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迻 (43) 更多

  • 頁371 卷十一 易林 屯之同人
    按:“三孫”不誤,影元抄本同,注云:“魯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也。昭公二十五年九月伐季氏,三家反攻公,公遜于齊,次於陽州。”上卦坎之乾,坎爲弓爲耳輔,乾爲君首,下卦震之離象失國。側輔之弓向君首,半卦...
  • 頁38 卷二 春秋繁露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心弗論不得。”案:“論”,《黃氏日鈔》引作“慮”,義較長。 蘇輿:《日鈔》引下文仍作“論”。 按:“論”訓“思”,不誤。《詩-大雅-靈臺》:“於論鼓鐘”毛傳:“論,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説...
  • 第357页 卷十 司马法
    “御枚誓糗。” 案:“誓糗” 不可通,疑“糗”当为“具”,“誓具”谓戒其具备也。“具”误为“糗”,校者不达,又益“米”作“糗”。 按:《书-费誓》峙乃糗糧,無敢不逮。孙疏:歭从止,俗误从山,《释诂》云...
  • 第405页 卷十二 楚辞王逸注
    “巫阳焉乃下招”者,正谓帝许其不筮,而即不招。 次“不”字误,刻本作“下”。又,“筮予”,“予”读”與”。王注:问求魂魄所在,然后與之。《说文系传》《御览》引文皆作“與”。與,助也,即上文“辅之”义。
  • 第97页 卷三 山海经郭璞注
    《方言》云:“ 嗌,噎也。秦、晋或曰嗌,又曰噎。” 按:《玉篇》、玄应《众经音义》引一“嗌”字作[口蓋]、[口盖]。周祖谟谓当据正。“又曰噎”,“噎”当作“曀”。
  • 第29页 卷一 易乾元序制记郑康成注
    ”三圣首乾德,各就乾元利贞每遗,夕惕若厉,惧后戒。“《注》云:”六长人以善,嘉惠通礼,利甚於义,幹事能正,六德靡悔,战战兢兢,三圣同之也。“ 案:此盖《是類謀》佚文,(此纬晚出,唐以前未有著录者。以...
  • 第180页 卷六 鹖冠子陆佃注
    “究贤能之变,极萧楯之元。”《注》云:“萧,斧也;干谓之楯,萧以戮人,楯以卫己,知此则知兵矣。”洪颐煊云:“『萧』当是『蘭』字之讹”。《管子-小匡篇》:『轻罪入蘭盾鞈革二戟。』《隶释-尧庙碑》:『阶...
  • 第129页 卷四 文子徐灵府注
    “形乎無路,遊乎無怠,出乎無門。” 案:“無怠”與上下文不協。《符言篇》亦云“行於無怠。”彼文出《淮南子-詮言篇》,本作“行無迹”。此二篇“殆”字並疑當為“迹”,“迹”“怠”二字草書相近而誤。 按:《...
  • 第259页 卷八 说苑
    “子皙接草而待。” 案:“接草”义不可通,疑“接”当为“捽”,形近而误。“捽草”见《汉书-贡禹传》。《说文-手部》云:“搣,㧗也。”“㧗,捽也。”《晏子春秋-谏下篇》云:“晏子后至,滅葭而席。”“...
  • 第147页 卷五 商子
    “不能死之,千人環。” 案:“環”当为“轘”,声同字通。《说文-车部》云:“轘,车裂人也。“ 按:此据严万里本,下云“规谏, 黥劓於城下”。一本“環”下有“睹”者,衍。孙氏此说盖谓千人策车轘之,非轘千...
  • 第134页 卷五 邓析子
    長盧之不士,吕子之蒙耻。 案:《史记-孟子荀卿传》云:“楚有尸子、長盧。”《汉书-艺文志-道家》:“《长盧子》九篇,楚人。”《列子-天瑞篇》作“長廬子”(殷敬顺《释文》“廬”作“盧”),即此人也。“士”...
  • 第72页 卷三 战国策高诱注
    “四封不侵。”鲍本“侵”作“廉”。《注》云:“廉,犹《礼》不廉。言无事故不察治。”吴云:“『廉偶』之『廉』,谓四竟完固,不见廉偶也。” 案:“廉”当读为“谦”,谓減少也。《礼记-乐记》云:“礼主其減...
  • 第124页 卷四 晏子春秋
    “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职。”孙云:“《墨子》作『怠事』是,(《非儒篇》)言恃命而怠於事也。『建』或『逮』讹,『逮』亦为『怠』,假音与?” 案:孙说未塙。“建”与“券”声近字通,“建事”,谓厌倦於事也。...
  • 第356页 卷十 孙子曹操注
    “煙火必素具。” 案:“煙”当作“熛”,《说文-火部》云:“熛,火飞也,读若標。”《群书治要》引《尸子-贵言篇》云:“熛火始起,易息也。”“熛”与“煙”形近易误。 按:全句為“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
  • 第355页 卷十 孙子曹操注
    “令素行以教,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孙校《十家注》本“”令素行者“作”令素信著者“,校云:”按《注》意,则故书当为『信著者』,从《通典》、《御览》改正。” 案:《...
