次第花开
1
万水千山走遍
1
樱桃园
1
幸福来自绝对的信任
1
你可以不生氣
1
人都是要死的
1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1
达·芬奇密码
1
情感勒索
1
关于构图问题
1
温柔的夜
1
人的大地
1
小王子
1
番石榴飘香
1
撒哈拉的故事
1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1
刺猬的优雅
1
夏日走过山间
1
世界观(原书第2版)
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
地下室手记
1
亲爱的安德烈
1
人生海海
1
闲话闲说
1
决策与判断
1
关山夺路
1
春雪
1
海浪
1
只有医生知道!2
1
红拂夜奔
1
现代艺术150年
1
生命之书
1
双城记
1
第二性Ⅰ
1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1
戒糖
1
远大前程
1
鼠疫
1
楚汉双雄
1
快乐的死
1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1
人间词话
1
天真的人类学家
1
堂吉诃德
1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1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1
南京大屠杀
1
昨日的世界
1
给青年诗人的信
1
厌女
1
一句顶一万句
1
历史深处的忧虑
1
置身事内
1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1
毛姆六十自述
1
旅行之木
1
走出非洲
1
性心理学
1
极简天文学
1
梵高手稿
1
发现的乐趣
1
佛陀传
1
悉达多
1
史记的读法
1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
1
云没有回答
1
以色列
1
潜规则(修订版)
1
生育制度
1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
1
阿勒泰的角落
1
社会心理学
1
把日子过得有趣
1
城堡
1
禅的行囊
1
安娜·卡列尼娜
1
一本书读懂财报 (修订版)
1
哲学问题
1
法治的细节
1
中国历史精神
1
论自由
1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1
蒙田随笔
1
曾国藩传
1
沙之书
1
成为波伏瓦
1
人类群星闪耀时
1
文字生涯
1
知识与爱情
1
熔炉
1
原生家庭
1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
1
建筑也可以很好玩:欧洲篇
1
学点法律,避点坑
1
女生呵护指南
1
圆圈正义
1
牛棚杂忆
1
幸福婚姻与性
1
十年一觉电影梦
1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1
绝非偶然
1
天生有罪
1
生命的意义
1
理想国
1
你是你吃出来的2
1
打开一颗心
1
狂人日记
1
1
爱与生的苦恼【精装】
1
喧哗与骚动
1
这个世界会好吗?
1
ECHO 永远的三毛
1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1
《要把读书当回事》
1
人生的智慧
1
容忍与自由
1
你是你吃出来的
1
最好的决定
1
读书随感
1
柳林风声
1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
我的精神家园
1
西线无战事
1
查第格
1
哲学的故事
1
老实人
1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1
我纷纷的情欲
1
荒原狼
1
月光落在左手上
1
我们爱过又忘记
1
斜阳
1
地狱变
1
成为我自己
1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1
基金定投实战宝典
1
存在的艺术
1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1
局外人
1
爱的艺术
1
鱼丽之宴
1
树上的男爵
1
分成两半的子爵
1
博尔赫斯谈话录
1
看不见的城市
1
社会性动物(第12版)
1
关键对话
1
目光
1
认知红利
1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1
回归故里
1
黑箱:日本之耻
1
尘埃落定
1
万物静默如谜
1
贪食忘忧果的人
1
伊凡·伊里奇之死
1
最好的告别
1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
空谷幽兰
1
时间的秩序
1
我心归处是敦煌
1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1
丧钟为谁而鸣
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2
幸福之路
1
寻欢作乐
1
江城
1
走近周恩来
1
1
影响力
1
面纱
1
系统之美
1
素履之往
1
即兴判断
1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1
长日将尽
1
刀锋
1
旅行的艺术
1
1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1
1987,我们的红楼梦
1
当呼吸化为空气
1
被讨厌的勇气
1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
受戒
1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1
忏悔录
1
非暴力沟通
1
死在这里也不错
1
鉴赏家
1
窄门
1
九篇雪
1
猫城记
1
尼采诗集
1
自深深处
1
常识与通识
1
菊与刀
1
乡土中国
1
小国王
1
缘缘堂随笔
1
卡拉马佐夫兄弟
2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
德米安
1
只有医生知道!
3
夜莺与玫瑰
1
小狗钱钱
1
将饮茶
1
寂寞的游戏
1
少爷
1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1
爱你就像爱生命
1
麦克白
1
小妇人
1
北野武的小酒馆
1
认生的人
1
李银河说爱情
1
不成问题的问题
1
棋王
1
巨大的拥抱
1
遥远的向日葵地
1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8
新月集·飞鸟集
3
梦里花落知多少
1
霍乱时期的爱情
1
复活
1
随想
1
苏菲的世界
1
温柔的夜
1
窗边的小豆豆
1
亲爱的三毛
1
背影
1
飞鸟集
1
菊次郎与佐纪
1
活出生命的意义
2
优雅,从姿势开始
1
呼兰河传
1
我与地坛
4
艺术的故事
4
人间值得
1
大象席地而坐
2
沈从文的后半生
1
人生的智慧
5
乌合之众
2
海子的诗
1
皮肤的秘密
3
自控力
2
此生未完成
1
离婚
1
亲密关系(第6版)
1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