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文字的小药师对《深度影响》的笔记(7)

深度影响
  • 书名: 深度影响
  • 作者: [新加坡] 凯伦·梁
  • 副标题: 如何自然地赢得他人的心
  • 页数: 200
  •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 2018-1
  • 第25页
    ▲受喜爱和受尊敬程度是影响力的两个核心。
    引自第25页

    ★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平时更容易相信谁的话。首先,这个人一定是我们喜欢的人。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个人,那么我们不可能相信他。也许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不过,喜爱只是第一步。有些人招人喜欢,但是他并不让人信任。那么,这就需要考虑到第二个核心点,即尊敬。比如:某些学术权威或者我们的老师、长辈。他们大都比我们更有经验,我们也很尊敬他们。因此,他们所说的话,我们更容易相信。因此,一般来说,我们想要影响他人,我们需要获得别人的喜爱和尊敬。一个只是被别人喜爱,但是不被尊重的人,或者一个只是被尊重而不被喜爱的人,他们是很难影响别人的。就算产生了影响,也是暂时的。比如:一个领导,如果他只是用他的威严去教育下属。也许,当时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有效。

    2018-01-19 19:26:32 1人推荐 5人喜欢 回应
  • 第27页
    ▲影响力分型:休眠型、权威型、亲和型和信服型。
    引自第27页

    ★这个分型很有意义。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别我们自己的主要类型。

    当然,很难有一个人是完全符合某个类型的。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处境以及面对的人,明白自己当下的是某种类型。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某种类型,做出相应的行为。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在员工面前,你一种就属于权威型。因此,你就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适度地表现出自己的友好。这样,员工就会更加喜爱你。这样,他们才可能更愿意执行你的决策,让整个公司或者团队,发展得更好。

    2018-01-19 19:34:48 1人推荐 1人喜欢 回应
  • 第61页
    ▲创造力:找出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一些人不经常用它,这种能力就变弱了。
    引自第61页

    ★虽然不同的人对创造力的理解不同。不过,这个定义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至少从思维上打破了很多的限制。

    另外,一个人要创造力。不能缺乏的就是好奇心。只有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才会有更多思想或者点子的碰撞。这样,才可能产生创造。

    2018-01-19 19:41:12 1人推荐 1人喜欢 回应
  • 第78页
    1 FREE四步法:第一印象、融洽关系、情感连接、发挥影响。
    引自第78页

    这个步骤的提出,很有意义。它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与人建立关系的方法。其实,人们之间关系的建立就是按照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的。不过,我们通常没有这个意识。有时候前面的步骤还没有做好,就急于推进关系。这样难免出现一些类似“交浅言深”的尴尬。所以,这个思路极其重要。

    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识别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否则,就可能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再抄录一下书中的一些内容。

    2018-01-19 19:53:49 2人推荐 1人喜欢 回应
  • 第88页

    第一印象的形成。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阿尔伯特.梅拉比安教授的研究结论是 视觉的(外貌和肢体语言)——55% 声音的(语气)——38% 言语的(用词)——7%
    引自第88页

    不论这个结论是否准确。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很多人在纠结于说什么。其实忘记了自己外在的一些修饰以及如何说的重要性。虽然在长期关系当中,外貌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别人在没有了解你之前,也只有通过我们的外在来了解我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外在决定了人们是否交往的前提。因为

    人类天性是选择那些最省事。最有效率的方式。
    引自第88页
    2018-01-19 19:54:09 1人喜欢 回应
  • 第109页
    WTF法——工作(work)、想法(thoughts)和家庭(family)。
    引自第109页

    在凯伦梁看来,我们与别人第一次见面,应该先谈谈工作,找到一些共同点。再进入第二个阶段,了解对方的想法。当了解得差不多了,时机合适,可以谈谈家庭(私密)的话题。

    这也是告诫大家,不要一开始就去问一些私密的问题,这样会很尴尬。

    2018-01-19 19:59:40 1人喜欢 回应
  • 第151页 关心
    没有人在于你说什么,直到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
    引自 关心

    这是读《深度影响》这本书,最震撼我的一句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只是在考虑他的利益,一直在那里说。你是什么感受?最多只是出于礼貌地应付。

    2018-01-19 20:03:05 1人推荐 1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