  • 第52页 卷二 方言郭璞注
    “雞雛,徐、鲁之间谓之䨂子。”《注》云:“子幽反。”戴云:“‘䨂’字,各本讹为‘秋侯’二字。《广雅》:䨂,雞也。曹憲《音释》:䨂,子幽反。与此注同。《玉篇》、《广韵》并云:‘䨂,雞雛也。'...
  • 第50页 卷二 方言郭璞注
    “或曰:寓寄食为餬口。”郭《注》:“《传》曰:‘餬其口于四方’是也。”戴氏《疏证》云:“餬其口,各本讹作餬予口,今据《左传》改。”(卢、钱并同) 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所传蜀中本正作“餬其口”云...
  • 第27页 卷一 易是类谋某氏注
    “浮气恡出,篲笰蚩尤。”《注》云:“诸以光气为恡者,篲笰妖星,蚩尤妖星幺恡。昔蚩尤为无道,作五虐之刑,黄帝起而诛之,盖有此其邪?未闻也。” 案:正文及《注》“恡”并当作“怪”。《注》“蚩尤妖星幺恡”...
  • 第66页 卷二 释名
    縣下壙曰繂,繂,捋也,(“捋”旧本误“將”,下同,今从毕、吴两校改。) 《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縣”作“懸”(“捋”作“將”),毕《疏证》作“縣”,篆本同。
  • 第153页 卷五 庄子郭象注
    “翹足而陸”《释文》云:“足,崔本作尾。司马云:陸,跳也。” 案:《文选-江赋》“夔㸸翘踛 ”,李《注》引此作“翹尾而踛”,司马彪曰:“踛,跳也。”则司马本“足”亦作“尾”,与崔本同,与《释文》亦不...
  • 第25页 卷一 易是类谋某氏注
    “涣磥之符”《注》云:“若倉精衰而赤帝起, 魚異之符,谓次当起也。” 案:《注》“魚異”当依正文作“涣磥”,然义皆难解。 按:“磥”古音来微切,“离”古音来歌切,微歌二部旁转可通。《诗-召南-殷其雷》“...
  • 第67页 战国策高诱注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无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續之。”高《注》:“ 續,犹备其势也。” 案:《说文- 糸部》云:“續,古文作賡。,从庚貝。”古与“庚”通。《...
  • 第180页 卷六 鶡冠子陆佃注
    “虽幸不死,创伸股维。”《注》云:“維,牵攣也。” 案:股牵攣不可以言维,陆说无据。“維”疑当为“綟”,与“戾”字通。《吕氏春秋-遇合篇》云:“陈敦洽长肘而盭股。” “盭”与“綟”字亦同。(《<史记...
  • 第107页 卷四 管子尹知章注
    “夫绳扶撥以为正。”又云“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 案:《淮南子-本经训》亦云:“扶撥以为正。”高注云:“扶,治也。”“扶”之训“治”,古书未见。以声类校之,疑当与“輔”通。《大戴礼记-四代篇》云:“...
  • 第267页 卷八 太玄经范望注
    “阳气伤𩮜,阴无救瘣,物则平易。”《注》云:“瘣,病也。” 案:《尔雅-释木》云:“瘣木,苻婁。”郭《注》云:“谓木病尫伛瘿腫无枝条。”即此“瘣”字之义。“救”读为“杦”,即《释木》之“下句曰杦”...
  • 第149页 卷五 庄子郭象注
    “大有逕庭。”《释文》云:“逕,司马本作莖。李云:逕庭,谓过激也。” 案:《文选-辩命论》李《注》引司马彪云:“逕庭,激过之辞也。”则司马本字义并与李颐同,与《释文》不合,未详。 按:当以《释文》为正...
  • 第213页 卷七 韩非子某氏注
    “知下明则见精沐。” 案:“精沐”义不可通,疑当为“精悉”。《说文-心部》云:“悉,详尽也。” “悉”或变作“[忄釆]”,又讹作“怵”,(见前《管子》。) 与“沐”形近,因而致误。 按:“沐”疑当作“汏”...
  • 第139页 卷五 列子张湛注
    “其有介然只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为必知之。” 案:此文以“有”与“音”相俪,“有”疑当作“形”。卢重元《注》云:“是故有形有音,无远无近,来干完者,为皆知之。”疑卢...
  • 第285页 卷八 太玄经范望注
    “次六,多田不婁,费我膎功。测云,多田不婁,费力而忘功。 ”...... 案:...... 疑“婁”当为“耬”之假字。《玉篇-耒部》:“耬,犁也。”言多田而不犁耕,则徒费播种之力,故“测云”“费力忘功也”。 按:孙...
  • 第200页 卷六 吕氏春秋高诱注
    “荆柱国庄伯令其父,曰:'日在天。' '视其奚如?' 曰:'正圆。' '视其时。' '日当今。' 令謁者驾,曰:‘无马。’令涓人取冠,进上。”陈云:“‘曰日’二字倒误。‘日当今’,‘日’字当作‘曰’。” ......謁...
