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鱼对《符号学》的笔记(13)

符号学
  • 书名: 符号学
  • 作者: 赵毅衡
  • 副标题: 原理与推演
  • 页数: 424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6-1
  • 引论
    不是我们表达思想需要符号,而是我们的思想本来就是符号:与其说自我表意需要符号,不如说符号让自我有意义。人的所谓自我,只能是符号自我。
    引自 引论
    为什么符号学能用来分析人类或个人面临的难题?因为寻找意义是人作为人存在于世的基本方式。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与解释意义)的独一无二的方式。符号学是人类历史上有关意义与理解的所有思索的综合提升。
    引自 引论
    2022-02-21 02:48:10 回应
  •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在人化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意义可变的“物-符号”。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任何符号解释都有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符号化的过程,从个人感受开始,最终的解释方式(理解符号所用的符码)可以是文化性的,也可以是个人化的。符号化是个人意识与文化标准交互影响的结果。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被感知的不是物本身,而是物的某些品质。物不需要全面被感知才携带意义,让物的过多品质参与携带意义,反而成为表意的累赘。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感知本身是经验的捕捉,而捕捉哪些方面,被解释目的所控制。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符号不是物本身,符号只是各种相关感知的寄宿地。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只有感知片面化,才能保证符号化。木瓜与琼瑶这样的物,意义范围大幅度提升扩充,就是因为首先被片面化。 例如,绰号就是极端片面化的符号,但它却有放大自我缺点的能力,才被认为特别传神,从而取代了我们的名字,这是让我们非常遗憾的符号力量。同理,一幅画、一场考试、一部小说、一栋“地标建筑”,因为都是符号,就都不会是对象的全面再现,甚至不是典型再现。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符号表意片面化实际上是广告成功的秘诀。
    引自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2022-02-21 13:03:33 回应
  • 第二章 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
    礼这符号,只是道德仁义缺场后的替代。一旦某种符号不断出现,就可以证明它的意义缺场相当严重,只能用符号敦请接收者把它解释出来。
    引自 第二章 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
    科学文本往往比较着重文本意义,因此所有科学发现,必须可以让同行在同样条件下重复此实验,并得到同样结果。谁做的,谁测定,谁解释的这些主观因素,不仅不重要,而且必须排除在考虑之外。实用性表意,往往倚重意图意义。吵架争执起来时,辩护词是“我原意并非如此”;而文化交流,往往解释意义更为重要,广告、诗歌、电影,意义在于接收效果。
    引自 第二章 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
    2022-02-21 20:19:35 回应
  • 第八章 符号的原理
    反复,是一种保持接触的方式,幼儿首先学会使用的就是符号的这种功能。恋爱中的人往往不断地说重复的话,家人之间常谈些闲言碎语,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接触,是交流渠道畅通本身带来的快乐,信息内容倒在其次。
    引自 上编 原理
    2022-02-23 11:18:15 回应
  • 第九章 符号修辞
    新闻图片,电影图景,实际上都无法给我们对象的全景,都只是显示给我们对象的一部分,让观众从经验构筑全副图景。所以所谓“纪实”摄影或纪录影片,提供的只是“真实感”而不是“真实性”。关于世界的符号,只不过是世界的符号表现,而不是世界。
    引自 上编 原理
    几乎所有的图像都是提喻,因为任何图像都只能给出对象的一部分。戏剧或电影用街头一角表示整个城市,却是经常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引自 上编 原理
    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奠基名著《释梦》中指出,梦有两个重要组成方法,即凝缩(condensation)和移位(displacement)。拉康认为弗洛伊德说的这两种梦的方式,就是隐喻和转喻。凝缩即隐喻,不同事物某一方面的类似性,使它们之间可以联系起来;而移位即转喻,转喻是成分之间的空间邻接性。在拉康看来,欲望是转喻,欲望指向无法满足的东西,其喻旨与所有的符号意义一样,必须不在场。欲望的转喻本质,是它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原因。符号转喻永远不可能代替喻旨意义,一旦意义在场,就不再需要符号。同样,一旦欲望达到了目的,欲望就不能再叫做欲望,欲望就消失了。这是欲望的符号修辞本质所决定的。
    引自 上编 原理
    符号比喻,倒喻比“正常顺序”的隐喻更多,因为喻体可以提供背景,烘托气氛,而喻旨后出,强调意义所在,并延续文本的组成。
    引自 上编 原理
    两种象征根据不同,意义相反,在同一文化中似乎也并不冲突,因为使用语境有文化等级差。叶芝说:“当隐喻还不是象征时,就不具备足以动人的深刻性,而当它们成为象征时,它们就是最完美的了。”叶芝明白象征是比喻的发展。
    引自 上编 原理
    刘熙载《艺概·词概》名言:“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无所寓矣。”写不出的“精神”,宜以形象表现。
    引自 上编 原理
    要形成一个携带着精神意义的象征,有三种方式:文化原型,集体复用,个人创建。如果把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象征化往往效率极高。希特勒创用的Swastika(反向万字)象征,利用了雅利安原始神话中的原有符号,加以个人设置,信徒们坚持重复,在暴力实践中填充“雅利安种族主义神话”内容,结果成了纳粹法西斯主义令人恐怖的象征。 品牌也是象征,建立方式雷同。
