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姬对《潮来潮去》的笔记(12)

潮来潮去
  • 书名: 潮来潮去
  • 作者: [英] 方德万
  • 副标题: 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
  • 页数: 452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17-7-1
  • 导论

    应当强调的是 ,近代海关虽然是特殊的 ,但却不是独一无二的 。在中国 ,盐税和邮政管理也雇用了外国人 ,它们也是中国的正式机构 。在世界其他地方 ,例如埃及有类似后来海关机构的债务银行 ,它从 1879年起取代了伊斯梅尔 ( Khedive Ismail )政权下的税收机构 ,并且由英国人和法国人共同监督 。 1881年成立的奥斯曼公债管理局 ( Ottoman Public Debt Administration ) ,代表的是欧洲持有奥斯曼债务的债券人利益 。若将这些现象推而广之 ,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在一些虚弱政治的边界地带 ,经常会产生强而独裁的政治实体 。联合国在它自己与虚弱的非洲政治实体和社会之间 ,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方 ,规划出许多显著的空间来进行协调人道主义的救援行动和其他行动 。把海关和这些机构进行比较研究是有益的 ,但已大大超出了本书范围 。
    引自 导 论 001

    2020-08-13 18:00:28 回应
  • 导论

    诚然 ,每个历史学者都清楚他们使用的历史档案并不完美 ,它们也并非全然完美地保存了过去的历史 ,因为一些关键人物总试图让将来的历史对他们有利 ,例如梅乐和对海关历史资料就是这样处理的 。历史真相并非总是能在档案中发现 ,尽管如此 ,在晚清和近代中国 ,海关仍是文献保存最完好的机构 。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清政府 、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视角 。
    引自 导 论 001

    2020-08-13 18:00:46 回应
  • 导论

    本研究试图对中国海关的多面性给予公正的揭露 ,但必须指出 ,我没能对海关的船钞部门进行深入的讨论 。总税务司署的业务包括处理一般政策 、清朝和外国官员的关系 、人事问题 、外交和财政 。船钞部门则在港口建设 、安装和维持助航设施 、维修海关船只 (包括那些在缉私部门的 )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 。这属于另外的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 ,航海知识和经验尤为珍贵 ;专业技能与领导力才是具有决定性的 ,而非地位与特权 。船钞部门存在的地方 ,是陆地和海洋交汇的地方 ,是一个不断地随着潮起潮落 、河道发生变化的地方 。有船钞部门的地方就会有有趣的事情 ,在这里 ,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汇聚一起 ;边界是模糊的 ,经常漂移的 。在这里 ,当地人可以轻易地对国家的诉求视而不见 ,或者干脆推翻 。若我对船钞部门能够有更大的关注 ,也许我就可以检讨在全球化或帝国主义时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即关于商品和人在港口与港口之间的移动 。毕竟大多数的历史都是由不擅长航海的人所写的 。 或许从水的这个角度我们就更可以理解彭慕兰 所提出的欧亚之间的 “大分流 ”概念 。要想从蔗园或南美银矿中获利 ,首先必须人到其地 。这需仰赖高超的航海知识 ,其中又以经度的发现最为重要 ,因为它可以让船在茫茫大海中得到定位 。这个知识来自于数十年的耐心观察与数学天才 。此外 ,要有极好的手工工艺 ,才能制造出精确的时钟 ,让天文学与航海能力结合 ,以此抵抗严峻的海洋环境 。同样重要的还有造船技术 、港口设施 、海员训练和材料利用等 ,例如用高大树木制造桅杆 。还需要一个官僚组织系统以便汇集世界上的航海知识 ,并使它能为公众所用 。欧洲各小国间军事武装的重商主义竞争和国家对航海发展的支持 ,加速了航海知识的积累 。对海关历史的探讨虽然使我对该领域有所一瞥 , 但需要做的研究还有很多。
    引自 导 论 001

    2020-08-13 18:01:36 回应
  • 第一章 变色龙的诞生

    ……因为海盗和合法的船员实在难以区分 ,他们常常都一样 ,兼有两种身份 。据驻厦门的英国领事称 ,仅厦门一地就约有 3000余名海盗在活动 。
    引自 上海试点 035