  • 第166页 卷五 庄子郭象注
    “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注》云:“举动便辟而成光仪也。”《释文》云:“谍,《说文》:间也。司马云形谍于衷,成光华也。”成《疏》云:“谍,便辟貌也。” 案:郭及司马说并难通。(《列子-黄帝篇》亦有...
  • 第270页 卷八 太玄经范望注
    “福则有膞,祸则有形谓之直。”《释文》云:“膞,切肉也。”司马光说同。 案:“膞”与“形”义同。《鹖冠子-万度篇》云:“膞膞之士。”陆《注》云:“膞, 形埒也。”又《天权篇》云:“合膞同根,命曰宇宙。...
  • 第165页 卷五 庄子郭象注
    “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释文》:“臧聚,司马云:谓臧获盗滥窃聚之人。”成《疏》云:“聚,谓擥窃,即盗贼小人也 ” 案:司马彪、成玄英说并迂谬难通。以声...
  • 第224页 卷七 贾子新书
    “夫胡人於古小诸侯所銍權而服也。”卢云:“銍權,未详。” 案: “權”,当作“穫”。《说文-金部》云:“銍,穫禾短镰也。”《诗-周颂-臣工篇》:“奄观銍艾。”《毛传》云:“銍,穫也”此以刈禾为喻, 言以...
  • 第215页 卷七 韩非子某氏注
    “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 ”《注》云:“悗,忘情貌。” 案:《尔雅-释诂》云:“密,静也。” “悗密”谓忘情而静谧也。(《庄子-大宗师篇》云:“悗乎忘其言也。”...
  • 第141页 卷五 商子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案:“笑之”,《新序》作“之笑”,与下文“狂夫之乐”正相对,是也,当据乙正。“哀”,《新序》作“憂”,义亦较长。 按:《商子》“愚者之笑,智者哀焉。”即...
  • 第158页 卷五 庄子郭象注
    “至大不可围。”又云“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成云:“至广大者不可围绕。” 案:成说望文生训,不足据。此“围”当作“圉”,“圉”与“御”通,《则阳篇》云“大至于不可围”亦同,皆谓其大无竞,莫能御...
  • 第109页 卷四 管子尹知章注
    “良臣不使, 讒贼是舍。”《注》云:“舍,止也。谓止讒贼于其旁与之近也。” 案:尹训“舍”为“止”,迂曲难通。“舍”当为“予”之借字。《隶续》载魏《三体石经大诰》“予惟小子”,“予”字古文作“舍”,...
  • 第122页 卷四 晏子春秋
    “車蠹于巨户,不勝乘也。” 案:“巨”疑当为“庌”,“ 庌 ”省为“牙”,又讹为“巨”。(牙、巨篆文相似)《周礼-圉师》云:“夏庌马。”郑《注》云:“庌, 廡也。廡所以庇马涼。 ”是“庌”以系马,或并以...
  • 第114页 卷四 管子尹知章注
    “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注》云:“庚,续也。其处既有青龙居,又沙相续,故不可得泉也。” 案:“庚”当为“唐”。上文云:“黄唐无宜也。”《注》云:“唐,虚脃也 ”此“唐泥”亦谓泥枯燥虚脃,故...
  • 第31页 卷二 韩诗外传
    “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 案:“好偉”無義,疑“偉”當作“韋”。《韓非子-觀行篇》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好韋”蓋亦和緩之意。 按:此説迂曲。“韋”“弦”皆爲物,其性緩急,然...
  • 第237页 卷七 淮南子许慎高诱注
    “榛巢者,处林茂,安也。” 案:“茂”,疑当为“莽”,形近而误。《汉书-扬雄传-长杨赋》:罗千乘于林莽。 按: 《荀子》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林茂”与“渊深”对,“林茂”谓林之茂处。“...
  • 第155页 卷五 庄子郭象注
    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 復灵以生。”《注》云:若役其才知,而不復其本灵,则生亡矣。 案:“復”疑与“腹”通,“腹灵”犹言含灵也,《注》说为得其旨。 按:“復”谓招魂见于《礼》。如《檀弓》:復,尽爱之...

拾遗记 (10) 更多

  • 卷九 頁201
    按:“逸朽”不誤。“心胃之逸朽”言心欲逸、胃欲朽,“腐腸”故曰“胃朽”。枚乘《七發》:“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李善注:“《呂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務以相強,命曰爛腸之食。’高誘注:‘老子云:...
  • 卷十 頁226
    “石”當作“面”,草書形近而訛。
  • 卷九 頁209
    按:《御覽》作“以汲丹井之水,至久方得升合之水”。《廣記》作“以及丹井,方冬升合之水”,沈鈔本“冬”作“各”,“冬”、“各”爲“久”之訛,“久”俗字作“夂”故。疑當作“久方得升合之水”。
  • 卷八 頁177、178
    按:《列子-周穆王》:“覺有八徵,夢有六候。”張注:“徵,驗也;候,占也。六夢之占,義見《周官》。”即蕭《錄》所本。蕭未檢原書,誤以爲“六夢”、“八徵”皆見《周官》。
  • 卷六 頁156
    按:《説文》:“瀞,無垢(薉)也。从水靜聲。”(顧野王、小徐無“薉”。)段玉裁:“此今之‘浄’字也。”別參朱駿聲《通訓》“靜假借爲瀞”條。“靜衣”即“瀞衣”、“浄衣”。
  • 卷五 頁121
    此以“氷”、“水”形近而訛,疑前二“氷”皆當作“水”。《太平廣記》沈鈔本作“贮水於膝前”。
  • 卷五 頁110
    按:陳汝元本、《太平廣記》二百二十九作“越工砥鍔”。“越砥斂鍔”疑爲校改。《越絕書》十一:“吳有干將,越有歐冶。”故“越工”承“歐冶”。“殺三牲釁祭之”,《史記-高祖本紀》:“乃立季爲沛公,祠黃帝,...
