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 (3)

  • 第17页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人生有梦,重在执行。《工匠精神》
  • 第16页
    有四样东西可以让人获得终极幸福:被爱、被赞美、为他人服务、被他人需要。《工匠精神》
  • 第17页 第一章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 (2)

  • 第96页
    如果你并非真的想去做一件事,那么这个世界会给你一个好理由来说服你放弃,如果你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那么这些理由根本阻止不了你。
  • 第86页 第四章
    乔布斯经常引用一句话: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偷窃。 艾略特: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剽窃,拙劣的诗人,误会偷来的东西,而优秀的诗人,是它变成某种更美好的,至少是某种与众不同的东西。 一切...

瞬变 (20) 更多

  • 第207页
    当你指挥大象走在不熟悉的路径上,大象很可能会追随其他同伴的脚步,那么你该怎样召集一群同行者呢?大象时常从其他同伴身上寻找如何行事的提示。
  • 第207页
    我们,常常感到,同伴压力造成的深远影响,但是压力一词有些言过其实,不如改成同伴,看法更为妥帖,下面这个陈述将成为本书中最有力最稳固的实证研究基础,你之所以做某事,是因为同伴都在做。从众效应,并非为...
  • 第200页
    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营造路径,并提出两种策略,第一,调整环境,第二培养习惯,其实有一种工具可以将两种措施完美融合到一起,这种工具与环境相辅相成,可以让良好的行为更加持之以恒,也更容易习以为常,这项工...
  • 第189页
    养成习惯并不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也跟人的心理休戚相关。
  • 第188页
    环境对我们产生的微妙作用之一就是强化,或者淡化我们的习惯,一提到习惯,我们总会联想到混血,比如啃咬指甲,拖拖拉拉,每逢紧张就吃零食等等,但是么我们无疑也养成了许许多多的好习惯,比如慢跑,祈祷,刷牙...
  • 第165页
    如果希望他人做出改变,也可以提供清晰的方向,也可以激发对方的动力和决心,就是大象,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仅仅把旅程变得更容易,建造一段陡峭的斜坡,站在人们身后推上一把,挪走到路上的障碍物,四处插满旗帜...
  • 第164页
    罗斯指出,人们大多有一种系统化倾向,会使其忽略塑造他人行为的情境作用,罗斯将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所谓基本归因错误是指我们总是喜欢把他人的行为,归咎于对方的个人特质,而不是对方所...
  • 第159页
    改变的时候,我们必须每时每刻对自己和他人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这个基本事实,我们的大脑和能力就像肌肉,越锻炼越强壮,我们不是天生的滑板高手,科学家或者护士,我们必须学习,脚蹬滑板,研究科学或者照料病人,...
  • 第140页
    当人们面对选择时,倾向于依赖两种决策模式中的一种,这两种模式分别是结果模式和认同模式,结果模式就是成本收益。不是,做出让人满足感最大化的选择,这种方法注重理性和分析,而另一种模式,那就是认同模式,...
  • 第135页
    如此不起眼的小动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因为小动作带来希望,让人相信,改变有可能发生,一连串小改变,引发大改变,这是我们一再见识过的主题,即使一开始的改变微不足道,但也无妨大局。那是一开始的行...
  • 第129页
    打造早期成功,其实正是打造希望,希望是改变旅途中的稀世珍宝,希望是激励大象的动力,一旦踏上改变之路,并不断前行,让人们看见自己取得的进步是显得至关重要。
  • 第125页
    缩小改变幅度的方法之一是限制资源投入量,比如只做五分钟家务,只偿还一笔,这样还有一种方法是设定小胜利,追求那些近在咫尺的里程碑。
  • 第119页
    有些商业理论建议我们抬高标杆,但目标定得过高,无论如何也无法激励不甘心情愿的大象,你应该降低标准,把横杆儿降到正好可以跨越的高度,要让一头不情愿的大象迈开脚步,你必须缩小改变幅度。
  • 第117页
    鼓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对方感觉自己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 第112页
    负面情绪多半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窄化效应,当你走在黑洞洞的巷子里,全身绷得紧紧的,脑子不太可能还在想明天要做的事情,恐惧,愤怒,厌恶这些情绪,让人注意力集中,它的功能就就像给人戴上遮眼罩。 弗雷德里克...
  • 第109页
    能够激励大象的因素是情绪,想要推动改变。必须先找到感觉,不过是哪一种感觉呢?愤怒,希望,气馁,热情,控制,快乐还是惊喜?负面情绪通常会有窄化的效应,让人紧张,而快乐的情绪,可能更具有大的能量,比如...
  • 第75页
    终点明信片具有两重效用,告知骑象人去往何处,晓示大象此行的价值。
  • 第74页
    当你描绘一个引人注目的终点时,也是在帮助其向人克服它。我有个重大缺陷,在分析中迷失的倾向。
  • 第65页
    在其向人看来,大问题需要大方法,但如果你找出跟问题一样复杂的解决办法,那么结果就是又一座食物金字塔,仍是于事无补,什么都改变不了,其乡人需要,受到外界刺激,使之停止反省,停止分析,其像人需要一套解...
  • 第49页
    方向不明是改变的大敌。想要成功改变,就必须把模糊不清的目标,转化成为具体实在的行为,简而言之,改变需要制定出关键步骤,也就是制定关键举措。

