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姐要成长对《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的笔记(2)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
  • 书名: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
  • 作者: 胡慎之
  • 副标题: 爱、界限与规则
  • 页数: 234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10
  • 本书思维导图|家庭幸福,牢记这“5字箴言”

    ❤️1.爱 心中有爱,就可以原谅不完美的父母、放下原生家庭的伤。 从爱出发,夫妻间就会少些讲道理、互相责怪与抱怨。 对孩子有爱,才会看到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多些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

    ❤️2.界限 划清与父母的界限,就是承认:你和他们,都已是成人,该各自为各自的课题负责了。而不是彼此纠葛、“相爱相杀”。 划清与伴侣的界限,就是看到自己可以改变,开始觉察,而不再指着对方。 划清与孩子的界限,就是该放手给孩子的给孩子,也不用自己的情绪困住孩子。 .

    ❤️3.规则 与父母相处,有既定的规则,就有了自己的空间,不再被父母绑架,活出自己的人生。 与伴侣之间有规则,就是夫妻同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用心经营生活。 与孩子相处有规则,就是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认清自己作为父母应承担的责任,和彼此拥有的权利与自由。 .

    最后,呈上《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整体框架🔽🔽🔽

    看完本书,会发现,大道至简。 虽然书中案例数不胜数,情形也不尽相同。 但最后我们还是发现,与父母与伴侣与子女相处,都离不开这“5字箴言”—— 爱 界限 规则。 根据全书思维导图,你有感兴趣的部分,或者有任何与家人相处的类似困惑,也可以留言交流哦!😊 你的互动,就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感恩反馈❤️

    2022-01-24 23:49:52 1人推荐 2人喜欢 回应
  • 第一章 原生家庭的伤,你走出来了吗?

    与父母的分离,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绕不开的一个课题。 我们为什么成年后,依然会被父母的情绪影响、牵制、甚至被情感勒索? 诸如: 👉“我感觉做什么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他们只会贬低与奚落我。”———背后的信念:我在意父母的一切评价,我需要父母认可,我以父母的想法来活。 👉“从小时候选择穿什么吃什么,到长大后选择工作、选择伴侣……父母都要干涉控制,我根本没法做主。”———换一种说法:我接受父母的摆布,父母才能摆布我。 也许你还会接着说: 👉“不是的,如果我公然对抗。他们就要死要活/就不会帮我带孩子了,还会说我没良心。” 或者: 👉“他们确实从小为我付出不少,如果我反抗、离开,内心会有愧疚。” 其背后的信念依然是:我要为父母的感受负责。父母可以用各种“手段”,引发我的愧疚之心,直到我妥协。

    我们之所以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揪着不放,无法放下过去,有几个原因: 👉1.为了推卸责任 👉2.为了暴露痛苦,从而获得关注和爱 👉3.为了缓解空虚

    要做好与父母的分离功课,不妨告诉自己这几句话: 👉1.“回忆过去,是为了放下过去。” 抱抱童年那个受伤的自己,也抱抱如今已经长大的自己。 然后挥手告别,与自己和解。 👉2.“不与父母的情绪纠缠,不代表不爱他们。” 你不必愧疚,你不需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划清界限,只看到事实与真相: 🌸“我知道你并不满意我的所作所为,但我在全力以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3.划清界限,也代表你开始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知道你的想法,也感谢你的建议。我会慎重考虑,我也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4.同时,自己也做到:不以情绪应对情绪,诸如: “你能不能体谅一下我?” “你天天这个样子,我不回去。” 而是陈述事实: 🌸“我现在很忙,抽不开身,暂时不能过去。” 其实,霜姐觉得,随着年岁越长,越发感觉到,自己需要活出更多的能量,去引领父母。 毕竟,他们曾陪我们长大,不管方式方法有多么不恰当,但都是过去时了。 要让他们改变习惯了几十年的相处模式,也非易事。 倒不如,多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能给出什么。能影响什么。以及,不能改变的,及早放下。

    所以,你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你又是如何放下的?欢迎留言交流。 你的互动,就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感恩反馈❤️

    2022-01-29 08:36:23 6人推荐 10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