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alier对《1453》的笔记(1)

cavalier
cavalier (讀古人書,友天下士)

读过 1453

1453
  • 书名: 1453
  •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 副标题: 君士坦丁堡之战
  • 页数: 392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 2014-6
  • 第1页 001

    (1)一场正逢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度的史诗级战役,一次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千年对峙此消彼长中爆发性对撞,一部看似突然崩溃实则在几个世纪里慢慢垮塌的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壮烈图景,一个在两百年间从雇佣军一跃成为大帝国的奥斯曼突厥民主的巅峰时刻,所有的所有浓缩在1453年这一影响人类文明走向的历史时刻。此后两个世界的无数缅怀无数赞美,并构成了当下世界文明冲突的原型。

    (2)每章一个时间跨度,从五六百年、一百年、几年、一年、几个月、几天、几小时、几分钟,最后又是200年,扣人心悬,惊心动魄,所有的当事者,在你眼前,拼了命地防御,拼了命地攻城。

    (3) 这种以时间轴为叙事线的历史,文字远胜电影。

    序言: 红苹果

    1. 燃烧的海

    • 久攻不克的君士坦丁堡(围城战,火船)
    • 辉煌如天堂的君士坦丁堡
    • “10世纪从基辅前来寻求真理的俄罗斯人目睹了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礼拜仪式的壮美,最终导致俄罗斯皈依了东正教。”
    • “东正教,无比精细的繁华壮美,与伊斯兰教的简单质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伊斯兰教提供的是沙漠地带的抽象的朴素,一种在任何看得见太阳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的膜拜,以及与神的直接交流。东正教则富有形象、色彩和音乐,以及将灵魂引向天堂的神秘力量的令人陶醉的隐喻,两种宗教同样执著地要让全世界归皈他们的信仰。”

    2. 伊斯坦布尔的梦想

    • 东方,突厥人在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奥斯曼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壮大。
    • 西方,长达350年的十字军东征,拜占庭的财富被西方所垂涎。1183年,彻底洗劫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分解若干碎片。
    • 希腊语的君士坦丁堡被变成了穆斯林语的伊斯坦布尔。
    • 游牧民族的侵略性与定居民族的求稳心理
    • “奥斯曼土耳其的多元和包容:奥斯曼国家是不同元素和民族的独特混合体,突厥的部落生活方式,逊尼派伊斯兰教,波斯的宫廷制度,拜占庭的行政管理、赋税制度和礼仪,以及在土耳其语结构上混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典雅的宫廷语言。奥斯曼国家有着自己独特身份。”
    • 奥斯曼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近卫军(源于奴隶雇佣军)
    • 尼西亚信经是公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上制定的有关基督教宗教信仰的一项基本决议,他主张圣子是出于真天主而为真天主,被生而非受造,与天主父本质相同,确定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接受并信奉此信经的有,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英国圣公会,路德宗以及新教的主要教派。 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87228737/#image

    3. 苏丹和皇帝

    • 穆罕默德幸运继承。战败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此后西方再也无力组织东征)
    • 君士坦丁堡始终致力于挑动奥斯曼帝国皇位继承人之间的内战。以维持自身作为基督教世界在东方飞地的保存。
    • 对比穆罕默德二世,君士坦丁十一世(最后一位拜占庭皇帝),继承的落魄皇位。
    • 为避免内战,不论哪一位王子继承皇位,其他兄弟都被处死。

    4. 割断喉咙

    • 和平协议与君士坦丁堡的敲诈给了撕毁协议的口实
    • 战争准备:建筑城堡,建造舰队,封锁海峡
    • 欧洲基督教世界对挽救君士坦丁堡的犹豫不决(商业利益,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合纠缠,不敢得罪奥斯曼帝国等等)

    5. 黑暗的教堂

    • 1054年东西两大教会大分裂——相互绝罚,直到1965年才被撤销。
    • 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为抵御奥斯曼而被迫与西方天主教联合——权宜或不得已,使民众丧失了信仰上的信心。
    • 穆罕默德二世战前动员讲话
    • 君士坦丁堡十一世的守城备战
    • 逃离的富人和700热那亚援兵——仅有的援兵

