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澜对《宋蜀刻本论语注疏》的笔记(19)

宋蜀刻本论语注疏
  • 书名: 宋蜀刻本论语注疏
  • 页数: 560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9-8
  • 17

    子曰:学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注:王曰“時者,學者以時誦習之,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爲説懌。”

    PS:重视“時”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2021-01-20 22:59:26 回应
  • 第33页

    邢疏:有子曰:禮之用,和为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朱子:有子曰:禮之用,和为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邢以此章为兼论禮樂,即"禮樂为用,相须乃美",以为"和"指樂而言。因此分为三层意思,第一个句号前兼论禮樂。第二句仅论禮之失,由训为用。第三句论樂之失。而朱子则以此章为专论禮之一事,但禮其实又有和的作用。

    2022-02-12 23:08:27 回应
  • 第36页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PS:郑注曰"樂謂志於道";孔注曰"能贫而樂道"。而自己以前则仅理解到"贫穷而能樂,不忧虑",少了“樂什么”,其实“樂道”才是关键。

    2022-02-12 23:19:38 回应
  • 第38页

    原文:此篇所论孝、敬、信、勇,为政之德也。

    PS:勇为从政之德,自己以前未注意到。

    2022-02-12 23:23:57 回应
  • 第42页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PS:“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是解释“無違”之意,而非自己以前理解的“从父之令”。

    2022-02-12 23:29:14 回应
  • 第47页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師矣。

    PS:据何晏注,解释为“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師矣”。则既要温故,也要知新,其中“而”表示“且或并”的意思。但朱子解释为“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師”。自己感觉两者均通,但以何注为优。朱子之意即为孟子之自得之学,虽好,但似乎不适合用来解释此章。因为子夏也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

    2022-02-13 00:33:14 回应
  • 第54页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

    PS:据包注“友于兄弟善於兄弟。施,行也。所行有政道,即与为政同”。是“与为政同”,而非自己以前理解的“去影响当政之人”。

    2022-02-13 00:41:16 回应
  • 第52页

    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PS:据马融注:“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武,与舞同。”并将“为力不同科”之“为力”解释为“力役之事”。但据朱子,“为力不同科”是在解释“射不主皮”。

    2022-02-13 01:02:14 回应
  • 第89页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PS:邢疏解释为“君之使臣以禮,则臣必事君以忠也”,所以这两者是前后因果关系。朱子以为“二者皆理之当然,各欲自尽而已”,并引吕氏之说以证之,但又引尹氏之说(与邢疏一致),以两存其说。个人以为邢疏略胜,因其近中庸之道,更符合人性。而朱子之说,则更多是为统治者服务,将臣子的义务绝对化了。

    2022-02-13 17:12:59 回应
  • 第91页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PS:“包曰或人見孔子小之,以为謂之太俭”,有些颠覆自己以前的理解。

    2022-02-13 17:16:50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