    引自 上编 原理
    最早提出四体演进关系的是十八世纪初启蒙时代意大利思想家维柯,他把世界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的退化过程。“神祇时期”,比喻为主,给自然界的每个方面以意图或精神,是神权时期;“英雄时期”,转喻为主,某些特殊人物具有这种精神,是贵族时期;“人的时期”,提喻为主,上层与下层共享某种人性,特殊向一般,部分向整体升华,是理性时期;“颓废时期”,反讽为主,意识走向谎言,人已经意识到真实与伪装的差别。
    引自 上编 原理
    任何一种表意方式,不可避免走向自身的否定。形式演化就是文化史,随着程式的过熟,必然走向自我怀疑,自我解构。任何教条,任何概念,甚至任何事业,本质上都是一种符号表意模式,只要是一种表意方式,就很难逃脱这个演变规律。
    引自 上编 原理
    德·曼在死后发表的论反讽的文章,警告说:“绝对的反讽是疯狂的意识,本身就是意识的终结。” “绝对反讽”引发普遍歧解,就会使文化表意无法进行下去。
    引自 上编 原理
    “反讽和谐”只有在纳博科夫、普鲁斯特、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艺术中才能取得。也就是说,一个积极的“反讽主义”社会,只有建立在艺术模式上。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向,进入反讽社会。社会中个人、集团、社会之间的意见冲突不可避免,而且随着人的利益自觉,只会越来越加重。
    引自 上编 原理
    2022-02-24 17:00:50 回应
  • 第十章 符码与元语言
    意义的存在条件,就是可以用另一种符号体系(例如另一种语言)解释。元语言是文本完成意义表达的关键。元语言的存在,就意味着整个文本与文本系列的“可翻译性”
    引自 上编 原理
    元语言不允许一个文本得不出任何解释意义。哪怕是确实不可解的文本,也能得出一个“近解”。正解本来就是任何解释无法达到的理想,任何偏解只是偏的程度问题。因此,元语言集合的任务是推出一个意义,而不是取得唯一正确的意义。
    引自 上编 原理
    笔者把文化定义成“社会相关表意活动的总集合”,意识形态即文化的元语言,它是文化活动的评价体系。社会性评价活动,就是意识形态支持或反对文化中发生的意义解释。
    引自 上编 原理
    评价漩涡,是意识形态在文化中起作用时几乎难以摆脱的悖论。
    引自 上编 原理
    2022-02-25 00:35:11 回应
  • 第十二章 谎言与虚构
    “对话理论”的提出者巴赫金认为我们只是“忍受”对话:“对话不是我们对他人敞开胸怀,恰恰相反,对话是因为我们不可能把他人关闭在外。” 列维纳斯有妙语说:“爱转变我们对他人的恐惧,也就是把他人在我身上引出的恐惧,变成担心他人的安危,直到把我变成完全对他人负责。”我们可以把列维纳斯的“爱”这个词换成“信任”,然后我们可以发现交流中的“真实性”,最终是一个如何“接受”交流的问题,即如何针对难以确定的真伪意图,对应地变更自己的接受态度。
    引自 下编 推演
    戈夫曼的“表演论”(dramaturgy)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本质上是演戏。戈夫曼提出人在社会上有四种表演方式:自我理想化表演(把自己表演得比实际的强);误解表演(有意错误的表现、欺骗、谎言);神秘化表演(保持距离,让对方猜不到自己的底细);补救表演(尽快变化以纠正某个印象)。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展示一个身份,甚至独处时也向自己展示一个身份,而每次展示的身份可以完全不同。
    引自 下编 推演
    《易传》云“修辞立其诚”,加工文本,目的是让意图显示“诚”,发送者是否有诚意,就是一个文本外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谎行骗者,对文本反而特别小心,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而一旦修辞之“诚”确立,就很难怀疑意图之诚。
    引自 下编 推演
    逼真性是一种真实幻觉,一旦接收者意识到自己是在幻觉中,就不能再接受这个符号文本,幻觉就消失了。
    引自 下编 推演
    2022-02-25 18:07:22 回应
  • 第十三章 标出性
    是文明把女性变成了标出符号,“加工”成具有标出性的异项。文明当然也“加工”男人,即是并不给予那么多风格性标出符号,于是男人成为“社会中心”的正项。 而文化把这种标出性自然化了,女性作为“文化的人”就不能不化妆。女性主义理论家声称,女性不得不在男人的注视中端详自己,化妆是满足男人的性需要,是男权社会“对妇女漂亮的预设”,因此是一种“美丽神话”。需要女性标出的,不仅是男人,而是整个文化,包括女性自己。 女人的“自觉自愿”的标出,是女性在文化中边缘化最明确的证据。
    引自 下编 推演
    随着当代文化超熟发展进入所谓“后现代”,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标出项,有可能再度翻转,造成文化的再次变迁。例如在前文化中身体表达(歌舞、竞技)为主流,文字表达(甲骨文、金文、楔形文)困难稀少而标出;在成熟文化中,书写、印刷等文字公众性表达为主流,身体表达(例如善歌舞的异族)为标出;而当代文化中身体的公众性表达重新兴盛,体育与娱乐等成为文化生活中心,文字表达开始因边缘化而又带上标出性。
    引自 下编 推演
    甚至,符号活动本身也会地位翻转。博德利亚认为,符号虽然一直存在于人类文化中,在传统社会中,符号是禁忌之物、象征之物,数量稀少而稳定,总是与权力结合在一起,神圣而不能随便使用。而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专制社会的崩塌,符号也被大量使用而机械复制,形成现在符号与物的新关系,即符号几乎要把物淹没,或者把物世界变成符号世界。把物资源投入非生产性使用,在古代是仪式性的,在当今是心理性的,为了满足自我对符号意义的渴求。符号原来是标出的,现在无符号的“裸物”成为标出,卑微地摆放在农贸市场。
    引自 下编 推演
    要维持一个文化中的意义秩序,消灭“恶”,在定义上就不可能,要的只是把“恶”明确标出为异项,以标出来控制其发生频率,也就是阻遏中项认同“恶”,社会大多数因为恐惧被标出而趋向“善”。
    引自 下编 推演
    中项趋向善,不是伦理价值观,而是文化符号的意义解释。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一个人做了什么行为,而在于文化如何解释并命名这个行为,从而使中项恶其名而避之。为了能包容中项,非标出项不得不降低标准。把大善留给圣人,把大恶留给魔鬼,而把一般人的道德标准则降到较低水平,这才能让中项觉得自己是正常的。自己的小善即善,自己的小恶也不至于落入恶。 同样,衡量病态与疯狂的标准,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准,不然社会大多数人,或大多数行为,被说成是病态或疯狂。此时文化就很难“自觉”为正常,病态与疯狂反而无法标出成异项。因此,病态与疯狂是被打上标出性烙印的范畴,因时因地因不同文化而异,而不是绝对的科学判断。福柯说:“人们在监禁他们邻人的至高理性的活动中,通过非疯狂的无情的语言相互交流、相互确认。”
