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生命 (5)

  • 第10章 死亡时的大脑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思维活动可以用大脑来解释,也就是说,“思维是大脑功能的表现”。换句话说,我们的意识、感知、思考、记忆、情感和意图都是由大脑中的电流活动和化学变化产生的 但是大脑如何产生思想、情感、...
  • 第8章 濒死体验是真的吗?
    濒死体验到底是人们对真实经历的回忆,还是垂死之人希望的反应。 作者从案例引起的兴趣开始研究,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是在这基础上还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深入研究。 正如神经科学家马克·利里所写的那样:“科学不是...
  • 第6章 意识与身体
    我问这位外科医生,他是如何理解阿尔声称自己看到了这一切的。他耸了耸肩,说道:“我的家人都是佛教徒,对我们来说一切事都不必有意义。” 阿尔·沙利文在手术时的濒死体验,让作者去和当时手术医生沟通了解。但...
  • 第5章 深入研究不同的个案体验
    作者根据案例开发了濒死体验量表,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在医学杂志上。虽然这些都收到了质疑,但是他给出证据,让质疑者进行检验。同时也希望论文可以让医生更好地关心病人。 我们在信中指出,医生一定要了解并认真对...
  • 把信仰和理解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并不一定会阻止我们欣赏生活中精神和非物质的方面;另一方面,欣赏精神和非物质的方面也不一定会阻止我们科学地评估自己的经历,阻止我们把信仰和理解建...

要有光 (1)

  • 前言
    从博客听到了梁老师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本以为有点纪实类的作品。但是作者前言的文字就让我很触动。 我闭上眼睛,感受这疼痛。在那一刹那,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倔强孤独的少年的身影,他的精神如此痛苦,找不到通道...

最好的告别 (7) 更多

  • 08勇气 最好的告别
    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一寻思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这种勇气已经够难了,我们有很多理由回避它。但是更令人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
  • 07 艰难的谈话
    为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 而尝试新的安宁缓和医疗模式(通过关怀与抚慰的手段),我们是新手。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生活作为生存追求,医患双方都面临着学习的任务,这其中也包...
  • 06 放手
    章名解释很好: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说得很对,这是时机要选对。 回忆一下第5章,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孤独症、厌倦感和无助感。老人并不只需要安全和保护,他们更需要一些自我掌控的自由,责...
  • 05 更好的生活
    他说没有,只不过“我愿意被拒绝,这就使得你成为优秀的销售员。你必须得愿意被拒绝”。 “销售技巧就是愿意被拒绝”,这句话有点打动我,主动提出,但是要接受被拒绝,因为这是常态。不要因为会被拒绝而不去主动...
  • 03 依赖
    高龄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一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正如菲利克斯对我说的:“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在小说《每个人》(Everyman)中...
  • 01 独立
    如今由于信息与传播技术(始于印刷术并扩展到互联网) 的发达,老年人不再独有对知识和智慧的掌握,他们的地位动摇了,崇老文化瓦解了。新技术创造了新职业,要求新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破坏了经验和人情练达的独有...
  • 自序 一介凡夫
    “伊万·伊里奇最痛苦的是,”托尔斯泰写道,“由于某种原因,他们都接受了这样的欺骗和谎言,即,他不是快要死了,而只是病了。他只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情,接受治疗,然后,就会出现非常好的结果。”伊万·伊里奇...

死后的世界 (2)

  • 第六章 感言
    在逻辑学中,从一组前提可以推论出什么或不可以推论出什么,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各种规则、准则和定律严格而精确的界定。如果有人说他得出一个“结论”,言下之意是说,任何由相同的前提开始推论的人,一定会...
  • 第三章 以古喻今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灵魂从一个更高更神圣的国度下降到物质性的身体里,出生才是沉睡和遗忘。因为当灵魂投胎到身体里,便从一个灵台清明的状态谪降到蒙昧无知的状态并且也忘记了以前没有身体时所认识的真理。言下...

维摩诘经 (2)

  • 佛国品第一
    “直心、深心、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无量心、四摄法、方便、三十七道品、回向心、说除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十善是菩萨净土。” 这些都可以成为菩萨净土,都做到肯定成佛。 舍利...
  • 总序
    和理论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根主线——“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依据。 有7名译者,但是现存三本支谦、罗什和玄奘译本,但以罗什译本最为流行。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1 2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