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红票 (6) 更多

  • 长期以来,写史的人都希望妙笔生花,把一个个故事讲的逻辑竟然,头头是道,同时还希望自己能发前人之未发,概括出事件背后的大势。在历史中总结规律的的想法源自于18-19世纪的西方史家和哲学家,他们收到西方科学...
  • 第六章 彼得大帝使团和教皇新使团
    康熙知道也明白中西不调和之处有很多。从历史的角度看,康熙是一位很务实的君主,他一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坚持。作为一个国土同时横跨中亚、东亚的君主,他当然清楚各个文化有不同之处。佛教、藏传佛教、道教等哪...
  • 第四章 内务府的人
    皇帝作为一个独立个人来看,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整个朝廷制度的首领。二是一家之主。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强调”王者无私“,一直在弱化皇帝作为一家之主的角色。 一是作为奴,对主子的依附性;而是作为人才,对...
  • 第三章 从铲除鳌拜到《尼布楚条约》谈判
    王朝政治关系网中,血缘关系当然是最根本的纽带。康熙皇帝也不例外,血缘上最直接的父系和母系是他天然的依靠。 南怀仁混迹背景多年,又亲历了四年前持续八个月的历法案,他比谁都明白历法对错不是什么学术争论,...
  • 第二章 满汉之争中的传教士
    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在宗教层面是兼容并蓄的,可以接受不同的宗教信仰。儒家士大夫和道士、高僧往来切磋的故事大量存在,并不会因为信仰不同而有阻碍。 …… 当时的标准很直接,你能做到自己宗教宣扬的清规戒律,就...
  • 第一章 佟家的奴才
    用努尔哈赤的话说,就是要形成一种“奴才爱主子,主子爱奴才“的社会。由于主奴关系中蕴含着家庭关系,因而外人在对待一个奴才的时候得看主人是谁。 这样的想法或许会不会一直深埋于清朝统治者心中?某些时刻对待...

涵变 (9) 更多

  • 第十章 挫折与重建
    共和体制肯定不是人类最优体制,这个体制顾及了公平、权利、正义,但也确实有碍于效率。如何将这些需求汇为一炉,对于政治学家来说,还是一个未解难题。究竟是牺牲正义、公平、权利而追求效率,还是在尊重正义、...
  • 第九章 历史是自己书写的
    中国的历史学一直承担着“类宗教”的功能,让读者知善恶、知敬畏、知不朽、知青史留名泽被后人,而不要遗臭万年,遗憾子孙。因而相当多的统治着面对历史还能守住底线,即使失败,也可以成为“失败的英雄”。 胜利...
  • 第八章 乍暖还寒:现代困局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带有普遍规律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急剧性的变革虽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也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伴随着一场不可避免的复辟运动;而那些缓慢的、渐进的改革,虽然可能收...
  • 第六章 共和初造
    好的政策并不必然产生好的结果。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犹如一头“灰犀牛”,一旦释出,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十年宪政与悲于此小姐,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帝国就此退出中国的政治统治,甚至自秦始皇以来的两千多...
  • 第五章 “灰犀牛”:好方案与坏手段
    铁路的延伸,传播着近代文明的种子;铁路的兴建,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带动了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新型工业的崛起,而且重绘了中国经济布局的蓝图,一批铁路...
  • 第四章 众声喧哗:同一个时代里的不同梦想
    同一个时代的人们依然具有不同的梦想,同一阶级也会具有很不一样的政治诉求。历史是由无数巨头的事件和人物构成的,任何整体性的概括都难免以偏概全。 从大历史上看,属国解体,主要原因是中国式的朝贡体制遇到了...
  • 第三章 新希望与新困扰
    灾难就是灾难。聪明的政治家会利用灾难重建共识,推动改革,取得平稳时期根本无法想象的效果。当然,灾难就是灾难,对于因灾难而死亡者来说,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进步,与他们没有一丁点关系,是百分之百的罪恶。...
  • 第二章 现代中国的起点
    如果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大阿哥事件,这件事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本不应该构成任何问题,使用过继的方法解决皇位传承危机,为未来政治走向提供一个良好预期,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会弄成一个惊天动地,震惊中外...
  • 接上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必然会受到过去太多的传统的制约与束缚,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中国人有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结合自家文化的底色,不少大家都有相当精确和切中要害的论述。但是有些时候,历史就是爱和人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