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桐对《东京塔》的笔记(8)

片桐
片桐

读过 东京塔

东京塔
  • 书名: 东京塔
  • 作者: [日] 利利·弗兰克
  • 页数: 229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07-1
  •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其实很简单。 即使不在一起生活,即使很少见面,但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父母和子女”就是这样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 但是说到“家人”的话,就不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那样简单了。 只需要一次短短几秒钟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永远固定下来,再也改变不了。可是“家人”要在一起生活,要在这片令人窒息的土壤上过日子、不懈努力,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 可是这样辛辛苦苦结成的关系可能会因为一次争吵而崩溃。“父母和子女”之间只有加法,但是“家人”之间还有减法。 《费加罗的婚礼》这出剧中就有这样一句台词:“在所有严肃的事情中,结婚是最让人觉得可笑的。” 也就是说比起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人们更会轻易地结成“夫妻”。 在轻易结成的夫妻关系中,游戏的男男女女会正常地发展成为父母,然后不得不组成一种复杂的“家庭”关系。 得过且过,即使不把房间里的尘土打扫出去,任其堆在角落里,时间也照样会溜走。时间可以帮我们组成一个玩偶似的“家庭”。 可是家人之间的关系却是很敏感的。在家里,你不能不顾及别人,你需要考虑轻重。就像茶室的墙裂了一道缝,你可以看习惯,甚至把它看做一种笑料,但不可改变的事实是,确确实实有风从缝隙里吹进来。我们再怎么笑也会吹到风。 我们必须站起来去把这道裂缝补上,必须为这道裂缝感到羞耻。 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每个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义务。作为家庭成员的自己,作为父母的自己,作为一个有配偶的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自己,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觉悟”。 这样的“觉悟”不用说是令人恐惧、麻烦而又沉重的。 缺乏这种“觉悟”的一对夫妻所建立的家庭就像空中楼阁,暴风雨一来就会被吹倒,最后把家人的残骸留在沙滩上。 可是要是在东京,只有生活必需品的人会被认为是贫困者。在东京,只有拥有多于必需品的人才能成为一般的市民,拥有过剩的财产才能成为富裕的人。 “贫穷却懂得满足的人是富人,而且是非常富有的富人。很有钱,但总是担心变贫穷的人才是真正贫穷的人。” 当人们在东京的舞台上听到《奥赛罗》里的这句台词,只会觉得很概念化、很平庸。可是当我想起那个时候的事情、那个镇子上的人们,就深感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有一些东京人拥有了多于必需品的东西还是觉得自己很穷,可是那个镇子上的大人、孩子坐在台阶上喝着散装酒的时候,是否会看不起他们自己呢?或许他们会因为没有钱、没有工作而感到苦恼,但是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贫穷。 因为这个镇子上根本没有贫穷这种气息。 即使口袋里只有一百日元,他们也不觉得自己贫穷,可是有些人看到用贷款买的路易?威登皮夹里的一千日元,即全部财产时,会为自己的贫穷感到绝望。 人们情愿到城市开发热潮中建起来的不怎么样的餐馆前排队,去吃不怎么样的饭食,喝不怎么样的酒。 在一些清楚地分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明确地分出胜负的地方,很容易看到无数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淹没在贫穷的精神世界里。 有很多东京人拼命地想变得更富有,结果却只是反映出他们心灵上的缺失和贫穷,真让人觉得悲哀。 贫穷不是美好的事物,但也不是什么丑陋的东西。可是东京充斥着的“贫穷”早已超过了“丑陋”,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肮脏”的东西。
    引自 二
    2012-02-16 17:57:54 回应
