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Niño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笔记(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 书名: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 作者: 刘骏
  • 页数: 353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2004-7
  • 第341页

    国外著作、作品

    “华沙重建计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发展,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城市公园兴起于英国,1811年伦敦建设了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园林绿地伦敦摄政公园(Regent’s Park),1843年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筑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125英亩,约50公顷)标志着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1858年在设计师唐宁(A.J.Downing)和奥姆斯特德(F.L.Olmsted)的竭力倡导下,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在曼哈顿岛诞生。这些被密集建筑群所包围的脆弱“孤岛”,直到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等人设计的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的波士顿公园体系才得以突破。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nezer Howard)1898年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并倡导相继建立了莱奇沃斯(Letchworth,离伦敦35英里,约56km)和韦林(Wellwyn)。“田园城市”理论和实践给20世纪全球城市规划与建筑史写下浓厚一笔。
    引自第341页

    小块分散的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带状绿地联系城市中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又可创建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迁移路线。 “一心两翼、三环十坪、五楔九组、星罗棋布”,中心增绿、四面开花、南引北挡、绿楔插入、路林结合、蓝绿相间、星罗棋布、经济交织的多功能有特色、多效益的完整绿地系统。 点线面与网楔圈结合。一带、两江、三契、七组团。“绿点+绿廊+绿环”的立体星状网络模式。“一环、两带、三块、四横、五纵、六园”。“以江为干,枝上开花。” “临山而不见山,临水却不知水。” 与脊地相比,谷底往往更具生态敏感性。 植物最大特征是具生命力,随季节和生长的变化在不停地变化其色彩、质地、叶丛疏密及其他特征。
    引自第341页

    注重演替。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廊道是线性的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连结在一起,其结构特征对一个景观的生态过程有强烈的影响。 容积率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时,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引自第341页

    国内案例、惯例、规定

    五大类十三中类十一小类

    公园出入口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游人是否能方便安全地进入公园,还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秩序及景观,同时对整个公园的结构、分区的形成以及活动设施的设置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引自第341页

    (1)入口区(2)安静游览区(适合配植姿态优美的高大乔木及草坪)(3)文化娱乐区(建筑和硬质场地较多,考虑植物与人工元素之间的协调互补软化关系)(4)儿童活动区(品种丰富颜色鲜艳不能种植有毒有刺及有恶臭的浆果之类的植物)(5)园务管理区(遮挡视线)(6)服务设施

    一个没有形成景观序列的公园,即使各个景区设计都非常精致,游人也可能会产生一种混乱无序的感觉,难以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而经过景观序列设计的公园,游人往往会对其产生更为清晰的回忆,对各个景区景点也有更深的印象。 游人按照这样的景观序列进行游览,情绪由平静至欢悦到高潮再慢慢回落,真正感到乘兴而来满意而归。P119
    引自第341页

    P120图4-27 封闭空间 半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

    动物园,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保存和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基地。 经营管理部分(如饲料站、兽疗所、检疫站、行政办公室等)应有专用入口,同时与动物展览及动物科普科研区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一般不位于游览的主要线路上,且有绿化加以隔离。
    引自第341页

    动物展览的顺序

    植物园的规划应保证分期实施的可能,同时还应为植物园未来的发展留出余地。
    引自第341页

    (“植物园”可替换)

    滨水公园亲水性设计的成功与否是滨水公园设计的关键。
    引自第341页

    亲水活动:触水(亲水木平台)、戏水(亲水花岗岩大台阶)、玩水(挑入湖中的坐凳),不管一年四季水位高低如何。

    街头绿地

    人工瀑布发出的悦耳的水声隔绝了邻街的噪声。
    引自第341页

    传统与创新: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正常不考虑内外湖水体交换,洪水位时可能沟通,低水位时便于内湖清池,内外湖水差以闸门(桥)控制。
    引自第341页

    游憩功能

    楔形网状

    防护绿地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灾害起到一定防护减弱作用,可细分为: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安全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防风林主要为了防止强风及其所夹带的粉尘、砂土对城市的袭击,一般与主导风向垂直布置。在夏季炎热的城市中,则可与夏季盛行风平行设置,形成透风走廊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远期规划年限一般为20年,近期一般为5年,既要保证近期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近期城市绿化的发展水平,又要保证远期规划的可延续性和可实施性。一些远期规划的公园地段正处在城市的边沿地带,为了防止远期公园用地被其他用地侵占,可在近期规划中将该地段规划为苗圃用地,既可保证公园用地完整性,又可为远期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绿化基础,还能保证近期绿化水平提高。
    引自第341页

    慢生树与速生树相结合。

    城市绿地指标:能体现城市绿色环境数量及质量的量化标准。(做笔记时才想起以前的一系列指标……才理解这个定义)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面积×100%
    引自第341页

    (二维,居住区绿地率……同)

    住宅绿地:增强可识别性,使居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立体式布置组团(结合景德镇市项目)
    引自第341页

    尽端式道路的回车场地

    萌蘖(nie)力

    道路: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等

    相应的道路绿地断面:一板两带,两板三带,三板四带等

    树池式 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

    我国建立的512处风景名胜区,为中国乃至世界保存了512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 对于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或其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²时,应进行风景区的职能结构分析与规划。 瞬时容量(人)=风景游览设施面积(㎡)/单位面积指标(㎡/人) 日容量(人)=瞬间容量×周转率 年容量(人/年)=全年可游天数×日容量 其中:单位面积指标(㎡/人)=风景游览设施面积(㎡/人)/合理容量(人) 周转率=每日可游时间(小时)/游人平均延续时间(小时) 流动人口包括旅游人口和休疗养人口。 计算旅游规模,主要是计算总床位数。
    引自第341页

    N-规划年数

    解决初步规划时匡算。

    风景区游线:(1)绕环式,随游随住;(2)树枝式,游览后回到住宿点,再选择另外的景点游览;(3)以上两种结合,尽可能选择此第三种组织方式。
    引自第341页

    规划文本审查批准后作为法规权威

    主要图纸应符合P277表8-6的规定。 众多极富天然情趣和神秘感的喀斯特泉,多出露在河流源头。 自然场镇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分别采用面积容量法和线容量法计算。(按每20m容纳1人计算)
    引自第341页

    技术经济指标

    自然条件分析/社会条件分析/……

    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围绕在中心城区周围,可防制城市无序扩张。

    保留现有的魁星阁,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它。 水面计入绿地
    引自第341页

    附常用园林植物一览表等。

    2018-01-17 19:08:09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