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对《跃迁》的笔记(20)

跃迁
  • 书名: 跃迁
  • 作者: 古典
  • 副标题: 成为高手的技术
  • 页数: 304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17-8-1
  • 第90页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 为什么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毕业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 看看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就知道了 . 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普遍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收入要高,因为当今的中国,有些产业就是朝阳的产业,是当前中国的头部产业,和努力无关,相同职位的人的收入差很多.这充分的体现了头部效应的重要性.很多事情不是不知道,但缺乏正确的对待,就不会有充分的认识.古典老师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个概念.

    头部效应的三个原则

    1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体现价值,提高价值,高价值,能够成长的领域 ~这是唯一的标准

    2 思考差异的优势 ~ 不要头脑发热的随大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毫无准备只会头破血流

    3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 对业内业外的不了解 , 想要成为最优秀的XX这种想法不过就是空中楼阁.没有见过最优秀的,没有见过最好的.

    通过观察和判断,提高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2017-09-14 09:23:12 回应
  • 第92页 用头部效应就业,择城,选创业赛道

    大银行,小助理.

    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选择:两个都算是高价值的区域,但是银行算是一个大的山头,进去以后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想要进一步的阻力太大.而去互联网金融公司做总助,很容易能够在进一步成为风头.

    新的领域聚焦学习什么,聚焦什么 ? 要看有什么机会成为哪个细分领域的高手. 专业性太强的领域不行,干不过专业的认识啊 ! 所以选择专业性不是很强且通过努力能够快速建立自己优势的领域.我觉得其中就应用了二八的法则,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可能每个领域都很牛.

    创业的头部效应

    1 聚焦细分战略 ~ 去做别人没空做得更加细分的市场

    2 转移周边战略 ~ 周边市场服务的,是核心市场拼杀的玩家

    3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 高手只做高价值且有优势的事.如果没有优势,就到二线市场去积累优势.

    2017-09-14 09:52:13 回应
  • 第98页 专注:高手的护城河

    战略性专注 , 长期盯着一件事来做, 一直把事做绝的专注. 对于弱者来说,专注是进攻的策略.对于强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时间和精力是兵力

    智商和情商是火力

    疑问:现实生活中,我有很多的目标想要达成.比如提高管理的能力,提高专业的技能,谈判的技巧.如果我把一天的时间分别分配给三个领域,是不是就不算专注了呢.但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一天只做一件事情啊!该如何应对?

    做更少但更好的事

    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

    李昌镐:只求51%的效率

    51%的效率足够赢

    妙手有个重大的缺陷: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

    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效率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阿蒙森:日行英里

    为什么日行英里如此重要:

    1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 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

    3 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克制力

    妙手是高手的最大障碍,迭代的手艺才是正途

    专注让你无敌,迭代让你精进

    弱小优势的持续迭代而产生的强大力量

    2017-09-15 11:21:03 回应
  • 第105页 高手的护城河

    李昌镐:只求的51%的效率

    51%的效率足够赢了

    妙手有个重大的缺陷: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

    才气灵感会尽,手艺只会越来越精进.

    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

    2017-09-18 09:03:52 回应
  • 第113页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学得更少

    别知识的源头

    知识的源头,知识的源头,知识的源头

    各种公众号里面个种的文章,并不是知识的源头.可能做了很多的加工,缺少底层逻辑,只是碎片化的知识

    一手信息的论文,二手信息的书和演讲,三手信息的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四手信息的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找到知识的源头,提高认知的效率

    知识源头的探测器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的数据报告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名校的教科书,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哦报告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籍和文章.

    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跟谁知识源头的人

    成为知识的源头

    最好的方式:辨别一二三四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功利读书法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牛人的真正秘诀: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高手的技术就是投入产出的非线性.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

    有目标导向,有及时的反馈,最近发展区.

    2017-09-18 09:32:14 回应
  • 第122页 功利读书法

    及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认知性阅读: 提升心智.

    知识性阅读:目标是知道某事

    娱乐性阅读

    及其功利的分配资源,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读书的方法:先看书评,平行看基本选择一本.然后再看目录,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的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的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及其功利的读书,按需分配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2017-09-18 17:05:23 回应
  • 第125页 萃取知识的晶体

    如何让知识变成晶体?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是人类最常见的晶体.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是一种流程图式的知识结构,用来展现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逻辑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知识晶体是一种给你学习内容提纯的过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知识晶体的萃取工具箱: 大量看知识晶体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1 最初级的是列表式的:"关于....的5个技巧".