  • 卷二 頁70—72
    按:吳琯本、陳汝元本“係”作“孫”。《太平廣記》卷一百三十七、《道藏》高字《搜神記》作“繼”,光緒崇文書局本改作“繼”,是。“孫”當爲“繼”草書形訛,“係”、“系”爲誤校。“繡紱”者,五采綬,暗喻...
  • 卷二 頁51
    按:《呂氏春秋-簡選》:“長銚利兵”,高注:“銚,讀如葦苕之苕。”《廣雅-釋詁》:“挑,俠也。”王念孫以“俠”爲輕義,“俠”、“狹”固通。“召”、“兆”音源義窄長,“銚”爲“挑”、“佻”之假,義輕薄...
  • 卷二 頁41、42
    按:此段上當有闕文。《校注》誤據《野客叢書》,引《索隱》所注爲《殷本紀》“伊尹名阿衡”,下云:“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爲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説湯,致於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

续藏书纪事诗 (52) 更多

  • 頁334 宗舜年(子戴)
    【補】 宗源翰、宗舜年題松雪齋刻雙桂草堂修版印本《讀書敏求記》(《上海圖書館善本題跋輯錄》頁280、281) 宗舜年題葉名灃輯稿本《拜經堂文集》:“武進臧在東先生文集,《拜經堂叢刻》中虛列一目,久無刊本。...
  • 頁272 王仁俊(捍鄭)
    【補】 袁嘉穀:“當己酉的秋天,有個法國人白希和携帶他所得着的敦煌石室書卷,同唐代宋初以前的種種圖籍到京去。我與局員相約去看,其中有個王太史仁俊,他怕失了這一個機會,携些燒餅去抄,餓了他就將它當飯。...
  • 頁87 麟慶(見亭)
    【補】 顧廷龍《嫏嬛妙境藏書目跋》:“......余嘗歷觀各圖書館,及瀏覽書肆插架,所見有‘麐見亭讀一過’及‘嫏嬛妙境’等印記之本甚多。初僅以爲鴻雪因緣圖記主人之舊物,顯宦之家,大都略有所貯,不知其固一愛...
  • 頁132 汪士鐸(振庵)
    【補】 蕭穆《汪梅村先生別傳》 顧雲《汪梅村先生行狀》
  • 頁452 徐恕(行可)
    【補】 黃侃《徐母魏太夫人六十生日獻壽文》: “歲在己未,侃自京師還教武昌,始得交徐行可氏。書籍有無,互相通假。浸與論學術之細微,商文章之利鈍,如響應,罔弗余同。由是飲食燕遊,一月中恒有数聚,绸缪款至...
  • 頁182 胡澍(荄甫)
    【補】 胡澍、趙之謙題校莊刻本《一切經音義》(《上海圖書館善本題跋輯錄》頁484、485) 趙之謙《小爾雅疏跋》:“國朝釋《小爾雅》者,以胡墨莊觀察爲最精,次則葛鉄生廣文、宋于庭大令,又巴氏烜亦有《疏證》...
  • 頁72 陳本禮(素村)子逢衡(穆堂)
    【補】 顧廣圻《逸周書補注序》、《湛然居士文集跋》 黃景洛題陳本禮、陳逢衡批校本《陶詩匯注》、《溫飛卿詩集》:“道光戊申六月,先業師陳穆堂先生易簀時,以其尊人素村先生手批此本交爲收藏。三十餘年,屢經...
  • 頁254 徐世昌(菊人)
    【補】 夏緯明(慧遠):“......當徐選《清詩匯》及編《清儒學案》時,向各方徵求並采購書籍甚多,尤以集部爲大宗,其中頗有罕見或孤本,原皆存在北京東四五條胡同徐氏宅中。逮徐氏逝世,即風流雲散,不知歸何處...
  • 頁392 蕭穆(敬孚)
    【補】 馬其昶《桐城耆舊傳》:“蕭先生諱穆,字敬甫,一字敬孚,縣學生。家世爲農,小時父督之耕,泣而受杖,潛入塾中問字。遇名流宿學,心敬禮,隨所往,輒手提布袠,裹書數冊,聞某所有異本,必鈎致之。.........
  • 頁237 沈曾植(子培) 弟曾桐(子封)
    【補】 李慈銘《日記》(光緒九年癸未正月十四日):“沈子培以小琅環仙館所刻《述學》等三種見詒。此余舊物,後失之,子培數年前於廠市購得,見有余題識,仍以見反,可感也。” 翁同龢《日記》(光緒十年甲申六...
