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三毛 (7) 更多
-
愧疚感
芝麻大小之事,发展成仇,自己存心道歉,他人不原,也是常见的事。这件事,涉及双方胸和本身性格强求不必,尽其在我,尽情尽义而对方仍不能化敌为友,那么更不必痛苦,只有算了。 这类来信的朋友,大半善良而谦虚... -
愧疚感
大凡心存歉疚的人,在本质上往往偏向躁急性格。出来的事,说过了的话,甚而伤害到某一个人,在事情发生当时的心态与事情过后的再思,往往自相矛盾,而且悔不当初。其实,在心地上,这些来信的朋友,都是善良的。 ... -
最重要的是被爱吗?
我不是孤独寂寞的人,那是偶尔有一年,有过这样的心情,现在不是没有,只是解了很多。 我认识的人很多,朋友并不多。 西洋有一句名言:“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未免太多了。” 我很赞成这句... -
隔离与沟通
公平地说,做父母的比做孩子的,在当人生责任上,重了许多。亲爱的孩子,试着也去分析父母和他们本身的问题,也试着去 了解,你的那份学费和衣食是父母的血汗钱换来的,这么一想,养 育之恩,我们都不能回报,又... -
自爱而不自怜
我的看法是,我们活着,要求他人的帮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他人告诉你一件事情或由你自己去了解一件事情,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了解自己是由内而来的,当你了解了,不必别人来指引,也便能明白。除了... -
9页
-
53页
依靠他人带给自己快乐是很不稳定的人生态度,况且你已成人了。快乐的源泉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你心中不快乐,他人是无法使你摆脱困境的。

人生的智慧 (10) 更多
-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第4—20节)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顺和整理做过的事情与曾经有过的感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求和最终... -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第4—20节)
而无聊是人们无数痛苦的间接根、因入S了赶无聊、会不择手段地寻求消、交等,这些给人们带来的只是各式各样的损失、破产、不幸。 人们无事可做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 相比之下、尽可能的外在限制更能增进人们的幸福,... -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第4—20节)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只有一次,永远不会再来。但我们误以为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其实,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来一次。我们忘记了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无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只是... -
第一部分 泛论(第1—3节)
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不足道,那么他就生活得越幸福。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一在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到这些小事情的。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 -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不管怎么样,如果一个人并不曾通过我已经讨论过的前两项内在和外在财富获得幸福,而只是在第(3)项好处里寻找快乐,亦即他并不从自己的真正自我,而是从自己在他人头脑中的表象那里得到满足和快感,那是相当宭迫... -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也就是说,任何其他物品只能满足一个愿望,一个需要,诸如食物之于的入酒之于健康者,药物之于病人,皮毛之于冬季,女人之于小伙子,等等。所以,它们都只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的东西”,亦即只有相对的好处。唯... -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推高我们的期望,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达成期望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在拥有财产的问题上,要给我们合乎理智的愿望界定一个限度,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在拥有财产方面能否得到满足并不由某一绝对数量的财产所决定,而取决于某一相对的数量,亦即由这个... -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健康尤其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福。出自完全健康和良好体魄的宁静与快的脾性,清晰、活跃、深刻和正确的理解力,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一一所有... -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所决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界限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参看《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第73页)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来自外在的一切...

有限责任家庭 (9) 更多
-
01- 尊重情绪,而非给予规则
所谓“高情商”,指的正是不评判对错,只尊重事实,尊重当下真实发生的情绪感受。孩子感到难过,父母可以既不评判孩子“怎么这么无理取闹”,也不攻击自己“我是个不称职的父母”,只需要简单直接地允许孩子难过... -
02- 匮乏式养育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捆绑
被穷养出来的孩子,思维特质没有主体性,说话通常不会以“我”开头,不会说“我想要什么”。有的妈妈经常会问孩子“想吃这个吗”“想吃那个吗”,其实孩子并不想吃,而是妈妈自己想吃,但是她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要... -
03- 专注是每个孩子本性中潜藏的能力
婴几的发展,需要父母的专注来滋养他;而儿童的发展,只需要父母学会适时地退后,给孩子让出自由空间,让他自己探索事、物,发展专注力,滋养自己。 -
02- 觉察家庭中死本能的传递
指向自己的死本能会导致抑郁甚至自杀,所以有些人会选择把死本能投射给别人,也就是去推毁別人。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亲子关系中,因为孩子弱小、无力反抗,最容易承接家族中大人的死本能。父母向孩子投射死本能有... -
02- 讨好的背后是敌意
当我们在关系中不能捍卫自己的界限,不敢提出要求时,可以向内觉察一下:是不是在投射自己的敌意,想象对方是冷漠严的?当我们觉察到这种敌意的投射时,就可以就事论事,简单直接、不带剧情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带... -
07- 成功的程度=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人格稳定性
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看见孩子回应孩子,孩子的人格稳定性就有多强。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最糟糕的母亲,就是特别着急的母亲。”特别着急的母亲,只要孩子稍微表现出跟自己想象不符的样子,她就会想象各种槽信的结... -
07- 成功的程度=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人格稳定性
而现在,我理解了爷爷,因为他的自恋也脆弱到了极 必须要过一种极其规律的外在生活,必须靠外在环境的极度 定来支撑自己,任何变化都是对他自恋结构的折磨。爷爷对任 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不做回应,不是因为他不爱... -
02- 不在爱中,就在恐惧中
那么,结实的父母是什么样子呢? 结实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无论孩子呈现出什么状态行为,都不会感觉被伤害。父母或许会被孩子惹恼,产生不良情绪、但这种情绪只基当下的一个反应而,(不会破坏孩子与父母之间... -
02- 不在爱中,就在恐惧中
所以请教给我正确的改造方法”。可问题在于,如果家长的心远离了爱,就看不见真实的子了。这个时候,无论家长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的。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严肃地教育孩子不应该打架,孩子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4)
-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过了一周,蛤蟆又与咨询师见面了,还是坐在老位子。他很诧异自己那么快就习惯了咨询的常规,连这把椅子都被他视作“自己的”椅子。有时他会想,不知别人是否坐过这个座位,还是这间咨询室每周只因为他才使用一次 ... -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你会想证明人受你的和 观, 的态,法 价值观这 出的想主你这是为什么单争论不能 席之地 变不的想法 只会让人更固执已见。” 沉默片刻后,蛤蟆问:“所以你是说只有当我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关于成人状态”,你能再说说吗?”始蟆问。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苍鹭回答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 -
91页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价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

>
小迷糊的读书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