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蕉对《四世同堂(第1部惶惑)》的笔记(1)
朗蕉
读过 四世同堂(第1部惶惑)
-
摘抄
小说中的人物都逐渐意识到日本人占领本平和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钱诗人的亲家金三爷、冠晓荷的小妾桐芳都开始有这样的意识了:
自从日本兵进了北平城,除了生意冷淡了些,金三爷并没觉得有什么该关心的地方。他的北平,只是一个很大的瓦片厂。当他立在高处的时候,他似乎看不见西山和北山,也看不见那黄瓦与绿瓦的宫殿,而只看见那灰色的,一垄一垄的,屋顶上的瓦。那便是他的田,他的货物。有他在中间,卖房子的与买房子的便会把房契换了手,而他得到成三破二的报酬。日本人进了城,并没用轰炸南苑与西苑的飞机把北平城内的"瓦片"也都炸平;那么,有房子就必有买有卖,也就有了金三爷的"庄稼"。所以,他始终觉得北平的被日本人占据与他并没多大的关系。 及至他看到了女婿与亲家太太的死亡,和亲家的遍体鳞伤,他才觉出来日本人的攻城夺地并不是与他毫无关系——他的女儿守了寡,他最好的朋友受了重伤!赶到他和冠晓荷发生了冲突,他开始觉得不但北平的沦陷与他有关系,而且使他直接的卷入漩涡。他说不清其中的始末原由,而只觉到北平并不仅仅是一大片砖瓦,而是与他有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关系只能用具体的事实来说明,而具体的事实就在他的心上与眼前——北平属了日本人,他的至亲好友就会死亡;他们的死亡不仅损失了他的金钱,而且使他看到更大的危险,大家都可以无缘无故死去的危险。在平日,他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国家;现在,他微微的看见了一点国家的影子。这个影子使他的心扩大了一些,宽大了一些。他还想不出他是否该去,和怎样去,抵抗日本人;可是,他仿佛须去作一点异于只为自己赚钱的事,心里才过得去。 引自第249页 桐芳是冠家里最正面的注意国事的人。她注意国事,因为她自居为东北人。虽然她不知道家乡到底是东北的哪里,可是她总想回到说她的言语的人们里去。她还清楚的记得沈阳的"小河沿",至少她希望能再看看"小河沿"的光景。因此,她注意国事;她知道,只有中国强胜了,才能收复东北,而她自己也才能回到老家去。 可是,当她知道一时还没有回老家的可能,而感到绝望的时候,她反倒有时候无可如何的笑自己:"一国的大事难道就是为你这个小娘们预备着的吗?" 现在,听到高第的话,她惊异的悟出来:"原来每个人的私事都和国家有关!是的,高第的婚事就和国家有关!"悟出这点道理来,她害了怕。假若南京不能取胜,而北平长久的被日本人占着,高第就非被那个拿妇女当玩艺儿的李空山抓去不可!高第是她的好朋友。假若她自己已是家庭里的一个只管陪男人睡觉的玩具,社会中的一个会吃会喝的废物,她不愿意任何别的女人和她一样,更不用说她的好朋友了。 引自第413页 从忧国,他一直的忧虑到他的生意;国和他的小小的生意是象皮与肉那样的不可分开。他不反对发财。他可更注重"规矩"。他的财须是规规矩矩发的。他永远没想到过"趁火打劫",和"浑水摸鱼"。他从来没想象过,他可以在天下大乱的时际去走几步小道儿,走到金山里去。因此,他准知道,只要国家一乱,他的生意就必然的萧条,而他的按部就班的老实的计划与期望便全都完事!他的头发没法不白起来。 引自第415页 天佑太太扶着小顺儿,过来和四大爷打招呼。她这几天因为天冷,又犯了气喘,可是还扎挣着过来,为是听一听消息。她从来没有象近来这样关心国事过。她第一不放心"小三儿",第二怕自己死在日本人管着的北平——也许棺材出不了城,也许埋了又被贼盗把她掘出来。为这两件时刻惦记着,忧虑着的事,她切盼我们能打胜。只有我们打胜,"小三儿"——她的"老"儿子——才能回来,她自己也可以放心的死去了。 引自第417页 桐芳的为人处世:
假若她自己已是家庭里的一个只管陪男人睡觉的玩具,社会中的一个会吃会喝的废物,她不愿意任何别的女人和她一样,更不用说她的好朋友了。 引自第413页 桐芳笑了笑。她本想告诉高第:光是你妈妈,我已经受不了,况且你妈妈又作了所长呢!可是,话都到嘴边上了,她把它截住。她的人情世故使她留了点心——大赤包无论怎么不好,恐怕高第也不高兴听别人攻击自己的妈妈吧。 引自第414页 敌兵并没干涉他们。可是他们俩的脊骨上感到寒凉。有敌兵站着的地方,不管他们在发威还是含笑,总是地狱!他们俩的脚是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走,可是象小贼似的不敢把脚放平。