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 (8) 更多

  • 第53页 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
    如果一座城市的人口规模是本国另一座城市的两倍(无论是4万:2万还是400万:200万),它的工资、财富、专利数量、艾滋病病例、犯罪率及教育机构的数量都会以近似相同的比例增长,大约是1.15倍,它的基础设施也会...
  • 第45页 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
    1.代谢率随体重的约3/4次幂发生变化 该公式的通俗解释: 大象的体重等于老鼠的10000倍(10的4次方),但根据3/4次幂(3/4 power scaling law),尽管要为10000倍的细胞提供支持,大象代谢率(即大象存活所需的能量...
  • 第41页 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
    我们在许多系统中看到的“复杂”的背后或许真的蕴藏着“简单”,它们因此或许可以被科学地分析。 复杂系统的普遍特点是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线性总和,而且整体通常也与其组成部分存在极大的不同。 即便知道...
  • 第40页 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
    蚁群的建筑事先没有筹划,没有得到任何个体观念、集体讨论或磋商的帮助,也没有蓝图或总体规划,只是成千上万只蚂蚁在黑暗中无意识地工作,将数以百万计的沙土颗粒搬来,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建筑结构。这一功绩的取...
  • 第39页 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
    你所认为的你自己(你的意识、你的个性、你的性格)是你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突触多次发生相互作用的集合表现。 有些自我矛盾的是,这些组成你肌体的约100万亿个细胞都不具备你所认为的自己身上的特性,它们也没有意...
  • 第33页 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
    一只动物的体型是另一只动物的两倍,因此便拥有两倍的细胞,前者每天所需的食物和能量只比后者多75% 这个例子是普遍的规模法则的特殊一例,即代谢率随着体型的变化而发生规模缩放的变化。 以每克为单位,提醒更大...
  • 第32页 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
    本书讨论的核心似乎就是线性思维和非线性行为。 “线性思维”好理解,也就是认为一个系统的可量化特征会因其规模扩大一倍而同样增长一倍,即认为原因和结果的规模是按线性比例相应变化的。比如,人的体重增加1倍...
  • 第16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
    2006年,全世界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了,而100年前这一比例还仅为15%,1950年仅为30%。到2050年,城市人口比例有望超过75%,有超过20亿人口正在迁往城市,其中大多位于中国、印度、东南亚和非洲。 它...

超越战略:商业模式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构建 (1)

  • 第37页 空间构建:跳出盒子—基于不同空间的竞争
    商业世界存在三层主体: 第一层主体是具体的企业 第二层主题是商业生态系统,企业从来不是孤立的创造价值,而是与存在交易关系和业务活动的利益相关方组成生态系统,为了共同的目标紧密合作实现价值交付。 商业生...

OKR工作法 (1)

  • 第1页
    ◆ 前言 >> 想出一个创意实在太容易了,最难的地方其实是把创意变成现实。从一个创意到让客户认可你的产品,还能快速上手使用,并愿意为之付费,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难度都在增加,每个环节都需要你组建合适...

商业模式案例与公案教学(第一季) (1)

  • 基于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1.在“定位”的定义中,关键词不是利益相关者,也不是需求,而是方式 2.赢利模式包括收支来源和计价方式 3.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关键资源能力则是支撑交易结构背后的重要资源和能力,或者,要使交易...