    引自 下编 推演
    人类的符号活动一开始,就用来标出异端。
    引自 下编 推演
    一旦“反动”异项过大,中项对主项的认同感就减弱到危机程度。
    引自 下编 推演
    为中项代言”(不管是“替天行道”,还是“为多数人利益服务”)则是权力行为的关键。政府的财政行为,很大程度上是调节中项范畴的意义行为。当中项认同贫穷时,富人被标出,权力从富裕一端收取财富(“劫富济贫”),以平衡中项的仇富心理;当中项认同富裕时(例如“共同奔小康”时),穷人被标出,权力的功能主要在救穷济贫。
    引自 下编 推演
    媒介最主要的效果并非在改变受众,而是使观众认同既有的价值规范。电视的秘密,不是使受众观点变化,而是让受众不发生变化:中项价值观稳定,社会就稳定
    引自 下编 推演
    必须划出少数异类,必须边缘化异类,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异类——这是文化对标出性的“三个必须”,
    引自 下编 推演
    社会中项,对跟随正项来排斥异项,有一种愧疚,这表现在一系列社会符号行为上。例如仪礼上的“女士优先”;例如节日安排:有妇女节而没有男人节…
    引自 下编 推演
    文化与语言相比,语言的标出性往往比较稳定,在历史上很少变动,而文化的标出性变化较多。其原因是中项的站位会变动中项的站位一旦变动,原先非标出性的标准,就不再是理所当然,甚至变得不可理解。
    引自 下编 推演
    2022-02-26 08:27:14 回应
  • 第十四章 艺术符号学
    艺术展示,而不是创作,才是决定艺术意图的定位:艺术家的意图,不能保证艺术品的出现。
    引自 下编 推演
    展示才能把“艺术意图”强加在符号的发送与接收之间,面对这个展示,接收就不是纯粹关照,借用阿尔都塞的观念,观者被文化体制“询唤”(interpellated)到艺术接收者地位上来。艺术展示是一种伴随文本,它启动了社会文化的体制,把作品置于艺术世界的意义网络之中。 展示“定位”,就是与文化的艺术体制相接。展示,也就是用一整套伴随文本,迫使接收者朝艺术的方向解释它,把它当成艺术品,艺术家是其作品被展现为艺术品的人。一旦意图意义与解释意义统一,艺术品就无疑是艺术品,文本是否足够“艺术”,倒是比较次要的事,伴随文本迫使艺术性进入解释,比文本还重要。
    引自 下编 推演
    艺术价值,必须是超出使用性与实用意义价值的部分。古物和古建筑,原先作为实用物而生产出来,随着年代久远,使用性越来越小。越古老就越不可能作为器皿来使用,但是越古老越贵重,“实用表意性”的增长很明显,而艺术性不一定随着年代而增长。古董经常让人觉得很“艺术”,哪怕是一个工艺粗糙的陶碗,其实这是“无用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给人的幻觉。
    引自 下编 推演
    诗之美就在于“跳过”逻辑意义进行障碍赛跑
    引自 下编 推演
    艺术符号尽量甩开外延,尽可能与外延保持距离。用常用说法,就是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甚至形似可以少到消失,艺术符号可以完全没有对象。 不能把艺术摆脱外延的程度,作为艺术优劣的判断标准。但是艺术必须有脱离外延的姿态。
    引自 下编 推演
    艺术的特点正是它并不直指对象,它只是提出一种指称的逗弄,一种似乎有指称的姿态,从而增大解释项的无限衍义之可能。司空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可望而不可即的原因,正是由于推开符号的直接对象。用朗格比较玄虚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有脱离尘寰的倾向。它所创造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一种离开现实的‘他性’。
    引自 下编 推演
    社会中项,即大多数人,认同非标出性以维护正常秩序,但是内心的不安,转化成对被排斥因素隐秘的欲望。中项对于边缘化的标出项被压制的欲望,促使他们通过艺术,与标出的异项“曲线认同”。异项艺术中乐此不疲地夸张表现充满性诱惑的女子、杀人如麻的武士、作恶为乐的魔鬼,是人们对被禁忌之物的欲望。不是中项对标出性的认同,而是中项对自己参与边缘化异项的歉疚。
    引自 下编 推演
    艺术的所谓“非功利性”,也表现在艺术对标出性的热衷。异项艺术为标出项(文化上受压制的一方,社会上被边缘化的一方)代言,意义上是非功利的,在文化上使“异项”更加明显的异常。异项艺术并不是为异项争夺社会地位,并不致力于把异常变成正常。 我们常看到艺术在主持社会正义,为被侮辱被压迫者代言(例如《悲惨世界》或《祝福》),这是因为异项没有变成正项。一旦社会异项摒弃标出性,努力使自身“正常化”,参与争夺中项,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俄国未来主义热烈拥抱革命,革命成功才发现不符合他们的想象。诗人叶赛宁自杀,鲁迅评论说:“对于革命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其根本原因是,革命成功后,标出项翻转成正项,夺过了中项,清除了自身的标出性,也就失去对异项艺术家的吸引力,而先锋艺术革命的目标,与实际革命的最终目标往往相反。
    引自 下编 推演
    一旦正常生活艺术化了,艺术就不得不增加标出性,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
    引自 下编 推演
    艺术被泛艺术化淹没,只有靠出奇制胜勉强在越来越高的水位上探出头来,艺术界终究会疲惫地放弃这种努力,让艺术消失于实用符号之中。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泛艺术化潮流已经让艺术走向衰亡。
    引自 下编 推演
    2022-02-26 09:07:19 回应
  • 第十五章 符号叙述学,广义叙述学
    “记实性”(factuality)叙述,说的不一定是“事实”(facts):“事实”指的是内容的品格,而所谓“事实性”指的是接收者与叙述文本的“契约”,把文本看做在陈述事实。虚构性/事实性的区别至关重要:内容是否为“记实”,不受文本过程控制,要走出文本才能验证;而理解方式,却是文本表意所依靠的最基本的文化条件。
    引自 下编 推演
    文本的记实性,不是文本品质,而是文本体裁要求的理解方式。法律文本、政治文本、历史文本,无论有多少不确切性,发出者是按照事实性的要求编制文本,接收者也按照事实性的要求构筑文本意义。既然是记实性的,文本主体必须面对文本接收者的“问责”。
    引自 下编 推演
