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1)

蚁 (27) 更多

  • 全书完
    怅然若失。 随着B的开悟,我其实并没有开悟,反而有些迷惑,有些眩晕。是一本值得二刷的书了。
  • 看完86
    现实与梦境再一次交织,在书籍快要结尾的地方,世界线开始收束。
  • 读完82
    再一次被考夫曼对时间旅行的思考而震撼!也许这个概念不是他提出的,但是我是因为他而读到的。
  • 读完80
    超智蚂蚁“算算”。关于时间线的世界观设定够自成一部小说了。
  • 读完76
    “听着,当时的你看到的是当时的你有能力看到的东西。观影后,你把能记得的记了下来。现在你看到的是现在8*9的你有能力看到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谓的人性。”
  • 读完72
    考夫曼真的太绝了,前脚刚说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批量生产的机器人。”接下来马上就搞了个十佳特朗克评比,让人捧腹。
  • 看完69
    逐渐喜欢上未来的特朗克那一条故事线。
  • 到66
    到底哪个是B?哪个又不是B考夫曼要打破次元壁,拉我入局了。
  • 读完63
    每个人可能都是又无数个自己的分身构成的,而有时我们会杀死自己的分身,假装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 读至60
    天啊,考夫曼的点子用不完的吗?一个分身?这是怎么想出来的!!
  • 读完56
    考夫曼关于过去与未来,因果关系的论述还挺有趣挺吸引人的。
  • 读完53
    好久没有说B追寻记忆的事儿了,因为B的记忆已经和现实生活混为一谈了吧。
  • 读完50
    “是谁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思想和语言?我们是否像蚁群中的蚂蚁和机器中的齿轮,注定要听命于一位不可知的主人?” 跟着B一起天马行空!考夫曼真的是一本行走的电影辞典。
  • 47
    现在的头绪太多了!故事线太多,有点跟不上趟了。
  • 45
    我不知道考夫曼要做过多少梦,才会如此疯癫。这不比盗梦空间还要厉害多了。
  • 读完42 上部完
    负高中!这是什么脑洞想出来的词语啊,但是我要说一下,负高中上完要上的是负初中了!
  • 读至39
    B开始疯狂嘲讽考夫曼的时候,也太好笑了吧!
  • 36
    一个一个碎片化的场景,就像一幕幕电影🎬! 考夫曼真是天才。
  • 读完33
    关于探月那一段好有意思啊!考夫曼的脑洞也太大了吧!
  • 30
    可怜的B,被电影抛弃,被蔡俘虏。
  • 读至27章
    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催·眠。 明白雌雄体格之间的差异以及直男文化会让女性提心吊胆,也明白以恭敬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女性、充分理解女性发出的社交信号并给出适当的回应,这些都是男性的责任。
  • 读完24章
    最近还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觉得B和其中的主人公有些许类似的地方。 意识太过丰富——这是一种病,一种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病。
  • 读完第二十一章
    这种境遇也太折磨了,脑海中翻涌着永远也看不清的电影,它存在过么?是遗忘还是臆想?如果是我,我一定痛苦死了。
  • 读到18章
    迄今为止最令我喜欢的就是第十章中,关于未见之人的论述,触动颇深。 “最好还是去看那些‘可见之人’吧。‘未见之人’是‘可见之人’的观众。他们此生是为了见证,而不是被见证。”
  • 读至第八章
    “在其他语言中也是这样吗?有没有一种语言是不包含“家”这个词的?生活在这种语言文化中的人,会有怎样的思想?他们会怎样形容自己的住处呢?重读沃尔夫的著作!!!这或许是个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太喜欢...
  • 被随性与无厘头所吸引
    我甚至连短裤和T恤都不屑穿。灰色的正装西裤和白色的扣领衬衫最适合我;腰间系着皮带,脚踩黑色牛津皮鞋,右边的后裤袋里鼓鼓囊囊地塞着钱包。
  • 看到B 一眼穿越到卡夫卡的K
    查理考夫曼,据说是好莱坞的编剧大师,但是很惭愧,我还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不知道从他的文学作品入手,会不会是一种别样风味。

