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Niño对《生活即是行动》的笔记(1)

El Niño
El Niño (neat neat neat)

在读 生活即是行动

生活即是行动
  • 书名: 生活即是行动
  • 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
  • 副标题: 倾听、寂静和清明头脑
  • 页数: 243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14-10-1
  • 第72页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一) 此处举例讨论:“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否活在这种无尽深远的行动感之中,干我的活等等,还是经由自己琐碎的头脑,我必定会把行动简化成只在可辨识的时间领域里的某种运作呢?”

    我们都知道这种美好的感觉、这种爱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正在谈论爱本身,而并非对爱的解释,并非口头上的表达。“爱”这个词并非爱,尽管头脑将它划分为世俗的爱和高尚神圣的爱,但这毫无意义。这种美好的感觉无法言传,也无法经由头脑来识别——这种事我们都知道。爱真是件最了不起的事,其中不存在“另外的”感觉,不存在观察者,只有这感觉。这并非是我感觉到爱,然后抓住你的手把它表达出来,或者采取这个或者那个行动。它就是爱。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感受,如果你曾经体验过它,如果你已然了解了它、表达过它、滋养过它,如果你全身心地感受过它,那么你就会看到,一个人是能够怀抱这份感受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然后你就能以最杰出的方式教育你的孩子,因为这种感受就是行动的核心,尽管它是在时间领域里的。然而,如果没有这种巨大的活力和热情的感受,我们就会把爱简化成只说“我爱你”,只在时间的领域里运作,并只是试图吸引对方的眼球而已。p11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讨论没有结束,这里只摘取“爱”的例子开头部分。 (二)

    如果一个人不重视智力,那么他就会重视情感和情绪。但是,大多数人因为对情感和情绪感到难为情,于是他们就崇尚智力。p43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书中我已读的大部分是主观、混乱的逻辑,无法证实证伪。例如,如果一个人不重视智力,那么他一定会重视情感和情绪吗?如何得出? 要么是我见识少背景知识脆弱,要么是它不科学不讲究逻辑,是类似信仰的说教。很难让人信服,只当多听一种说法吧。 (三)

    ……而因为观念具有时间性,所以行动就具有了受时间约束的属性,也就是说,行动引入了时间。 我们的行动从来都不是即刻和自发的,从来都和“现在如何”无关,而是和“应该如何”,以及观念联系在一起。如此观念和行动之间就会存在冲突。p44 ……如果一个人观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漫不经心时,就会制造观念。当你全然活跃时,需要全部注意力——这就是行动——其中就不存在观念,你就是在行动。p45 如果先有观念,那么行动就只是去符合这个观念,因此,这就不再是行动,而只是依据某种观念去模仿和强制而已。……行动就成了观念的奴仆,很显然,仅仅树立各种观念对行动很不利。观念会引发更进一步的观念,而当引发更进一步的观念时,就会存在对抗,随着观念化的这种智力过程,社会也会变得很不稳定。p46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此处讨论“观念”是行动的阻碍。依我拙见,书中自定义了一些词,例如观念、行动、活动等。不会是他想要树立学科范式(paradigm)的第一步吧……

    你持有非暴力的理想被带大,你在全世界到处宣扬非暴力。非暴力是种理想。而事实就是你很暴力,你的姿态、你和上司或者下属讲话时的方式都很暴力。p51 你为什么不能看着这暴力?你为什么要持有非暴力的理想呢?事实是你很暴力,理想是非事实的。你因此在内心制造了一个矛盾,阻碍你去看暴力这个事实。当你看着事实时,你就能处理它,你就会承认自己很暴力,并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说:“我很暴力,,我不要成为一个伪君子。”或者你会说你很暴力,并且很享受,又或者你会不持任何理想地看着它。只有当不持有任何理想、观点和评判时——这样,你才能看一个事物或者事实,又或者“现在如何”。然后事实就会带来很强烈的即刻的行动。只有当你对事实持有观念时,你才会拖延行动。p52 ……当你觉察模式为何被赋予如此非凡的意义时,你就能看到为何如此了。因为,它往往会拖延行动:我很暴力,但我持有非暴力这种极棒的观念,非暴力是种理想,我会追随这种理想而不去行动,因为我仍然想变得非暴力。因此这是对暴力这个事实的逃避。如果我不持有非暴力的理想,我就能够着手处理事实了。p54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举例说明,理想是行动的阻碍,是拖延事实的方式、逃避生活的通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头棒喝。至于书本身,真的啰嗦,同一个意思重复多次。也许是演讲和书面的区别,演讲尽量讲得通俗易通让听众明白知晓。也有可能是针对对象的做法。 刚好近日在读托尔斯泰《复活》,接近四分之三的部分,聂赫留朵夫已经“转变”成了令我改观的一个人了,结合本书此处读来,他行动了。

    p58我们之所以信奉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投身会通向某种清明,通向某种便利的行动。而如果我们没有信奉,我们就会感到迷茫,因为我们周围的人都有所信奉。……每个人都深陷其中,而无所信奉则需要去觉察何为信奉。……但是,要清楚地看到它很难,因为头脑会说:“我必须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我不能坐等,我该怎么做?”无疑,一颗混乱、困惑不安的头脑首先必须意识到它是不安的,并了解到出于这种不安的任何活动只会制造更进一步的不安。无所信奉意味着彻底地独立,而这需要对恐惧有很透彻的了解。…… ……我们对于源自于混乱的行动都相当熟悉,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来获得安全和清明。如果我们能看到这点,而不去信奉任何思想、哲学或者理想的模式,那么,何为行动?p60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反倒是对于无神论者的一种理解和安慰了,不知道和佛教思想有无相通之处,我不了解佛教思想。个人感受,说得入心。 (四)

    我审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佛教,用逻辑推理,并决定这么或那么思考,这种思想立足于记忆、局限、快乐以及自己的喜恶之上,任何源自于这种思想的行动,都无可避免地会在自己内在和这个外在世界制造矛盾、悲伤和痛苦,你我无一幸免。p67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喜怒哀乐皆有之吧。

    ……知识和信仰本质上都具有隔离人的特质。信仰从没使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是一直在将人们彼此之间隔离开来,当行动基于信仰或者基于观念,又或者基于理想之上时,这样的行动无可避免地、必定是孤立和四分五裂的。……——当观念与另一种观念狭路相逢时,不可避免地必定会产生压制和对抗。p70
    引自 生活即是行动,探究行动,全然的行动与不完整的行动,全然行动的障碍

    所以群体生活(非独处)有时需要和知识、信仰脱离开来吧。想起了那则新闻新闻,博士夫妻由于对黑格尔思想的观点有分歧而离婚……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04-09-04/09013580016s.shtml 最后说“部分高学历者自我意识太强”…所以很多事情都变得更难了吧,用本书的术语来说,观念与行动的矛盾、观念与观念的矛盾,所以…… 开始时进展奇慢觉得废话连篇,今天看出点头绪一个早餐时间看了五十多页,因此将72页以前的笔记记下来。好希望能有朋友和我一起来思考,陷入“观念”和“理想”当中,我觉得孤独。

    2016-02-02 15:03:37 1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