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on对《多谈谈问题》的笔记(6)
-
戴锦华 火焰与黑洞——媒介的变化,如何改变我们
理论上我们获取并持有了全部旧媒体以及它们曾负载的文本、内容,但坍缩同时伴随着溶解。更重要的是,在这界面之上海量的、无法穷尽、人力难于计数的信息、影像使你无从感知到你拥有、行使的近乎无限的选择权其实是被先行选择的真相。
-
景凯旋:在人性残缺的时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当世界进入到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新纪元,当相对主义变成多元化的孪生姊妹,当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同时陷入两难境地,人的内心的完整感正在被某些东西吞噬。而文学,也许只剩下文学,想要捍卫人的完整感,保护人之内在的自由,让人不再因为惧怕孤独而走入某种洪流。
知识分子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表现,其特点就是运用自己的知识介入公共领域,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用观念来影响社会,当一个文学家在公共领域发言时,他就成为了文学知识分子。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动,而不是沉思。
二次元、AI仍然是物理世界,不是精神世界,我担忧的是现代科技会使人的精神越来越萎缩和空虚,处在这个科技统治一切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不断重温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思考什么是人的本真存在。
启蒙将人性解放出来,就是让人独自面对世界,因此,除非回到遥远的过去,惶惑这个心理疾病就永远是现代人的命中注定。
当今西方世界内部的分裂有各种原因,但观念的分歧是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近现代以来的哲学和文学,本质上都是在处理宗教袪魅后何为良善生活的问题,对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正如昆德拉所说,有的人仍然忠诚于价值,有的人需要价值却不知道价值何在,有的人对价值不再的世界淡然处之。
-
罗新:太多人滥用历史,历史学家应该监督对历史的叙述
要接受一个新的说法,要承认历史是流动的、可变的,还是比较难的。过去的人们通常接受未来是流动的、可变的,但是过去已经发生了、固定了,还能有什么变动呢?过去当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对过去的认识一直在改变,而我们今天读到的历史,不是过去,而是对过去的认识。
当前时代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强烈,人们对确定性的追求就只能在历史找到。历史能给人带来稳定感,因为它和现在有关联,有稳定性、连续性的一面
-
项飙、桑德尔:从精英的傲慢看优绩主义陷阱
那优绩怎么会成为一种暴政(tyranny)呢?当它开始让社会按赢家和输家划分的时候,而这正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输赢划分与收入及财富差距的扩大有关。但不仅如此,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对待成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那些成功人士开始相信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是因为他们的优绩,并且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市场给予赢家的所有好处。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他们开始相信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也一定是罪有应得。这就是优绩主义的阴暗面:这种残酷的输赢伦理让成功者过于飘飘然,以至于忘记了那些成功路上的运气和助力——家庭、老师、社群、国家和时代。
大学教育正在成为一些人为自己财富辩解的借口。我们知道那些人能拥有财富并不是因为教育,但他们在得到一切之后会说,因为自己接受了教育,所以值得拥有这些,而这就是问题所在。我认为白岩松的话并没有错,对于来自下层社会的人来说,他们确实希望接受高等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防止教育变成加深并合理化当前不平等的一种机制。
大多数世界名校都在英美两国,而这两个国家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也最为严重。用我的话来讲,大学几乎是一个“洗钱机器”(money laundry machine),将金融资本转化为文化和政治资本。
-
吕植:人应当有取舍,保护环境应当讲公平
我后来才理解这种万物有灵的信仰,山神才是主人,人只是过客,我们借用别人的土地和资源,所以得有礼貌,要自律。这种对自然和土地的敬畏之心在我生长的环境里是陌生的。藏区的经历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认识上的局限,让我打开和谦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信仰藏传佛教,这也跟从小的宗教教育有关系,在藏区长大的孩子,不管将来做了什么,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跟我是不一样的,我是后天学来,他们是天然的,所以这让我对人有信心。我们看到那些磕长头的朝圣者,都会很感慨,我就去问他们祈祷的是什么,基本上的回答都是人类幸福、世界和平这么大的愿景。后来我了解到,他们得到的教育是,给自己祈祷升官发财、身体健康是没用的,必须得发善念、做善行,大的环境好了,自己才能好起来。像环境保护这样的公共利益,太需要这种共识、这种公心。
-
思想史万有引力:追求一些纯粹的无用之学
年轻人现在最常见的表达就是人生没有意义,工作没有意义,谈恋爱没有意义,一切都没有意义。在与年轻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这些无意义感、无价值感是表象,甚至是结果,原因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其本质就是我们刚刚所讨论的,大家受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毒害太深,在生活中缺乏信念,缺乏形而上的追求,因而陷入虚无。
无意义和虚无是从哪来的?其实就是从信仰大退潮开始。信仰死去之后,人们找不到社会和生存的意义,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解构,都是在批判,但是并没有重建。马克斯·韦伯一直在强调的观念是,我们的工具理性过于强大,但是价值理性根本没有重建起来。这是我们所有人进入到现代所面对的问题最根本的一环。我们并没有找到任何一种有效的途径,把现代建立得像中世纪一样协调——今生和来世的协调,教会和国家的协调。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协调的状态被推翻了,西方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更多是通过寻找新的工具去实现它,比如说他们的基督教会体系崩塌之后,找到了所谓的议会体系,至少在国家这个层面,他们的二元体系再一次建立起来了。但是在个人的体系上,现在不算特别成功。