人类简史 (49) 更多

  • 第256页 发现自己的无知
    世界上许多地方已经不再有最恶劣的贫穷形式。纵观历史,社会上有两种贫穷:1)社会性的贫穷,指的是某些人掌握了机会,却不愿意释出给他人;2)生物性的贫穷,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住所,而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
  • 第233页 成功的秘密
    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 第231页 成功的秘密
    在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只要某防力量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地不同。不仅如此,历史还是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例如,...
  • 第230页 成功的秘密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可走。 而“如何”和“为何”之间有何不同?描述“如何”的时候,是要重建一连串从一点导致另一点的事件顺序。...
  • 第229页 成功的秘密
    虽然我们说全球无法避免成为单一文化,但它并不见得会是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我们当然可以想见其他可能性。为什么现在的全球语言是英语而不是丹麦语?为什么世界上有大约20亿基督徒、12.5亿穆斯林,但袄教...
  • 第215页 宗教的法则
    二元论观点还是有些缺漏。虽然它简洁明快地解决了恶的难题,却又碰上了”法则的难题“(Problem of Order)。如果世上就是有善恶两股力量在拉扯,他们的拉扯的基础是什么法则?
  • 第214页 宗教的法则
    二元宗教信奉着善与恶这两种对立力量的存在。二元论与一神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相信”恶“也是独立存在,既不是由代表”善“的神所创造,也不归神所掌管。二元论认为,整个宇宙就是这两股力量的战场,世间种种...
  • 第213页 宗教的法则
    一神论宗教大张旗鼓把其他神祗从大门赶了出去,但又从旁边的小窗把他们迎了回来。以基督教为例,就发展出了自己的圣人系统,但这套系统可以说和多神教殊无二致。
  • 第207页 宗教的法则
    对泛神论者来说,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但对多神教徒来说,整个世界就像是反映了神和人类的关系。人类的祷告、献祭、罪孽和善行,就会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
  • 第206页 宗教的法则
    在人类不再认为可以和动植物直接沟通之后,就开始出现了掌管生育、掌管气候、掌管医药的各种神灵概念,好替人类和这些沉默的动植物沟通协商。很多古代神话其实就是一种法律契约,人类承诺要永远崇敬某些神灵,换...
  • 第204页 宗教的法则
    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这里有两大基本要素:1.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或是协议。2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
  • 第201页 帝国的愿景
    到了2014年,世界政治基本上仍是各行其政,但国家的独立性正在迅速消失。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行使真正独立的经济政策,任意发动战争,甚至连国家内政都无法完全独立决定。对于全球市场的阴谋,各个国家也只能逐步开...
  • 第188页 帝国的愿景
    我们无需多言,也知道现代犹太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措施多半是来自过去两千年之间的帝国政体,而不是来自古老的犹太(Judea)王国。如果大卫王穿越时空来到今天最正统的犹太教堂,却看到信众穿的是东欧的衣服,讲...
  • 第186页 帝国的愿景
    像是从地中海到约旦河岸,今天光是要满足仅仅两个民族的野心,就已经搞得烽火遍地,但在《圣经》初始的年代,这里可是养活了数十个国家、部落、小型王国和城邦。帝国正是造成民族多样性大幅减少的主因之一。帝国...
  • 第185页 帝国的愿景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帝国不需要改变基本架构和认同,就...
  • 第184页 帝国的愿景
    我们爱看的是反败为胜,是小人物的胜利。然而,历史就是没有正义。多数过去的文化,早晚都是遭到某些无情帝国军队的蹂躏,最后在历史上彻底遭到以往。就算是帝国本身最后也将崩溃,只是常常留下丰富而流传千古的...
  • 第181页 金钱的味道
    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1.万物可换:钱就像是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2.万众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各种计划。
  • 第176页 金钱的味道
    人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这个集体的想象。”信任“正是所有金钱形式最基本的原料。 可以说金钱就是一种互相信任的系统,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的某种系统: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 第175页 金钱的味道
    正因为有了金钱概念,财富的转换、储存和运送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要是没有钱,市场和商业网络的规模、活力和复杂程度都必然相当有限。
  • 第174页 金钱的味道
    大部分的钱也不是以硬币或钞票的方式存在。全球金钱总和为60兆美元,但所有硬币和钞票的金额加起来还不到6兆美元。换句话说,所有的钱都有超过9成(超过50兆美元!)都只是显示在计算机上的数字而已。 所以钱只有...
  • 第172页 金钱的味道
    在以物易物的经济里,不管是鞋匠还是种苹果的,每天都要搞清楚几十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如果市场上有100种不同的商品,把汇率列出来就足足有洋洋洒洒的4950条。如果市场上有1000种不同的商品,汇率更足足有499500条...
  • 第170页 金钱的味道
    这些胜利的基督徒还铸造了另一种方形硬币,成为“米拉雷斯“(millares),上面的信息少有不同,用阿拉伯文歇着:”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但这可是基督徒征服者所铸!)甚至在南法,天主...
  • 第167页 历史的方向
    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相信这些秩序,就有可能相信全球的人类都“在一起”,都由同一套规则管辖,让所有人类都成了“我们”(至少有这个可能),“他们”也就不复存在。这三...
  • 第165页 历史的方向
    亚非世界这个巨人花了几百年才慢慢笑话了它吞下的所有世界,但这个过程已经永远无法回头。今天几乎所有人类都接受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整个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国家,但受国际公认);使用相同的经济制度(就算是地...
  • 第161页 历史的方向
    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全球人民逐渐同意“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然而这两者根本就是互相抵触!想要确保“平等”,就得限制住那些较突出的人;而要人人都能“自由”,也就必然影响所有人的平等。自从1...
  • 第160页 历史的方向
