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对《孔教与国家建构》的笔记(9)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 (Permanently broken.)

读过 孔教与国家建构

孔教与国家建构
  • 书名: 孔教与国家建构
  • 作者: 李华伟
  • 副标题: 变奏与复调的历史 : 1895—1919
  • 页数: 311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23-4
  • 第24页

    该文对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庚子拜经”仪式的肯定及改革可谓既有远见又切近实际。该文对善堂祭祀的周期、节律及其宗教功能的分析可谓契合宗教仪式和宗教功能的理论精髓。
    引自 第二节 1902年之前康有为对孔教的宗教化构建

    广东省城的善堂并不是一个“自古以来”的东西,而是晚清时伴随着外贸商人崛起而产生的,康有为的文章里就提到广仁善堂是“壬辰年(1892年)”才建立的。如果要按传统的儒教伦理,商人原本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但也许恰好是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更有动机去搞点慈善,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既是在中华帝国,也是在殖民地,广仁善堂的很多创始成员本身也是东华三院管理层成员。

    2024-05-03 22:37:27 回应
  • 第35页

    梁启超否定了以“中学”比附“西学”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不过以其暗合于我孔子而从之耳,是所爱者仍在孔子,非在真理也”。梁启超甚至大开骂口说:“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引自 第一节 从保教、“教不必保”到“新民”

    一百多年后,赵国还是充满了梁启超辱骂的傻逼。

    2024-05-03 23:56:55 1人喜欢 回应
  • 第37页

    南海见两百年前天主教之盛,以为泰西富强由于行教,遂欲尊我孔子以敌之,不知崇教之说久成糟粕,近日欧洲,如德如意如法……于教徒侵政之权,皆力加裁抑。居今日而袭人之唾余以张吾教,此实误矣!
    引自 第一节 从保教、“教不必保”到“新民”

    这也是晚清以来一直萦绕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的“大分流到底是为什么”的先驱吧。黄遵宪在这里比较强调时代误置,但我看来并不全是这样——正如20世纪80年代赵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人看到的“美国精神”并不全是时代误置一样。

    2024-05-04 00:05:51 回应
  • 第69页

    在章太炎看来,总的来说,农民道德最高,是革命最为可靠的力量,他们视死如归、甘之若饴。就道德与知识的关系来看,“知识愈进,权位愈申,则离于道德也愈远”。
    引自 第二节 “订孔”与“建立宗教论”(1902—1911)

    什么猫主席抢先体验版!

    2024-05-05 15:14:52 2人喜欢 2回应
  • 第76页

    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将中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凝练,将古学复兴视为中西共同的发展路径和重要转折点,其言曰:“邓子曰: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引自 第二节 “订孔”与“建立宗教论”(1902—1911)

    一直萦绕到今天的周秦(或曰儒法)斗争的雏形。这类斗争的“名”往往取决于论者认为契丹的哪些东西是坏的,这些坏东西在传承上又属于哪一家。

    2024-05-06 02:17:30 1人喜欢 回应
  • 第90页

    康有为正是意识到孔庙祭典的阶层性——即“教官教士而不及民”,造成“驱小民舍孔子而祭淫鬼”、百姓不知以孔子为神的后果,才从事孔教改革,然而,由于改革路径和方向的偏移,康有为的宗教改革总体上并不成功。不过,戊戌变法前后借助或改造善堂进行的孔教活动,以及同期在海外建立的孔教组织,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也解决了孔子或孔庙与民众日常生活世界之间历来存在断裂的难题。如印尼泗水华人于1899年以文昌祠为基础改建而成的文庙,至今仍是印尼孔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孔教也已经成为印尼的合法宗教。印尼孔教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扬光大,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印尼孔教贯穿于信徒日常生活的每个层面,而且其组织架构现代而平等。以儒教为基础的新兴宗教、民间宗教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颇大,如德教等。仅就中国台湾地区而言,民间宗教如慈惠堂、儒宗神教以及高雄地区的鸾堂系统,在民间影响力颇大,是儒教的实际担纲者、实践者。
    引自 第三节 康有为、梁启超在孔教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原因

    一般民众眼中,孔子即使是在“举业昌隆”这个业务领域大概也比不过一些类似的神灵(例如文昌帝君或关公——本段中提及的成功案例印尼孔教,其文庙就是用文昌祠改建的),要说孔子崇拜,我感觉越南的河内文庙倒还算不错。

    印尼孔教我查了下,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录得超过300万信徒,但2018年的普查数据是7.2万人,即使是在华人群体中也非常少。我的猜测是,在历史上印尼孔教人数众多的重要原因是潘查希拉里面包括了“Ketuhanan yang Maha Esa(信仰独一的神)”换句话说就是反无神论,所以华裔不得不给自己“寻找一个宗教”,有人投了基督教,有人依靠于孔教。但冷战之后,印尼民族主义在这个方面的警惕性就下降了,印尼孔教因此就会衰弱。