Aaron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00条 )
- 女性生存战争
- 1
- 营销的12个方法论
- 1
- 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升级版)
- 1
- 脏活
- 1
- 现场
- 1
- 不开玩笑
- 1
- 变态心理实录
- 1
- 最后的棒棒
- 1
- 你不必是一朵花
- 1
- 筚路维艰
- 1
- 去依附
- 1
- 人生起风时
- 1
- 营销笔记
- 1
- 增长的烦恼
- 1
- 不原谅也没关系
- 3
- 我的母亲做保洁
- 1
- 沉思录
- 1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 1
- 我比世界晚熟
- 1
- 解构现代化
- 1
- 炸裂志
- 2
- 好战略,坏战略
- 1
- 论婚姻与道德
- 1
- 血酬定律
- 1
- 潜规则(修订版)
- 1
- 在中国大地上
- 1
- 亲子关系的重建
- 1
- 盐镇
- 1
- 精要主义
- 1
-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
- 1
- 微尘
- 1
-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 1
-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 1
- 芯片浪潮
- 1
-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
- 1
- 人地之间
- 1
- 制内市场
- 1
- 自驱练习
- 1
- 人口战略
- 1
- 这就是ChatGPT
- 1
- 噪声
- 1
- 政治学通识
- 1
- 基因彩票
- 1
- 细节
- 1
-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 1
- 我们为何无聊
- 1
- 中国人可以多生
- 1
- 身为女性的选择
- 1
- 想点大事
- 1
- 汴京之围
- 1
- 战略与路径
- 1
- 始于极限
- 1
- 陪你走过,才算人间
- 1
- 以利为利
- 1
- 详谈:左晖
- 1
- 女性主义40年
- 1
- 赶时间的人
- 1
- 容忍与自由
- 1
- 贫穷的质感
- 1
- 看准
- 4
- 我在北京送快递
- 1
- 张纯如
- 1
- 南京大屠杀
- 1
- 断层线
- 1
- 走向自主创新
- 1
- 如何成为优秀的大脑饲养员
- 1
- 风险投资史
- 1
- 寻找百忧解
- 1
- 欧洲悲剧
- 1
- 孔子大历史
- 1
- 餐饮进化论
- 1
- 城乡中国(修订版)
- 1
-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
- 1
- 置身事内
- 2
- M型社会
- 1
- 全球化简史
- 1
- 瘟疫周期:人口、经济与传染病的博弈循环
- 1
- 芯片战争
- 1
- 童年的秘密
- 1
- 沸腾新十年(下)
- 1
- 智能革命
- 1
- 生吞
- 1
- 白色记事簿
- 1
- 长期的力量
- 1
- 纳闷集
- 1
- 我们爱过又忘记
- 1
- 好好说话
- 1
- 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
- 1
- 2000年以来的西方
- 1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1
- 信任
- 1
- 破茧
- 1
- 股市真规则
- 1
- 黑客与画家
- 1
- 拥抱可能
- 1
-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 1
- 技术的本质(经典版)
- 1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1
-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1
- 华与华方法
- 1
- 聚焦
- 1
-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 1
- 偏见的本质
- 1
- 贸易的真相
- 1
- 科技想要什么
- 1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1
- 当权的第三帝国
- 1
- 精神政治学
- 1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 1
- 爱欲之死
- 1
- 他者的消失
- 1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原书第4版)
- 1
- 民主的不满
- 1
- 穿透
- 1
-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投资逻辑篇)
- 1
-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商业逻辑篇)
- 1
- 倦怠社会
- 1
- 疯狂人类进化史
- 1
- 美国增长的起落
- 1
-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 1
- 透过性别看世界
- 1
- 空间的力量
- 1
- 简读中国史
- 1
- 孤独六讲
- 1
- 回归故里
- 1
- 秋园
- 1
- 溢出
- 1
- 枢纽
- 1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 1
-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 3
- 亲爱的安吉维拉
- 1
-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 1
- 把自己作为方法
- 1
- 论美国的民主
- 6
- 人体简史
- 1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7
- 大山里的小诗人
- 1
- 好好告别
- 1
- 道德情操论
- 1
- 专家之死
- 1
- 大众的反叛
- 1
- 何为良好生活
- 1
- 父母效能训练
- 1
- 狂热分子
- 1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1
- 走出唯一真理观
- 1
- 正义之心
- 1
- 中国哲学简史
- 1
- 万古江河
- 1
- 浪漫主义的根源
- 1
- 房债
- 1
- 送法下乡
- 1
- 性之变
- 1
-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1版)
- 1
- 全球房地产
- 1
- 孩子:挑战
- 1
- 说中国
- 1
- 正义论
- 1
- 管理百年
- 1
- 美国种族简史
- 1
-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 1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1
- 估值的艺术
- 1
- 肠子的小心思
- 1
- 信贷的逻辑与常识
- 1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 1
- 写给无神论者
- 1
- 草枕
- 1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 1
-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 1
- 瓦尔登湖
- 1
- 巨流河
- 2
- 政治秩序的起源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