  • 頁326 盧靖(勉之)弟弼(慎之)
    【補】 《盧弼小傳》:“三十七年,兄盧靖去世,年九十三嵗。四十六年,所編《盧慎之自訂年譜》(《慎園文選》附)編至本年止。五十六年六月,‘文化大革命’起,稍後子開運教授被指爲‘反動學術權威’,慘被抄家...
  • 頁93 焦循(里堂)
    【補】 焦循跋汲古閣本《十三經注疏》(第一冊《周易兼義》):“余己亥、庚子間始學經,敬讀《欽定詩經彙纂》,知漢、唐經師之說,時時欲購《十三經注疏》竟觀之。乾隆辛丑,買得此本,珍之不啻珠玉。時肄業安定...
  • 頁296 鄧邦述(孝先) 趙烈文(能靜)
    【補】 汪辟疆《方湖日記幸存錄》民國十七年戊辰(1928)十月二日:“余在南昌時,曾訪鄧孝先先生於建德觀庽廬,嘗見其羣碧樓書。”云云。 陳乃乾《陽湖趙惠甫先生年譜序》(陳乃乾《日記》1944年1月15日:“余前...
  • 頁337 胡玉縉(綏之)
    “鄭盦提倡郘亭和” “窮研許李亦殊孤” 按:《滄趣樓詩集》卷十《題綏之雪夜校書圖》“郘亭”作“郋亭”,“許李”作“鄦學”,皆當據正。“郋亭”指汪鳴鑾,“鄦學”即“許學”(“學”簡體“学”誤爲“李”)...
  • 頁442 孫毓修(星如)
    【補】 孫毓修《買書記》、顧希昭《梁溪孫氏小綠天藏書目序》 劉承幹《日記》乙卯(1915)九月初十日:“至慶祥里答孫星如(名毓修,在商務印書館辦事,月前曾與一山來過,未見)。晤談之下,知其研究目錄板本之...
  • 頁110 趙紹祖(琴士)
    【補】 趙紹祖《蘭言集》卷二“朱筠”:“先生督學安徽時,嘗訓余曰:‘讀《注疏》不得過一頁,習《説文》不得過三十字。’又曰:‘即不能遍通諸經,但專力于一經,而旁通者必多。’時余以老母在堂,不獲從先生游...
  • 頁420 李詳(審言)
    【補】 陳衍《李君審言墓志銘》:“......君少嗜羣籍,貧無由獲,長以鬻文所入,次第購致。所知有新刻,往往持贈,或求而後得,於是有‘書丐’之諡。晚積百餘篋,設審言圖書館於先世文定公祠。......” 劉承幹《日...
  • 頁368 陳烈新(蒓齋) 子遹聲(蓉曙)
    【補】 吴慶坻《蕉廊脞錄》:“諸暨陳悔遲洪綬詩詞手稿四巨册,裔孫蓉曙同年得之。先生在崇禎間嘗召入為供奉,不拜。監國中,待詔南都。南都破,固山額眞慕其名,優禮之,後卒亡歸。......國亡家破之恨,時時見之...
  • 頁315 莫棠(楚生)
    【補】 莫棠《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跋》(《上海圖書館善本題跋輯錄》頁294) 葉德輝《郋園山居文錄》:“《明宋學士文粹跋》:......是書爲吾友莫楚生觀察所藏,出以共賞,并出《續文粹》十卷,亦汪、潘二家舊藏。豐...
  • 頁247葛金烺(景亮) 子嗣濚(雲威)
    【補】 繆荃孫《平湖葛氏書目序》 張元濟:“毓珊姻丈劬學嗜[書],官京曹時,與哲嗣雲威部郎網羅羣籍,藏弆之富,甲於一郡。稚威親家仰承先志,思有以光大之。光緒嵗己亥,乃建斯閣,移書庋囗,名曰‘守先’,所...
  • 頁163 徐灝(子遠) 子紹楨(固卿) 族子紹棨(信符)
    【補】 徐承庶等《徐紹楨行述》(《辛亥人物碑傳集》卷六) 繆荃孫《日記》丁巳(1917)七月十一日壬寅 晴:“欲購徐固卿書,未成。”(按:徐紹楨丁巳所售善本見劉承幹《日記》丁巳六月初一日、初五日、十三日。...
  • 頁240 黃紹箕(仲弢)
    【補】 張棡《日記》民國六年一月廿五日(丁巳正月初三):“與醒同過訪若川先生。晤談之下,言黃仲弢先生家藏遺書六七千卷,大半散佚,經伊於近嵗雇高才生四五人細爲經理編輯,始復舊觀。且其所藏皆精本,較孫氏...
  • 頁161 唐翰題(鷦安)
    【補】 周暹跋貝墉、唐翰題校跋照曠閣刻學津討源本《(元豐)吳郡圖經續記三卷》:“己未歲上海博古齋柳蓉村以貝簡香、唐鷦安手校《吳地紀》見贈,唐氏跋語有‘此抄本今亦藏孫明府處’云云。初不得其解,今年北平...