  • 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曾经对自己的将来有过幻想。即使自己做不成歌手或宇航员,将来肯定也会成为某个人的“母亲”或“父亲”。 可是我当时认为这种理所当然的事却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些事几乎所有人都能实现,就连不想要的人也不得不接受,可是这种事有时候在自己身上却实现不了。 应该不难呀,应该不会不实现的呀。 对别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情,到了自己身上却截然不同。这个世上每天都在重复着的平凡现象到了自己身上可能就是“奇迹”了。 这种奇迹给人的感觉比起当歌手和宇航员还要遥远。 小时候的梦想不能实现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那只不过是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美好幻想。 可是大人们的梦想却不一样。本来或许应该能实现的,这时候却不再那么自信了。小的时候人们都讨厌平凡,可是长大后却努力地想实现平凡。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却梦寐以求。 在这种时候,人或许都会双手合十进行祈祷吧。
    引自 二
    2012-02-16 17:58:15 回应
  • 小孩子的一天、一年都是满满的。在一个点和另一个点的间隙中,又有无数个点。小孩子的日子就是按照这么大的密度、按照正常的时间、以正确的速度不停地运转着。这是因为孩子们的适应性很强,而且不知道什么是后悔。 孩子们会把过去残忍地抛弃,用一种没有节操的勇气去面对每天的光彩和变化,就这样慢慢地长大、变化。 他们不会觉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大人的一天、一年都是淡然的。他们会像走在单行道上那样前行,但同时又会被某些东西冲击着。我不知道他们在前进,还是在后退,总之就像用很快的速度放映慢镜头一样,像一个钟摆在运转。 大人们的适应力很低,他们会不停地回头,不能彻底与过去分离,寻找光彩的眼睛是暗淡的。他们不喜欢变化,会停滞不前,看不出有什么进步。 但是在他们的眼里时间一晃而过。 未来和过去的分量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有的人未来对他们的人生影响很大,有的人过去对他们更重要。这两种人就算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就算拥有共同的回忆,在他们的眼里,时间流逝的速度明显不同,而且他们的思维也不同。
    引自 二
    2012-02-16 19:33:46 回应
  • 据说人的能力还有很多没被挖掘出来,还蕴藏着无穷的潜能。 但是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地发挥出自己能力的一半。 为了试验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还有多少种可能性存在,人们从家里走出来,向这个社会质问,然后彷徨、徘徊。 能够鼓足勇气踏出这一步也可以说是一种才能。人会像离弦的箭一样,会直直地飞出一段距离,所以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 即使只能发挥出自己所有能力的百分之一二,也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另一方面,离弦之箭的轨道不久就会变成弧形。而人呢,也会不知不觉掺进来感情,肉体也会疲惫,于是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事情。 虽然人们才刚刚起跑,可是已经开始担心前方是否真的有幸福了。能力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成功,但不一定能给我们制造出幸福。 人只要开始思考这些事情,可以说一切就结束了。 人的能力无穷无尽,可是人类的“感情”早就看到了极限。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新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出来,人们发现了益寿延年的方法,我们现在已经在过着古人无法想象的“美好生活”。可是几千年前的思想家、哲学家说过的话,很早之前的人说的关于人类的“感情”、“幸福”之类的话以及作出的价值判断,直到今天还丝毫未发生变化,这种顽固的程度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无论人类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们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容纳感情的这个容器里已经没有可能性了,所以人类可能以后也永远无法发挥出潜在的能力。 当人类意识到“幸福”这个怪兽时,人类自身尚未发现的能力已经变得一钱不值了。 法国作家马埃特林科童话里的一只青鸟,相传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鸟”。正如辛辛苦苦到处寻找的这只青鸟—幸福原来一直就在自家的鸟笼里,幸福也一直在每个人自己的家里。 青鸟现在就在自己家里。 但并不是只要青鸟一直守在自家的鸟笼里,这个家就会被幸福所包围。 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出去寻找这只青鸟,说不定“幸福”会自己来到这个家。不过如果有一个男人即使单枪匹马也要找寻火鸟(俄罗斯神话中的一只有魔法的鸟,自己可以燃烧。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但同时会给人带来地狱般的折磨),那情况就很难说了。 因为这个男人讨厌青鸟的叫声,觉得喜欢青鸟的女人和孩子很无聊。 为了捕获火鸟,要先把青鸟的羽毛拔下来,然后放在火上烤一下,最后晾在那里。但结局是引来了一群乌鸦。 五月里有人这样说: “在东京住长了,以前很明白的事情现在都不明白了。”
