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ewell Waltz对《車諾比的聲音》的笔记(2)

Farewell Waltz
Farewell Waltz (live for no mission)

在读 車諾比的聲音

車諾比的聲音
  • 书名: 車諾比的聲音
  • 作者: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 副标题: 来自二十世纪最大灾难的见证
  • 页数: 464
  • 出版社: 貓頭鷹
  • 出版年: 2018-6
  • 我突然開始懷疑:過去和回憶——究竟是記得好,還是忘了好

    [獨白:人只有作惡才會費盡心機,一談到愛反而直截了當]

    我逃,我要逃離世界……

    我是後來從報紙上得知這裡的消息才搬過來的。這個地方的生活很自在,稱得上是天堂。

    過去那段日子我已經放下了……您就別再多問……讀過的書我記得,別人說的話我也記得,倒是自己的人生———不記得了。

    以前年少輕狂,曾經犯錯,不過無論是什麼樣的罪過,只消誠心悔改,主一定寬恕。就是這樣……主是寬容慈悲的,不像人這麼不公正……

    /

    我有個疑問:潛藏在文字之中的世界真实嗎?文字這種東西介於人和心靈之間……就是這樣…..

    /

    我已經了無牽掛了……

    ——

    [孤獨人聲]

    他們還能去哪?還有誰需要他們?每天都有人過世,一轉眼一條生命就沒了。有人走著走著,就倒地不起;有人睡著了,就沒再醒來;有人捧著花準備送護理師,心臟就停了;有人等公車等到一半就走了……

    他們一個接著一個死亡,卻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他們。我們的經歷、我們的見聞沒有人感興趣⋯…畢竟,有誰愬聽死亡這種讓人不舒服的事情呢……

    所以我給您說了一個愛情故事,我曾經深愛過一個人的故事⋯⋯

    ——

    [作者自我訪談]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那晚.…一夜之間我們在歷史進程上錯了位,倏地一躍進入了截然不同的現實。

    這個現實遠非我們所能理解,也超乎我們所能想像。時間的鏈結應聲斷裂⋯⋯

    忽然間,過去的經驗變得毫無用處,我們落得無所依托。

    /

    人人都在尋求物理和數學無法提供的答案。

    三維世界的疆界打破了。我再也沒見過有誰還膽敢將唯物主義奉為圭臬。無限的概念粲然乍現。失去熟悉的文化傳統作為依靠的哲學家和作家不再發言。

    /

    民眾憂心的都是日常中的大小事,例如該拿什麼買東西、該往哪裡去、該信仰什麼、該追隨什麼樣的旗幟……

    抑或是否應該學著為自己而活?

    然而,經歷過陌生的變故,人人都惶然不安,不知所措。

    儘管大家都想忘記帶來的創痛,但既有的認知不再管用。

    忘不了就是忘不了。

    然而,我們人雖然活在這裡,意識卻存在另一個世界。現實變得難以捉摸,不再是人可以理解的。

    「沒錯,現實遙不可及……」

    「比方說……『遠近』、『你我』這些陳舊的概念。

    儘管近百年來人類的壽命日益增長,然而相較於含藏在大地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再長的壽命都顯得微乎其微。許多放射性同位素得耗上數千年才會消失,時間之長我們根本難以望其項背⋯⋯

    過去的經驗落得一無是處,我們唯一知道的是我們什麽都不知道。人的情感逐漸走樣……

    /

    愛情與死亡兩者該如何取捨?過去與未知的當下又該如何抉擇?

    原先都只是奇幻小說家杜撰出來的東西,不過在現實面前,即使是文學也只能甘拜下風。

    我們無法像契訶夫筆下的人物一樣,相信一百年後的人將更臻完美,生活會更加美好。

    那種未來是不存在的。

    因為在那之後的一百年,出現的是史達林的古拉格、奧斯威辛集中營、車諾比核災,以及紐約的九一一事件……

    令人費解的是,這一切怎麼會恰巧發生在同一個世代,像我高齡八十三的父親就全部都經歷過。人如何撑得過來?