  • 頁206 丁士涵(泳之)
    【補】 陳奐《師友淵源記》:“丁生士涵,字永之,元和庠生。.......” 丁士涵跋沈寳謙(濟之)手校《爾雅郭注義疏十九卷》:“憶余始游陳門時,親見石父夫子爲陸公刪校郝《疏》,足本未嘗不見也。高君所得或即此...
  • 頁424 丁惠康(叔雅) 丁日昌(禹生)
    【補】 江標《豐順丁氏持靜齋書目題辭》 饒鍔《持靜齋書目跋》
  • 頁478、479 劉承幹(翰怡)
    則虞案:1956年,余贈《續藏書紀事詩》稿簡注本,答云:“奉賜言,並《續藏書紀事詩》一卷,會弟小疾,伏枕疾誦,精神爲之大振,居然勿藥。鞠裳曩與余言,不知何日何人續有所作,弟亦謂讀書人日少,藏書人亦日少...
  • 頁357 倫明(哲如)
    【補】 孫殿起、雷夢水《記倫哲如先生》 鄭逸梅:“倫明著有《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聞曾載某報,我沒有看到,僅見葉恭綽的《矩園餘墨》附錄一部分,非其全豹。幸同鄉王佩諍錄有完整稿,蘇繼廎向之借抄,我看到...
  • 頁323 端方(午橋)
    則虞案:......匋齋憑藉勢力,巧取豪奪,無微不至,以賣官作價,視爲固常。葉氏記其欲得瞿氏之書,直其一端耳。 【補】 翁斌孫《日記》丙辰十二月二十六日(1917年1月19日):“晴,午後有風。傅沅叔來談,端午橋...
  • 頁546 島田翰(彥楨)
    “汾陽王書衡式通題絕句十二首,並系以注云。摘其有關者五首於下:” 按:《石遺室詩話》全錄十二首於“云”下,“摘其有關者五首於下”為吳則虞語,標點誤。 “翁潘大雅今銷歇,江黃風流并寂寥。” 按:《志盦詩...
  • 頁265 葉昌熾(鞠裳)
    【補】 劉承幹《日記》丁巳(1917)六月二十八日:“是日葉鞠裳差陸昇特送宋槧《史記》到申,以病臥垂危,深恐不測,致散佚史書,故特送來耳。念其病況至此,猶拳拳不忘斯事,君子歟?可敬可敬,因作函交陸昇帶去...
  • 頁167 朱學勤(修伯)
    【補】 王頌蔚跋管禮耕抄朱學勤父子批本《四庫簡明目錄》:“操䍩以此本為邵批本。以頌蔚攷之,篇中屢稱邵云‘位西丈’,云‘位西先生’,其非邵本灼然可知。頌蔚藏有臨邵本,與此本多異,邵本屢引‘朱修伯曰’...
  • 頁342 劉世珩(聚卿)
    則虞案:余居吳門時,日過來青閣,時《暖紅室匯刻傳奇》正印就,嘗借歸展讀。戊寅倭薄南都,余雪中偕鄉人過池州,天寒足龜,三宿而後行。嘗過楚園,樓中駐川軍,日夜縱伎為樂,門外歌吹喧沸。逾月兵潰,劫掠一空...
  • 頁343 曹元忠(君直)
    【補】 曹元忠跋拜經樓鈔本《夢梁錄》:“是書為拜經樓舊抄,又得古紅梅閣補校,可稱精絕。憶在京師日,與年丈繆藝風談及所修《順天府志》,於坊巷古跡考核綦詳,忠謂:‘他時可不作《城坊攷》矣。’師曰:‘恐不...
  • 頁434 羅振玉(叔蘊) 弟振常(子經)
    【補】 王季烈《羅恭敏公家傳》 王國維《雪堂校刊群書敘錄序》 羅福頤《雪堂藏舊刻舊鈔善本書目跋》 羅繼祖《大雲書庫藏書題識後記》、《貞松堂秘藏舊鈔善本書目後記》 羅振玉《與沈曾植》(癸丑九月二日):“.....
  • 頁496 周暹(叔弢)
    則虞案:去嵗,叔弢來書云:“......僕每見書中惡印纍纍,輒爲憤慨,故藏書只用‘周暹’二字白文小印,不欲後人爲我意惡也。另有‘自莊嚴堪’‘孝經一卷人家’‘雙南華館’‘寒在堂’‘半雨樓’‘東稼草堂’諸印...
  • 頁396 姚振宗(海槎)
    【補】 儲皖峰《與葉恭綽》:“生日前同姚名達往浙東,在紹興勾留數日,曾上會稽,探禹穴,游蕺山,登快閣等處。快閣相傳為放翁故居,面對鑑湖,風景大佳,清末為姚振宗先生之夫購得,現時閣主為振宗先生之子幼槎...
  • 頁339 徐乃昌(積餘)
    【補】 曹元弼《南陵徐公墓志》 繆荃孫《積學齋藏書志序》 鄭孝胥《徐積餘隨庵勘書圖》 王國維《題徐積餘隨庵勘書圖》 王季烈《題小檀樂室勘詞圖為徐積餘觀察》 吳梅《洞仙歌-徐積餘(乃昌)小檀樂室勘詞圖》 江...
