枥斋余墨 (1)

  • 第1页 1
    魏荒弩先生在谈论诗歌翻译时主张,“为了传达原诗的精神,翻译时并不一定要亦步亦趋,斤斤于一字的增删……为了音节的铿锵,韵律的和谐,形式的完美,甚至可以将同节的诗行进行调整……但无论如何,译诗的总行数...

无穷的困惑 (1)

  • 第1页 0
    录自别处:许纪霖教授将20世纪的知识分子分为六个阶段: 1 晚清知识分子(1860-1880出生) 2 五四时代《新青年》杂志(1880-1895):代表人物包括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 他们是现代意义...

司岗里 (1)

  • 第1页 1
    注:佤族是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的。他们的创世史诗与其他民族有时甚至是与中原民族都有相似。下面的笔记写于四五年前,再粗略回顾,要补充一点,里面的佤族老人见过的黑人,其实是指黑猩猩。再如,他们的文明已达到...

咀华与杂忆 (5)

  • 第365页 小日本的又一罪证
    衣服剥光了,他(萩原大旭)和翻译把我捆在长凳上,湿毛巾塔在嘴上,开始所谓“灌水”,翻译无价值 在浴池边沿,用铅笔记录。萩原大旭站在我头旁,一边问口供,一边用橡皮管喷水。 经过了将近二十天的折磨、幽禁...
  • 第21页
    大多数人可以欣赏他(沈从文)的作品,因为所涵有的理想,是人人可以接受,融化在各自的生命里。但是废名先生的作品,一种具体化的抽象的意境,仅仅限于少数的读者。他永久是孤独的,简直是孤洁的。他那少数的读...
  • 第20页
    一个批评家应当有理论(他合起学问与人生而思维的结果)。但是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偌证,而不是惟一无二的标准;一个批评将军肚应当从中衡的人性追求高深,却不应当凭空架高,把一个不相干的同类硬扯上去。 .......
  • 第12页
    茅盾先生缺乏巴金先生行文的自然;他给字句装了过多的物事,东一件西一件,疙里疙瘩地刺眼;他比巴金先生的文笔结实,然而疙里疙瘩。 李健吾的批评真是精准啊。
  • 第6页
    因为废名先生单自成一个境界,犹如巴金先生单自成为一种力量。人世应当有废名先生那样的隐士,更应当有巴金先生那样的战士。一个把哲理给我们,一个把青春给我们。 所谓态度,不是对事,更不是对人,而是对全社会...

古歌 (1)

  • 第126页
    有一天风霜逼我们分离, 我们就同焚在一个炉里变成火花。 变成一缕云烟升在天上, 或者变成一片红霞。 民歌多优美!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