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浩和他的朋友对《送你一颗子弹》的笔记(16)
-
第10页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恐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引自第10页 摘自《另一个高度》,也是drunkpiano给《月亮和六便士》写的书评,她把查尔斯推向了一个天才的境界。
-
第13页
疯子并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词汇,政治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那些在另一个层次实现均衡的人。均衡,表明一切上升或者坠落或者旋转或者破碎都有一个优雅的终点。 我有一个奇怪的理论,就是相信所有的疯子,都是因为尴尬而疯的。他们不能承受自己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交过的蠢朋友,羞愧难当,所以一疯了之。出于从记忆中解放自己的美好愿望,他们乘坐着秘密飞船,飞到了另一个均衡里。 当然也许这不是什么理论,表达的仅仅是我对自己前景的恐惧。也或者,在我看来,羞愧比愤怒、比悲哀、比伤心、比颓废更本质地反映人的处境,因此更具有杀伤力。 引自第13页 What is he building here? 疯子建造的,就是禁锢自己的城堡。
-
第19页
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引自第19页 在SNS日益开放的今天,恐怕这是许多人共同的心结吧。我们在暴露自己吸引目光的同时,会感到惆怅:有些话,真是不能放肆地说了。
-
第37页
如果我甚至无法通过理性的方式说服同宿舍的几个人做饭后打扫卫生,我怎么能去说服自己相信“沟通理性”理论呢?我怎么能相信自己推崇的“协商式民主”观念呢?我怎么能够承认公共领域、公民社会在中国文化里面的可能性呢?而沟通理论、协商民主,发达的公民社会,正式我无论从学理上还是情感上向往的东西。对理性的信念,说得严重一点,是像文字、音乐、辣椒酱那样支撑我活下去的理由。 引自第37页 看来刘瑜是把民主渗透到生活里了,不像有的专家谈其民主来头头是道,却根本没有用来指导生活,创造出幸福。发挥民主,才是民主的作用。
-
第55页
我想象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能够通过文字的奥妙与世界达成和解。不一定是那种“被接受”的和解,而是那种“接受不被接受”的和解。 一个时代无论如何狂妄,不能在美的可能性面前失去谦卑。 引自第55页 真正的诗人,是不会在意时代对他如何,因为他的内心居住着另一个世界。而不能读懂诗人,污蔑诗歌,则是时代的悲哀,我们都应该为此脸红。
-
第59页
历史是一个无限且循环小数。 引自第59页 真理。
-
第78页
一个新现象是近几年突然涌现出很多歌颂“我军官兵”的电视剧。 引自第78页 接下来的一段被三联版删掉了:我想这个地球上还有哪个国家如此热衷于拍摄歌颂暴力机器的电视剧呢,我想这个地球还有哪个国家把同胞互相残杀的悲剧拍摄成可歌可泣的伟大胜利呢,我想这个地球上还有哪个国家的电视里几乎从来不报道关系国计民生的“群体性事件”但是所有电视台狂热报道日全食呢…
-
第89页
这个星球上,可能没有比纽约更“世界主义”的地方了。这是一个有钱人一掷千金的城市,也是年轻而贫困的艺术家们背井离乡来寻找梦想的城市;一个给钻牛角尖的考古学家们提供博物馆的城市,也是给生计无着的墨西哥移民提供洗盘子工作的城市;一个联合国政要们开会的城市,也是一个混蛋们和啤酒打架的城市;一个可以在一个角落里买到中国的阿香婆酱,而在另一个角落里卖掉全世界最昂贵的手表的城市;一个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有一席之地的城市。总而言之,纽约就好像一座跨寒温热带的森林,所有种类的昆虫、蘑菇,参天大树都可以在其中成长,只要你的生命力足够顽强。 纽约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场永恒的狂欢节:永远有音乐会、画展、摄影展、电影节、示威游行、政治会议、学术讲座在进行。 引自第89页 纽约就是资本主义一个最大的缩影。
-
第185页
学者显然找到了证明自己智力的最有效方式:给简单的东西带上术语的墨镜使其显得扑朔迷离。 大部分美式社科学问的特点就是:精致的平庸。这个体系不太关心你是不是平庸,但是非常关心你是否精致。当然,精致的平庸总好过粗糙的平庸,which,是当下很多中式社科作品的特点。 引自第185页 有时候会觉得很多科研就是扯淡,或者说是科学家诡异骗钱的手法,政府投资的目的是利益输出,如果对科研的投资得不到收益,那简直就是白费。
-
第190页
形而下的乐趣怎么就比形而上的乐趣乐那么多呢?越形而下就越有乐趣:读历史比读哲学有趣,读八卦比读历史有趣,看电影比读书有趣,站在大街上看打群架最有趣。 引自第190页 人各有志嘛,刘瑜同学。有的人偏偏就喜欢读哲学,有的人偏偏觉得看书比看电影有趣,你说的仅仅代表普罗大众的观点。所以才有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
佳浩和他的朋友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94条 )
- 孤獨六講
- 1
- Megastructure
- 1
- 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
- 2
-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 1
- The Rothko Book
- 1
- Passages in Modern Sculpture
- 2
-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 7
- 美的沉思
- 8
- 庫柏聯盟:建築師的教育
- 1
- Mutations
- 1
- The Possibility of an Absolute Architecture
- 1
- Tokyo Metabolizing
- 2
- 卡拉马佐夫兄弟
- 1
- Foucault
- 2
- 十宅论
- 8
- The City in History
- 1
-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 3
- 文学回忆录
- 3
- Los Angeles The Architecture Of Four Ecologies
- 1
- 设计中的设计 | 全本
- 1
- small images
- 2
- Pamphlet Architecture 11
- 3
-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
- 8
- 明日之城市
- 9
- 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
- 7
- 后现代建筑语言
- 1
- The Manhattan Transcripts
- 7
-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 15
- 失控
- 15
- 心哉美矣
- 6
- 从摇篮到摇篮
- 8
-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
- 3
- 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 10
- 建筑学的教科书
- 6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 4
- Alberto Campo Baeza
- 2
- 天下无双的建筑学入门
- 10
- 素履之往
- 7
- 我的哈佛岁月
- 1
- 假面自白
- 4
- 凡高画传
- 12
- 月亮和六便士
- 9
- 沉默的大多数
- 11
- 鱼丽之宴
- 9
- 如彗星划过夜空
- 11
- 目送
- 9
- 我也有一个梦想
- 17
- 批评官员的尺度
- 11
- 寻路中国
- 6
- 总统是靠不住的
- 15
- 动物农场
- 4
- 酱缸
- 12
- 清水湾畔的臆语
- 6
- 晚来寂静
- 18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 11
- 历史深处的忧虑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