    6. 城墙和大炮

    • 君士坦丁堡城墙集中了公元四世纪所有的城防工程的智慧。城墙,塔楼,城门、壕沟,构成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整个布局中只有两个弱点。
    • 一直到1450年前后一直没有被攻破,是因为攻城战术一直停滞不前:封锁挖地道爬城攻城锤投石机攻城塔地道云梯,长期以来基本没有变化。
    • 而那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获得了先进的火炮技术——正逢一场技术革命的巅峰时刻,深深改变攻城战的规则。
    • 通过征服和购买获得,火炮的技术和工人
    • 帝国广阔的疆域和矿藏,保证获得制造火炮的各种原材料
    • 移动冶炼,组件就地拼装,大幅提高作战机动性,提高战场火炮残作利用率。同时能根据缴获敌方炮弹制造合适口径炮筒攻敌。
    • 攻城大炮满足了游牧民族灵魂深处的特别需求,迎合了对设防定居点根深蒂固的敌视,草原游牧民族的后裔证明自己在运动战中的持续优势,有了火炮,他们有可能速战速决。
    • 巨炮

    7. 浩瀚如繁星

    • 攻城战兵贵神速。
    • 征兵,骑兵—地主贵族,步兵—平民手工业者,精锐的近卫军—只效忠苏丹一个人。
    • 民众蜂拥入伍,参加圣战:战死可以封圣徒,破城可以劫掠三天——红苹果
    • 奥斯曼军队从基督教臣民、雇佣兵、叛教者、技术专家那里得到的帮助成了欧洲史学家们再三哀叹的主题
    • 奥斯曼军队20万,其中6万士兵,其他都是辅助和随行人员。
    • 君士坦丁堡守城总共8千人(包括4000人非军人的志愿者),要守卫12英里长的城墙。详细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卫城部署。(还要克服守军在民族宗教商业上的矛盾)
    • 双方的关键点
    • 奥斯曼:要快。一是怕西欧救援,二是怕天转热了瘟疫,三是怕时间一长士兵狂热消退
    • 君士坦丁堡:死守,拖。等到西欧援军。

    8. 世界末日的恐怖号角

    •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集中炮击
    • 繁琐的运输按装填药装弹和危险的开炮环节。炮管自身极易炸裂,对炮手同样非常危险
    • 对城墙的巨大摧毁作用。轰击过程中三角点打法效果最大。
    • 而当时的大炮没有自古以来的名字:器械
    • 狄奥多西城墙是两千年来防御工程演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所能构建的工程学奇迹,而且得到上帝的保佑,在战争的新时代,狄奥多西城墙的结构上是不合适的。
    • 匈牙利人向奥斯曼帝国施压,废弃原订三年和平协议。
    • 惨烈的城墙前小规模战斗。双方都非常勇敢。

    9.上帝的神风

    • 舰队,海点。桨帆船在地中海上的地位与葡萄酒和橄榄油一样重要。高大的商业船—克拉克帆船同样能用于作战。
    • 海战的关键不是船只数量,而是船员经验技术海流风向
    • 拜占庭请求西方援助是基于宗教考虑,而请求援助的国家都是商业主导的现代国家,对东西方宗教合并并不感兴趣。威尼斯援助拜占庭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对其商业利益的损害。
    • 热那亚的救援帆船在靠近金角湾一刹那风停了,被土耳其桨帆船包围,缠斗几小时后南风又起,救援船顺利进入拜占庭港口。

    10. 鲜血的螺旋

    • 奥斯曼舰队对仅仅四艘帆船的挫折,对攻防双方心理产生微妙影响,君士坦丁十一世乘机发出救和倡议。
    • 苏丹面临严重挑战。近卫军几近叛乱。奥斯曼海军司令被严惩。高层的战和分歧。
    • 城墙被炮打出一个缺口。但因为奥斯曼正在开会没有总攻而被守军在炮火中马上被修补。
    • 加拉塔的热那亚人脚踩两只船:白天帮奥斯曼修大炮晚上站到君士坦丁堡城堡上站岗。
    • 破局良策:桨帆船被从陆地搬运入金角湾。——海战史的丰功伟业。
    • 失败的突袭——夜间突袭烧毁敌船。意大利水手被钉木桩,引发守军疯狂报复。