    /

    最叫人難忘的是『事過境遷』的樣貌———沒有主人的物品、沒有人影的風景、荒廢的道路、無用的電線。

    偶爾會讓人不禁懷疑,眼前這幅光景到底是過去還是未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記錄的是未來……」

    ——

    [獨白:人為什麼要回憶過去]

    我也有個疑問。自己怎麼就是想不透……

    您記不記得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皮埃爾?他歷經戰爭之後,整個人失神落魄,覺得世界再也不一樣了。可是一段時間過去,他發覺自己依舊會責罵馬車夫,一樣愛嘮叨。

    既然如此,人為什麼要回憶過去?為了重現真相?為了爭取公道?為了解脫,不再想起?為了證明自已是重大歷史事件的一份子?還是想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求一絲庇護。

    再說,回憶既不可靠又虛無飄渺。回憶並非精確的知識,而是人對自我的臆測。說知識實在言過其實,回憶不過就是人的感受罷了。

    我的感受……挖掘過去的記憶太痛苦了,但我記得……

    /

    這些回憶對我是一大忌諱,我不曾對人提起……

    生和死對當時的我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同。牛犢和小貓的誕生,女人在樹叢裡自殺,兩者給我的感覺幾乎是一樣的。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生和死給我的感覺竟然毫無差別。

    /

    想忘記,把一切都忘得一乾二淨………我試著淡忘……我以為戰爭這個在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以為接下來可以安心過日子了,以為我知道的事情和那段日子的經歷會庇護我,可是……

    直到我前往過去的地方……那個地方我去了很多趟 。

    到了那裡我才了解到自己有多麼無助。

    我不懂……這股無助的感受和面目全非的世界讓我意志消沉。在那裡連不幸也不一樣。我的過去無法再庇護我,不能再撫慰我的心……

    那個世界沒有答案……以前有,現在卻無解。擊遺我的不是過去,是未來。(陷入沉思)

    人為什麼要回憶過去?這是我的疑問……不過和您談完,把疑問說出來之後,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現在我不再感到那麼孤單了。其他人呢?

    ——

    [獨白:男人沈默不語的原因]

    ……我的人生已經結束了……我再也沒有多餘的氣力重新來過……

    有些本地人同情我們,有些則時常抱怨:『這些難民會偷馬鈴薯,常常趁著晚上來偷挖。』我媽回憶她經歷過的那場戰爭,覺得當時候的人比較有側隱之心。

    不久之前,在森林附近有人發現一隻死亡的野馬,別的地方也有人發現死掉的兔子。這些動物並不是被殺死的。所有人得知消息之後都十分不安。如果發現的是斷氣的流浪漢,才沒人在乎呢。

    死人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

    [獨白]:月球般的景色

    我突然開始懷疑:究竟是記得好,還是忘了好?

    我問過朋友……有些人選擇遺忘,有些人不願想起,因為我們無力改變任何事情,离开這個地方都做不到……

    /

    我們只會沉默以對,只會和小孩一樣,閉上眼睛就以為自己得神不知鬼不覺。

    來自未來世界的東西不是現在的我們可以體會或承受的。要是隨便找個人談,大家不只會娓娓道來,還會感激有人聽他說。

    聽不懂沒關係,至少有那個心就夠了。反正大家都一樣,摸不著一點頭緒……我現在不再看奇幻小說了……

    所以說究竟是記得好,還是忘了好呢?

    /

    「我忘不了.....可惜當初沒有人有多的子彈可以用來了結那隻小貴賓.....

    二十個人啊.....居然到傍晚就一顆子彈也不剩了….」

    /

    [ 獨白:少了契訶夫和托爾斯泰的人生該怎麼過下去]

    我在祈求什麼?您一定會問我都祈求些什麼。我是個不上教堂的人,我都是趁著早上或晚上夜闌人靜的時候在家禱告……

    我想要愛,我也懂得如何去愛!所以我為自己的愛情祈禱,但我……

    (話說到一半戛然而止,顯然不願意繼續談下去)

    舊事還要重提嗎?或許我們應該忘記過去……把以前的事統統拋諸腦後……我沒讀過這類主題的書……也沒見電影拍過類似的東西……我在電影只看過戰爭場面。

    /

    您雖然也寫書,但沒有任何一本書、一齣戲或一部電影可以幫助我釐清這一切,我只能獨自理出個究竟。碰上這種情況我們沒有人知道如何應對,大家都是靠著自己的力量一路撐過來。

    這事已經不是我光用腦袋就能夠理解的了。

    /

    整個人惘然若失。她原本是學校的俄文和文學老師。她總是教導我要從書本中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可是如今卻找不到任何一本可以指引我們方向的書…她頓時之間不知所措………少了書,少了契詞夫和托爾斯泰指點迷津,她不曉得人生該怎麼過下去……

    回憶過去嗎?我想,但也不想……

    (時而傾聽自己的言論,時而和自己爭辩)

    假如科學家和作家一樣一問三不知,那麼我們就用自己的生命和死亡來為他們解惑。這是我媽的看法……如果可以,我才不願去想這件事,我只想過得幸福快樂。為什麼我不能幸福快樂?