    2020-08-13 18:02:38 回应
  • 第一章 变色龙的诞生

    辛酉政变将权力交给了一群年轻男人和一个女人 。在 1861年 ,恭亲王只有 28岁 ,慈禧太后比他还小两岁 。李鸿章 38岁 ,尽管曾国藩属于较老的世代 ,但也仅有 49岁 。这是一场由年轻一代对抗年老一代的政变 。赫德此时也不满 30岁 。难怪这一个年轻世代将会主导未来几十年的政局 。人们总觉得英国代表着年轻的西方国家 ,而清朝则已是一个古老而衰败的帝国 ,但情况恰恰相反 。英国的卜鲁斯 57岁 ,阿礼国 52岁 ,而包令则明显更年老一些 , 69岁 。若是认为辛酉政变是儒家老人政治的复位 ,因此没有办法做出实质的改变 ,而英国却是个年轻 、现代而且团结的国家 ,这种观点就算不是完全错误 ,也太过于简化了 。…… …… 海关的建立 ,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 ,它实际上是一个超过十年的过程 。它最初是一个在上海成立的临时权宜试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个主要转折点 ,它导致了 《天津条约 》的签订 ,从而对上海模式进行了规范 ,并且把它推广到其他开放口岸 。而咸丰皇帝驾崩是个关键的时刻 ,因为这终结了他的政权向来主导的排外政策 。另一个关键点是赫德在 1864年永久地进驻北京 。然而 ,即使在那时 ,总税务司署也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组织 ,既没有各个处室来管理各项职能 ,也没有船钞部 ( 1912年后称海政局 , 1928年后称海务科 )来管理沿海航行设施 ,或是负责收集并发布中国海外贸易相关数据的统计部门 ,以及保障港口安全的水上警队等 。这些都在后来才逐渐出现 。在海关的发展进程中 ,总有一些特殊事宜加诸海关 ,赋予它灵活性和适应性 ,同时也给予它勇于尝试并承担额外职责的意愿 。 …… 我已经强调过 ,虽然英国和法国在军事上更胜一筹 ,但他们已经在中国暴露了他们的弱点 。海关的用处不是作为帝国前进车轮上的一个齿轮 ,而是帮助减轻了英方的责任 ,巩固了它与清政府的合作 ,并确保中国支付维护沿海安全的大笔费用 。从清政府方面来说 ,根本的转变在于北京也意识到英法两国会支持而非推倒清政府 ,所以决心对外国事务实行更加严密的控制 ,从而防止地方官员致使清廷卷入与西方国家的冲突 。清政府还有对海关税收的迫切需求 ,它也特别想要打破广州帮对外贸易的掌控 ,尤其在长江下游一带 。
    引自 推陈出新 060

    2020-08-13 18:04:16 回应
  • 第二章 赫德的圆形监狱

    正如鹅銮鼻灯塔的历史所展现出来的,灯塔是个象征 ,也是个统治工具 ;它可以有着多重和互相矛盾的意义 。海关通过船钞部创造了一幅为人类谋求福祉的清楚形象 ,这个形象变成中国海岸传奇的一部分 ,也进而合理化了海关的立场 。海关在 20世纪 30年代为了保护灯塔公共服务的内涵 ,禁止灯塔的船只参与打击走私 。 (见第六章 )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赫德如此倾力于建设船钞部 ,因为除了赋予海关一项全新的职责活动外 ,船钞部也体现了他在 《局外旁观论 》中所提出的要义 ,那就是要采用西方科技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 ,以及有效率和清廉的行政系统 。
    引自 向海上去:船钞部 102

    2020-08-14 09:35:55 回应
  • 第三章 自强运动时期的海关,1870-1895

    一个奢侈品市场也出现了 。镇江关税务司报告说 , “玻璃窗户 ”在 19世纪 90年代被进口到镇江 ,即便 “到目前为止只有富人在使用 ” 。粤海关税务司雷乐石称广州市场上出现了 “扶手椅 、沙发和弹簧床 ” 。他认为 : “在日常使用的物品中 ,金属正逐渐取代竹木制品 。窗户插销和门闩 ,几乎是清一色的铁制品当地商店和住房前 ,使用的都是铁门和铁栏杆 。 ”锡的用途也扩大了 ,几乎用来做 “各种事情 ” ,包括制造 “船顶棚 ” ,以及包装出口到北方地区的 “猪油和生姜 ” ;此外 ,锡还被制成 “灯具和盒子 ” 。
    引自 海关、对外贸易的扩张和欠发达的发展 149

    2020-08-14 09:37:02 回应
  • 第三章 自强运动时期的海关,1870-1895

    镇江的当地居民十分讨厌外国人 ,因此曾在 19世纪 80年代数次洗劫小型外国社区 。南京也是这种情况 ,它的对外贸易直到 1899年才又重新开展 。
    引自 海关、对外贸易的扩张和欠发达的发展 149

    2020-08-14 09:37:40 回应
  • 第四章 债券市场的兴起:海关成为收债者,1895-1914

    这时出现了对海关的强烈批评声 ,认为海关其实是一个支持帝国主义剥削中国的机构 。郑观应就是这种观点的提出者之一 。在 19世纪 50年代 ,郑观应曾担任过上海新德洋行和宝顺洋行的买办 ,以及太古轮船公司的总买办 。他后来参与中国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认识了很多引领时代改革的思想家们 ,包括王韬和冯桂芬等 。他还给当时引导潮流的 《申报 》投过稿子 。 19世纪 80-90年代 ,他在和李鸿章有关系的商办洋务企业工作 ,包括天津和上海的电报局等 。郑观应既不是排外保守的满族人 ,也不是一位光会空想的儒家文人 。
    引自 反弹:少年中国的崛起与税务处的成立 196