  • 頁288 傅增湘(沅叔) 袁思亮(伯夔)
    【補】 傅增湘《藏園居士六十自述》:“余家藏書,肇自先祖,興文涑鉴,名著一時,莫郘亭贊為‘萬葉鉅編’,吳桐城所表為‘三世善守’者是也。......” 劉承幹《日記》乙卯九月初三日:“午後傅沅叔(名增湘,四...
  • 頁282 張元濟(菊生)
    【補】 顧廷龍《張元濟訪書手記輯錄小引》:“辛亥以後,張菊生先生即有景印古籍之設想,因此對古籍采訪甚為積極。曾聞人言先生赴訪書尚有專門筆記,惜當年侍坐時未嘗請問,殊為遺憾。今見先生批注《郘亭知見傳本...
  • 頁279 葉德輝(奐彬)
    【補】 繆荃孫《日記》光緒丙申:“三月四日,己亥,陰。......小門人長沙葉奐彬(德輝)來,暢談。其人熟於目錄之學,所見亦博,近時之英雋。” 葉昌熾《日記》宣統辛亥五月初四日:“長沙宗人煥彬吏部名德輝,...
  • 頁244 朱祖謀(古微)
    【補】 陳寶琛《朱古微校詞圖》(《奉題彊邨校詞圖》) 龍榆生《彊村晚嵗詞稿跋》 劉承幹《日記》辛未十二月初一日:“仁先謂古微臨終遺命遞遺折,請王聘三起草,袁伯夔潤色。墓志銘請陳伯嚴撰文,陳仁先書丹,其...
  • 頁194 張佩綸(幼樵)
    【補】 劉承幹《日記》丁巳九月十四日:“章一山來函索《舒藝室隨筆》,張仲照托伊來取也。此書予前數年與錢長美所買,為結一廬故物,以此書上有張幼樵副憲(佩綸)手書及其配朱夫人手批,故以告一山,願贈諸仲照...
  • 頁191 王先謙(益吾)
    【補】 曾國荃《三植堂序》:“益吾太史,樹聲於館閣有年矣,考試滇南,得士最盛,纂修國史,發潛德之光,筆之所到,鬼神爲之感泣,吾楚殉義而有隱德者,莫不賴以表彰。人第知益吾宏獎忠憤之誼,似為激發後來起見...
  • 頁146 孫衣言(劭聞) 子詒讓(仲容)
    【補】 孫衣言《玉海樓藏書規約十六條》 孫詒讓《先考太僕公行狀》 宋恕《孫徵君籒廎居士六十壽序》 李文田《題玉海樓》:“此琴西老前輩聚書之所也。南齊張融,自名其集曰玉海,‘玉’以比德,‘海’崇上善,宋...
  • 頁141 韓應陛(鳴唐)
    【補】 吳梅《雲間韓氏藏書題識匯錄序》:“雲間韓綠卿先生,爲咸同間藏書大家,南北舟車,先後所得,幾及五百種,洋洋乎山海大觀也。往歲曹君君直(元忠)客韓氏日,屢約往觀,塵事雜遝,迄不果行。癸亥之冬,韓...
  • 頁131 許翰(印林)
    【補】 張穆《許肅齋先生壽序》 藏印有“印林眼福”
  • 頁113 俞正燮(理初)
    【補】 王立中(叔平)《俞理初先生年譜-譜餘》:“先生東門賃舍,迤北沿溪而上,有一書店,先生在藉時,輒往店中買書,厚訂整齊。今其後人猶藏韻書一種,極普通之本,内缺一葉,手書端楷補入,並鈐名印。其藏書...
  • 頁91 鄭珍(子尹)
    【補】 鄭珍《母教錄》:“壬辰春,書販至,有禮書數種,急欲購讀。議價三金矣,計無所措,捨之。以告母,母曰:‘彼能欠乎?’對曰:‘雖春放夏收,然爾時終無收。’母曰:‘但爾時收,我珥金環易一,足酬之;其...
  • 頁64 陳樹華(芳林)
    【補】 《清史列傳》:“樹華勤學,有《左》癖。官湖南時,得慶元閒吳興沈作賓分系諸經本,乃棄官歸裏,編攷他經傳記、子史別集與《左氏》經傳及注有異同者,成《春秋内傳考證》五十一卷。同時戴震、盧文弨、金榜...
  • 頁44 王鳴盛(鳳喈)
    “世傳王西莊未第時”至“故所著書多慷慨激昂語,蓋自掩貪陋也” 按:出昭槤《嘯亭續錄》。當刪。 【補】 王鳴盛跋汲古閣本《南史》:”......自壬辰八月,兩陳妾忽回家去,其父頗懷惡心。予情緒既不佳,又八、九...
  • 頁13 張貞(起元)
    “《説部精華-載籍》上有《杞紀》一則云:張杞園貞居杞城別墅......”此出王士禛《分甘餘話》卷四。 【補】 《四庫存目標注》: 《河南省呈送書目》:“《杞紀》本朝張貞著,五本。”;北京大學藏清康熙刻本,半...
