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啊苗苗对《世界摄影史》的笔记(10)

世界摄影史
  • 书名: 世界摄影史
  • 作者: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 页数: 720
  •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1-15
  • 第9页 序言

    序言

    摄影制造影像,自1839年诞生以来就成为记录、教育、宣传、带来快来的最廉价、最具说服力的手段。

    照片,不仅流行于工业国家的视觉交流,也已成为平民艺术的典范(家庭写真、私摄影等)。

    摄影,既是一种拥有独特美学价值的视觉艺术,也在复制和推广其他媒介的艺术表现(如平面艺术与雕塑艺术)上发挥了作用。

    照片既是有用的技术产物,又可以在审美上取悦于人。
    引自 序言

    摄影同时服务于艺术与科学、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场(透过照片认识自身、社会制度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

    摄影不仅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和艺术理念的结晶。
    引自 序言
    2019-01-08 21:32:30 1人喜欢 回应
  • 第14页 第一章 早期:技术、视野、使用者 1839-1875

    第一章 早期:技术、视野、使用者 1839-1875

    摄影的诞生 1839年

    达盖尔式摄影法-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法国-金属版影像

    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塔尔博特法(Talbotype)-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英国-负—正法

    1.西方工业化社会为照片的出现提供了文化和社会基础,“社会和文化呼唤对现实更精准、更直观的表现,就此而言,照片是一种终极回应。”

    2.科学研究之风激发并助推了视觉艺术领域的写实手法。

    3.艺术家在对风景的表现方式趋于自然主义,风景自身作为表现对象获得艺术家的重视。

    4.“19世纪,平面艺术的目标和对摄影的需求在另一个方面形成了交汇。”艺术家排斥旧的艺术主题,转而热衷于与当代生活中平凡事物相关的新主题,描绘人物更加自然逼真。

    5.中产阶级成为艺术赞助人和新影像的受众。照片的出现满足了中产阶级对教育和娱乐性图像的渴望。

    2019-04-24 22:50:39 1人喜欢 1回应
  • 第23页 美国的达盖尔式摄影法

    达盖尔式摄影法在美国的盛行。

    1.“达盖尔式摄影法所呈现的照明、真实的细节,如同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符合了不把手工艺术视同奢侈并且崇尚实用科学的社会品味。”

    2.法国代理商带来相关器材的特许销售权。历史遗迹、当代建筑和肖像是当时主要的拍摄内容。

    2019-04-24 22:38:21 回应
  • 第27页 《月球》
    第一张月球照片?

    月球照片

    2019-04-24 22:39:20 回应
  • 第31页 卡罗式摄影法

    卡罗式摄影法

    “扫帚的独白”

    塔尔博特认为摄影的重要性在于它扮演着为事实提供视觉证据的角色,但这幅“扫帚的独白”(塔尔博特母亲的说法)流露出他对艺术化地表现平凡事物的兴趣,这也证明了他所坚信的一个观点,即摄影可以为那些缺乏绘画才能的人提供一个艺术表达的渠道。

    2019-04-25 22:30:41 回应
  • 第35页 纸基照片、玻璃板、火棉胶、立体照片与立体镜

    19世纪上半叶的摄影发展。纸基照片、玻璃板、火棉胶、立体照片与立体镜

    纸基照片缺乏清晰度、容易褪色。

    玻璃板操作复杂、曝光时间长。

    火棉胶法/湿版法,蛋白照片工艺,清晰度高、表面平滑、反差强烈,但会褪色。开启全球商业肖像摄影、风景图片出版、摄影爱好者创作的发展新纪元,并引出大量与摄影相关的产业。

    立体照片与立体镜,成为一种流行玩具,成为家庭的愉快消遣;还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进行推广,对19世纪人们的态度和观点产生影响。

