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朕亲临 (1)

  • 第七章 遗像与写真
    高宗这一辈子,做坏事从不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投降不彻底就决不放弃投降,残害忠臣不把人害死就绝不收手。身系复仇之望而一心投敌,刚当上皇帝就置宋代不杀士人的传统于不顾,一口气杀了太学生陈东、欧阳澈。...

汴京之围 (2)

  • 后记.............................................373
    另外,靖康时期那段历史对于现代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设想回到北宋——三年前,整个社会铺天盖地在宣扬一场盛世,人们普遍相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力富强,经济繁荣;但三年后国家却灭亡了。从盛世到灭亡只...
  • 画外音 人民真的在乎帝王吗..........................334
    中国古代历史始终在一个巨型的钟摆中震荡。在钟摆的一端,是“忠君爱国”式的教导,并将爱国扭曲成对权力的无限服从,不准反抗,百姓全都浑浑噩噩地活在蝇营狗苟之中。这时,皇帝的权威是无限的、不容怀疑的。可...

匏瓜 (1)

  • 第189页
    历代推崇孔子的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最不关心真孔子是什么样的。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反复强调孔子伟大,所以尊孔的我就也很重要,那么保障我的特权地位就好了。 ----孔子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

万历十五年 (4)

  • 第五章
    为什么镇雅俗、励颓风的节操偏偏成为当局任事的障碍?可见我们帝国的政治措施至此已和立法精神脱节,道德伦理是道德伦理,做事时则另有秒法。要在阴阳之间找出一个折中点为公众所接受,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多少年来,文官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摈斥他个人的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
  • 第一章 万历皇帝
    1583年春,适逢三年一度的会试。按照传统,皇帝以自己的名义亲自主持殿试,策文的题目长达五百字。他询问这些与试举人,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这原因,是在于他缺乏...
  • 第109页
    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囚徒,他的权利大多带有被动性。他可以把他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拔他所喜欢的官员,以致没有一个人足以成为他的心腹。他对大臣们的奏折作出...

史记的读法 (1)

  • 封禅书:长生不老的讽刺
    在面对死亡时,汉武帝与秦始皇在《史记》中被用同样的方式彰显出来。权力越大的人越怕死,他们心中的混乱与纠结比一般人更加严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5 2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