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an对《史蒂夫·乔布斯传》的笔记(1)

Nolan
Nolan (Non, je ne regretted rien)

读过 史蒂夫·乔布斯传

史蒂夫·乔布斯传
  • 书名: 史蒂夫·乔布斯传
  •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 页数: 560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10-24
  • 第1页

    【转载】我在斯坦福听过乔布斯的演讲,那时我还在念书。满满的都是人,我都忘了听到什么,但是就感觉到激情,一个人对于产品,对于他企业的激情,很有感染力。 一个杰出的人,人们希望他不要走的太早;一本好书,总希望不要那么快读完;一家卓越的企业,惟愿岁月流逝依然基业长青,锐意进取。 一、人 1、极简的乔布斯 我在斯坦福听过乔布斯的演讲,那时我还在念书。 乔布斯是一个简单、偏激、追求极致的人。 说简单,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他就希望做创新很棒的产品,做一个有生命力、持续发展的公司;乔布斯的物质生活是极为简单的。他并没有把物质追求放在首位,他更多的是使命感,以及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改变世界的欲望。 说偏激,确实他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行为,他可以在一段时间只吃一种蔬菜,比如说胡萝卜,只吃胡萝卜,吃到身体都变橙色了,很偏激、很极端。 他很多行为、想法很另类,家里没有什么家具,他的要求太高了,所以一般的家具看不上眼,家里面摆不上什么家具。 他的极简、偏激和与众不同,部分与他的身世有关。他是个领养的孩子,不同于在传统家庭与亲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但他又不是孤儿,他有领养的父母亲;可他确实被抛弃了,只是又被人选中领养了。这本身导致他跟其他人就不一样。 2、宿命与纠结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过自己出生后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事情。主要还是生父母年龄小,两个人都在研究院,还没有结婚就有了他,双方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姻,觉得还没有念完书,所以只能把孩子送人。 乔布斯今年8月24日离职之后,他的生父提出愿意正式见一见他。这本书里讲,他们其实已经见过了,当时他爸爸是一家餐馆的负责人,乔布斯去过那个餐馆,还跟他生父说过,这里的菜好吃,还握过手。但是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后来乔布斯才知道。当然,知道以后,他也没有再去找他。 正是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他一生很怕被别人抛弃。在他的职业生涯里面,他也经历过好几次这样所谓的被抛弃,背叛。所以,他也经过比较漫长的自我寻找之路,包括去印度,从大学退学,离开苹果后的一段低迷等等,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成长过程。 乔布斯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他就认为他跟别人不一样。再从另一方面来看,乔布斯可能先天就有着不一样的基因。他父母都是研究院的,应该是高智商的,而且是中东人跟欧洲人的联姻,跨国联姻一般来讲高概率生出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但是他的领养父母是很普通的两个人,蓝领阶层,所以很小他养父母就意识到他特别聪明,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一直存在这种反差。如果他亲生父母一直带着他的话,他反而可能会觉得,父母那么聪明我很聪明很自然。 乔布斯的一生其实很多偶然,是比较传奇的人生,好多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3、超越生与死的冥想 早在年轻时对生与死的思索,开启了乔布斯的生命潜能,也是他强烈使命感和紧迫感的源泉。 乔布斯在没有患癌症之前,他就认为自己比较年轻就会死。他很早就有这样的预感,所以一直都很着急,一直都觉得很多事情要在他有生之年去完成,所以他有一种紧迫感。但是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他长期忙碌和思虑过多。健康养生专家曲黎敏曾说,“乔的胰腺癌,此病凶狠异常,就我所知乔是罹患此病后活得最久的人了。胰在中医属脾的功能。思伤脾,乔是活在‘精神’上的人,多思多虑必超出常人。且离开苹果的12年情志抑郁也是要点。脾主肌肉,乔之最后脱肉之象也是脾病之象。暴饮暴食也伤脾,幸好乔是素食。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忧思。” 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没有人想死,即使有人很想上天堂,也不会选择死亡这条路。可是,死亡却是我们都会面对的终点。没有人能够逃避死亡。的确也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像生命中最好的发明。它是生命更替的机构。它清理掉旧事物,为新事物腾地儿。现在你们就是新事物,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成旧事物而被清理掉。很抱歉,这很戏剧化,但这也是事实。” 