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reversus对《制度经济学》的笔记(3)

Irreversus
Irreversus (美国主义)

读过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 书名: 制度经济学
  • 作者: (德)柯武刚/史漫飞
  • 副标题: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 页数: 640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 2000-11
  • 第267页 竞争动力学

    竞争动力学(一): 这是一门对斯密当年的“看不见的手”进行行为学解释的学问。从人的自利性出发,经过构造性无知这一说导出竞争的重要(也是分工的),其反映为通功易事。 买卖双方在市场进行交易,须付出交易成本,而这类成本最少的一方自然是竞胜者。但是,信息成本决定了企业家不会轻易达到目标,利润便是对这种风险的报偿;同时,假如消费者间更猛烈地竞争或分担更多的信息成本,那么对企业家才能的刺激会更大。 在生产者之间、购买者之间不停竞争的高度敏感环境中,减少无知是有利可图的,交易双方会投入更多以了解产权的置换及其收益与风险。错误的代价为行为者个人所承受,就整个秩序来说会有个试错过程,因为知识扩散是方便的。比如对生产者来说,只需关注价格便能确定需求或是稀缺性,而不用作通盘考虑。至于消费者,是易处于某种信息劣势的(对于所谓体验品),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商家会推出使之面临的风险降低的手段以鼓励消费——比如商标的宣传、企业的特许经营网络、售后服务、免费试用、延期付款等。另一方面,中介方为双方提供信息或减少交易成本同样也是有利可图的,而竞争又当然会使中介的利润降低并提供更优的服务。 ——2012.3.6 竞争动力学(二): 生产者偏好的小生境(Market niche)是指,由于买方处于信息劣势,价格变化会导致的需求弹性较弱的一段区间。只有非价格竞争(经济或政治手段的)才会创造这一模糊的状态,——谁能在说这一产品的技术或工艺创新、广告宣传与其他鼓励消费的手段是否足够值钱?就不必提政府的管制措施了。 创新是指新知识的实际运用,由于竞争使得小生境不稳固,技术或工艺创新是单一生产者维护小生境的途径之一。 被科学发现创造出新技术可行性的、满足于商业可行性的那些发明和创新导致技术变迁(线性创新模型),但更多创新是来自边际性适应的演化。 开始复习制度系统,然后学公司吧。 ——2012.3.7

    2012-03-18 16:20:52 回应
  • 第109页 制度:单项规则

    制度是一种在共同体内为人们所知的、具备惩罚手段的规则,其目的主要是令人能够对行为有所预见。为更好地发挥作用,一般、相对稳定、简单、开放(普适性)是必要的。 内在制度分为习惯、内化规则(伦理?)、礼节以及正式的内在规则,与前三类不同,正式的内在规则体现了社会的组织性的惩罚。 这种自发演进的规则自然可减少构造性无知,并具备某些特殊状态下显露的灵活性。 与此相对,外在制度是指某种政治实体设计并执行暴力的惩罚的制度,既可以是普适的禁令、也能是专门的计划指令和元规则。 它的优势: 一、清晰(编纂法典) 二、减少随意性(程序) 三、垄断的暴力(在使之较为可控的制度下) 四、第三方监督 五、集体行动 六、克服搭便车(强制税收) 七、克服公地灾难,建立小圈子以外的刚性规则。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略) 制度的功能。 一、

    提供了一种简化识别负担(cognition task)的关键功能。制度使他人的反应更可预见,使世界更加有序,从而使个人更容易与一个复杂而易变的世界打交道,也使个人更易避免超负荷识别(cognitive overload)。
    引自 制度:单项规则

    也就是

    应对不能驾驭生活所怀有的原生焦虑。 它们也减少着远期无知
    引自 制度:单项规则

    使人觉得生活全在掌握。既而降低风险或信息费用。 还有制度资本云云。 二、 保护个人自由。化解冲突。 三、 其他的社会安排。 (协调成本等,略)

    2012-03-20 22:39:45 回应
  • 第160页 制度系统与社会秩序
    我们靠“系统”来理解一个由多重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结构。
    引自 制度系统与社会秩序

    在诸如人类经济行为这一自组织的复杂系统中,为降低信息成本,某些规则成为了必要。

    如果各种规则系统形成一个从一般规则到具体规则的层级结构(hierarchy),就能在引导人的行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引自 制度系统与社会秩序
    行动与规则的秩序
    2012-06-11 22:16:01 3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