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习得性无助》的笔记(2)

习得性无助
  • 书名: 习得性无助
  • 作者: 【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 副标题: 论抑郁、发展与死亡
  • 页数: 254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7-1
  • DMD/再续/p6
    将这些维度整合起来,不难发现经历无助体验后,有一种解释风格尤其会导致自我挫败,即内在、永久、普遍的解释。这种解释风格最为悲观,做出这种解释的人一旦失败,再怎么努力,也极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表现出习得性无助的症状,彻底丧失自尊。这种长期的无助就是抑郁。
    引自 再序
    2022-08-06 13:02:50 回应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实验证据表明,有机体经历不可控的创伤后,再次面对创伤时其反应的动机会受到削弱。而且,即便做出反应成功脱困,被试也很难学会、感知和相信反应有效。最后,被试还会情绪失衡:多方测量发现,抑郁和焦虑会占据主导地位。总的来看,无助造成的动机障碍比其他障碍更为显著,所以我将先详细解析这一点。
    引自 第三章 实验研究
    2022-08-13 21:46:03 回应

'.'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