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遇上西医 (1)

  • 第197页
    “我曾聞香港大學美術史教授萬青力對他的博士生說:寫論文不須急忙樹立大理論和推銷觀點,到頭來,長久存在的不會是你們一時的觀點創見,理論總是後浪推前浪的,反倒是那些小心整理的具體素材和隨之自然呈現的論...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1)

  • 第1页
    印度佛學: 原始佛學 部派佛學 初期大乘佛學 小乘佛學 中期大乘佛學 晚期大乘佛學

中观今论 (3)

  • 第1页
    引言: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依相缘的关系下存在的,相依相缘的存在与生起,称为“缘起”。“自性”,即自有或自成,有自体存在或自己规定自己的意思。 因为一切都是关系的存在,是依缘所起法,故与“自性”的... (1回应)
  • 第1页
    讀了季羨林先生的《佛教十五題》,他對大乘空宗、有宗的闡釋比較簡單有力,再回來讀這本闡釋空宗思想的書,似乎就稍稍明白一點了。 “龍樹論以為:有情的生死,以無明為根源,自性見為戲論的根本。解脫生死的三乘... (3回应)
  • 第48页
    自性执的根源?因为顽强存在于心目中的实在感。 的确如此!?但如何打破这种实在感,理解相续、和合的缘起性?

印度哲学祛魅 (2)

  • 第8页
    “在印度,無論人們關注什麽都要試圖去理解其本質。宗教和哲學在印度是合二為一的,因為在那裡,人們總是試圖在最廣義的層面上去理解生命的意義和結構。” 哲學關注人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
  • 第1页
    引言: 奧義書中的“梵我同一”、“輪回解脫”的理論對後世印度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佛教的理論體系龐大,但有關滅苦的方法、輪回、解脫等主張與婆羅門教有著非常相近之處。然而,佛教的緣起論、主張諸行無常等...

佛教十五题 (3)

  • 第135页
    佛教的逐步發展: 1. 佛教的成立,小乘佛教:釋迦牟尼使用的語言應是東部摩羯陀文字?半摩羯陀語?原始佛典的語言應是印度古代東部方言? 2.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自了漢”想解脫必須出家,要積累功德; 3. 小...
  • 第109页
    佛教傳入中國的途徑: 印度——大夏(大月支)——中國 BUDDHA——BODO,BOUDO——浮屠 印度——中亞新疆小國——中國 BUDDHA——BUT——佛。 語言學與文化的傳播?語言地理學、宗教地理學的研究?
  • 第19页
    作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釋迦牟尼對生老病死苦的思考: 十二因緣:無明(愚癡)、行、識、名色(名稱與物質形體)、六入(感官與感官對象)、觸、受、愛(渴望)、取(愛執,執著于存在)、有(存在)、生、老死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