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对《向前一步》的笔记(7)

0
0

读过 向前一步

向前一步
  • 书名: 向前一步
  • 作者: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 副标题: 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
  • 页数: 304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6-30
  • 第52页

    在加入脸谱网一个月后,我接到了易趣(eBay)的高级营销主管洛里·戈勒(Lori Goler)的电话。我认识戈勒,她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女高管。这次,她明确了要谈谈公事。“我想和你一起在脸谱网工作,”她开门见山地说,“我应该告诉你我擅长做的以及想要做的事,但我发现每个人都在这么做。所以,我想问问你: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该怎么帮你解决 人们通常会专注于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位,并说明自己的技能将对公司有何帮助。戈勒则把脸谱网的需要放到了第一位,这的确是种极好的方式。 正如洛里所描述的,竖梯会限制人的行动——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梯阶上要么跌下来;而方格架能让一个人拥有更多探索的可能。要爬到梯子的顶端只有一种方式,但要爬到方格架的顶端则会有很多方式。方格架的比喻适用于每个人,尤其适合那些处于事业初期、转行阶段、由于外部障碍止步不前,或休息一段时间准备重新进入职场的女性。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够走出一条时上时下、迂回曲折甚至偶尔会误入死胡同的独特路线,才会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好的机会。此外,方格架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而不是只有那些站在最顶端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但是在竖梯上,大多数攀爬者都不得不盯着上面一个人的屁股。

    2014-07-17 08:42:09 回应
  • 第58页

    我又回去找埃里克·施密特,向他解释我的两难处境。其他的公司雇用我时会给我实际的工作,包括需要管理的团队和达到的目标。但在谷歌,我可能是第一位“业务部总经理”,听起来很棒,但事实上谷歌当时还没有业务部,也没有什么具体工作可做。这份工作不仅级别比其他职位低,更重要的是我连这份工作的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 施密特给了我最好的建议:他用手盖住我的电子表格,告诉我不要犯傻了。他解释道,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当公司快速发展时,要做的事情就会多到人手不够;而当公司发展放缓甚至停滞时,就会人浮于事;公司里开始钩心斗角时,其发展也会停滞,每个人都会动摇。他告诉我:“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这番话让我当即就下定了决心。当时谷歌公司的规模很小,公司结构也还没理顺,但它就是一艘火箭。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深深地认同了这艘“火箭”的使命。 多年来,我不断地向无数人重复埃里克·施密特的建议,鼓励他们将事业选择的指标归结为一点:成长潜力。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是希望在高科技这类行业里工作,但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存在能激发你的成长潜力的工作。成熟的行业可以在其企业内部寻找“火箭”,即正在扩张的部门或是团队;而像教育或医药这样的行业,就需要找出那些对职业技能有要高要求的职位。比如,在我弟弟所在的小儿神经外科领域,有些城市的医生过多,有些城市的医生则太少。而我弟弟总是选择去那些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技能的地方,以便发挥出最大的职业潜力。

    2014-07-17 08:46:46 回应
  • 第59页

    我不断问自己和周围的人:怎样才能改善自我?我发现,如果我害怕做某件事,通常是因为我还不太擅长或者都不敢尝试。 在首次谈判中,我在还没完全了解潜在合作伙伴的业务之前就提出我方的条件,差点把整个事情搞砸。还好,我的团队里有塞莱什·拉奥(Shailesh Rao),他及时介入谈判,并且教给我一个谈判技巧——让对方先提出条件,这常常是达成最有利条款的关键。

    2014-07-17 09:07:37 回应
  • 第60页

    每个人都有改善的空间。大多数人在职场上都会具备某种风格,在某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比如太强势,太消极,太健谈,或太腼腆。在第一次谈判中,我说得太多了。当我意识到这个缺点,我就希望能有人帮助我纠正它。我找到沟通技巧培训师莫琳·泰勒(Maureen Taylor),她给我布置了一项功课。她告诉我,在未来一周时间内,我都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除非别人征求我的意见。这7天对我来说,是此生最漫长的一个星期。如果我每次在表达意见时都咬一下舌头,大概早就把舌头咬掉了。

    2014-07-17 09:08:10 回应
  • 第63页

    女性在面对职位晋升时也比男性更为谨慎,她们常常认为好的工作表现自然会为自己赢得回报。谈判女性公司(Negotiating Women Inc.)的创始人卡罗尔·弗勒林格(Carol Frohlinger)和德波拉·科尔布(Deborah Kolb)称这种心理为“皇冠综合征”(Tiara Syndrome),即女性都期望“如果自己工作表现良好的话,别人就一定会注意到并为她们戴上皇冠”。在一个完全以能力论英雄的社会里,的确应该有少量的“皇冠”被分发给那些实至名归的女性,然而我还没看到哪个办公室真有这么个“皇冠”。辛勤的工作和良好的业绩当然应该被他人承认,但如果没有得到认可,主动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就是理所当然的。正如此前所讨论的,为自己争取利益时要谨慎,但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2014-07-18 18:20:58 回应
  • 第70页

    男性关注的是怎样经营业务本身,而女性关注的则是怎样规划职业;男性想要答案,而女性则希望获得许可和帮助。我发现,关于导师的寻找对女性来说近乎于对白马王子的憧憬。我们都在《睡美人》的童话里长大,都坚信只需静候王子的到来,被王子吻醒后,就会坐上白马潇洒地离开,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同理,现在的年轻女性也认为,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导师,就能“更上一层楼”,潇洒地成为女高管,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来了,其实我们一直在教导女性过多的依赖他人

    2014-07-18 18:23:47 回应
  • 第72页

    研究显示,导师对门生的选择基于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潜力。人们会本能地投资给那些才华出众以及能因资助而真正受益的人。在被指导者能善用时间、真心接受反馈时,导师会继续为之投入。这种关系可以发展为友谊,但仍然是以工作与职业关系为基础。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向年轻女性传达了错误的讯息,事实上不是“找个导师你就能变得优秀”,而是“脱颖而出,你才会得到一位好导师”。 史宗玮(Clara Shih)就是个绝佳的例子。我是5年前在一次会议上认识她的,她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她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撰写了一本书,之后又创立了传闻社交公司“Hearsay Social”,这是一家帮助企业管理其社交媒体形象的软件公司。有时史宗玮会联系我,每次她都提出一些有趣的观点或是她正在思考的问题。她从没要求过一起“小聚”,自己已有答案的问题她也从来不问。当我2012年离开星巴克董事会时,我给他们提供了可以接任我在董事会席位的社交媒体专家名单,其中就有史宗玮。尽管她当时只有29岁,但仍接到了星巴克董事会的邀请。

    2014-07-18 18:25:30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