  • 頁1 丁雄飞(菡生)
    【補】 錢謙益《有學集》卷五十《題丁菡生藏餘尺牘小册》:“余采本朝詩,數從菡生借書。今詩集已行世,鴻儒鉅公交口傳誦,雞林使人每從燕市購取。三百年風雅未墜於地,菡生有助焉。” 閻若璩《潛丘札記》卷五《...

经典释文集说附笺残卷(全四册) (11) 更多

  • 頁1230 卷二十一 公羊傳
    按:《公羊-成四》:“鄭伯臤(堅)卒。”漢石經、唐寫本《玉篇》皆作“䋗”。古賢、古兩二反,胡吉宣:“古賢反音‘堅’,古兩反同‘強’,‘䋗、堅’聲轉而義同。”是“䋗”、“堅”、“臤”並通。惠棟謂...
  • 頁330 卷五 毛詩上
    《毛傳》:“會,會於朝也。卿大夫朝會於君,朝聽政,夕歸治其家事。”按:盧以“朝聽政”、“夕歸治”對,故“朝聽政”之“朝”讀如字,“朝會”言“會於朝”不讀如字,所據仍本陸氏,然不知是否屬校勘。《正義...
  • 頁1613 卷二十四 論語
    按:許亮反讀“曏”,作“向”同,見《顔淵第十二》《禮記音義-祭義第二十四》“鄉也”、《儀禮音義-鄉射禮第五》《穀粱音義-成公第八》“鄉之”等。《孟子-盡心下》:“萬章曰:一鄉皆稱原人焉”,讀“鄉”,趙...
  • 頁1573 卷二十四 論語
    按:定州簡、貞柏洞簡亦作“撰”。《憲問》:“大夫僎”,《釋文》:“本又作撰,同,士免反。”《漢書-古今人表》作“選”。《史記-周本紀》“遵修其緒”徐廣:“遵,一作選。”《禮》“僎”如《儀禮-鄉飲酒禮》...
  • 頁1542 卷二十四 論語
    按:通志堂本“意如字”,宋刻宋元遞修本、葉鈔本“意”作“音”。《先進》“億則屢中”,《憲問》“不億不信”,《釋文》皆“於力反”。黃焯:“段玉裁云:‘《爾雅序錄》云:先儒多億必之説。然則本作毋億甚明...
  • 頁1532、1533 卷二十四 論語
    按:“繳”又音見宵,與“綸”見紐雙聲。玄應《眾經音義》十五《十誦律第四十六卷》:“作緍”:“亡巾反,《説文》:釣魚繳也。《爾雅》:緍,綸也。郭璞曰:江東謂之緍。繳音之若反。”“緍”音明紐,然從“昏...
  • 頁1539 卷二十四 論語
    按:《泰伯》:“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定州簡作:“子曰:狂而不直,俑而不願,空空而不信,吾弗智之矣。”(《子罕》:“空空如也”《釋文》:“如字。鄭或作‘悾悾’,同音空...
  • 頁1529 卷二十四 論語
    按:定州簡作“以學亦可以毋大過矣”。《詩-鄭風-大叔于田》:“將叔無狃”《釋文》“無”作“毋”云:“音無,本亦作無。”“無”、“毋”通,例多不擧,“無”讀猶《禮記》之“毋”。《易緯乾坤鑿度》:“孔子...
  • 頁1521 卷二十四 論語
    按:定州簡、唐寫鄭注本作“否”,《史記-孔子世家》作“不”。皇疏引王弼曰:“否泰有命,我之所屈於世者,乃命厭之,言非人事所免也。重言之者,所以誓其言也。”《易》“否”《釋文》:“備鄙反,卦内同,閉也...
  • 頁1493 卷二十四 論語
    按:《釋文》“喻美女”,宋刻宋元遞修本、葉鈔本、通志堂本同。“人”爲“女”之誤。《論語集解》:“鄭玄曰:繪畫也,凡繪畫先布眾色(綵),然後以素分期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 頁1153 卷二十一 公羊傳
    按:《左氏-宣十五》:“冬蝝生”杜注:“螽子以冬生,遇寒而死,故不成螽。”《文三》“雨螽于宋”之“螽”魏三體石經、《公羊音義》同,何休《公羊解詁》:“螽猶衆也。”《僖十五》:“八月[虫衆]”《解詁》同...

论衡校读笺识 (3)

  • 率性篇 頁30
    按:二說皆非。上文言化俗,此言久居獨處不爲俗染,則漸無殊域相出入之俗性。故下云:“人間之水污濁,在野外者清潔。”云云。知其論性之旨。
  • 荅佞篇 頁155
    按:此“亦”轉折用法,猶云“不過”,《詞詮》“亦”:“只也,特也,但也。”(《北夢瑣言》卷十九:“質曽到臣居,亦飲數爵,臣勸不令過度。”猶今云“只不過”。)以上設問“儒書所載,權變非一。今以素故考...
  • 氣壽篇 頁15
    孫說見《札迻》卷九:“‘不’當爲‘必’。後《命義篇》云:‘稟得堅彊之性則氣渥厚而體堅彊,堅彊則壽命長。’此義與彼同。” (梁校本頁273) 按:《左傳-襄二十一》:“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2 3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