    2020-08-14 09:38:25 回应
  • 第四章 债券市场的兴起:海关成为收债者,1895-1914

    外贸增长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卖掉了铁路建设权和采矿权 。一些大型的国际集团 ,如北京辛迪加财团 ( Peiking Syndicate ) 、开滦矿物局 ( Chinese Engineering and Mining Company ) 、中英银公司 ( British & Chinese Corporation ) 、英商伦敦华中铁路有限公司 ( Chinese Central Railways )和扬子江流域公司 ( Yangtze Valley Company )等正在中国投资或伺机炒作机会 。
    引自 债权市场吞噬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 205

    2020-08-14 09:40:18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辉夜姬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666条 )

长安的荔枝
29
秋园
16
綺色佳
17
阿基里斯之歌
11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22
行者诡道
8
梦醒子
15
玻璃天
1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
92
改变中国
24
历史之源
21
中国与世界社会
80
中国近代史
49
史学理论读本
16
全球时代的史学写作
15
历史学家的技艺
15
广州贸易
7
大门口的陌生人
15
近代的尺度
7
天朝的崩溃
58
洪业
19
流年
7
历史学十二讲
51
彷徨之刃
11
叙事的转向
56
燃燒之後
14
哀傷紀
9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1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7
什么是全球史
23
万劫归来
16
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
18
太平天国
6
同治中兴
54
玻璃芦苇
1
半落
2
第三时效
8
十一张牌
2
超越极限
12
全球史是什么
23
漂逝的纸偶
6
世界的凛冬
47
白光
2
变调二人羽织
2
宵待草夜情
1
荫桔梗
2
失控的玩具
2
中华帝国的衰落
14
风下之乡
6
历史是什么?
10
写在身体上
2
激情
1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
25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9
渺小一生
49
喜鹊谋杀案
26
漂亮朋友
13
一生
1
玄鸟
1
隐剑秋风抄
2
隐剑孤影抄
3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
29
金雀花王朝
28
十二个圣诞故事
37
西班牙主题变奏
15
在中国屏风上
5
英国间谍阿兴登
16
地心游记
20
蝉时雨
7
爱情半夜餐
21
人性的弱点
65
最好的告别
64
包法利夫人
11
遗落的南境1:湮灭
2
白鲸
12
奥古斯都
6
基督山伯爵
14
茶花女
2
乡下人的悲歌
22
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
11
历史的技艺
44
骄傲之塔
26
灯火楼台(全三册)
99
红顶商人
40
胡雪岩(全三册)
130
欢乐之家
1
小脚与西服
26
利玛窦的记忆之宫
1
八大胡同
12
清官册
16
水龙吟
22
状元娘子
47
杨乃武与小白菜
65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
208
大野龙蛇(全三册)
46
三春争及初春景(全三册)
38
曹雪芹别传(上下)
29
延陵剑
6
秣陵春
2
阿特拉斯耸耸肩
62
如果没有你
1
巨人的陨落
51
欢愉
1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29
江村经济
11
乡土中国
33
我心深处
60
斯通纳
8
汽油生活
6
单挑
5
解忧杂货店
5
东京人(上、下)
15
余生皆假期
18
巴黎伦敦落魄记
1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增订版)
3
天真的人类学家
3
鹭与雪
4
化身
17
坏女人
6
空中庭园
5
邻人的犯罪
1
天真的人类学家
36
爱在原野尽头
22
断头艳后
38
紫罗兰
8
玛丽·斯图亚特
59
金翼
16
大手笔
1
出帆
11
喜宝
18
小团圆
11
雷峰塔
7
窄门
20
恋情的终结
50
停车暂借问
17
东京塔
19
枪炮、病菌与钢铁
60
狂热分子
25
历史的地理枢纽
9
集装箱改变世界
23
法国中尉的女人
21
空中飛馬
11
三个A Cup的女人
14
解体诸因
2
永远是孩子
27
完美无缺的名侦探
5
死了七次的男人
6
44号孩子
51
追风筝的人
26
卡塔丽娜
14
客厅里的绅士
21
愛,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45
毛姆短篇小说集
15
心灵的焦灼
21
昨日之旅
1
东方故事集
1
罗兰之歌 特利斯当与伊瑟 列那狐的故事
2
象棋的故事
5
自由选择
25
江城
9
恶魔
1
马戏团之夜
1
喂喂下北泽
1
名士风流 II
2
女宾
4
明智的孩子
1
与往事说再见
1
切羽
1
沉落的黄昏
2
泥河·萤川
1
沙漠
5
哦!爸爸们
4
扮鬼脸
2
孤宿之人(下)
1
剑客生涯(一)
1
百辩经济学
6
尽头的回忆
2
佛罗伦斯月光下
5
剧院风情
6
几乎成了英雄
1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4
MODERN TIMES:摩登時代
11
乌合之众
7
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
7
哀歌
12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2
多田便利屋
11
君主论
2
人、国家与战争
1
20年危机(1919-1939)
2
魔法师俱乐部
9
幻色江户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