    所有的广告、宣传、预言、承诺,都超越了虚构性/记实性的分野:作为解释前提的语境尚未出现,本质上是虚构;但是这些叙述要接收者相信,就不可能是个虚构性文本。关于未来的文本,是一种超越虚构/非虚构分野之上的“拟非虚构性”文本。
    引自 下编 推演
    媒介会严重改变叙述的内在品格。
    引自 下编 推演
    广告无法灌输意义,而是靠观众的意识构筑。观众想用幻想中的未来,实现自我的转换,因此是一种预言。
    引自 下编 推演
    过去向度着重记录,因此是陈述;现在向度着重演示,意义悬而未定,因此是疑问;未来向度着重规劝,因此是祈使。它们的区别,不在于被讲述事件(内容)发生的时间。就被讲述事件的发生时间而言,各种叙述甚至可以讲同一个故事,用在不同的叙述之中,意义不同。
    引自 下编 推演
    叙述的品质不取决于文本的发出,而取决于接收:接收者直觉印象的共时性,决定了“意识中的时间”。在现象学看来,内在时间(internal time)不是客体的品质,而是意识中的时间性。电影的镜头是现场拍摄的,具有与戏剧相似的“现时感”,因而与观众的即时接受之间,存在“未决”张力。小说和历史固然有悬疑,但叙述是回溯的:一切都已经写定,已成事实,已经结束。读者会急于知道结果,会对结局掩卷长叹,却不会有可以参与改变叙述进程的冲动。
    引自 下编 推演
    电视新闻冲击世界的能力,就在于“现在时间”。 电视新闻的这种“现在在场”品格,会造成集体自我诱导,是许多群体政治事件背后的导火线:电视摄影机的意图方向如此清晰,以至于被报道叙述的事件发展,会循文本意图发生。此时,叙述发送主体(全球影视网的制作者),叙述(被访者所言所行),叙述接收者(所有的观众,包括上述制作者与被访者),全部被悬挂在一个不确定的意义空白之中,朝下一刻的不明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是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价值预设的:采访者知道要拍到什么故事,被采访者也知道电视台要听到什么故事(也就是宣讲何种伦理价值),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观众。
    引自 下编 推演
    事件的在场性就把预设意义,以我们的内心叙述方式强加给此刻,“新闻事件”变成一场我们大家参与的演出。预设意义本来只是各种可能发展的一种,在电视摄影机前,却在场实现于此刻。其结果是被叙述加入叙述,而叙述主体讲述自己。叙述的意义扩散本来应当不受控制,结果加强了原有“共识”。“现在向度叙述”持续疑问的结果,出现的是自我回答,意图意义实现自身。
    引自 下编 推演
    2022-02-26 11:21:44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琵琶鱼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8635条 )

古诗词课
2
权力的边界
6
法律的悖论
6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3
讣告
1
他人的行当
1
将熟悉变为陌生
7
四种爱
7
刑法学讲义
1
十九日谈
14
我们何以不同
1
王维诗选
6
肌肤之目
2
猛将还乡
3
白居易诗选
4
蒙塔诺的文学病
5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3
猫的摇篮
6
原野上
5
最后的对话 Ⅰ
5
五十四种孤单
2
审美阅读十五讲
9
意象的帝国
3
东京八平米
1
回不去的旅人
2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
4
县中的孩子
9
盐镇
4
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
21
现实主义的报复
1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
2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2
翦商
4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7
不语
1
我的二本学生
4
金榜题名之后
6
一个市民的自白
5
自杀式疗愈
5
弃长安
4
从诗经到红楼梦
2
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4
知堂文集
6
什么是文学?
10
耶稣的学生时代
2
迈克尔·K的人生与时代
3
小说的细节
15
西汉朝廷“大洗牌”
1
三国争霸(上、中、下)
4
理论的踪迹
6
庆祝无意义
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0
雅克和他的主人
5
告别圆舞曲
1
生活在别处
7
无知
19
哈瓦那特派员
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5
世间的名字
11
汴京之围
2
帕洛马尔
8
声誉
18
尽头
18
迷宫中的将军
5
西方文学十五讲
10
阅读的故事
13
伤离别与共春风:至情至性唐宋词
2
一个女人的故事
2
回归故里
5
眼前
8
社会学的问题
14
大汉帝国在巴蜀
6
苏东坡新传
9
苏轼词八讲
5
诉说忧伤
7
传学
25
我们一无所有
6
张爱玲文集
15
人间词话疏证
25
十三行小字中央
7
中国古典诗歌吟味
3
文章修养
3
国王
1
他山的石头记
7
漂泊者
6
既见君子
4
竭尽全力的轻盈
3
批评的准备及其他
19
文本与阐释
5
唐诗课
6
多彩的流放
3
巴黎故事
6
小世界
3
“隐身”的串门儿
2
昨日之岛
2
美的历程
7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17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鲁迅讲魏晋风度
3
世说俗谈
5
与父亲的奥德赛
7
冷记忆
6
史记讲座
5
全球“猎身”
4
极乐生活指南
11
文学经典怎么读
5
暮色将尽
2
以读攻读
5
小历史与大历史
4
狂欢与日常
4
繁花
5
半生缘
6
新腔
4
权力的眼睛
13
长安的荔枝
3
华氏451
5
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
13
骆驼与轮子
1
看不見的城市
6
哈德良回忆录
8
时髦的空话
6
林夕的人文風景
3
上海的“四张脸孔”
6
诸神渴了
6
文学批评
1
致未来的诗人
1
中国文学史
5
奥丽芙·基特里奇
9
正义的回响
16
大门口的陌生人
5
青鸟故事集
6
溪畔灯微
8
独抒己见
12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
6
中国绘画简史
4
借题发挥
1
重写旧京
7
宋诗选注
7
堂吉诃德的眼镜
9
父亲的眼泪
10
笑忘录
6
作茧自缚
7
忧虑
5
相遇
7
帷幕
7
3
托尔金的袍子
8
驼庵诗话
29
苏轼诗词文选评
7
村上T
3
危机与重构
5
困难的爱
5
华丽缘
4
痖弦诗集
2
无法到底的苍凉
