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尔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笔记(9)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书名: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作者: 王小波
  • 页数: 240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1-1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了自己。”

    “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的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到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只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想想自己还没有这只猪活得洒脱,当被捕捉时,敢于冲出原有的生活为它设置的猪圈,去外围寻找自己的生活,从“跑得潇洒之极”看出这只猪并没有对今后未知生活的担忧与恐惧(因为它之前可都是知青给它喂食的呀)以及后来长出的这“獠牙”是自由的象征,也是对权威的一种“无视”,敢于做自己,成长为自己该有的样子,这是帅气的獠牙。而反之看自己,已经被生活所圈套,却没有逃出这只圈套的勇气,多佩服这只猪呀!

    2022-04-06 21:21:15 回应
  • 有关“给点气氛”
    这篇文章是从猪要求给点气氛说起的。不同意我看法的人必然会说,人和猪是有区别的。我也认为人猪有别,这体现在人比猪要求得更多,而不是更少。除此之外,喜欢有趣的人不该像那群种猪一样,只会发一通牢骚,然后就被劁掉。这些人应该有些勇气,做一番斗争,来维护自己的爱好。这个道理我直到最近才领悟到。 前不久有读者给我打电话,说:你应该写杂文,别写小说了,我很认真地倾听着。他又说:你的小说不够正经——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谁说小说非得是正经的呢?不管怎么说罢,我总把读者当作友人,朋友之间是无话不说的:我必须声明,在我的杂文里也没什么正经。我所说的一切,无非是提醒后到达这个路口的人,那里绝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四通八达的,你可以做出选择。
    引自 有关“给点气氛” 5
    2022-04-06 21:48:29 回应
  • 谦卑学习班 36
    如前所述,我对这故事的真实性有点怀疑,但我以为,真不真的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有教育意义——中国常有人不惜代价,冒了被踩死的危险,挤进体育馆一类的地方,去见见大名人,在里面涕泪直流,出来后又觉得上当。这道理是这样的: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好远的路洗耳恭听别人说你是傻×。自己知道就够了。
    引自 谦卑学习班 36

    看到这篇文章的感同身受,这道理对我来说是这样的:用不着花很多时间,历经迷茫的等待,一次又一次被放鸽子 让别人晾着自己,自己知道现在的境地就够了。

    2022-04-08 22:29:53 回应
  • 有关贫穷
    如果说贫穷是种生活方式,拣垃圾和挑大粪只是这种方式的契机。生活方式像一个曲折漫长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就叫作“文化”。有人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好的,都必须尊重。就我们谈的这个例子来说,我觉得这解释不对。在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有一位年轻人这么说他的穷父亲:“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片土、一只猪。”要是一辈子都这么兴冲冲地弄一堆垃圾、一桶屎,最后自己也会变成一堆垃圾、一桶屎。 所以,我觉得总要想出些办法,别和垃圾、大粪直接打交道才对。
    引自 有关贫穷 62
    2022-04-09 13:03:39 回应
  • 迷信与邪门书

    我以为,一个人在胸中抹煞可信和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么都信(马林诺夫斯基也是这样来解释无术的)。虽然原因让人同情,但放弃理性总是软弱的行径。

    2022-04-09 23:37:12 回应
  • 对待知识的态度 181
    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引自 对待知识的态度 181
    2022-04-13 12:40:03 回应
  • 盛装舞步 195
    文化人类学指出,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人之间,会发生误解,明明你在做这样一件事,他偏觉得你在做另外的事,这就是件误解的例子。你若说,我们不该引起别人的误会,这也是对的。但我们躲到哪儿,他就追到哪儿,老在一边乱嘀咕。
    引自 盛装舞步 195
    2022-04-21 18:14:56 回应
  • 写给新的一年(一九九六年) 211
    我们读书、写作——九九五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样提到过去的一年,带点感慨的语调,感叹生活的平淡。过去我们的生活可不是这样平淡。在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现在就是这样一句话:读书、写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动荡的年代,另一方面,我们也喜欢平淡的生活。对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够了。 一味地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很多年轻人会说:平淡的生活哪里有幸福可言。对此,我们倒有不同的意见。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人能从毁灭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不能和建设带来的快乐相比。只有建设的快乐才能无穷无尽,毁灭则有它的极限。夸大狂和自恋都不能带来幸福,与此相反,它正是不幸的源泉。我们希望能远离偏执,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取幸福。创造性工作的快乐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而我们恰恰有幸得到了可望获得这种快乐的机会——那就是做一个知识分子。 假如别人来写这篇文章,可能是从当前的大好形势谈起,我们却在谈内心的感受。你若以为这种谈法层次很低,那也不见得。假如现在形势不大好,我们也不会改变对这个国家的感情。既然如此,就不急着提起。顺便说说,现在国家的形势当然是好的。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来,假如在社会生活里再多一些理性的态度,再多一些公正和宽容,那就更好了。 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我们都又长了一岁。这正是回顾和总结的时机。对于过去的一年,还有我们在世上生活的这些年,总要有句结束语: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引自 写给新的一年(一九九六年) 211
    2022-04-21 18:38:53 回应
  • 工作与人生
    2022-04-21 19:06:45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