会赚钱的妈妈 (6) 更多

  • 第141页
    成功从来不曾被拥有,他是你租来的,并且第二天就会到期。
  • 第140页
    专注于你正在取得的进步,不用因为自己的事业没有别人的,发展迅速而沮丧,记住,进步,只需要和自己比较,重新将精力集中于正在取得的进步中,总会有另一位企业主在一些领域做得更好,但是不要让这影响你,专注...
  • 第71页
    如果你无法在两句话内跟我解释清楚,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就无法做出清晰的行动计划和具体的执行战略。
  • 第34页
    我学到的重要一课是,仅仅发现需求并不够,你可能无法满足这项需求。此外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成功的商业构想,不一定适合你,选择商业构想的时候,要专注于你已经精通并且喜欢的领域。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掌握你不...
  • 第12页
    财务自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财务自由,不是目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通过财务自由,证明有一份事业,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有心力和余力去帮助别人。
  • 第7页
    不仅家庭生活宽裕,还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才是财务自由的核心。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12) 更多

  • 第156页 第七章 深度思考的训练方法
    提高深入思考的6个日常训练方法中,第一个作者给出“利用报纸杂志的标题开始联想”,非常有利于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首先是寻找五要素,建立模型。其次思考动力机制,想想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10年后2...
  • 第75页 第四章
    建模只是画了一张静态图,不存在动力机制。所以需要引入时间的维度,在一个长的时间轴上看模型的运动的走向和结果。而这就是动力机制。了解动力机制,就可以抓住核心要素,想出本质性的解决方案。
  • 第60页 3.3
    建模1:考虑5个要素::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 建模2:考虑层次:5个要素构成了一层,那还有没有其他层次的要素影响着模型呢?比如要获得一场比赛、当天的天气、跑道、吃什么、竞争对手怎样...
  • 第54页 3.1认清模型就能看到本质
    建立模型就是画图,画一张要素关系图,用圆形或者矩形表示构成要素,用箭头标注因果关系。这个过程是视觉化思考的过程,作者推荐用白板呈现出来。很多悬疑侦破类型的电视剧电影,刑侦人员在破案的时候都会将各种... (1回应)
  • 第51页 2.9 深入思考的四个步骤
    步骤1:建立模型;就是确定现象背后的各个要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要素一定是核心的要素、去掉细枝末节。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有正循环,如国家间的军备竞赛,一国增加军事投入,另一个国家也增加。还有负循环,一个...
  • 第29页 第二章 深度思考是什么
    本质=模型*动力机制 什么是模型?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动力机制?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的运动和结果。 现象的背后,一定存在着引发现象的模型和动力机制。而深入思考就是找出隐于...
  • 第4页 第一章
    思维定式1:因果倒置 比如“好累啊”,这是现象和结果,不是因。如果做为因,因为累,所以好好休息吧;把结果和现象当成因,就会停止,不去考虑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可能总熬夜、可能身体出现问题、可能压力...
  • 第6页 前言
    为什么书面是麻省理工的深入思考法?因为作者是受麻省理工的系统动力学的启发,依照系统动力学的模型和思考方式,进行深度思考。 什么是系统动力学? 不囿于表面现象和细枝末节,发掘失误背后隐藏的模型和动力机...
  • 第5页 前言
    什么是深度思考法?不囿于眼前的信息及表层现象,进行与结果紧密相连的思考并做出基于此的决定。 1、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2、透过眼前的信息和表层现象看到本质 3、得出结论,做出判断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 第5页 前言
    信息化的发展使本质愈加难以捉摸。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只要上车,就能跟着发展,享受红利。但经济放缓了,不再大规模发展,比如现在日本和美国以及欧洲,经历的高速发展,现在是缓慢增...
  • 第4页 前言
    本质是引起问题或现象发生的,隐藏于背后的真正原因。本质的反义词是表面,也可以说是不重要的细枝末节。 关注本质还是现象,决定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儿子做题,概念没弄清楚,单纯做题,可能这道题会了...
  • 第1页 前言
    条理清晰的答案源于深度思考 这是前言的标题。想不清楚,估计也说不清楚。思考这件事,还真不是每个人都得起要领。我一度困惑自己的逻辑能力不强,遇到问题脑袋里一片浆糊,很羡慕其他人拿过来一个话题或者一件事...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