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5)

  • 「生存邏輯」
    清代在貞節崇拜方面的創舉之一,是對那些在長期的生活困頓中依然保持忠貞的妻子加以旌表,即使其丈夫實際上仍然在世。乾隆四十二年(1777),一名與其夫分開超過50年仍保持貞節的妻子獲得朝廷的旌表;次年,一名...
  • 「岌岌可危的小農家庭」
    我認為,所有這些改革的目的,與其說是旨在解放或壓製個人,毋寧說是掃除那些早已不合時宜且容易帶來幹擾的問題,以便全力應對各種新出現的危機。本書前面討論過的許多立法和宣教,皆旨在提升平民百姓家中節婦的...
  • 法律的陽具中心主義
  • 「它代表了一種對當時那些新被意識到的可能導致性事失序的危險加以應對的努力。」
    清代在針對「性」(sexuality)之規製方面所做的前述改革,將原本只是與良民身份相關聯的那種性道德標準和刑責標準統一擴張適用於所有人身上。這種適用範圍上的擴張借以達成的最明顯方式,是將過去那種可基於涉事...
  • 身份齊平化以及令一種更深層的連續性
    良民身份被擴張至將過去那些被認為屬於低賤身份的群體也涵蓋在內,這的確促進了法律上的平等。至少就此而言,這種做法當然產生了一種使百姓身份齊平化的效果。但能否借用寺田隆信所說的,主張這種做法具有進步性...

念人忆事 (12) 更多

  • 憶知堂(二)
  • 憶錢鍾書
  • 悼唐君毅先生與他的文化運動
    在中國本位文化論者中,君毅當然是一個有力的學人,但以他信念要掀起一個文化運動,則在這個運動可以說運而未動。就是以對全盤西化論者的敵人而言,也沒有動搖他們的陣腳。一個運動,是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的,五...
  • 追念余又蓀
    對於生死大事,往往決於一分出入,前因後果,可使人悔恨的因素,實在很多。因此,我有時候覺得這些只能委之於命運。我們事後的惋惜,也只能覺得命運的渺茫。
  • 陸小曼女士
    五四以後,文人艷話很多,但往往傳聞失真。想到再遠一點的歷史傳聞中的風流韻事,大概也都是如此。人生其實很短促,英雄大概是翻幾個筋斗,就翻進了墳墓;美人呢,正如鮮花,開過一次也就很快枯萎了。
  • 悼曹聚仁先生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夢想,但有多少人實現過夢想?表面上我們思想某某等大人物的確實現了他的夢想。但事實上,他的夢想並沒有停頓,而實現新的夢想永遠是很遙遠的。於是,他發現自己已經老了,力不從心了,他發現時...
  • 憶老舍
    「我總以為像他那樣總一定可以得『榮歸』『夀終』之喜了,不意仍難免於『身』敗『名』裂,亦可見『政治』之不易『伺候』了。」
  • 憶林語堂
  • 憶胡適
  • 憶張君勱
  • 憶知堂
  • 憶魯迅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1)

  • 胡金銓道别
    胡金銓先生治喪委員會 訃聞 胡金銓道別 原諒我,不說再見了! 老朋友們都管我叫小胡,小朋友們都管我叫老胡,不論怎麼叫,我聽着都舒坦。如今,「老胡」「小胡」的聲音全聽不到。想想真不是滋味兒! 我是一九三...

说不尽的大槐树 (6) 更多

  • 歷史人類學的立場
    歷史人類學的立場是並不糾結於移民傳說所述事實的真僞,而是去看創造和傳播這些傳說的人群,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知道,這些傳說十之八九是在移入地創造出來並傳播開來的,至少,移入地比移出地更重視這些說法。...
  • 牧野巽《中國の移住伝説》讀後
    總之,20世紀關於洪洞大槐樹移民研究的總體概況是沿着兩條路線演進的。一是透過傳說去尋找真實的歷史,雖然按照傳統移民史的研究理路來看,上述關於洪洞大槐樹移民的一系列研究在相當程度上深化了明朝山西移民史的...
  • 地域認同與明清國家的形成
  • 祖先移民傳說
    祖先移民傳說所反映的地域認同與其他文化現象所反映的地域認同有所不同。比如,同鄉會館當然表現出某種對原鄉的地域認同,但它們大多反映的是一時喬寓異地,或者遷入該地時間尚短的人羣的心態,在社會生活中具有...
  • 人們如何記憶歷史
    傳說顯然是民衆記憶歷史的工具之一,對於那些沒有通過文字記憶歷史的能力和權力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但由於傳說往往經歷了許多世代,因此不斷疊加了不同時代的講述者記憶的歷史,它也就成爲一種「長時段」的歷...
  • 集體記憶之一:大槐樹故事傳說諸文本
    傳說的世代傳承的特性,決定了它的非個人性或羣體性,而移民傳說的內容本身亦加強了這一特點。在這裡,我們當然可以發現傳說如何通過傳奇性的故事成爲集體記憶的重要渠道;我們也可以發現集體的歷史記憶,儘管記...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