    19世纪上半叶的摄影发展,摄影时代已经到来。“工业化和教育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对题材更广的图片资料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只有照片能够满足。”对照片的商业开发主要集中在肖像和风景出版两个领域。摄影爱好者用摄影记录日常生活和表达个人情绪,平面艺术家们逐渐将摄影当做记录事物外观的必要工具,乃至观察客观现实的不同途径。

    2019-04-26 23:33:15 回应
  • 第56页 纸基肖像:火棉胶湿版工艺和蛋白工艺

    纸基肖像:火棉胶湿版工艺和蛋白工艺

    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肖像摄影已经对姿势、灯光、道具和背景陈设有娴熟掌握和处理,显示出拍摄对象的身份,道具和拍摄姿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解人物性格的线索,使画面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更显丰富。

    代表:弗朗茨·汉夫施滕格尔(Franz Hanfstaengl)《男人和帽子》(Man with Hat)、路易·皮尔森(Louis Pierson)《卡斯蒂格利纳伯爵夫人》(Countess Castiglione)

    肖像摄影逐渐取代肖像绘画,肖像画师也将摄影作品视为创作工具,模仿甚至直接在摄影作品上创作。绘画和摄影结合体出现,得益于画家和公众希望肖像作品逼真,同时又希望摄影作品更具有艺术性。

    代表:亚历山大·弗朗索瓦(Alexander Francois)绘制的林肯肖像《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2019-07-07 21:43:49 回应
  • 第62页 名片格式肖像和名人肖像

    名片格式肖像和名人肖像

    1859年之后的10年里,名片肖像格式空前流行,原因可能是“低成本的拍摄方式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被人们广泛收藏和交换。

    名片肖像格式起先作为传统的联络卡的代替,后来成为一种宣传工具或消费品,被艺人、政客(林肯)、法国和英国王室广泛使用。

    摄影雕塑(photosculpture)昙花一现,为精准的雕塑作品开了个好头。

    19世纪的后40年里,商业肖像摄影工作室服务于各个阶层的客户,“他们大量的作品不仅仅记录了人物的面相,也揭示了社会和心里状态”。代表:丹麦摄影师海因里希·滕尼斯(Heinrich Tonnies )拍摄的大量劳动人民的肖像,如《四个年轻的铁匠》(Four Young Blacksmiths )约1881年。

    亚历山大·加德纳《亚伯拉罕·林肯》1865年4月 海因里希·滕尼斯《四个年轻的铁匠》约1881年

    肖像摄影在欧洲还扮演了促进文化民族主义的角色,相机成为见证和保留民族或国家起源的重要工具。之外,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类学的兴趣逐渐增长,如美洲本土人的正式肖像,威尔·索尔《穿战袍的勇士》(Brave in War Dress )约1868年。

    2019-07-07 23:17:48 回应
  • 第73页 肖像摄影在亚洲

    肖像摄影在亚洲

    1854年美国通过外交通牒敲开日本的大门,日本正式对西方开放,摄影随即传入。

    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摄影师开始抵达中国。法国摄影师于勒·埃及尔(Jules Itier )于1844年拍摄了澳门和广州的达盖尔法照片;美国人弥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 )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在香港开设摄影工作室,拍摄了大量广东商人、满清官员和其家人一本正经的照片;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 )拍摄了许多工人和农民的照片,并于1873年至1874年期间出版了题为《中国和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中国本土摄影师始于19世纪50年代通过为外国人在香港开设的摄影工作室工作,学习并掌握摄影技术后开始拍照的,较成功的有赖阿芳(Afong Lai )照相馆。

    在印度,摄影由英国殖民者带入。当时的印度肖像摄影作品在后期手工绘制了印度风格的装饰。

    2019-07-07 23:39:59 1人喜欢 回应
  • 第74页 肖像摄影作为个人表达

    肖像摄影作为个人表达

    摄影术发明之后的30年里,肖像摄影一直处于统治性的地位。肖像摄影作为人物性格的反映,作为艺术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内容被继续不断探索。

    2019-07-10 00:03:31 回应

喵喵啊苗苗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3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