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林对《丸山真男讲义录(第六册)》的笔记(6)

丸山真男讲义录(第六册)
  • 书名: 丸山真男讲义录(第六册)
  • 作者: [日] 丸山真男
  • 页数: 358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 2017-12-30
  • 学习历史的目的
    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有意识、自觉地认识“现代社会”。 …… 通过历史研究来揭示不言自明的、常识性的概念框架和原理是具有历史性和特殊性的,通过不言自明的东西的不自明化和不自明东西的不言自明化,使“现代”变成相对化的“现代”,这也是一种培养对自己乃至所属集团的相对化意识的知性训练。
    引自 第一章 所与和前提
    2024-03-11 15:13:37 1人推荐 回应
  • 老儒气急败坏

    下文引自林罗山《排耶稣》,“春”即林罗山,理学人士;“干”即不干斋巴毗弇,为耶稣会教士。

    自己没见识胡乱猜想和下判断,看到新事物后更是举出经书和权力的大棒,确实是老儒们的习性。能举起权力大棒敲别人,也别怪日后自己被反复捶打了。

    “另,见干之地球仪,春曰,无有上下乎。干曰:以地中为下。地上亦为天,地下亦为天。吾邦以舟运漕于大洋。东而极是西,西而极是东。以此可知地之圆也。春曰,此理不可也。地下岂有天乎。观之万物皆有上下,如彼所言无上无下,未知此理也。且夫,大洋之中有风、有波,舟向西却或向北,或向南又或向东行去,舟中之人不知其方向,以为向西行。故日西而极是东,不可也。…且不知物皆有上下之理。彼之以地中为下,以地形为圆。为其所惑,岂不悲哉。”
    引自 第三节 围绕教义的思想论争
    当时林罗山看到“日月行道之图”(天文图解),“状如水晶的三角形”、把一只眼睛遮起来用另一只眼睛看里面会变得五彩斑斓的《三棱镜》,以及凹面镜等事物时,他说:“凡如此奇巧之器,眩惑庸人之事数不胜数。王制曰,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此语甚对。”[王制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的篇名]
    引自 第三节 围绕教义的思想论争
    2024-03-25 16:02:18 1人喜欢 回应
  • 自由意志
    思想:人类因为自由意志而堕落,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产生出了责任,神则通过赋予人类走向恶的自由来拯救人类。
    引自 第三节 围绕教义的思想论争
    人类只要拥有能区别善恶、依自己欲望而做事的自由,为恶时方可承担自己之责任。
    引自 第三节 围绕教义的思想论争
    人类具有做坏事的自由,人类以自由的意志来选择上帝之教。
    引自 第三节 围绕教义的思想论争
    2024-03-25 16:13:34 1人喜欢 回应
  •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与统治原理
    学问、艺术、宗教等等,所有建立在普遍主义之上的文化都只有属于某个特殊集团并为之服务才具有意义,服务国家的学问、服务家族的宗教、学问的实用主义和艺术的职人主义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倾向。同时它也意味着,文化具有功利性的意义一为何种特殊集团服务的判定依据就是各种文化都归属于各自的特殊集团的权威地位之下。家元、学派的教祖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前面谈到的墨守祖法和停止新仪不单单是政治口号,也是文化活动的普遍模式。艺术领域的家元是美价值内化于特定家族的表现,教祖是真理价值与特殊人格的合二为一。
    引自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与统治原理
    2024-06-14 11:58:26 回应
  •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与统治原理
    教相掌握着确定不移的真理,做学问就是要“学习”这些真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师傅成了弟子的“模范”。弟子向垄断着真理的师傅学习,尽量模仿他以接近“真理”,师傅就是弟子无限努力追求的目标。弟子仅仅继承和接受学说的内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细致入微地“模仿”师傅的冲动。 师匠教主是真理、善与权威的三位一体,那么批判他们就等于是对真与善的反叛。被家元“逐出师门”也就意味着他作为真善、美世界的叛逆者遭到了驱逐。
    引自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与统治原理
    2024-06-14 12:11:11 回应
  • 训诂式学问与闭关锁国文化
    对外封锁和隔绝形成了一种具有如下特性的文化形态:安安稳稳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确信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己会越来越完善和洗练。 这是一种内向的纯粹化和模式化的路线,如果与事物的装饰化联系起来就表现为室内装饰艺术。 在学问艺术领域,日本人缺乏想象力、没有自由想象的翅膀。在社会生活领域,日本人缺乏通过实验对生活和文化进行不断更新及开拓新领域的态度,只专注于对细枝末节的样式和形式的锤炼。这一点恰恰与日本的学问属于训诂式的学问相映成趣。
    引自 第二节 社会生活与文化模式

    训诂作为一个工具学科,没问题⋯⋯其实也有点不够理性和缺乏效率,翻翻当代训诂学和训诂式古文字的论文,你们会认同这一点的⋯⋯训诂作为主流思维而支配社会文化,那就是大恐怖了。之前有抨击清代审美降级,这般精细、苛刻且无大气魄的审美,与训诂式的乾嘉学术,是相得益彰的。

    2024-06-15 13:58:32 2人喜欢 回应

震林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22条 )

凯列班与女巫
9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增订本)
1
叙事的本质
1
红与黑
1
舆论
6
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1
组织社会学与决策分析
1
党员、党权与党争
4
罪与罚
1
审判王后
1
印象巴黎
1
什么是政治哲学
1
我是猫
1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
1
东京贫困女子
10
一个男人的位置
3
汉娜·阿伦特
1
论民主(第二版)
1
权力精英
1
小说技术
1
情动、物质与当代性
2
嫌疑人X的献身
2
她们的私生活
1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
语词谈薮
1
社会学的问题
1
中世纪感官文化史
1
神话与意义
1
东言西语
2
西方古典学研究入门
3
英语的成长和结构
1
巴别塔
4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
把人物写活
1
古代埃及社会生活
2
冲突与悬念
1
1789年大恐慌
1
末日船票
6
世鉴
1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2
观书辨音
2
多面的制度
1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1
《春秋》与“汉道”
3
执拗的低音
1
On Violence
2
男性特质论
3
重读日本战后史
3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1
理解早期文明
8
文化记忆
5
生而为男?
1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
2
早期中国
3
长安与河北之间
2
记忆之场
1
谋利而印
1
田园诗与狂想曲
3
命运之力
2
现代性赋格
4
白银资本
2
当代社会学理论
3
始于极限
4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1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2
论历史(上)
1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2
独裁者手册
7
魏晋政治与皇权传递
1
伪齐政权研究
3
如朕亲临
1
国家如何支付战争
1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1
故事法则
1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
新史学(第十四卷)
1
故事的无稽法则
2
萨德式女人
1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3
重归一统
3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5
蒋公的面子
2
符号学
1
在轮下
3
中国文学思想读本
1
烽火与流星
2
诗歌手册
1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1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的智慧逻辑学语言学哲学三维解析)/国学典籍研究与多维翻译丛书
1
哲学导论
1
李卫公问对校注
1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1
二重奏
2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1
统治阶级
2
社会学的想象力
5
中国历史通论
1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
1
余嘉锡论学杂著(两册)
1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1
西汉经学源流
1
中国史学史
1
古文辞类纂
1
历史哲学
1
路易十四时代
1
传统十论(增订版)
1
史学引论(第2版)
1
后汉书(全十二册)
1
秦汉帝国
1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