    虽然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会不断流动改变。只要环境或邻近的文化改变,文化就会有所改变及因应。除此之外,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
  • 第141页 历史从无正义
    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持续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让原本只是历史偶发事件形成的阶级制度变得根深蒂固。 大多数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就是由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
  • 第135页 历史从无正义
    天生自然的能力也很可能影响社会阶级差异,但种种不同的能力和性格常常还是会受到想象阶级的影响。关于这一事实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能力也需要培养和发展。第二,就算身处不同的...
  • 第130页 第七章记忆过载
    文字本来应该是人类意识的仆人,但现在正在反仆为主。计算机并无法理解智人如何说话、感觉和编织梦想,所以我们现在反而是用一种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字语言来教智人如何说话、感觉和编织梦想。
  • 第128页 第七章记忆过载
    文字对人类历史所造成最重要的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如果哪个人想打动政府、组织和企业,就必须学会"用数字说话"。而专家...
  • 第122页 第七章记忆过载
    最早的苏美尔文字只能部分表意(partial script),而无法完整表意(full script)。所谓完整表意,指的是这套符号能够大致完整地表达出口头语言;这样一来,就能表达一切人们口传的内容,包括诗歌。但另一方面,...
  • 第120页 第七章记忆过载
    这种人脑的限制大大局限了人类合作的规模和程度。如果某个社会的人数和物品的数量超过了某个临界值,就必定需要储存和处理大量的数字数据。但人脑又力有不逮,于是系统也就崩溃。正因为如此,就算是在农业革命之...
  • 第119页 第七章记忆过载
    人类的大脑并不是个很好的储存设备,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大脑的容量有限。第二,人总难免一死,而大脑也随之死亡。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在于人类的大脑经过演化,只习惯储存和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 然而在农业...
  • 第118页 第七章记忆过载
    因为智人的社会秩序是通过想象建构,维持秩序需要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 DNA 复制就传给后代,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否则社会秩序很快就会崩溃。
  • 第116页 第六章盖起金字塔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 第111页 盖起金字塔
    有三大原因,让人类不会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1.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2.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我们常常告诉朋友要“随心所欲”,但这里的“心”就像是个双面间谍,...
  • 第109页 第六章盖起金字塔
    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为了维持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必须持续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得掺入些暴力和胁迫的成分。
  • 第108页 第六章盖起金字塔
    我们相信某种秩序,并非因为它是客观的现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这种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绝非邪恶的阴谋或是无用的空谈,而是唯一能让大群人类合作的救命仙丹。但也别忘了,...
  • 第100页 第六章盖起金字塔
    他们生产出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种...
  • 第87页 第五章 史上最大的骗局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等到习惯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
  • 第82页 第五章 史上最大的骗局
    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判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 DNA 螺旋的拷贝数量的多寡。 从这种角度来看,1000份 DNA 拷贝永远都强过100份。这正是农业革命的真正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 第79页 第五章 史上最大的骗局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其实更为丰富多变,也比较少会碰上饥饿和疾病的威胁。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
  • 第78页 第五章 史上最大的骗局
    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人类有着种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来自人类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间驯化的植物: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小米和大麦。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并没有驯化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动...
  • 第50页 第三章
    自从采集时代依赖,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开展,人来开始能靠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 生产...
  • 第49页 第三章
    采集者对于他们周遭环境的了解,会比现代人更深、更广也更多样。现代的工业社会中,就算不太了解自然环境也能顺利存活。
  • 第45页 第三章
    正因为虚构故事的出现,即使是在类似的生态、同样的基因组成下出现的人类,也能创造出非常不同的想象现实,表现出来就成了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
  • 第28页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八卦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 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 第26页 第二章
    “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
  • 第25页 第二章
    “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只有智人能够谈论并不真正存在的事物,相信一些不太可能的事情。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 1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