    11.恐怖的机械

    • 失败的突袭引发守军内部矛盾。
    • 双方海面相互炮击。奥斯曼制造旧炮越过加拉塔城攻击守军船只
    • 君士坦丁堡开始缺粮。土耳其船只出现在金角湾打乱守军部暑。
    • 守军建议君士坦丁十一世弃城去往安纳托利亚被拒。
    • 派出双桅帆船一小队人去往西方救援。
    • 越来越多的肉博战。攻入城墙的土耳其士兵被分散在巷内逐个击破。
    • 土耳其舰队的试探性进攻。
    • 到5月中旬,穆罕默德二世已经把守军消耗到极限,但防线仍然完整,他充分使用的陆海军资源,调动了中世纪攻城战的三项关键战术,突袭,炮击和封锁,还有一项非常经典的技术,没有尝试挖地道。
    • 地道战:守军中多有奇人。找出城墙下被挖的地道,破坏掉,火,水,地道肉博。
    • 攻城塔,为了填满城墙前的壕沟。
    • 搜寻援军一无所获的小队的毅然决然返回君士坦丁堡。让君士坦丁堡知道了根本没有援军。

    12. 不祥之兆

    • 末日审判的预言和失败迷信。
    • 5月24日,月偏食——新月之象。
    • 市民的祈祷。跌落的圣像。被暴雨中止的游行。诡异的大雾。圣索亚大教堂上空神秘的光亮。
    • 市民开始逃离。
    • 原因是1453年初太平洋库威岛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号称中世纪的喀拉喀托火山,1883、1927年两次暴发。)火山灰被风暴裹挟到全球造成气温下降,对中国到瑞典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原本和佛罗里达一样温暖却连续下了四十天的雪,英格兰当年对树木年轮记录表明它们的生长受到严重挫折。
    • 奥斯曼军队中也流传各种流言,西方来舰队,来军队,等等。
    • 无望的和谈:
    • 双方派出使节相互侦探士气和摸底。
    • 奥斯曼给的条件要么降要么死。希望尽快结束,或者和平拿下城堡以作为首都,否则按古兰经军事占领后要让士兵洗劫三天,拖延使苏丹面临内部压力。君士坦丁十一世希望不论多高的纳贡和赔偿只要对方撤军。
    • 而此时双方都己没有和谈的退路。奥斯曼战和两大派系斗争也在此刻达到顶点。而苏丹始终站在主战这边。
    • 下达总攻命令后每个营账点上火炬,城墙上望去像整个大地都逐渐漫延开去的火光,犹如大地被点亮一般。

    13 “铭记这一天!”

    • 苏丹的总攻动员讲话:财富的诱惑,占领的战略意义,贬低西方的决心,攻取的轻易程度,圣战的意义。战术上用轮流攻击拖疲守军,明确攻城布局和节奏。对勇敢的重赏和怯懦的严惩。
    • 而实际上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已经一贫如洗,传说中的无比富庶的城市早在二个半世纪前己被十字军洗劫一空。例如青铜骏马被搬到威尼斯。
    • 苏丹希望保留城市建筑和城墙。
    • 5月28日集中祈祷斋戒。同时城内也不断祈祷
    • 守城领袖朱斯蒂尼亚尼对城防的决定性贡献随着负伤而被挫折。
    • 奥斯曼军队的进攻,乐队,宗教性的进攻前安静,僧侣对士兵的宗教战斗动员——完成历史的弥赛亚式循环的使命,赢得不朽荣耀,战死者成为有福的烈士,升入天堂。而士兵的真正动机,是战利品。并获得古兰经的许可。
    • 守军的准备。内部的分裂(以贪婪奸诈懒惰指责对方),全民上墙御城。加拉塔号召市民前往君士坦丁堡帮助守城。
    • 城内圣像全部搬出游行祈祷。以宗教力量团结号召全力守城。君士坦丁堡的演讲,鼓励守护宗教之神圣,而对方是乌合之众。
    • 分裂的东正教和天主教全都集中在圣索菲亚教堂,四百年中第一次联合。
    • 双方都向自己的神祈祷。
    • 君士坦丁堡坚持了历史上最强的进攻,差一点就赢了。