9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5
美洲豹阳光下
3
游戏的终结
6
毫无意义
10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7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12
影响的剖析
8
热风
7
民国语文
9
现代性与大屠杀
10
什么是社会学
5
野棕榈
6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16
新的一天
20
马可瓦尔多
2
看不见的城市
21
五号屠场
7
错乱
2
万火归一
4
光幻中的论语
7
文学体验三十讲
2
和解
1
第一哲学的支点
9
惠此中国
6
河的第三条岸
5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4
大地孤独闪光
1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10
制造宠物
2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8
看不见的森林
8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3
青苔不会消失
3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
7
读库2201
1
局外人 西绪福斯神话
15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
10
读库2204
1
堕落 流放与王国
5
阳光与阴影的交织
6
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
19
孤独与团结
1
何草不黄
5
福克纳随笔
12
悠游小说林
4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
6
漫读经典
19
乌托邦年代
7
乌托邦的年代
1
星辰时刻
9
爱欲与哀矜
22
文学课
5
缺席的城市
4
昨夜
7
暮色
4
蒙田随笔
13
卡夫卡小说全集
7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31
众声
3
1966年
4
显微镜下的大明
1
打造消费天堂
5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
9
人工呼吸
5
给所有昨日的诗
4
谁的历史
11
理想的读者
8
心之死
2
石黑一雄访谈录
13
尼各马可伦理学
16
梦书之城
11
取出疯石
5
动荡
5
论解构
10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14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15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7
八月之光
13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6
南极
6
米格尔街
7
祥瑞
9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10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7
格来利斯的遗产
6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6
终场故事集
8
四合如意
8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10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11
未被摧毁的生活
10
2
美术史十议
8
漫长的余生
10
四万万顾客
2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9
想象异域
11
王化与山险
12
4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8
在绝望之巅
45
黄泉下的美术
10
枯枝败叶
8
番石榴飘香
12
故事识别
5
散文课
8
我自己的陌生人
9
国家与祭祀
9
旧日的静定
14
樱桃青衣
8
试验
2
读库2203
2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
7
陶渊明也烦恼
4
意愿的冲撞
7
九个人
6
细民盛宴
16
靖国问题
5
纸质的时间
15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3
寻找门卫
7
写作人:天才的怪癖与死亡
2
夏日遇见狄更斯(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第4卷)
11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7
寂寞芳心小姐
8
百年寫作十二講:閻連科的文學講堂
10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
10
眼泪
10
小于一
16
非必要阅读
22
21
四重奏
10
最完美的离婚
13
六个道德故事
8
纳闷集
5
空空如也
3
永远在上
7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
25
霓虹灯外
5
光年
11
人的困境
9
上海下海
2
隔壁的上海人
5
万物有灵且美
3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7
猫眼
10
山区光棍
7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10
优秀的绵羊
7
雨后
3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4
14
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27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5
社会学的想象力
10
颠倒看世界
16
黑暗托马
8
理论的幽灵
12
横道世之介
6
未来是一只灰色海鸥
10
假如岁月足够长
5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
27
社会学的邀请
13
看不见的文学
16
我们的时代
8
东京梦华录
6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
25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
7
必有人重写爱情