二、书 1、生动的故事启发我们感悟 《史蒂夫-乔布斯》这本书的作者艾萨克森写过像爱因斯坦等传奇人物和发明家的传记,他用讲故事的手法,以生动、鲜活的语言,鲜为人知的事件,层层铺陈、引人入胜。 它沿着一个时间轴行进,讲乔布斯不同重要阶段,一些企业理念、管理,包括人生片段,一个个小故事,启发读者去感悟。 书里没有说教与归纳升华,它是一种自传,不是一种企业或企业家的商业书籍。你在阅读过程里面会不断有一些不同的惊喜,有内幕,有感悟,都是在这个过程里面,从一些小片段里面去获得的。 这本书甚至没有试图去总结与归纳,它并没有像一本商业书在最后说,你从乔布斯的一生中可以有几个阶段、几个感悟。 这可能是西方传记作者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2、特别震撼的细节:他爱哭 乔布斯是个很关注隐私的人,所以书中有很多的故事以前未必有人知悉。比如:书中乔布斯讲过一个巧合的故事,他被抛弃的那一年父亲的年龄,与他抛弃女儿的那一年他的年龄是一样的。开始的时候,他也把女儿抛弃了。有些东西是很偶然的,命中注定的,他经过这样的过程,他自己也同样的对他女儿这样,后面当然他就弥补了,这个我以前不知道。 还有,我不知道的是,他经常哭。书里面经常提到他哭,经常哭,在公司里面也会哭,讲到什么事情也会哭。这次这本书采访的时候他也经常哭,采访过程当中哭了好几次,这让我意想不到。他感情很丰富,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特别兴奋的时候,或者是想到什么人,像以前的老情人,都会哭。很难想象! 乔布斯在工作场合也会哭,比如受了委屈,或者谁特别不同意他的意见,他特别坚持的时候,他会被逼到哭的,这也是说服别人的一个手段。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作为管理工具,这个也学不来。能理解。书中很多这样挺有意思的发现。 3、他不完美,但创造了完美 乔布斯读来比想象中距离要近。 我上学的时候,也曾问自己,我是谁?我的强项、我的弱项,我的兴趣爱好,人生价值是什么?当你在寻找自己,寻找目标,寻找自我时,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乔布斯也一样,他也犯了很多错误,做了很多荒唐事,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书的头10几章,讲到他很多莫名其妙的决定,跟比较离谱的一些想法,后面就成熟了,年轻的时候什么傻事都会做。 你可以说,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他这样的传奇人物,他也有很多优点、缺点,他也有成败。你看他绝对不是完美的一个人,可某些方面他真的是偶像一样,但是其他很多方面就是一个人而不是神。 平常人的价值观来看,他的毛病比别人多,但他可以把企业、把产品做到这样。这也是一种自我超越了。 有时候,一些所谓的伟人都把自己包装得很完美,乔布斯不是这样,他肯定不完美,但是他做出来的东西接近完美。 4、自信与超然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乔布斯没有看过这本书,从头到尾,他都没准备看。他参与其中,一开始他就对作者说,我不会看你写的书,我会真实地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你写吧。 这个我挺佩服的,这也是一种自信!这其实是一种哲学,不管你说我什么,我依然故我。 在这本书里,他抛弃女儿,他以前的不同女朋友都有写进去。他说他一生中真正爱过两个人,一个是他老婆,还有一个是前任的女朋友,都在书里面有讲,一点都不保留。而且我相信就是最近几年刚刚说的,他的心态是超然的。 当你知道终点的时候,那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他已经不在乎了。我相信这本自传也是他的一个心愿,他要在苹果里面做更多也是他的心愿,当然他那时可能身体已经不行了。 这本书不想结束,因为确实很好看,这个人真的不希望他去世,他太牛了。 三、企业 1、乔布斯与盖茨,反向的认知 乔布斯对人跟机会的把握非常人能比。 比如说他跟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沃兹,沃兹也是很有意思的,科学家,编程比谁都强,但是社交能力很差,这也是一种奇才。所以,那么多人里面乔布斯会选择他做创业合作伙伴。 乔布斯跟盖茨是同年的,但是他们对整个价值链,对商业的思维是倒过来的。乔布斯这种思维可能跟他的性格有关,他希望控制,想把整个价值链从头到尾整个自己控制,这是意志行为。苹果的产品后期才有部分开放,他极端到用所有的办法不让你打开苹果电脑,螺丝都没有的,设计方面基本上都是做得很周密的,他不希望人知道这里面的一些奥妙,或者说里面所有的都是他要控制的。他的控制欲很强。而微软的做法是开放,所有的平台都可以用。 正由于此,许多人也说乔布斯错过了一个时机。所以PC时代,在某一个角度来讲,他失去了很多时机,但这就是他的价值观。 大概10年前,乔布斯有一个感悟是说,PC会是你数字生活的核心终端,最近变了,他也认为,从PC会变到云去了。最近10几年,从他回归苹果开始,那个时候就有这样一个大的感悟,后面所有的这些产品都围绕这个中心战略去部署了。以前不是,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一个单一终端的时候,硬件跟软件之间他没有强调开放。但现在,用户体验的统一性就变得重要了,所以可能也是不同的阶段吧,各有利弊。 开放有开放的优点,开放使更多人可以参与,更多的创意,但是会零乱;自己控制价值链,可能产品比较单一,但是你可以保证一定的品质,不会乱。 2、乔布斯天分——跨界 乔布斯两方面的天分特别明显。一个是对产品设计,一个是对市场推广。 像电脑,其他公司做得比较刻板,黑盒子,但苹果给人的印象,所有产品的设计是另类的,高品质的,或者说很有设计感,他对这方面的重视度很强。