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YuFish对《荒野生存》的笔记(1)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
因为看完《比山更高》被平台推荐了这本,带着好奇心看完了这本,死得其所挺好的。 ——————笔记的分割线—————— 1990年夏天,麦坎德利斯刚从埃默里大学毕业不久,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改了名,把仅有的24 000美元存款捐给慈善机构,烧掉了钱包里所有的现金。完成这一切以后,他启程上路,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做一个社会边缘人,游走于北美大陆,去寻找一种原始的、超然的生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家人从未得到半点消息,直到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他的尸体。 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份长篇报道,发表于《户外》杂志1993年1月刊。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这个故事被更新鲜的资讯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我却发现自己对麦坎德利斯依然久久不能忘怀。我忘不了他饥饿致死的事实,忘不了我和他之间某种模糊的、隐约的联系。接下来,我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追溯那条指引他走向死亡的扑朔迷离的路,了解他旅行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细节,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理解麦坎德利斯的行为,我从更广阔的视角重温他的故事:动人心魄的荒野、高危运动对年轻人的致命诱惑以及父子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等。种种这些,都包含在你面前的这本书里。 接着,他做了一件连梭罗和托尔斯泰都会为之赞许的事情:把身上的现金都掏出来,在沙地上摞成一叠,点燃一根火柴,让这一堆可怜的1美元、5美元和20美元纸币化成灰烬。 星期日,他去教堂做完礼拜,决定和亚历克斯谈谈“他的生存方式,必须有一个人来说服他去读书和工作,让他这一生有点儿成就”。 当他来到麦坎德利斯的营地,向他灌输这番关于人生成就的观念时,麦坎德利斯突然打断了他。他说:“弗朗兹先生,你不必担心我,我已经完成大学学业了,我也不是贫困潦倒的人,我只是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他毫不留情地反驳了弗朗兹 弗朗兹和麦坎德利斯在大章克申外的70号州际公路告别,弗朗兹回到南加利福尼亚,麦坎德利斯则舒了一口气,继续兴奋地一路向北。终于,他再次避开了人情、友情这些亲密的压迫,甩掉了由此带来的复杂的情感包袱。他已经逃离了家庭幽闭的束缚,也成功地同简•伯雷斯和韦恩•韦斯特伯格保持着亲近而又合理的距离,在他们对他的感情达到一定程度前悄然抽身离开,就像他毫无痛苦地从弗朗兹的生命里离开一样。 多年来,弗朗兹一直独自生活,没有家人,少有朋友。他自律、自立,虽然年事已高且一个人独居,但一直都过得很好。可是,麦坎德利斯一进入他的世界,就轻而易举地攻破了这位老人精心筑就的心理防线。弗朗兹特别享受和麦坎德利斯一起度过的时光,然而,他们的真挚友情也反过来让他意识到,从前的他有多么孤单。这个男孩揭开了弗朗兹生命里缺失的那一面,也帮助他填补了这些空白。他突然到来,又突然离开,让弗朗兹感到深深的痛苦。 就像所有被荒野吸引的人一样,麦坎德利斯受到各种各样欲望的勾引,这些欲望替代了他心里对性欲的渴望。他的渴望很难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满足,麦坎德利斯也许会受到女人的诱惑,但是这诱惑和融入自然、融入宇宙万物相比,就太渺小了。所以,他别无选择,只有一路向北,前往阿拉斯加。 他并不是没有荒野生存的能力,否则,他不可能独自在荒野里生存113天。他不是疯子,不是反社会的人,也不是被社会抛弃的人,麦坎德利斯是另外一种人,我很难用语言来精确地描述他,也许,他更像是一个朝圣者吧。 对于麦坎德利斯事件,阿拉斯加主流观点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满怀理想主义而又经验不足的菜鸟,闯进阿拉斯加荒野,意图寻找生命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却只找到了成群的蚊子和孤独的死亡。年复一年,不少社会边缘人走进阿拉斯加荒野,再也没有走出来过 约翰自己形容这次登山历程时说,这是一次和“风、雪和死亡”为伴的攀登:“飞檐腾空延伸一两千米,垂直的冰墙和刚刚融化了一半又凝结起来的冰块一样易碎,它们把山脊挤得又窄又深,最好的通行方法就是叉开两腿爬过去。有时候,疼痛和孤独打败了他,让他崩溃,让他忍不住哭起来。” 