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妮蔻就对惹对《古书之美》的笔记(25)

选妮蔻就对惹
选妮蔻就对惹 (牡丹亭)

读过 古书之美

古书之美
  • 书名: 古书之美
  • 作者: 韦力/安妮宝贝
  • 页数: 248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1-1
  • 第3页 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泉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巨谈一晌。归而倚仗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换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引自 序
    2019-07-12 18:42:57 回应
  • 第12页
    取名“芷兰斋”,他说是取谐音,因有朋友看见这满屋古书,说一堆烂纸有何乐趣。但沉浸其中的主人,也未尝见得乐意对他人轻率敞开自己的世界。这原本是他幽秘的窟穴,藏满自如的珍宝。
    引自第12页
    2019-07-12 18:45:45 回应
  • 第14页
    房间里气场强大,人慢慢静下来。静下来,就闻到空气中一股幽幽扑鼻而来的气息,清幽,鲜活,沉凝。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谓的“书香”。书香只能来自古籍,来自它们的墨、纸在岁月沉淀之后与书柜壁板樟木芳香的融汇。
    引自第14页
    2019-07-12 18:46:54 回应
  • 第25页 对话之一 历史。身份。故事。关系。
    所谓“乾隆五玺”,即“乾隆预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继承”五玺。
    引自 对话之一 历史。身份。故事。关系。
    2019-07-15 20:01:03 回应
  • 第37页
    任何一件收藏品的价值都不能违背这“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引自第37页
    2019-07-15 20:21:04 回应
  • 第39页
    “批”、“校”是两个词,写在书页上方叫“批”,写在行间叫“校”,写在书前叫“题记”,书后叫“跋语”,古人以专门的称呼各有专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引自第39页
    2019-07-15 21:05:07 回应
  • 第55页
    当一个人集中了主要精力在支撑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他自然要忽略或舍弃掉其他需求。
    引自第55页
    2019-07-16 11:39:33 回应
  • 第73页
    一个人能打破自己的固有观念才是真正打破了魔障。我为什么做事?就因为要做,没有目的,没有那么高的理想,也没有那么多的算计。
    引自第73页

    如果你不能将收藏升华,只停留在聚物的层面,就没有太大意义,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而已。
    引自第73页
    2019-07-16 12:30:12 回应
  • 第86页
    这些百年千年的书至今还能看到,是一代一代藏书家做出的贡献,没有他们的爱惜收藏整理,这些印量本来就极少的古书经历命运的种种劫数,早已无从寻觅。
    引自第86页

    在之前回答采访时,他曾说过自己是“一个与这个时代不相宜的人”。在内心的某个层面,他的身份也许只有一个,一个单纯的爱藏书爱读书的老式人。有一些意兴阑珊。但始终一意孤行。
    引自第86页
    2019-07-16 15:36:39 回应
  • 第92页
    人需要有一种“吾道不孤”的感觉,需要别人欣赏,而这往往很难得到,或者得到欣赏的只是他人眼中的自己。
    引自第92页
    2019-07-16 16:32:02 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

选妮蔻就对惹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90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