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蕉对《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笔记(1)
-
随手摘
(20页)陈寅恪抵粤第二天,岭南大学校刊的信息:
为国家作育人才 文院添聘教授多位 ——名教授陈寅恪等将应聘到校授课 本校文学院为国家作育起见,特向国内广为延揽教学人才俾学子莘莘得资培植,查最近名教授陈寅恪,张纯明,李祈,先生等已已蒙应聘,先后来校担任教授,本校员生极表欢迎,查陈教授为名诗人陈散原先生之哲嗣。曾在巴黎柏林各大学研究,精通十余国文字,壮年即享盛名。民十五年,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三先生同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本校王力院长亦出其门下)。迄今共任清华教授廿余年。中间有一年(1942)由英国牛津大学聘为正教授,此为我国罕有之荣誉,终以健康关系归国。陈先生以史学驰名海内外,尤精于隋唐史;同时以家学渊源,又精于唐诗。且以精通梵文之故,又常讲授佛典翻译文学。其剥削为学术界所工人。去年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陈先生荣膺院士之选。张纯明教授…… 引自 第一章 陆沉下的抉择 (411页)唐景崧瞻仰郑成功墓时所作对联: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引自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411页)陈寅恪自述和唐筼的姻缘:
寅恪少时,自揣能力薄弱,复体孱多病,深恐累及他人。故游学东西,年至壮岁,尚未婚娶。先君先母虽累加催促,然未敢承命也。后来由德还国,应清华大学之聘,其时先母已逝世。先君厉声曰:“尔若不娶,吾即代尔聘定。”寅恪乃请稍缓。先君许之,乃至清华,同事中偶语及:见一女教师壁悬一诗幅,末署“南注生”。寅恪惊曰:“此人必灌阳唐公景崧之孙女也。”盖寅恪曾读唐公请缨日记,又亲友当马关中日和约割台湾于日本时,多在台佐唐公独立,故其家世,知之尤稔。因冒味造访。未几,遂定偕老之约。 引自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1928.8陈寅恪唐筼结婚,时陈寅恪38,唐筼30
二人结缘的唐景崧诗幅(光绪戊戌春间)是:
苍昊沉沉忽霁颜,春光依旧媚湖山。补天万手忙如许,莲荡楼台镇日闲。 盈箱缣素偶然开,任手涂鸦负麝煤。一管书生无用笔,旧曾投去又收回。
为人作书,口占二绝。冬阴已久,立春忽晴,亦快事也。南注生
(414页)1953年,陈寅恪将唐景崧诗幅重裱,再题四绝《晓莹祖南注公光绪戊戌春间所书诗幅,寅恪昔年旅居香江时,值太平洋之战,略有毁损,今重装毕,敬题四绝句于后。其第三第四两首乃次原韵也》:
横海雄图事已空,尚瞻遗墨想英风。古今多少兴亡恨,都付扶余短梦中。
当年诗幅偶然悬,因结同心悟宿缘。 果剩一枝无用笔,饱濡铅泪记桑田。 引自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一卷新装劫后开,劫痕犹似染炱煤。湖山明媚虽依旧,旧日春光去不回。
频年家国损朱颜,镜里愁心锁叠山。行尽铁围层底路,倘能偕老得余闲。
(422页)1955年,唐筼为陈寅恪祝寿诗:
今辰同醉此生杯, 香檨(芒果)离支(荔枝)佐旧醅。 郊外肴蔬无异味, 斋中纸墨助高才。 考评陈范(陈端生范氏)文新就, 笺释钱杨(钱谦益柳如是?)体别裁。 回首燕都初见日, 恰排小酌待君来。 引自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473页)说到陈寅恪去世后大陆和海外的反应,称赞俞大维的悼念文章公允。这才说明俞大维是真心怀念陈寅恪啊,这是真亲朋好友。难怪1949年后陈寅恪对俞大维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姻亲。像余英时那种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论再生缘》,其他人从政治角度利用陈寅恪之死的,简直是吃人血馒头。
俞大维《怀念陈寅恪先生》一文,因其对陈氏生平学问评价的公允而具有长久的历史价值。俞文从“读书须先识字”、“在史中求史识”、“严谨而不褊狭”、“特别注重志书”、“喜欢庄子荀子”、“诗推崇白香山”、“学梵文研佛经”、“精通各种文字”、“缅怀一代大儒”等角度谈了陈寅恪一生的学术贡献。别有深意的是,亦学人亦为官治事的俞大维,丝毫没有在政治取向上着墨。谈到陈寅恪之死,也仅有如下的文字:“即寅恪先生去世的消息,在香港曾传过数次,前几次均为误传,此次亦尚未证实。真是‘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惟寅恪先生现已年逾八十,以久病之身,处今日之世,溘然长逝,自属可能。” 引自 第二十一章 身后是非谁管得 作者内涵教员:
(204页)政治家总在摧枯拉朽的风暴中享受到改造世界的快感,总在狂飙突进式的政治伟力面前获得深深的满足。他们也总是在每一次风暴过后感到某种未能达到全部目的的遗憾,从而孕育下一场更大的风暴。
(209页)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正式登场。
从此,“红专问题”成为高悬在教育界头顶的一把利剑,不同时期的斗争都可简明地归入到对“红专”的理解上,利剑所指,阵垒分明。自然,【始作俑者】仍可追溯到【×÷*】《做革命的促进派》一文……
陈寅恪和郭沫若会面,二人做的对联:
朗蕉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51条 )
- 废都
- 1
- 漫长的告别
- 1
- 秋园
- 1
- 星星草
- 1
- 素食者
- 1
- 恶时辰
- 1
- 查令十字街84号
- 1
-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 1
- 我是猫
- 2
- 傅雷家书
- 1
- 男性的衰落
- 1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
- 纸牌屋
- 1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1
- 官场现形记
- 1
- 北京文学地图
- 1
- 追风筝的人
- 1
- 大医·破晓篇
- 1
- 红与黑
- 2
- 隋唐演义
- 1
- 茶花女
- 1
- 漫长的余生
- 1
-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元朝
- 1
- 宫娥怨
- 1
- 法治的细节
- 1
- 英烈传
- 1
- 国史讲话:上古
- 1
- 红楼外传(上下)
- 1
- 儿女英雄传
- 1
- 苦闷的象征
- 1
- 清朝穿越指南2
- 1
- 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
- 1
- 四世同堂(第2部偷生)
- 1
- 四世同堂(第1部惶惑)
- 1
- 鲁迅散文全编
- 1
- 故宫的古物之美
- 1
- 赵延年插图鲁迅经典六种:狂人日记
- 1
- 人生海海
- 1
- 江宁探案录
- 1
- 寒柳堂集
- 1
- 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全四冊)
- 1
- 聊斋俚曲集
- 1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1
- 再生缘(上下)/华夏古典文学经典
- 1
- 故宫退食录(上下)
- 1
- 性学三论
- 1
- 如果故宫会说话
- 1
- 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