13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1
烛烬
16
从西郊到南郊
8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2
过河入林
16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
5
喧哗与骚动
7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10
明亮的对话
19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4
行走的话语
16
人鼠之间
6
美丽之味:侯麦电影随笔
6
鱼没有脚
7
独居日记
3
费丽西娅的旅行
4
汉字的魔方
8
编舟记
5
中国文学传统
5
真情
6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20
晃来晃去的人
7
读库2202
2
审美教育书简
20
四百年后的真相
1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8
金色梦乡
4
黑暗中的人
4
流言
22
同学少年都不贱
3
秋之蝇 库里洛夫事件
1
叔本华美学随笔
12
走出唯一真理观
15
西方哲学史
14
歌德席勒文学书简
8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12
幻影书
7
此时此地
6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2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1
加缪笔记:1935—1959(精选集)
10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6
四季随笔
7
大卫·格德尔 舞会
2
南北战争三百年
7
普通读者
23
背对世界
6
烧纸
1
江城
5
失落的卫星
4
俄国纪行
6
消费社会
14
萨哈林旅行记
5
契诃夫独幕剧集
6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2
伊凡诺夫·海鸥
7
迷人的,昏暗的,幽深的
2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12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22
温柔的野蛮人
5
我能否相信自己
6
金鸡
6
燃烧的原野
5
完美的真空
8
戏缘
4
机器人大师
6
莱姆狂想曲
9
惨败
10
佩德罗·巴拉莫
3
人间食粮
8
玻璃边界
6
伪币制造者
26
窄门
3
契诃夫书信集
6
发明民族主义
8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5
1453
4
惶然录
7
昨日世界
14
伟大的电影
18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
9
读库2200
3
其主之声
16
伊甸
5
无敌号
3
什么是科学
5
未来学大会
4
共有的习惯
8
索拉里斯星
3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9
从黎明到衰落(上下)
26
理论之后
8
大雪将至
2
被背叛的遗嘱
9
小说的艺术
7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1
白痴
10
小说家与小说
10
卡拉马佐夫兄弟
10
罪与罚
2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8
丧钟为谁而鸣
13
太阳照常升起
5
墙上的斑点
4
乞力马扎罗的雪
8
私货
7
永别了,武器
6
破格
15
16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10
三国史话
2
我家姑娘回家时
8
第一人称单数
6
赫索格
8
气味之城
4
世说新语精读
2
不负责任的自我
15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5
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
13
阿勒泰的角落
6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16
被牺牲的“局部”
5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5
读库2106
5
读库2105
2
地下室手记
2
顾随讲《诗经》
9
A致X
2
历史分光镜
3
余生皆假期
2
金色眼睛的映像
4
中国历史通论
14
护身符
11
秀才的手表
5
失落的一代
12
过于喧嚣的孤独
7
智利之夜
4
佩恩先生
3
素食者
2
如何读,为什么读
22
麦克风试音
9
洞穴奇案
13
鄙视
8
文学批评入门
2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3
故事新编
17
新手
11
中国经典原境界
20
夜神科尔内尔
11
情感狱
4
2666
8
布罗迪报告
9
鲁拜集
13
死神的精确度
6
西线无战事
5
布雷顿角的叹息
1
当鸟儿带来太阳
4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3
午后曳航
4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2
萨德侯爵夫人
3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
4
三岛由纪夫追记
5
假面的告白
5
文学的前途
5
漂流船
2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5
树上的男爵
6
分成两半的子爵
3
夜晚的潜水艇
1
大教堂
4
统一与分裂
4
不存在的骑士
8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
4
抵押出去的心
7
大师和玛格丽特
7
祖宗之法(修订版)
10
潮骚
9
南方高速
8
抽象的抒情
13
金阁寺
10
张力与限界
1
筚路维艰
8
荒野侦探
6
重返暗夜
9
帝国游戏
23
乐府之乐
6
波拉尼奥的肖像
12
田园诗与狂想曲
17
穿睡衣的作家
22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17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5
美好的七年
5
星形广场
4
洗牌年代
8
佛像的历史
9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增订版)
9
长日将尽
2
从历史中醒来
