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4)

  • 乡土中国(四)
    P110-111 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在中国的思想史中,除了社会变迁急速的春秋战国这一个时期,有过百家争鸣的思想争斗的场面外,...
  • 乡土中国(三)
    P82-83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法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
  • 乡土中国(二)
    P42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
  • 乡土中国(一)
    P15 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知现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这个名字来指称。Ideal type的适当翻译可以说是“观念中的类型”,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

论中国 (2)

  • 文章摘录2
    P422 在外交政策上,一国的最高理想往往只能在不完美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P430 邓小平24字指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P477 美国和中国之所以认为彼此需要,是因为两国都...
  • 文章摘录1
    P17-18 中国强盛时,其外交体现在意识形态上捍卫帝国权力的合理性;衰微时,外交则用来掩盖其弱点,帮助中国利用彼此争斗的各种势力……中国的治疆目标是离间驯服周边国家,而不是直接占领。 中国人讲求实际,这...

陆犯焉识 (1)

  • 陆犯焉识
    P 205 贿赂别人也要英勇,胆敢去无耻才行 P208 “老早呢,觉得你没用场好,心底里不龌龊,人做得清爽。太有用场的人都是有点下作的。现在看看,没用场就是没用场。”恩娘说。“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

秦腔 (1)

  • 秦腔
    P37 唉,这社会,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幸福,恓惶的人却是各有各的恓惶。 P69 鬼混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恋爱;霸占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结婚;性冷淡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贞操;阳痿这事,如果做得好,就叫坐...

走出思维泥潭 (14) 更多

  • 第24章 创新孵化器
    P219 创新思维是可以教育的。 创新产生的第一步,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承认人类思维的局限性。
  • 第22章 科学的僵化
    P195-196 人们评估新信息并作出决定的方式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导向的经验性信息。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标准对你的思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人们广泛接纳的规范标准限制了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一种被称为从众效应(...
  • 第20章 验证你的想法 第21章合适的想法
    P181-182 创新永远推动科学在自然界寻找更加有效的解释,而好奇心和灵活性则加快了这个进度。但在我们生活的复杂世界里,我们谁也不可能有绝对把握去肯定什么会变成最后的真理。 P189 著名作家托尼布赞在他1974年...
  • 第19章 孵化
    P165 顿悟其实反映了一个时间上的滞后。创新之路上,在产生新颖想法的漫长过程与你希望能发现足以改变科学的洞见之间的某处有一个停顿,这个停顿被称为孵化(Incubation)……孵化几乎总是发生在你根本一无所获的...
  • 第18章 从群体中获得最大收益
    P159 “热团队”是由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团体,其目标是获得高能量,并在工作中保持追求高绩效的激情。他们具有如下特征: 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略显荒谬的时间表 扁平化结构 博采众长,全面发展 互相尊重 坚信自身能...
  • 第17章 群体智慧的力量
    P149 更聪明的参与者个体不一定组成了更聪明的群体。然而,群体智慧与群体的社会敏感度相关,也与参与者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相关。那些花最多时间让团队成员轮流发表意见同时强调倾听的群体,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利用...
  • 第16章 一名男子走进酒吧
    P135 笑话为什么好笑?没有人真正知道,但是唐纳德博克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他的解释是,人类对威胁的反应是不受控制的。感染会威胁到你的肺部,并引起打喷嚏或咳嗽。反事实会威胁到你正常的思维模式(认知框架)...
  • 第15章 翻转!
    P122 格式塔(gestalt),原文来自德文,意思是“动态的整体”,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整体并非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而具有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性。例如“花”的概念并不只是由其颜色、形状相叠加而成,...
  • 第14章 婚姻与火柴盒的相似之处?
    P108-109 类比不同于隐喻。隐喻是一种将两个事物等同起来的语言概念,而类比虽然对事物进行比较,却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一样的。 类比从三个方面延伸了隐喻的概念。首先,在类比中,因为被比较的事物仅是相似(不是...
  • 第12章 科学的乐趣
    P95 创新思维通常是好奇心和智力探险欲望的结合,它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激情。
  • 第10章 大脑和创造力:灵感之位
    P75-76 右脑: 理解复杂的、整体的模式 识别和欣赏音乐与视觉艺术 在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时形成梦境 处理新情况 抽象思维,包括理解隐喻 左脑: 分析并进行线性处理 识别语言(语法和单词) ...
  • 第8章 你的偏见程度?
    P61 博弈行为表现为一个人的心理计算以及他对风险和利益的偏好。 事实上,人们的决策经常是非理性的,这被称为认知偏见。认知偏见被定义为系统性的心理错误,它会导致你对包括数字、社会接触和记忆在内的各种情景...
  • 第4章 怎么想就怎么说
    P34-35 隐喻和它们的认知框架会使你的记忆更加系统,并为它加上一层情感的外衣。以此来看,隐喻的确很重要。隐喻可以影响问题的严重性。 隐喻可以改变意义,也可以改变自身。对于创造力来说,幸运的是,这意味着...
  • 第2章 一切取决于你怎么看
    P15 关键问题在于,认知框架并不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它们是逻辑和情感的混合体。认知框架能同时影响理性和感性,因而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反应。然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对打破认...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