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 (1)

  • 第166页 原文摘抄
    4:论顽固,是自然最顽固,无视自然,要吃亏的。 12:人家总在乎谁在台上演,演得如何。我却注意台下是些什么人,为这些人,值不值得演——因此我始终难成为演员。 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我不作这样的演员看...

为了报仇看电影 (1)

  • 第252页 为了报仇看电影
    005:一直佩服一种人,在不正常的环境里,保持正常生活的人。 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善始善终的人,身上常有这种素质。比如莫文蔚,在那样一个圈子里,保持爱情形态的完整,比如陈松伶,当年刚不如娱乐圈时候,还是学...

海归时代 (1)

  • 第4页 留学总结
    对留学浪潮的划分: 宋健学长,沿用戴逸先生的划分,将光绪初年官派幼童赴美作为第一代;第二代是光绪初年(1877年)派出的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第三代是20世纪初的留日潮;第四代是跟款留美,第...

杨绛文集·散文卷(上) (2)

  • 第488页 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
    他对自己的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以及散文等创作,都不大满意。他早年的作品唤不起他多大兴趣。“小时候干的营生”会使他“骇且笑”,不过也并不认为见不得人。谁都有个成长的过程,而且,清一色的性格不多见。...
  • 第199页 隐身衣
    且看咱们的常言俗语,要做个“人上人”呀,“出类拔萃”呀,“出人头地”呀,“脱颖而出”呀,出风头或拔尖冒尖呀等等,可以想见一般人都不甘心受轻忽。他们或而怨,或愤愤而怒,只求有朝一日挣脱身上这件隐身衣...

变革中的学术职业 (1)

  • 206
    由阿特巴赫主持的全球学术职业调查,于1977年出版的《比较视域中的学术职业》,其中选取了英、意、日、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多个国家对象,探讨了经济困难情况下,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学术漂移”问...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