12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6
读库2104
3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
2
山月记
3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
3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1
长头发的猫咪男孩
2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7
书人行脚
8
美洲纳粹文学
9
遥远的星辰
6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8
青春咖啡馆
5
狮子之家的点心日
1
好人难寻
3
被统治的艺术
5
八月的星期天
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1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10
被掩埋的巨人
1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9
我不是来演讲的
11
现实的社会建构
10
我带你去那儿
3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3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17
刀锋
4
别想摆脱书
19
北野武的小酒馆
2
当图书进入战争
3
时间的噪音
6
观看之道
3
人性的枷锁
1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5
放任自流的时光
3
婚礼的成员
5
玩笑
6
与社会学同游
19
质数的孤独
5
天真的人类学家
17
组织社会学十讲
12
族长的秋天
3
语言的第七功能
7
重压下的优雅
7
共同的底线
14
人类疾病史
6
常看电影的人们
1
赖床的男人
3
有人喜欢冷冰冰
2
假证件
8
恋爱中的海明威
10
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
11
旧书重温忆华年
7
作家们
15
两宋史纲
2
爱是地狱冥犬
11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3
在别人的句子里
17
写作人生
6
体国经野之道
17
伍迪·艾伦谈话录
9
第三个警察
8
文学阅读指南
7
叫魂
10
流动的盛宴(修复版)
5
为什么读经典
10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8
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
8
美国讲稿
4
传统十论
3
多面的制度
5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5
民国有个绍兴帮
1
中国古典文心
22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4
文学理论(新修订版)
12
好笑的爱
7
读库2103
2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5
世界史纲
6
雨天的书
19
通往奴役之路
17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2
天下英雄谁敌手
7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1
追寻“我们”的根源
9
三国志异
6
暮日耀光
3
走向理性
1
人类群星闪耀时
1
民国文学十五讲
6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15
暗店街
9
《故人在纸一方》
2
全球通史(上)
6
唐诗选注
20
村上广播
13
莎士比亚悲剧集
5
司马迁传
9
语言与沉默
14
隋文帝传
10
唐人传奇
1
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
2
正午之魔
32
告别洪荒
2
伊凡·伊里奇之死
6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34
朝花夕拾
7
打回原形
5
读库2102
6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13
司马迁的故事
1
斯通纳
2
象棋少年
8
我的饮食岁月
6
世界艺术史九讲(全彩插图第8版)
9
“山中”的六朝史
22
西西弗神话
29
青铜时代·万寿寺
6
雕刻时光
24
公正
14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1
海明威书信集 (1917-1961)
60
棋局
8
读库2101
8
读库2100
9
我是这个世界的间谍
2
寻觅意义
23
我不可能只是仰望着你
22
达洛维夫人
10
华夏边缘
30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28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21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1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
11
弗兰妮与祖伊
24
九故事
12
将无同
22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12
中国历史研究法
12
教海鸥飞翔的猫
5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20
这就是纽约
18
波峰与波谷
35
横越美国
36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33
读爱情故事的老人
12
历史的叙述方式
15
砂女
18
纸房子
28
治史三书
1
金蔷薇
4
黑水
6
海昏侯刘贺
6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
6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
8
遮蔽的天空
1
契诃夫的一生
23
盲目地注视
6
沼泽
1
格勒尼埃中短篇小说集
12
第一人
34
经典常谈
15
大都无城
6
侯麦传
15
下辈子更加决定:叶青诗集
16
快乐的死
28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8
活出生命的意义
1
一地鸡毛
3
读库2006
9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36
