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4)

  • 再论法律规避
    这一结论,对于习惯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口号的人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只要敢于直面社会,这就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严酷现实。然而,这一结论也并非宣告“法律死了”,因为那种机械的严格执行、遵守制...
  • 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
    法律规避的合理性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被法学家和立法者假定为人民的最佳保护的国家制定法,会被这些受保护对象自愿放弃?这种行为合理吗? 一种精英观点认为是这些人不懂得自己的最佳利益。这种观点...
  • 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因此,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一些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概括。他们指出中国司法传统不发展、人们不习惯上法庭诉讼的特点的同时,并习惯性地将原因之一归为中国人有“厌讼”或“耻讼”的传统价值观。13)...
  • 第一编
    因为我们认为每个个人(包括历史上的个人一因此要珍重传统留下的知识)都拥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或无法拥有的、具体的知识。就是与这些个人的具体知识相伴随的无计划、无指导、甚至似乎是非理性的行为的相互作用、...

翦商 (1)

  • 尾声 :周公到孔子
    概而言之,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 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 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而在其他诸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政治的退场,都发生在公元1...

中国大历史 (2)

  • 明朝
    此外不论做清官或贪官,只要像我们现代人物一样被逼着至死方休地求长进,那么只要做了几年的官便可以退居林下,享受清闲了。 黄仁宇老先生在九十年代这句“像我们现代人一样被逼着至死方休求长进”,充满着对成功...
  •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西伯被溢称“文王”。其为“文”,则是温和谦让,有大政治家的风度。他的儿子名发,以后被溢为“武王”,以表彰其战功,有此先例从此子孙不能在祖先面前逾越,文治胜过武功,成为中国政治上的传统。只不过口头...

民法总论(第二版) (2)

  • 第一章 第二节 民法总则
    好的,我知道了,朱教授是梁慧星老师的弟子,至少不是王利明老师的弟子,哈哈哈😃 “当法律通过自身条款明确宣称,系为实现立法者特定目的而存在时,固然能够充分反映立法者的意志,却也意味着,所谓法律,不过...
  • 第一章 第二节 民法总则
    看到这一段直接笑出了声😂 “第1条显示立法意图,以表达立法者对于该部法律的定位。[85]这一立法惯例何以如此顽强,是否意味着什么,学界似乎无意深究,普遍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其中,梁慧星教授的说法也许具...

兴盛与危机 (1)

  • 第八章
    如果我们用科学精神去探讨这棵代表中华民族文明主体的精神之树,就会发现,儒家的成功,它的魅力,它的僵化,它的失败,都来自同一个核心,这就是它的伦理行为结构。确实,儒家成熟的仁爱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现实主...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