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meason对《二战史》的笔记(56)

二战史
  • 书名: 二战史
  • 作者: [英]约翰·基根
  • 页数: 522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5-1
  • 绪言
    如果饮食、医药和排水系统的进步带来了新的人口过乘剩,进而增加了欧洲军队人员上的补充,那么19世纪国家人口统计和征税能力的提高,确保能够找到这些新兵,确保他们有吃的、有住的、有薪金、有装备,确保把他们运到战场。法国于1801年建立起定期人口普查制度,相似的制度在比利时建立于1829年,德国建立于1853年,奥匈帝国建立于1857年,意大利建立于1861年,给征兵机构提供所需数据,以识别和记录潜在的兵源;随之,传统的无计划强行征用、贿赂、强征人伍等权宜之计退出历史舞台……
    引自 绪言
    2023-03-14 23:16:29 回应
  • 绪言
    他们身处一个比他们在公民生活中了解的还要简单的社会。士兵个人几乎不再承担任何个人责任。仪式和惯例几乎充斥于每个工时。对一直强调惯例的命令的筒单服从,也无需选择新的方向释放内生干个人决策的焦虑。焦虑在城市社会里无法控制地激增,人们酱要不停地考虑选择哪个领导者,如何忠诚,如何打发至少部分时间。这听起来似平有点不盾,逃高自由往往才是真正的解放,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瞬息万变状态下的年轻人他们还不能完全承担成人的责任。
    引自 绪言
    2023-03-15 00:41:47 回应
  • 绪言
    德国纳粹革命的胜利将取消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区别,取消公民与士兵之间的区别,每个德国人和德国的每件东西—议会、官僚机构、法庭、学校、商业、工业、工会,甚至教堂一都要服从于领袖原则(Fuhrerprinzip),即军事领导原则。
    引自 绪言
    2023-03-15 18:58:51 1人喜欢 回应
  • 绪言
    他运气很好,特别是兴登堡恰于1934年8月逝世,以及1933年2月发生在国会大厦的纵火袭击。国会纵火案使他把共产主义威胁议会制度的假想变戏法般地展现出来,温和派非常惊慌,投纳粹的票,暂停了国会的权力:他们通过《授权法案》(EnablingB)授予希特勒在必要文件上签名就可以制定有约束力的法律的权力。兴登堡的死为希特勒以元首的名义集总统和总理之权于一身打开了大门,在这个职位上他既行使政府首脑的权力,又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然而,自1933年至1936年,希特勒获得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好运。他的经济政策并非以理论为基础,肯定不是凯恩斯主义;而实际上是赤字预算方案,即国家投资公共事业,国家担保工业重组,对此凯恩斯大概也会赞同。与之相伴随的是,有计划地破坏工会运动,这些工会运动想要消除对劳工在工作上和工作场所自由活动的所有限制,结果对失业产生惊人的影响:自1933年1月至1934年12月,失业人数减少超过一半,在300万新工人中,许多人的工作是去修建宏伟的高速公路(Autobahnen)网络,这是纳粹经济奇迹的第一个外在表征。
    引自 绪言
    2023-03-15 20:11:47 回应
  • 绪言
    对于所有轴心国的敌对者来说,芬兰一度成为一种鼓舞。在签定《莫洛托夫一里宾特洛甫条约》之后,苏联在1940年时站到轴心国一边。英国和法国甚至考虑向芬兰提供军事援助,两国打算派军和芬兰军队一起打冬季之战。对苏联与西方关系的前景来说,幸运的是,在英法军队被派出之前,芬兰人已经求和。
    引自 绪言
    2023-03-15 22:18:04 回应
  • 第一部分 西线战争1940-1943
    就类型而言,德国坦克与英国和法国坦克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马克V型战车(Mark IV Panzer)是军队未来的主战坦克,它的装甲防护力强,但是火力不足。经久耐用的马克I型坦克比英国步兵坦克马克I和法国索玛坦克(Somua)防护性差,索玛坦克设计先进,其铸造车体影响了1942年至1945 年投人使用的美国谢尔曼(Sherman)坦克。然而,德国坦克被整编为“全坦克”部队,即装甲师,不仅包括装备重武器的坦克也就是说,不受非机械化步兵或炮兵的阻碍而且训练有素,使坦克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兼具速度、机动性和行动的独立性。