君主论
17
苏轼十讲
8
楼船铁马刘寄奴
5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2
终结的感觉
27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15
分离的幻象
17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15
儒家哲学
3
小说面面观
1
杜甫传
3
唐诗杂论 诗与批评
16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18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
1
乡间夫人日记
12
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
2
唐诗小札
2
读库2005
6
读库2004
2
诗里特别有禅
3
美丽古典
5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3
读库2003
7
威权式法治
16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
21
破案后
11
小王子
4
恋文的技术
3
政治学通识
1
中国思想史
24
何为良好生活
34
论文与治学
10
博尔赫斯,口述
7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2
陶渊明集校笺
2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27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10
奔跑吧!梅洛斯:新解
1
从大都到上都
10
游牧者的抉择
32
10
读闲书
15
长安与河北之间
34
是或一点也不
13
在群中
6
他者的消失
21
一个人的好天气
6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11
鱼翅与花椒
1
猎人
16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15
聋哑时代
4
顿悟的时刻
18
穿越孤独
24
桑切斯的孩子们
9
顾随说宋词
24
深渊
11
理想的下午
4
小镇喧嚣
13
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
3
岛上书店
14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
21
不朽
23
跌荡一百年(下)
10
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
13
跌荡一百年(上)
38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31
其后 それから
15
文青之死
17
私语书
1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57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35
把自己作为方法
30
不是东西
8
激荡三十年
55
传奇中的大唐
10
书读完了
19
断代
6
伍子胥
6
秦汉魏晋史探微
26
大败局Ⅱ
26
大败局
36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40
王考
20
度外
6
10
出小镇记
5
东晋门阀政治
20
生日故事集
7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
2
别想跳过这些书
1
读库2001
3
夏日走过山间
1
夜航西飞
9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1
书店
9
飞行家
5
德米安
23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27
万物静默如谜
1
诗人十四个
14
白轮船
7
两晋
10
叶嘉莹说诗讲稿
20
而已集
19
克尔凯郭尔
2
洗澡
15
乌暗暝
38
诗人的迟缓
9
说部之乱
15
少年凯歌
42
夏先生的故事
9
送行
45
寂寞的游戏
13
故都的秋
10
茶馆之殇
10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3
疑问集
18
战国歧途
38
失败者的春秋
53
新闻业的怀乡病
1
读库2000
29
跟随勇敢的心
14
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
27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17
马尔克斯:最后的访谈
17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26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最后的访谈
17
勇敢的人死于伤心
52
最蓝的眼睛
39
安尼尔的鬼魂
14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8
二十一个故事
12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
20
天朝的崩溃
50
逃离
19
贾想II
47
黑河钓事
8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02
贾想1996—2008
21
两地书
12
鼠疫
6
近代史的明媚与深沉(精装)
4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9
炽焰燃烧
13
告别的仪式
36
我叫刘跃进
10
爱,以及其他
38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1
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3
20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6
荒原狼
16
生命的脸
8
黑暗的左手
11
菊与刀
31
好女人的爱情
18
海胆
16
屠夫十字镇
14
幸福国的故事
5
你们再也不写了?
10
威尼斯日记
15
想象的共同体
20
狂野之夜!
16
叙事
27
江村经济
10
围城
31
石泉城
20
想象的共同体
1
生育制度
32
医生的运动笔记
2
乡土中国
22
人类简史
9
废名.田园小说
5
汉森马拉松训练法
3
包法利夫人
16
离婚
10
宛如一部小说
15
奥古斯都
14
生活中的经济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