极警觉,极狼狈的,他们走到了小羊圈的口儿上。象老鼠找到了洞口似的,他们感到了安全,钻了进去。 引自第242页 假若他的行头像说相声的,他的习惯是地道北平人的——在任何时间都要摆出闲暇自在的样子来,在任何急迫中先要说道些闲话儿。 引自第244页 北平属了日本人,他的至亲好友就会死亡;他们的死亡不仅损失了他的金钱,而且使他看到更大的危险,大家都可以无缘无故死去的危险。在平日,他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国家;现在,他微微的看见了一点国家的影子。 引自第250页 可是,在他的心的深处却藏着点北平人普遍的毛病——怕动,懒得动。他觉得到天津去——虽然仅坐三小时的火车——就是"出外",而出外是既冒险而又不舒服的事。 引自第272页 可是,北平人与吸惯了北平的空气的人——他的同事们——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敢伸出手去的。 引自第276页 北平,那刚一降生似乎就已衰老,而在灭亡的时候反倒显着更漂亮的北平,那因为事事都有些特色,而什么事也显不出奇特的北平,又看见一桩奇事。 北平人,正象别处的中国人,只会吵闹,而不懂得什么叫严肃。 北平人,不论是看着王公大人的,行列有两三里长的,执事乐器有几百件的,大殡,还是看着一把纸钱,四个杠夫的简单的出丧,他们只会看热闹,而不会哀悼。 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一个白脸的大王,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都只会咪嘻咪嘻的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 今天,北平可是——也许是第一次吧——看见了严肃的,悲哀的,含泪的,大游行。 引自第302页 虽然他无聊,无知,他却没有完全丢掉北平人的爱面子。 引自第305页 也只有那在什么有用的事都可以不作,而什么白费时间的事都必须作的文化里,像在北平的文化里,无聊的天才才能如鱼得水的找到一切应用的工具。 引自第352页
朗蕉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51条 )
- 废都
- 1
- 漫长的告别
- 1
- 秋园
- 1
- 星星草
- 1
- 素食者
- 1
- 恶时辰
- 1
- 查令十字街84号
- 1
-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 1
- 我是猫
- 2
- 傅雷家书
- 1
- 男性的衰落
- 1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
- 纸牌屋
- 1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1
- 官场现形记
- 1
- 北京文学地图
- 1
- 追风筝的人
- 1
- 大医·破晓篇
- 1
- 红与黑
- 2
- 隋唐演义
- 1
- 茶花女
- 1
- 漫长的余生
- 1
-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元朝
- 1
- 宫娥怨
- 1
- 法治的细节
- 1
- 英烈传
- 1
- 国史讲话:上古
- 1
- 红楼外传(上下)
- 1
- 儿女英雄传
- 1
- 苦闷的象征
- 1
- 清朝穿越指南2
- 1
- 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
- 1
- 四世同堂(第2部偷生)
- 1
- 鲁迅散文全编
- 1
- 故宫的古物之美
- 1
- 赵延年插图鲁迅经典六种:狂人日记
- 1
- 人生海海
- 1
- 江宁探案录
- 1
-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 1
- 寒柳堂集
- 1
- 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全四冊)
- 1
- 聊斋俚曲集
- 1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1
- 再生缘(上下)/华夏古典文学经典
- 1
- 故宫退食录(上下)
- 1
- 性学三论
- 1
- 如果故宫会说话
- 1
- 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