    2024-01-27 02:15:12 回应
  • 欺負「人」……我們好日子過慣了,我們遠遠的開槍。

    三段獨白:「會行走的塵土」&「能言語的大地」

    ——

    「第一次獵殺狐狸是在我小時候……第二次殺的是一頭母駝鹿……

    我發過誓,再也不殺母駝鹿。

    牠們的眼神彷彿會把人看透似的.…」

    「我們人有理解的能力,烏獸牠們只是單純活著。」

    「他大學念的是哲學,吃過牢飯。

    ……他說:「車諾比核災是為了教人懂得思考。』

    他稱動物是『會行走的塵土』,人則是『能言語的大地』。

    為什麼人是『能言語的大地』?因為我們的飲食全取自於大地;換言之,我們的存在是大地孕育而成的。」

    「管制區有股拉力……真的,就和磁鐵一樣。唉唷,我的老天爺啊!去過的人都會一心想再回去……」

    「我們以為鳥獸聽不懂人話,但我讀過一本書……裡面說有些聖人能和牠們對談。」

    /

    「我們遇過一個老太婆….她把自己和五隻貓、三條狗一起關在屋子裡……

    『不要打狗,牠曾經也是人。』她對著我們破口大罵,抵死不肯退讓……

    我們只好來硬的。唯獨一隻貓和一條狗沒抓到。

    她罵我們:「你們這群強盜!只會欺負人!」 /

    註解4*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為替之前被附近游擊隊打死的兩名德國軍官報仇,法西斯包圍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東北約六十公里的哈騰村,全村二十九戶,所有村民被集中到一間木屋裡活活燒死。

    共有一百四十九名村民被殺害,包括老人、婦女和孩子,其中有七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只有六周大。由於全部村民被殺害,這個村子再也沒能重建,永遠被抹去了。

    /

    ……從舉斗車把牠們往坑裡頭倒的時候,我注意到一隻小貴賓奮力往上爬,想要逃出來。

    偏偏大夥的子彈早已用盡,沒東西可以給牠死個痛快……子彈一顆也不剩……所以有人把牠又推了下去,然後就這樣土填一填直接活埋。我到現在都還可憐牠的遭遇。

    貓的數量比狗少得多。也許他們跟隨著人一起走了?也可能是躲起來了?

    養在家裡的貴賓犬……好日子過慣了……」

    「最好從遠遠的地方開槍,才不會和牠們對到眼。」

    「一定要學會一槍中的,免得還要補槍。」

    「我們人有理解的能力,動物牠們只是單純活著,只是『會行走的塵土』……」

    「馬匹……抓去宰的路上……也哭了出來……」

    /

    我再補充說個幾句……凡是生物都有靈魂。

    我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打獵,看見受傷的麅子倒臥在地,就算牠希望有人可憐可憐牠,你還是得讓牠死個痛快。

    牠們臨死前的眼神特別有靈性,簡直像一雙人的眼睛,透露著對你的怨恨,又或許是在懇求你——「我也想活下去!我不想死!」

    /

    「男人不能沒有打獵和戰爭,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

    /

    「兒子還小,我無法對他坦承我去了哪裡、做了什麼。他到現在還以為老爸是去保護別人,是去拋頭顱灑熱血!

    他在電視上看到戰車和成千上萬的軍人,開口就問:『爸爸,你也是阿兵哥嗎?』」

    /

    「有個電視台的攝影師扛著攝影機跟我們一同前往……你們記不記得?他一個大男人,居然哭得稀里嘩啦.……

    不過他堅持一定要親眼瞧瞧三顆頭的野豬究竟長什麼樣。」

    「和我們一起行動的警察他後來那個……精神狀況出了點問題,還住過院……他非常同情暹羅貓,說牠們是市面上賣價昂貴、長得又漂亮的品種貓。這個年輕人啊⋯⋯」

    /

    「我跟您說……那麼多人活活受罪,就是沒有人肯出來承擔責任。只是把核電廠的管理幹部抓去坐牢就想敷衍了事。

    在我們這個體制內,要揪出罪魁禍首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上面都下令了,你還能怎麼辦?當然只能聽命行事。

    聽說他們在那裡做實驗。我從報紙上得知,是因為軍方試圖製造核彈所需的鈽,所以才會發生爆炸……說難聽點,為什麼倒楣的是車諾比?為什麼這種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而不是在法國或德國?」

    「我忘不了……可惜當初沒有人有多的子彈可以用來了結那隻小貴賓……二十個人啊……居然到傍晚就一顆子彈也不剩了.…」

    …….

    2024-01-27 19:48:24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