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h Y对《U型理论》的笔记(10)

U型理论
  • 书名: U型理论
  • 作者: 奥托•夏莫
  • 页数: 330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6
  • 引 言 踏上发现之旅
    每位农民都知道,一块田地(fed)自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正如地球也是一个活性有机体。 我成长于德国汉堡附近的一座农场,父亲是一名欧洲生物动力农业的先第在我很小的时候,他教给我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有机农业中,土壤的活性质量是重要的。他跟我解释说,每块土地都有两个方面:可见的部分和不可见的部分即我们在表层之上看到的部分和居于表层之下的部分。农产品(可见结果)的质量,是农田中土质量(肉眼不可见因素)的体现。 我关于社会场域的思考恰恰始于此处:(社会)场域是基础条件,是土壤,生长于其中的正是后来为我们所见的结果。
    引自 引 言 踏上发现之旅
    2021-06-25 19:42:50 回应
  • 引 言 踏上发现之旅
    当今世界真正的战争并不是各种文明或文化之间的战争,而是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各种未来进化的可能性之间的战争。重大抉择是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想成为谁,以及我们想把这个朝夕相伴的世界带向何方。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什么?”
    引自 引 言 踏上发现之旅
    2021-06-25 21:18:21 回应
  • 第一部分 发现思维的盲点
    “真正的力量源于认识到正在生成的模式,并顺其道而行。”他接着讨论了两种不同层次的认知:“大多数都是常态意识范围内的普通认知类型;但是,还有一个更深的层次,它超越了理解'( understanding),我称之为“觉知'( knowing)”结构 设想一下,”他说,“硅谷的某公司突然邀我解决某个问题一一不是真实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情况要我去搞清楚。我会观察、观察、再观察,然后只是静修和反思。如果幸运的话,我将会触及内心深处的某些地方,让“觉知涌现出来。”他继续说,“你等待再等待,让你的体验自动萌发呈现出适当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是要你做决定,要做的事会自然清晰地呈现出来。你不能操之过急。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真正的意图和你的为人。其中也有很多理方面可以借鉴的地方。基本上我想说明的就是,真正起作用的是你内心的源头所在。”
    引自 第一部分 发现思维的盲点
    2021-06-25 21:38:15 回应
  • 第5章 社会的盲点
    今天,在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多的选择。我们一次又ー次陷进不得不重塑职业、个人和关系的生活局面里,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经常重新界定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要到哪里去。
    引自 第5章 社会的盲点
    2021-07-01 20:44:31 回应
  • 第9章 观察:暂悬判断,保持好奇
    全球健康公司的悲剧问题所在不是4位CEO缺乏抱负或愿景,他们都有很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使命,这方面一点儿都不缺。问题在于,4位CEO都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失去了与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联系。他们没能、现实。于是,他们越用力“推动变革”,系统倒退得越厉害。人们并不抵触变革,除非有人要求他们在看不到大局、又不了解改变的必要性时做出艰难的牺牲和改变。所以全球健康公司的销售人员才说出如下这番话:“公司希望我们像成年人一样完成销售任务,可谈到公司的发展情况时,我们却又被当作孩子。”
    引自 第9章 观察:暂悬判断,保持好奇 第10章 感知:转变认识,走出困境
    2021-07-04 20:13:11 回应
  • 第10章 感知:转变认识,走出困境
    他补充说:“我们自己其实并不情愿这样做。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下载。如果你想这样,就必须慢下来。你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看下去,突然出现了一种运动,一种动态运动,你开始看到的不再是单独的叶子,而是这个动态的运动。这整株植物就是这个动态的运动。这,才是现实。 他继续说:“这种想象变成了一种认知的器官,你可以开发它。我有一种感,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会进另一个空间,一个想象的世界。这是一种运动,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生动和真实。它更加真实是因为“你在这样做,“你是其中的部分。歌德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能力,毕加索也一样,用这种方式作画。当你看到他的画作时,会看到其中显而易见的变形( metamorphoses)” 伯涛夫特的描述体现了感知的三个原则:首先,潜入感知体验;其次,转向后活认知的深层能力
    引自 第9章 观察:暂悬判断,保持好奇 第10章 感知:转变认识,走出困境
    2021-07-06 22:57:15 回应
  • 第10章 感知:转变认识,走出困境
    我们已经讨论过,当从下状态(从投射过去模式的角度看回上切換到观察(从外部看间)就像我们转过了头,识到墙上的影子是我们自已的投,而现实仍在洞穴之外。在这一阶段,有三项原则:转身(移入情境)、认识到事情不同于我们的投射(暂悬评判并保好奇),以及对外面现实情况的探究(询问)。 当从观察(从外面看问题)切換到感知(从内在看问题)的状态时,我们就跨越了洞穴的边界走到了外边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也有三项指导原则:首先,我们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具体的部分当中(潜入),不能依靠习惯性下载抽象思维走出洞穴,也不能“躺在别人的背上”出去(像前面瓦雷拉提及的上面那只猫一样,最后落得个失明的下场)。走出洞穴的唯一办法是激活我们自己的感知。其次,需要转向我们的注意力,通过觉察内部不断形成的场域来把握现实。最后,在深化这种动态的同时;我们调动了一种不同的认知能力:从心灵的智慧中浮现出的觉知。我们不仅从个体观察者的角度把握现实,还要从生命及其源头,即太阳的角度把握现实。结果就是用心来看,来观察。 除非我们努力前进,运用感官联系到现今边界以外的世界,否则我们仍将处于失明状态之中,陷于洞穴之中。 歌德对此是这样说的:"一个人了解自己的程度取决于他了解世界的程度:他只是在这个世界里了解自己,在他自己内心オ了解这个世界。若经过深刻的思考,每个物体都会在我们内心打开一个新的器官。
    引自 第9章 观察:暂悬判断,保持好奇 第10章 感知:转变认识,走出困境
    2021-07-06 23:00:23 回应
  • 自然流现