经过81天耗尽精神气力、贴着死亡边缘的极限攀登,约翰终于成功登顶阿拉斯加山脉迪纳利峰南缘4 442米高的亨特山,接着,他又花了9个星期的时间平安下山。这次攀登中,他独自在山里生活的时间长达145天之久。 他消失以后,我们都很担心他。我想,爸爸妈妈的担心里还掺杂着伤痛和愤怒,但我一点儿都不因为他不和我联系而难受。我知道他一定很快乐,一定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每当看到这些照片,比莉的眼泪总是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是一位中年丧子的母亲无法遏制的悲怆,它如此巨大,如此不可挽回。在这样的伤痛面前,任何对克里斯的冒险行为所做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 克里斯去世10个月以后,卡琳仍然沉浸在失去哥哥的悲痛里。她说:“每一天,我都忍不住要哭。最难受的是独自开车的时候,从家里开车去商场的20分钟里,我都会想念克里斯,想到崩溃。我已经接受他已过世的事实了,但每当思念重新涌上心头时,仍然会很难过。” 爱德华兹把登山视为一种“精神病的倾向”,他登山不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逃脱内心的折磨和束缚。 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说,我的生命里不需要亲密的关系,不需要和他人有太多的交往,但是,凯伊的陪伴让我觉得很快乐,她银铃般的笑声,无意间用手触碰到我的胳膊,都暴露了我的自欺欺人,让我显得虚伪。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很有耐心地在冰帽附近盘旋,仔细查看这片荒蛮的土地,他深知我的艰难处境,一直都没有放弃。我把睡袋系在一根窗帘杆上,用尽我全身的力气朝他疯狂地挥舞,终于,飞机忽然掉头,向我直直地飞了过来。 飞行员飞过我头顶三次,每次投下两箱补给,随后就抛下孤独的我,消失在远方。寂静重新笼罩了冰川,我觉得被世界遗弃了,脆弱而茫然。不知不觉中,我哭了起来,自己都觉得十分羞愧。 和麦坎德利斯一样,我决定启程前往阿拉斯加时,只是一个误把激情当成智慧的毛头小子,凭借模糊不清的逻辑行动。我原以为攀登魔指峰能解决我生活中的全部问题,结果,它什么都没有解决。 我想过一种简单、自然、回归原始的生活,将自己从虚伪的习性中解脱出来,抛弃偏见和人类文明的种种弊端……在荒僻而壮阔的西部荒野中,了解更真实的人性以及人真正渴望的东西。冬天是走入荒野的最好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将有可能体会到痛苦的愉悦和危险的新奇。 易斯维克•埃文斯《1818年冬春,徒步四千英里穿越美国西部地区》 7月2日,麦坎德利斯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家庭幸福》,画下一些让他动容的句子: 他说,人生中唯一确定的幸福,就是为了他人而活。他是对的。 我这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现在,我想我找到了幸福的要素。在乡间过着隐居的生活,善待那些善良而不太习惯接受别人帮助的人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享受休息、自然、书、音乐和邻里之爱——这就是我对幸福的定义。在这些要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相互扶持的伴侣,有可能的话,一起养育孩子们——人生在世,夫复何求? 在这页纸空白的那一面,麦坎德利斯写下了简短的遗言:“感谢上帝,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生,再见了,愿老天保佑所有的人。” 然后,他爬进妈妈为他缝制的睡袋,陷入了昏迷。他很有可能死于8月18日,当时距离他走进荒野已经过了112天。19天以后,6个阿拉斯加人偶然经过巴士,发现了他的尸体。 生命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拍了一张照片。他站在巴士旁边,站在阿拉斯加的晴空下,面对着镜头,一手举着自己最后的笔记,一手对着镜头勇敢快乐地招手,面容十分憔悴,只剩下皮包骨头。他如此年轻,如此孤独,他的身体垮了,意志也碎了,但是从照片里,我们看不到半点后悔和自怜的模样。他微笑着用眼神告诉我们:克里斯•麦坎德利斯的内心十分平静。就这样,他平静地走了。
YuYuFish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26条 )
- 置身事内
- 1
- 你好,陌生人
- 1
-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 1
- 分心不是我的错(2024年新版)
- 1
- 不确定的爱
- 1
- 焦虑和抑郁自助手册
- 1
- 关键跃升
- 1
- 比山更高
- 1
-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传记作品代表作)
- 1
- 昨日的世界
- 1
-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 1
- 你经历了什么?