    2 更好的知识晶体则可以隐喻,这样都能完成从理性回归感性,更好的传播.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的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2017-09-19 09:57:06 回应
  • 第136页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牛人的真正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高手的技术就是投入产出的非线性.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哦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提高认知效率是一条勇猛精进之路,它能让一个人很快学有所成,获得值得的回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但是真正的高手却并不止步于此,他们看透知识背后的更底层价值----借助规律,放大投入,达成跃迁.

    学五渣的美国大学申请术

    学五渣在这个故事里充当了知识路由器的作用,在两个大牛的知识见解的交流中,学五渣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洞见力有了质的飞跃.

    启示: 孤立的学习不如跟着大牛学,多听大牛的见解会让你自己更快的实现跃迁.

    李小龙的快速崛起之道

    总结两个例子中得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

    1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的跃迁

    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更加重要.

    三种学习思路;

    自学: 自己找答案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交换答案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可得.

    遇到问题,找书: 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遇到问题,找人: 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今天知识的源头并不在某个教授的脑子里或一本教科书的某一页,它们在大脑和大脑的碰撞中,在问题和知识的交汇之处,在一线高手的实战中.要和知识的源头联机.

    2017-09-20 10:13:36 回应
  • 第147页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联机写作

    在一个认知和技能都能外包的群体里,什么是最重要的技能

    突破点只剩两点:提问能力和整合能力

    跃迁这本书,作者尝试用群体学习的方式来写作.分享几个要诀.

    多元

    高频: 高频次的沟通会增加跃迁的速度

    提问: 好问题是发动机.

    结构:这些问题最好有一个结构共识.

    汇聚:大家各自找资料.

    思想夜宴-------- 实践任务

    2017-09-20 10:28:30 回应
  • 第152页 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知识树vs问题树:以问题为中心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你焦虑的根源.

    今天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学海无涯,终生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颗问题树.

    和知识树不一样,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如何知道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你要学习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关于专注和多元的哦解释在这里实现了和谐统一.

    专注于你的问题,调用多元知识.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

    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提问的力量

    提问抗折旧

    怎么应付知识折旧?两个方法:第一是多读不容易折旧的经典,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二三四手知识;第二就是不断更新最新的内容.不管是哪一种,你都需要不断的问自己:"这个能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吗

    提问即思考

    提问能力最能看出一个人思考的深度.不仅要学会提问题,还要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小时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会花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提问即创造

    先了解下创造的本质:创造是一个思想组合的过程.

    有三种形式的创造:一种是灵感的迸发,一种是厚积薄发,还有一种是即兴发挥.

    很多伟大的创造来自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问"为什么"都可能是引起改变的第一步.如果能先于别人发现一个难题--------都不需要解决----你就获得了一个创造一家新企业,一项新事业甚至一个新行业的机会.这就是提问的力量:一个好问题是你开始创造的第一步.

    如何实现复利成长?

    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问题树"---------基于问题的学习符合复利的两个条件:

    1 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2 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那就是有用的;不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降低关注度.

    知识焦虑的解法很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让你的关注点更少,进步更大,有自己的试金石,是"更少而更好的事.

    做 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终身提问者&工具箱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这个问题清单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你可以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列上去,然后用两个指标来给自己分类:相关性和好奇心.

    相关性往往是你回答了以后立刻有重大收益的内容,好奇心是你最有动力学习的未来方向.如果事态严重,你可以从相关性开始解决问题.平常学习中,你可以从总分最高的那些问题开始.

    假装写书

    你想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装 自己要写本书.每当我要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总是列出来这个话题下所有的内容,然后假装自己要写本书.

    问题少年提问术

    既能提出精妙的问题,又有小学生的心态.问题少年是让个人无法拒绝的学习姿态

    如何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

    1 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古典对员工的要求-----没看完百度,知乎,谷歌搜索前三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

    2 好问题都是组合拳

    真正精心设计过的问题会让对方很爽,因为他也没有如此深入的思考过,这是一个整合的机会.

    3 输出答案

    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1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证明吗

    2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3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见过这种模式

    4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5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2017-09-22 14:04:13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追梦人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8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