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h Y对《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 汉蔡邕《笔论》《九势》解析与图文互证》的笔记(6)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 汉蔡邕《笔论》《九势》解析与图文互证
  • 书名: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 汉蔡邕《笔论》《九势》解析与图文互证
  • 作者: 周杨
  • 页数: 139
  • 出版社: 中国书店
  • 第1页
    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书法是自由放任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落笔前要抒散胸怀,听凭情性充分表现,然后再下笔。如果仓促从事,而不是听从内心需求去书写,即使使用了世上最好的毛笔,也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
    引自第1页
    2023-12-31 19:40:37 回应
  • 第6页
    清除心中的庸俗纷扰,使神志思路保持明净,是本文前半段理念的核心,就是将“无为”思想灌注在“散”的理念之中。从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到庄子所言的“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的确,以雪洗心可以清净神志,在书法创作中,就是放空自己,疏散怀抱。
    引自第6页
    2023-12-31 19:58:36 回应
  • 第14页
    蒙冒蒙冒,思不可排。停停沟侧,墩激者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明月昭昭,当我户扉。条风狎猎,吹子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格焉且饥。
    引自第14页
    2023-12-31 21:08:46 回应
  • 第18页
    我们来看关于蔡邕的一则琴事: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日:“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即兴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蔡邕从琴声中听出杀机,表明即兴创作是一种潜意识的发挥,需要有对于技巧极高的驾驭能力以及临时应变能力,前提是合乎艺术规律。如果因事物的变故在环境或者是心意的驱使之下,心理产生变化就难以做到随意所适。艺术作品只有自然呈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象,它的美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作品富有生命力。 音乐是在流动中形成,可以说,没有流动就没有音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3书法的线也像音乐一样是心迹的流动,精心设计出来的书法必定是僵死的,不可能具有生机。甚至舞蹈、武术中也存在着这种即兴的抒情方式,可以说是所有艺术共通的,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王羲之说:“把笔抵锋,肇乎本性。”音乐是这样,书法也是这样,“不迫于事”“临时从宜”的即兴创作本身就是尊重个体的差异,不同个性的人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心理,也就造就了艺术的多样性。所以书法一直以来都是口传心授,而“心授”的则是那些不可言传的东西,很微妙需要靠学养来“心悟”,便是对生活中突然而来的触景生情,这种抒发是高级的,也是自由的。
    引自第18页
    2023-12-31 21:11:13 回应
  • 第22页
    蔡邕所提的萧散是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期望得到自由的生活。在现实中,他把艺术创作与政治二者脱钩,把不以功利目的艺术创作当成个人消遣性情的方式,把艺术作为纯粹的表现自我情感的手段。他的性情是倔强的,自始至终抒发着自然放达之意,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圣人法天贵真”,借助一定形式达到“纯”与“真”的统一,在创作时,放下心中所有思绪,向内心深处探寻极度的寂静与自由,“沉潜于怀抱之间,萧散于天人之际”,天真自然、潇洒从容,达到超越法度、主客两忘的创作状态,形成一种通神的境界。 在书法创作中,“萧散”代表的是一种超越的法度,囊括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体察,达到主客两忘、自我觉醒的高度自由。蔡邕所提出的“散”,实际上是魏晋“萧散”书风的开端。乃至后世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萧散的情怀,为箱神松绑,才能自由放任思想、抒发情感、张扬个性,才可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
    引自第22页
    2023-12-31 21:14:47 回应
  • 第36页
    兵家有阵法,正如书法有章法。遣兵如遣毫,书法家对结构章法的安排,就像兵家安营布阵一样,快慢虚实制胜的重要谋略之策,有正有奇,又有收有放。文中的“坐与行”“往与来”“卧与起”“愁与喜”讲的都是“阴阳”关系,中国的文化其内在的“道”都是相通的。“天下莫柔弱于水”,章法正如兵法的“避实击虚”,要考虑动静、留白,与之前所说的“意在笔先”也是一致的。书法的随机应变是指根据变化而采取相应变化,就是《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书法和用兵在实际情况中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要依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内外相合,技艺精熟,一招一式不固定,“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
    引自第36页
    2024-01-01 10:24:54 回应

Edith Y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537条 )

浮世画家
2
将心注入
2
发现的乐趣(精装珍藏版)
4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2
人类还能好好合作吗
1
我的心迟到了
1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8
人生十二法则
1
哈佛经典谈判术
1
红书
2
走出非洲
1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19
洗牌年代
1
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1
加缪手记
1
语言学的邀请
27
毛姆阅读课
10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
唐孙过庭《书谱》解析与图文互证
2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2
傅山的世界
1
博尔赫斯谈话录
16
达尔文回忆录
3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9
人类的猿性
1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3
天生赢家
3
你以为你是谁
1
一个数学家的自画像
20
第一性原理
1
心灵的面具
1
一切皆语言
15
中国近代史
3
宇宙
16
活着为了讲述
9
一生的旅程
1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3
远大前程
3
现代艺术150年
2
克拉拉与太阳
1
自卑与超越
3
用电影燃尽欲望
5
李小龙信札
3
可能性的艺术
1
人间游戏
1
达·芬奇笔记
8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
9
小王子
2
现实的社会建构
3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4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2
精神分析诊断
3
刻意练习
1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9
他们从未忘记你
9
奥格威谈广告
18
广告文案训练手册
2
廊桥遗梦
5
回忆、梦、思考
23
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弹
9
人生脚本
9
营销的12个方法论
1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6
贾想II
10
营销按钮:扣动一触即发的力量(“营销=传播”时代必读书籍)
1
打开一颗心
12
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9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16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13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25
我的内在无穷大
7
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3
徐冰:思想与方法
5
思维方式
8
昨日的世界
7
马云内部讲话
1
美洲纳粹文学
1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1
鸵鸟心理:为何我们总是害怕与逃避
1
遥远的星辰
1
厄舍府的崩塌
1
议程设置(第二版)
5
U型理论
10
在中国大地上
1
舆论
10
无可慰藉
5
异见时刻
7
自下而上
1
人间失格
1
凿空
1
野心优雅
1
吴清源回忆录
1
历史深处的忧虑
3
吴小如讲杜诗
1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3
一句顶一万句
2
流浪地球
2
寻路中国
2
小夜曲
1
远山淡影
2
黄河青山
3
小说课
2
游金梦
6
美丽古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