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访 (2)

  • 321
    访谈纪录片《报复》简介: 2000年,中国公安部加大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力度,北京的公安机关在河北省易县解救出了被拐卖的十四岁女孩康明娥,当时她已经有了一个一岁多的儿子……本片编导试图接近解救后的康明娥,...
  • 308
    歌剧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是高雅的艺术。上海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身上,虽然同样有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但更多地还有阳光般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坦诚。形容廖昌永,最贴切的莫过于:朴实与辉煌。本片真实记录了廖昌永...

從生命的車窗眺望 (2)

  • 新垣结衣这个人
    有一天,我扮演的角色戴的眼镜镜片沾上指纹,我不好直接用戏服擦拭,抬起头正想寻找负责小道具的工作人员时,身旁的结衣已经对那位工作人员招手,我惊讶地说「谢谢」,她只说了声「不会」就低下头,她真的随时都... (1回应)
  • 不孤单这件事
    谁对我伸出援手,谁对我温柔相待,谁给我建议,谁陪伴在我身边…… 只有这些让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的记忆不断增加。我开始能把焦点放在人生中不孤单的瞬间。 生命的车窗朝向四面八方。即使现实只有一个,当从... (5回应)

驼庵传诗录 (1)

  • 95
    不但近世人人生支离破碎,因循苟且,自古而然。偷生苟活,十个有九个如此。然生命是宝贵的,而又这样短促,偷生苟活是敷衍。人最不可敷衍自己,敷衍人还可以,老敷衍自己就要完。不偷生苟且,先从不敷衍自己入手... (1回应)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1)

  • 81
    将近两代的德国青少年早已养成习惯,要从公共领域来获得自己生命的全部内涵,并从中汲取免费材料来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爱意和仇恨、欢欣与忧伤。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样令人耸动和紧张的新鲜事,纵使这同时意...

阅读疗法 (1)

  • 308
    “习惯饮用这些‘文字饮料’的读者认为从书中得到了愉悦。其实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刺激品,可以刺激他麻痹的心灵的刺激品。还有一些书,给人的刺激就是困惑,在文法和效果方面都与众不同——它们是反刺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