相比之下,英国只有一个装甲师,并且仍在组建过程中;法国拥有的坦克数量虽然比德国多(法国有3000辆,德国有2400辆),但是法国把一半(1500辆)坦克分派到行动缓慢的步兵师,还分派一些(700辆)坦克加入低劣的“骑兵”师和“机械化”师,只保留800辆坦克组成5个装甲师,1940年时其中3个装甲师处于现役,由刚愎的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指挥的一个装甲师仍在组建过程中。德国10个装甲师不仅构成是均质的,这是由于波兰战役后“轻型”坦克师被重组为真正的坦克师;而且这些装甲师归更高级别的装甲兵司令部管辖,由霍普纳(Hoepner,指挥第16装甲军)、霍斯(Hoth,指挥第15装甲军)、古德里安(指挥第19装甲军)和莱因哈特(Reinhardt,指挥第41装甲军)指挥。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的部队,加上魏特夏(Wietersheim)的第14机械化军(由包括完整坦克营的摩托化步兵师组成),实际上组成一个独立的实体,即冯·克莱斯特(von Kleist))的装甲集群。它诞生时是革命性的组织,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装甲部队,也是将于1941年至1945年横扫世界战场的大规模坦克军队的先驱
    引自 第一部分 西线战争1940-1943
    2023-03-15 23:48:49 回应
  • 四 空战:不列颠战役
    朱利奥·杜黑(Giulio Douhet)普遍被认为是制空权研究中的马汉(Mahan,如果不是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的话),似乎由于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炮兵战术的失效,而得出“通过制空权获得胜利”的理论。在其《制空论》(Command of the Air,1921)一书中,他认为,不要以烈性炸药炮轰敌方领土的边缘,因为它只能摧毁敌人在那里布置的战略物资,根据航空时代的逻辑要求,应该到敌方军工生产的中心,瞄准制造枪支的工厂和工人。杜黑的观点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的经验为基础的,当时意大利在由炮兵部队主导的狭窄战线上战斗,炮兵部队的供给来自主要位于现在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厂,离自己的飞机场不远。
    引自 四 空战:不列颠战役
    2023-03-19 23:30:15 回应
  •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食品、原材料、成品和武器本身的补给关乎战争的根本。从最初开始,人走向战争,就是为了占有他所稀缺的资源。在战争中,人和敌人搏斗,是为了保障他的生活资料,为了自卫。对于这一规则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著名的战争经济史学家阿伦·米尔瓦德(Alan Milward)教授认为,二战的根源“在于世界上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把战争作为政策工具的蓄意选择。德国和日本政府在战争政策上并不因经济而有所保留,它们决定发动战争是受到这一信条的影响,即战争也许是经济收益的工具。” 米尔瓦德的论断,即经济驱动力促使日本走向战争,是毋庸置疑的。日本的信仰是,不断膨胀的人口对于几乎任何资源都稀缺的岛国来说是过剩的,只能通过占领近邻中国的富饶多产地区来获取支持,这使它在1937年至1941年之间与美国直接发生外交冲突;美国采取反击措施,实行贸易壁垒政策,希图以此挫败日本的战略冒险,而正是这个措施使东京政府于1941年选择战争,而非有条件的和平,作为国家前进的方向。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同年,日本钢铁需求的40%不得不依靠进口,此外还要进口60%的铝、80%的石油、85%的铁矿石和100%的镍。因此,如果日本不担保作出华盛顿认定的友好行为,美国就要断绝它的石油和金属进口,这相当于拑制政策。“南部攻势”几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希特勒无法把经济不足作为他采取战略冒险的理由。1939年,德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仍在国内就业,德国在食品方面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只需要进口它所消费的部分鸡蛋、蔬菜和脂防。它还生产本国消耗的所有的煤,以及很大部分的铁矿石,除了瑞典供应的军备级别的矿石。橡胶和石油一在战争中可以充当煤基替代品一完全依赖进口,它也需要进口大部分有色金属。然而,通过和平贸易,它的高水平出口(特别是制造业,诸如化学制品和机床)容易获得剩余资金,弥补这些不足。如果不是希特勒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痴迷于自给自足 一一完全的国家经济自主权一德国就不会有理由与邻国进行军事,而非商业交涉。