    “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2021-07-13 23:23:52 回应
  • 11 自然流现

    “这让人回想起爱因斯坦的格言——问题不能在问题发生的层面得到解决”

    2021-07-25 10:49:21 回应
  • 第12章 晶透化:澄清愿景和意图
    我认为举足轻重的是一种更深层的力量,是关于你是否有能力活在你想创造的世界里。如果你清楚自己想创造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就已经可以在自己的意识里那样生活。再也没有什么比在那种觉知、意愿和场域里行事更强大的了。
    引自 第12章 晶透化:澄清愿景和意图
    2021-08-31 11:40:37 1人喜欢 回应

Edith Y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542条 )

温故一九四二
3
布衣天子
1
奢侈
1
浮世画家
2
将心注入
2
发现的乐趣(精装珍藏版)
4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2
人类还能好好合作吗
1
我的心迟到了
1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8
人生十二法则
1
哈佛经典谈判术
1
红书
2
走出非洲
1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19
洗牌年代
1
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1
加缪手记
1
语言学的邀请
27
毛姆阅读课
10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
唐孙过庭《书谱》解析与图文互证
2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2
傅山的世界
1
博尔赫斯谈话录
16
达尔文回忆录
3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 汉蔡邕《笔论》《九势》解析与图文互证
6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9
人类的猿性
1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3
天生赢家
3
你以为你是谁
1
一个数学家的自画像
20
第一性原理
1
心灵的面具
1
一切皆语言
15
中国近代史
3
宇宙
16
活着为了讲述
9
一生的旅程
1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3
远大前程
3
现代艺术150年
2
克拉拉与太阳
1
自卑与超越
3
用电影燃尽欲望
5
李小龙信札
3
可能性的艺术
1
人间游戏
1
达·芬奇笔记
8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
9
小王子
2
现实的社会建构
3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4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2
精神分析诊断
3
刻意练习
1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9
他们从未忘记你
9
奥格威谈广告
18
广告文案训练手册
2
廊桥遗梦
5
回忆、梦、思考
23
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弹
9
人生脚本
9
营销的12个方法论
1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6
贾想II
10
营销按钮:扣动一触即发的力量(“营销=传播”时代必读书籍)
1
打开一颗心
12
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9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16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13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25
我的内在无穷大
7
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3
徐冰:思想与方法
5
思维方式
8
昨日的世界
7
马云内部讲话
1
美洲纳粹文学
1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1
鸵鸟心理:为何我们总是害怕与逃避
1
遥远的星辰
1
厄舍府的崩塌
1
议程设置(第二版)
5
在中国大地上
1
舆论
10
无可慰藉
5
异见时刻
7
自下而上
1
人间失格
1
凿空
1
野心优雅
1
吴清源回忆录
1
历史深处的忧虑
3
吴小如讲杜诗
1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3
一句顶一万句
2
流浪地球
2
寻路中国
2
小夜曲
1
远山淡影
2
黄河青山
3
小说课
2
游金梦
6
美丽古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