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学史 (1)
-
第2页 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
自社会学诞生之后,其目标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解释人群间的对立与冲突,探求社会运行的一般法则,最终建立一个和谐、公正而有秩序的社会。

然后,我就一个人了 (1)
-
第99页 【八月】一无是处的人去便利店
但也许我不会剩下自己的孩子。并非因为年龄或者结婚对象等问题,是我害怕。我怕生了孩子,只为自己活的人生就变成了为孩子活的人生。 我觉得这是整本书里我最能产生共鸣的一句话了,不过我比山本文绪更害怕生孩子...

清水湾畔的臆语 (5)
-
第171页 过度管理——香港大学教育的危机
学术自由的意义不是任意发表言论,而是在“公民社会”的领域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自由思考和研究。 任何善意的批评都应该附有善意的建议 教育和文化一样,政府只能滋养却不宜也不应制定任何严谨的政策;除此之外,... -
第90页 商品化后的经典
诚然,经典的价值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甚至可以说:经典可以经得起包装后再在市场出售,正足以证明其经典的地位;价钱愈便宜,愈可以普及到大众 听起来很像诡辩的一句话,我虽不认可但也找不出任理由来反驳。 -
第88页 清水湾畔的臆语——大学与书店
人文思考——甚至科学思考——往往是在闲情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大学里没有书店,大学里的人不读书,归根结底是缺少闲情,我们有太多事情要做,时间永远不够用,想要把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效用就必然舍弃性价比至少显... -
第48页 对牛弹琴——卡缪《瘟疫》的启示
瘟疫不是一个以人为尺度的东西。我们对自己说瘟疫不过是心中的幻想,一个会消失的噩梦,可是它并没有消失,而人反而消失了,特别是那些人本主义者,因为他们没有事先防备。 -
第38页 对牛弹琴——卡缪《瘟疫》的启示
这可以说是香港的文化特征:媒体铺天盖地,广告无所不在,在平时往往制造视听污染(譬如小巴上的电视节目),但在纷乱时却比政府更有效地鼓舞人心。 被电视媒体横扫的时代是“娱乐至死”的,这一点在尚未完全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