臣服实验 (8) 更多

  • 第七章
    恐慌其实也是人进步的动力啊。不然这种感觉不会写进DNA的。
  • 第六章
    当禅修照进现实生活,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 第五章
    绝对平静到绝对混乱,绝对神奇!
  • 第四章
    听说现在谁要是不禅修都不好意说自己是企业家?
  • 第三章
    禅宗就是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迷信。
  • 第二章
    这种元意识的自我觉醒确实有点东西,就是他说的有点玄乎,弄的像是精神分裂一样。
  • 第一章
    哦,这不就是我刚刚读完的《刻意专注》中所说的元意识的概念么。
  • 前言
    所谓臣服实验,臣服于宇宙臣服于生活。 我愿称之为“唯心还是唯物的实验”。

冰岛往事 3 (11) 更多

  • 全书完
    结束这本书,结束这个七月。 结束对生命与死亡的探讨,结束爱与孤独。
  • 第六章第八节
    难以想象,整本书最具象的场景竟然是一场斗殴。 是的,其实生活也是这样。只有暴力,才是具体的。
  • 第六章第六节
    希望之于这个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号上有希望吗?
  • 第五章完结
    作者一直反复探讨的文字的、语言的力量。现在这股力量让我说不出话来。
  • 第四章二十节
    比亚德尼来了,培图尔也来了。 夏天虽然没有了暴风雪,但是一样不好过。
  • 第三章十九节
    除了生命,原来我们还可以失去很多。 失去后的日子,也很难熬。
  • 第三章第八节
    读到玛利亚写个男孩的信,里面写到“他一路回到家里。他妹妹高兴坏了。从这方面来看,她比我们好得多。”天啊,想哭。
  • 第四章 第六节
    安德雷娅在文字力量的感召下,走进了新的生活。 摒弃了旧日她喜欢但并不幸福的爱。
  • 读完第三章
    老朋友,希望号的船长出现了,希望他能给生活带来希望。
  • 第二章第八节
    感觉教堂和狗有很深的意向,但是我读不太懂,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
  • 第二章第七节
    原来第二部只写了六天内发生的故事,但是让我觉得整整有六年那么久。

冰岛往事 2 (8) 更多

  • 读完全书
    我并不知道《捞星星》的含义。 一眼望去,比第一部的生死多了一部分是抗争。 尤其是最后,一个死人三个活人一起上路的部分,令我震颤。 不知道,他们都坠落何方。
  • 读至第四章第十二节
    四个人在前进,三个活人,一个死人。 哈加提的故事我也很喜欢。 四个人的路上,就是要比两个人热闹一些。
  • 读至第四章第十节
    詹斯对大海的恐惧,他认为是怯懦,于是男人无用的面子驱使着他去对抗陆地上的暴风雪。 至于两个人看到的白色鬼影,大概率是各自的心魔。 生活,就是如此奇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联系的愈发紧密。
  • 读到第三章第七节
    冰岛人生活的缩影——我们完全没能力对他人表达我们的感受:不要靠近我的心。 冰  符合我对北欧人的印象。在如今信息冗余的社会,有些向往那样的生活。
  • 读至第四章第五节
    猝不及防的变成了一公路文学。 两个人,在北欧的冬季,在不受上帝眷顾的情况下,对抗自然。 一路上,两个人所见所闻,所聊所感。
  • 读至第四章第一节
    当我还在担心詹斯的时候,男孩就要和他一起出发了。 这个世界可能很美好,但是人不是。
  • 第二章第十节
    喜欢詹斯和塞尔瓦的故事,可怜人但是坚韧的活着。 就是很担心医生给詹斯安排的新工作,怕他遇到微信。
  • 读至第二章第八节
    故事来到巴尔特死后三周,男孩已经在新的地方安顿下来,巴尔特的生活结束了,但是这个世界还在继续。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