    引自 三
    2012-02-16 19:39:21 回应
  • 世上所有的思念都是围绕着孩子,没有再比这种思念更深沉、热烈的了。 孩子之所以要离开父母,是为了寻找父母与子女这种关系以外的东西,为了寻找绚丽、清香的其他关系。 朋友,伙伴,恋人,夫妻。我们为了寻找这些美好而又真实的关系而走出家门。 可是我们越是想追求这些东西,越容易陷入失望。失望,然后心死。 我们想要寻找的温暖、广阔、不变的美好关系,往往是在陷入现实的烦恼和背叛时,痛哭着匍匐在地,双手扒开沙子,直到鲜血从指甲里流出来才能寻找到。 悲观,想放弃,可幻想还是会把这种血淋淋的现实隐蔽起来,空气中充斥着错觉和幻觉,于是我们最后又被带回到现实的铁壁之中。 反复,反复,我们会经历无数次同样的感受。 不停地,不住地,不断地。 被燃烧殆尽,被拖进去,然后又被赶出来。 遍体鳞伤。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 人生下来之后,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那之后我们还会相信其他一些东西,离开父母、展翅翱翔,最后的结局是人会深入骨髓地明白:只有一生下来就明白的、早已认为理所当然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才是世上唯一、强有力、不会背叛你的关系。 世上有很多种思念,但是没有哪种思念比得上父母对子女的思念那么强烈、那么执著。 在自己努力追寻的时候还体会不到,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明白父母的爱。只有自己为人父母了,才会知道过去父母是多么地疼爱自己。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自己也会这么做。 或许这个时候人真的会获得某种可靠、真实的东西。 自己活着的时候替孩子考虑到了一切,自己死了之后还希望能继续守护孩子。 五月里有人这样说: “就算一个人的躯壳不在了,但是他的思想和灵魂不会消失。如果你双手合十,向神灵祈求说想听到这个人的声音,就可以马上听到。”
    引自 四
    2012-02-16 20:46:08 回应
  • 东京的自由简直是太多了,可以说你随便走在大街上就能踩到好多。 自由就像落叶、像空易拉罐一样,到处都是。 讨厌家乡,想逃离父母的监视,为了追求美妙的自由而来到东京。可是忽然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自由,感到很扫兴,于是想将自由戏弄一番。 一些缺乏自控的人所拥有的低级的自由,把他们的思维和感情麻痹掉,把他们引到了路旁的阴沟里。 这些人弄得全身湿漉漉、脏兮兮,然后顺流而下,慢慢地靠近下水道的处理场。 过去自己想追求什么呢?为了什么而哭泣呢?所有这些本应很重要的东西都在所谓的自由中淹没了,临死前还带着嘲笑。阴沟里的自由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控制它。所剩下的自由其实只是违反道德、违反法律。 再没有像自由这样让人不自由了。当我发现这个道理的时候,自己已经被层层的自由所束缚,动弹不得。 渴望自己能在空中自由飞翔。可就算这个愿望能实现,这就是幸福吗?就可以给你带来快乐吗?其实没有人知道。 当我们在鸟笼中渴望飞向蓝天,我们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在所拥有的自由,有限的自由,其实这个时候才是最自由的时候,才是自由的真正含义。 就业,结婚,法律,道德。这些烦琐的约束,被固定了的道路。我们只有在这些约束中追寻自由才有意义。 在自由泛滥的地方,其实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只有貌似自由的幻想。 我们从遥远的家乡来到这里,来寻找自由。我们当时认为东京的自由肯定非常美妙。 但是所有人都走了同一条道路,然后回到同一个地方。 为了追求自由而出发,结果寻找到的是不自由,所以最后都会回到出发点。 五月里有人这样说: “你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吧,不过从今以后才是真正的麻烦。”
    引自 六
    2012-02-16 23:10:31 回应
  • 人总是更愿意鄙视他人,而不是钦佩。
    引自 六
    2012-02-16 23:18:20 回应
  • 一切,尚未开始。自己的人生本该开始些什么的。
    引自 六
    2012-02-16 23:44:57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