书中写到,他是一个跨界的人,一个桥梁,基于他对美术方面、哲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对电脑技术方面的研究,他跟两种人都可以打交道。所以他做出来的产品跟别人不一样,跨代或者是超越。 第二个出名的是他的演讲包括他推广的能力,他怎么用1984的广告,包括大型发布会,他站上去用很简洁的方法,很懂得怎样抓出一个产品本质的卖点,用最有效的方式放大,这两个应该是他天生的本性,是他的天分。 有一些是后来的,比如说管理能力,以及他凝聚团队的能力,这些是经验积累的。 他说过,失去也是获得的开始。很多方面,他退学也好、被踢出苹果也好,甚至死亡,这些新陈代谢永远都会有新的东西出来。他很多的进步其实是在被逼离开苹果以后,在NeXT公司和皮克斯公司里面体会到的。 3、爱憎分明的管理 乔布斯的管理、商业谈判技巧等是逐渐积累的,设计、市场推广则是天分。 他出了名,也把很多人逼到极致,他可以用胡萝卜以及大棒奖罚的方法把团队的源动力做到极致,他自己也要求自己极致,他可以用他的不同手段让你做到你的极致。 乔布斯让人做到极致的办法其实就是责骂和表扬。他要么表扬你,要么贬得你很低。所以,大家会形成对他这方面的奖罚依赖。他的态度很鲜明,要么很喜欢你,要么很不喜欢你,而且会变。当喜欢你的时候,乔布斯那么棒的人喜欢会让你感觉很好;他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你就会想,不行,我一定要奋斗,做得更好,让他觉得我好,这种魅力和感染力是比较极端的。 得到他的认可很重要,他有办法让你感觉。他的认可非常直白,他讲得不好的时候,话很毒,让你很难受,这个奖罚分明到极致。这个是天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乔布斯的管理,说他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都要参与是误解。其实他分工分得很细。苹果初创时期走过弯路,但最起码现在你可以看到,他凝聚了一帮很强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做到现在。一个人多有个人魅力,也做不了苹果最近10年之内做出的成绩,他不是一个人在做。 乔布斯重返苹果,跟第一次有根本的不一样。管理风格成熟了不少。他保留了他的优点,弥补了他的一些缺点。 4、激情让人印象深刻 我记得我在斯坦福上学的时候,他来过,在班级里面,满满的都是人,挤在最后面,我都忘了听到什么,但是就感觉到激情,一个人对于产品,对于他企业的激情,很有感染力。 激情是来自个人梦想跟个人使命的。是一些简单的或者是很明确的个人使命导致的。 他对产品的理解跟产品的理念,是要把产品做得简单易用,这在任何领域都很难找到很多其他的例子。复杂的产品可以做得那么简单,没有说明书就可以用的产品,世界上这种产品少有,但大部分的苹果产品都可以做到。比如iPhone手机,由一个键来控制,连设计师起初都觉得不可思议。可他提出了这样的需求,设了这样的目标,最后还是能够实现的。 对他来讲,因为他自己对个人财富方面不是最看重的,所以整个企业的管理理念跟其他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是很不一样的,他就是想怎样做到最好的产品,尽量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去扩大普及率,他是这样想问题的。不是像微软这种公司想怎么样把利益最大化,这不是乔布斯的目的。 5、锐气保持30年 苹果1976年成立,现在30多年了,锐气依旧。 在科技领域,在TMT领域里面,更新换代那么迅速,能够保持领先,超过30年的公司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尤其是苹果的那种锐气。像微软也很赚钱,但没啥锐气了,但是苹果还有锐气。 苹果第一代有10年的时间,他是年轻的时候开始创业,其实犯了很多错误;他最了不起的就是最近10年。 与同时代的企业家比较,为什么乔布斯会栽一个大跟头,盖茨却这么多年看似比较顺利的走过来?盖茨的思维比较商业化,他是商人,他是用商人的逻辑去做事情,从一开始到退休。乔布斯不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可能后来有了经验,会对商业方面的注重多一些,但是早期的时候思维是一般做生意的人很难想象的,他不顾成本,就要做到最好。苹果完全是产品导向的公司,产品跟设计在公司里面是说了算的。 乔布斯曾经说,市场推广不太重要,产品好就行了,产品好是最好的推广。当然他其实也做很多推广,但是他完全是产品为核心的这种哲学跟理念,他坚持认为,产品足够好,顾客自然会买。 6、改变世界,颠覆自己 一个人一生中能改变一个行业已经不简单,但乔布斯改变了,甚至可以说破坏性颠覆了电脑、音乐、动漫电影、电子出版、手机、平板等领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乔布斯的破坏性颠覆同样对自己公司毫不留情,他的目的只是对改变世界的极致追求。一家公司随着规模和时日,往往会变的反应迟缓,甚至会被新兴公司超越。乔布斯和苹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颠覆行业,他也敢于颠覆自己以往的产品和业绩(比如iPhone的推出直接影响了iPod的市场潜力)。当然,如果不自我颠覆,可能就会被其他公司颠覆。因为这种精神,他和苹果能不断创新,基业长青。 乔布斯的人生使命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做创新很棒的产品,做一个有生命力、持续发展的公司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如今,这个世界确实因他而改变。 他,此生无憾。 【转载】

    2011-10-29 11:29:56 17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