    14. 紧锁的城门

    • 陆墙三个点都被摧毁,形成长长的缺口。而守军一直不分昼夜地修补。守军一直坚守外墙,总攻时将关闭内墙城门,死战到底。而守军兵力非常稀疏。
    • 奥斯曼第一波攻击是平民组成的非正规部队,用来消耗守军。后面是宪兵和近卫军。
    • 第二波是安纳托利亚正规部队,纪律严明,战力凶猛。惨烈的战场描写。
    • 陆墙暂时受挫同时海面进攻也豪无进展。圣马可的旗帜仍在飘扬。意大利人在朱领导下,希腊人在皇帝领导下,死守。
    • 第三波,奥斯曼人再次发动排山倒海进攻,嚎叫声震天动地。
    • 忘记关闭的边上城门,使部分城墙突然被占领,再次扭转战局。
    • 朱因伤撤退,使守军军心动摇。
    • 奥斯曼凭兵力优势逐渐抢占优势。屠杀守军。
    • 自此君士坦丁堡防御土崩瓦解。

    15. 一捧尘土

    • 城墙突然陷落,变成城市巷战。威尼斯人撤退。奥斯曼人无差别屠城洗劫。逃跑或躲进畜水池。教堂被洗劫一空。让奥斯曼认识到城内没有正规抵抗军队。奥斯曼开始按古兰经进行洗劫和俘虏市民。掘墓,修道院。几个小时,君士坦丁堡已完全变样。
    • 君士坦丁堡周边村庄陆续投降,以保留教堂和市民。
    • 主教换掉衣服逃跑。
    • 军队为了抢劫以致不顾逃跑的士兵。
    • 加拉塔救援了一部分市民,同时加拉塔也陷入逃离的恐慌。
    • 基督教舰队得益于北风快速逃生。
    • 苏丹对部分城市建筑物部暑守卫以防被抢劫。
    • 1453年奥古斯都广场上的历史留存:查士丁尼的骑马像,米利翁——帝国全境计算距离的基石。来自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奇异的三头巨蛇铜像,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亚战役中希腊人打败波斯人留下的纪念品,甚至还有更古老的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石柱,打磨花岗岩表面保存极好的象形文字,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后的晨祈。索菲亚的意思是智慧。圣索菲亚的历史就是拜占庭的历史,既神圣又是世俗,既神秘又赏心悦目,既美丽又残酷高度的不理性,既属神又属人。在1123年又27天后,它的历史即将落幕。
    • 君士坦丁堡皇帝之死的各种传说
    • 穆罕默德二世骑马入城的形象被后世创作成各种绘画作品。
    • 穆罕默德二世在视察君士坦丁堡城市被摧残的景象,也想到了历史上那些强大帝国的末落。
    • 阿拉伯人于七世纪灭亡波斯帝国的两行诗句:在霍斯劳的皇宫,如今蜘蛛是卷帘人,阿佛拉西亚布的城堡中,猫头鹰发出换岗命令。
    • 君士坦丁堡破城并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劫掠更惨。
    • 夏甲的后裔,夏甲是《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亚伯拉罕妻子撒拉的一名埃及侍女,夏甲为亚伯拉罕生下儿子以实玛利,伊斯兰教鼻祖默罕默德自称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大部分穆斯林也视自己为以实马利的后裔。