- 1
-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
- 1
- 不被理解的少年
- 1
- 少年发声
- 1
- 笑得出来的养育
- 1
- 重构大健康
- 1
- 登天的感觉
- 1
- 三生万物
- 1
- 黄仁勋:英伟达之芯
- 1
- 激荡三十年
- 1
- 觉醒胖东来
- 1
- 如坐针毡
- 1
- 种草
- 1
- 羽来信
- 1
- 做难而正确的事
- 1
- 决策思维
- 1
- 天生有罪
- 1
- 人生设计课
- 1
- 炙热的你
- 1
- 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
- 1
- 早安,怪物
- 1
- 折腾不止
- 1
- 成长算法
- 1
- 创业无畏
- 1
- 不上班咖啡馆
- 1
- 邓小平时代
- 1
-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 1
- 数字医疗
- 1
- 赚钱的艺术
- 1
- 李光耀观天下
- 1
- 重新理解创业
- 1
- 相信
- 1
- 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 1
- 我在太空的一年
- 1
- 竞争优势
- 1
- 中东死生门
- 1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 1
- 第一选择
- 1
- 隔屏相遇:如何做好网络心理咨询
- 1
- 消费医疗
- 1
- 大变局
- 1
-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 1
-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
- 1
- 我的母亲做保洁
- 1
- 遥远的向日葵地
- 1
- 笔记的方法
- 1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 1
- 间谍与叛徒
- 1
- 历史的温度6
- 1
- 成为雍正
- 1
- 定位
- 1
- 象与骑象人(更新版)
- 1
- 胡思乱想消除指南
- 1
- 历史的温度5
- 1
- 幕后产品
- 1
- 金线
- 1
- 诊疗椅上的谎言
- 1
- 你好,我们
- 1
- 我在北京送快递
- 1
- 养育的选择
- 1
- 长安的荔枝
- 1
- 饥饿的盛世
- 1
- 刷新
- 1
-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 1
-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20周年纪念版)
- 1
- 小米创业思考
- 1
- 越过内心那座山
- 1
- 小瞬间
- 1
- 医药新零售
- 1
- 通透
- 1
- 基层女性
- 1
-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 1
-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 1
- 项塔兰
- 1
- 大败局Ⅱ
- 1
- 闪电式扩张
- 1
- 从优秀到卓越
- 1
- 土摩托看世界
- 1
- 始于极限
- 1
- 分手心理学
- 1
- 醫者無懼
- 1
- 与运气竞争
- 1
-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
- 1
- 饮食的迷思
- 1
- CEO说:人人都应该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 1
- 越过山丘
- 1
- 总会过去 总会到来
- 1
- 这世上的偶然
- 1
- 暮色将尽
- 1
- 36岁,人生半熟
- 1
- 牛津女孩
- 1
- 给大壮的信
- 1
-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
- 1
- 请画一下爱
- 1
- 活出生命的意义[珍藏版]
- 1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1
-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 1
- 硅谷超级家长课
- 1
- 可能性的艺术
- 1
- 拉法:纳达尔自传
- 1
- 想点大事
- 1
- 羊道•春牧场
- 1
- 5%的改变
- 1
- 五种时间
- 1
- 温柔的正义
- 1
- 弃猫
- 1
- 好好告别
- 1
- 非虚构的艺术
- 1
- 孩子:挑战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