    引自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2023-03-20 18:14:45 回应
  •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1941年,德国入侵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破坏了苏联的工业,在1941年至1942年的可怕冬季里,工厂从西部省区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地迅速转移到横穿乌拉尔山脉的地区,才得以保存继续抵抗的能力。例如自7月至10月,496家工厂被火车从莫斯科运到东部地区,首都只剩下7。5万个金属切削机床中的2。1万个;6月至8月,苏联铁路总共把1523家工厂从西部转移到东部,8月至10月,有数据显示,80%的苏联战争工业“在车轮上”,从受到威胁的地区转移到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的安全区。这种空前的工业转移所带来的生产中断,只能用西方的代替品来弥补,包括武器和军需品,不过最重要的是战争的基本要素一交通工具、机车和货车、燃料、定额粮食,甚至诸如靴子那样简单却重要的物资,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由于缺少毛毡冬靴,数万德国士兵失去脚趾,自1941年3月至1945年10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2000辆机车、1。1万辆铁路货车、近300万吨汽油、54万吨铁轨、37。5万辆卡车和1500万双靴子。苏联红军正是穿着美国靴子,开着美国卡车,向柏林进军。如果没有这些物资,苏联西部地区的战役在1944年就会以失败告终。 《租借法案》还把1。5万架飞机、7000辆坦克和35万吨炸药拨给苏联,显然,相比之下,靴子和卡车是更重要的军事补给;比英国在战争过程中给予的全部支援还重要一5000辆坦克、7000架飞机,甚至还有11。4万吨橡胶。这些军事补给尽管生死攸关,然而自1941年至1944年,由于邓尼茨的潜艇战,它们要经过最曲折不便的路才能到达苏联。1941年至1944年的夏季,从英国到摩尔曼斯克(Murmansk)和阿尔汉格尔(Archangel)的“苏联北部路线”,向西几乎远至格陵兰(Greenland),向北远至斯匹次卑尔根岛(Spitsbergen,1941年至1942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奇怪的争夺气象站的小型战役),以此避开德国以挪威为基地的空袭和海战;当冬季的冰雪促使护航运输队向东航行时,损失急剧增加,丘吉尔不得不屡次中断航行—斯大林对此表示出伤人的轻蔑。经过波斯湾的候补路线比较迂回,终点是一条长长的动力不足的铁路系统的末端。到海参崴(Vladivostok)的太平洋路线也受到冰雪和敌人攻击危险的影响,而且它与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一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另一端的终点相连接。
    引自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2023-03-20 22:05:46 回应
  •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然而在持续时间、规模和重要性方面,这些后勤保障的努力都无法与大西洋战役相比。它既是一场真实的战争,也是赢得战争的事业。如果它打输了,如果那些在1940年至1942年日夜折磨丘吉尔的“统计、图表和曲线”失常,如果1942年的夏天每艘U潜艇在警戒线上再成功地多击沉一艘商船一当时损失的数量已经超过新下水船舶数10%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甚至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自1939年至1945年,英国商船队有3万人(战前实力的五分之一)成为德国U潜艇的牺牲品,多数在残酷的北大西洋海域溺水而亡或战死,他们把战争必需品运送给近卫士兵和战斗机飞行员,他们当然也是和近卫士兵、飞行员一样的前线勇士。他们和美国、荷兰、挪威、希腊的水手同僚一样,都不穿制服,也没有什么纪念物。但是,他们毅然挺立于德国国防军和他们对世界的征服之间。
    引自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2023-03-20 23:06:52 回应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