    16. 世界的梦魇

    • 除极少数人通过亲人赎回自由外,大部分俘虏融入了奥斯曼的基因库,“如同尘土一般,四散到全世界”。大部分贵族和抵抗领袖被杀
    • 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为圣索菲亚清真寺。新城市被命名为伊斯兰堡——意为遍布伊斯兰。穆罕默德二世对城市严重破坏深感不安。
    • 噩耗传遍地中海所有岛屿和国家,直到欧洲大陆的威尼斯,意大利各地,欧洲各国。引发的悲伤惊恐和对土耳其人的野蛮残暴将在欧洲回响数百年。。。。。
    • 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人们写下了数量惊人的信件、史书、预言、歌曲、哀歌和布道,被翻译成基督教世界的所有语言从塞尔维亚语到法语,从亚美尼亚语到英语,不仅宫殿和城堡内在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十字路口市场和客栈,也在大谈特谈。它传到了欧洲最遥远的角落,或最贫贱的人们的耳边,渐渐的,甚至冰岛的路德派祈祷书,也恳求上帝救出他们,避开教皇的虔诚和土耳其苏丹的恐怖,新的反伊斯兰浪潮才刚刚开始。
    • 而在伊斯兰世界,人们欢欣鼓舞。这是一场意义极其重大的胜利,被认为穆罕默德说出的古老预言终于实现了。伊斯兰信仰向全世界传播的前景一下子又乐观起来。穆罕默德二世启用了征服者称号。穆罕默德二世在向埃及,突尼斯和格兰纳达统治者分别送去战利品的同时,也在索取信仰捍卫者的地位和最终战利品:对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三个圣地的保护权。
    • 君士坦丁堡陷落使地中海权力平衡发生变化。同时,在穆罕默德二世眼中,红苹果变成了罗马。1453到1481年奥斯曼土耳其一路西进,直到穆罕默德二世驾崩。
    • 此后的西方始终一盘散沙,直到200年后1683年维也纳城下奥斯曼军队的步伐被阻挡。而这段时间两个世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 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对立,是全球意识形态冲突的原形。
    •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时,恰好是一场革命的巅峰时刻。在西方科学探索开始加速,宗教日渐衰落,在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中表现出来,火药的威力,帆船的优势,中世纪攻城战的寿终正寝,在此后七十年中,欧洲将会出现很多新发明新事物和新人物。例如古登堡的印刷术,出版了海量的圣城和反伊斯兰教宣传的材料。
    • 与西方建立在宗教对立思维上的偏颇想像不同,穆罕默德二世自视为罗马继承人,重建了一座多元文化的都城——典型的黎凡特城市。基督教与穆斯林共同生活在同一城市。对国外被宗教压迫的其他教众也都宽容接纳,许多难民又单向流动到君士坦丁堡。而穆斯林世界又对此颇多批评。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被认为是古典世界的悲剧性终结,荷马和柏拉图的第二次死亡。但多元文化使其后异常繁荣,制造出了古兰经中描摹的无边无际的乐园的影像。奥斯曼帝国的艺术、建筑和礼仪是伊斯坦布尔成了一个极具视觉震撼力的世界,令西方访客叹为观止。而奥斯曼也仅仅在200年间,从游牧部落一跃而为大帝国。

    尾声:安息之地

    • 1481年百病缠身的穆罕默德二世被毒毙。最大嫌疑是其子巴耶济德(30年后巴又被其子毒杀)。——王公之间没有亲属关系。
    • 今天,二世陵寝在法提赫。取代了君士坦丁大帝安葬地圣使徒教堂。成了品牌
    • 围城战中其他重要人物命运就是伴君如伴虎。
    • 成功逃生后的守军命运五花八门。
    •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各种传说和政治遗产在十九世纪与希腊的民主主义理想合二为一。是希腊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兵干预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却被凯末尔阿塔图击败。直到这时,重建拜占庭的梦想才彻底破灭。
    • 今天,拜占庭存在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中世纪小城,米斯特拉斯。是拜占庭灵魂的神龛,在城堡下方的村庄内,每根路灯都带有双头鹰标志,在帕里奥鲁格广场上矗立着君士坦丁十一世挥剑保卫基督教信仰的雕像。在这里,君士坦丁堡都已在缩小的规模上重建,成为希腊的佛罗伦萨。
    • 每年5月29日土耳其人会在埃迪尔内门举行战役重现,庆祝攻城。在克里特岛的乡村小教堂和希腊诸多城市都会举行纪念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活动。
    • 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一片和平的景象。金角湾的海强,只剩残垣断壁,宏伟的迪奥多西城墙依然威风凛凛。围城战期间,所有的城门都保存至今,黄金门被穆罕默德二世命令用砖石堵死。大炮依然可以找到。而查士丁尼像被拆后过了很久才被熔掉。

    资料来源

    • 调和:原始资料的混杂。事实,故事,神话。1453年事件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历史是由失败者写的。
    • 捕捉当事人的声音:言辞偏见希望和恐惧。
    • 要处理好史学基本的学术训练和规范问题。

    鸣谢。

    最后感谢译者并附上译者豆瓣相册《1453》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31936287/

    2017-02-20 15:09:55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