    而东南和海外(主要也是东南人后裔)的那些“缝合怪宗教”——例如以扶鸾写善书为代表的台湾鸾堂——硬要往儒教/孔教身上靠是有点勉强的。

    2024-05-06 14:51:00 1人喜欢 回应
  • 第98页

    关于普世性平等,陈焕章强调孔教较基督教民主,也不压制其他宗教,因此,“在中国享有完全的宗教自由”。另外,从政治方面来看,从西汉开始,“中国已进入了民主政治时期”,陈焕章认为,“除了目前真正的宪政国家而外,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陈焕章从中国政治上自西汉推行郡县制反对贵族制这一事实出发,断定中国较早实现了“政治民主”和人的平等,并将此视为孔教的功劳。
    引自 第一节 《孔门理财学》与宪政的孔教版本

    这历史发明,虽然很离谱……但又觉得他们好歹是想要附会民主、自由的。

    2024-05-06 16:39:59 1人喜欢 5回应
  • 第109页

    第十二,孔教之圣地。耶教之耶路撒冷,回教之麦加,孔教之孔林,皆教主之圣地也。
    引自 第二节 孔教与共和:为孔教寻求结构性位置

    想起了《建党伟业》里顾维钧的那句“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虽然当代人的考证发现顾维钧没说过这句话,但这个认知在当时的中国的知识阶层里可能是比较普遍的。

    2024-05-06 21:25:40 1人喜欢 回应
  • 第279页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许多地区宗族重新恢复,但实际上这种恢复,“更多地表现为仪式的恢复,而功能的恢复是很弱的”,而且“现在恢复起来的宗教组织不是一个可以发挥强制权威的组织,因为宗族的诸多职能为其他组织替代,也因为宗族成员的社会分化”。高丙中认为,“除了少数例外情况外,家族活动的恢复基本上是文化性的,而非制度性的”,“活动所恢复的主要是家族符号和仪式的体系,而非功能实体”。
    引自 附录当代大陆儒教复兴之载体及其效用

    大体上同意,我个人是把“宗族活动”分为灵性(回答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力(抱团武斗)、财力(族产)三个主要层面来看。没错,我相信绝大多数“复兴的宗族”都是灵性层的,无论是重整族谱还是修复祖茔、宗祠,其实主要都是在“缓解死亡焦虑”这个灵性层面,这一点我认为在中国还是相当牢固的。

    在一些“农业的农村”,人力层可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人们对于“华北农村里的恶霸”的想象(董志民)大致就从这里来。

    少数例外就是珠三角农村,又尤其是近郊农村,他们的宗族复兴当然有“传统”的因素,但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未能彻底开公社化倒车,使得农村的土地(以及一部分其他资源)在制度层面只能以村为单位“公有”,这就让宗族要么和村委会/村经济联社基本重叠(单姓村),要么成为村委会/存经济联社竞选中的voting bloc。这两种情况下,宗族的复兴都是财力层面上的。

    2024-07-01 01:55:09 回应

宫保鸡丁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082条 )

《西游记》版本源流考
3
西游记(全二册)
16
重庆直辖时刻
8
神器有命
2
共和国的第三代
3
洪业
1
公开
3
储蓄来生
8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1
逃避统治的艺术
18
明代无生母信仰研究
2
沧海一粟
15
风痕
1
农业机械化的中国想象
34
天山雄鹰
1
三国演义(全二册)
1
声入心通
2
神女
1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
2
想像的共同體
10
畅销书里的日本国民史
1
礼仪下乡
1
适彼叻土
1
与河内分道扬镳
19
祖师的族谱
3
仙症
2
同时代的北方
20
红药丸与厌女症
11
小镇做题家
8
中国川菜史
11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2卷)(第3卷)
15
毛家湾纪实
10
红色王子
1
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5
毒藥貓理論
3
椰壳碗外的人生
4
欧洲之心
1
香港最早期政黨及民主鬥士
19
禳灾与救劫
3
两班
2
王小波传
2
亚裔美国的创生
16
六论自发性
8
我方的歷史
32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
13
马来亚史
3
基督教史
9
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
1
与陈平对话
21
族群與國家
15
归葬
4
韩国流行音乐
12
宝卷
4
穿梭太平洋
9
学历之死
2
明流道场
2
The Refugees
3
《西游记》的诞生
5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2
锡克警察
4
如朕亲临
1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1
东晋门阀政治
1
要命还是要灵魂
6
鋼鐵是怎樣煉不成的
17
漫长的余生
1
心安即是家
7
家園何處是
11
民族与民族主义
5
国家主义的阴影——学者、民粹主义和少数派
10
采访红色高棉
12
重構台灣
9
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
8
在柬埔寨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柬埔寨革命的伟大胜利
1
他者中的华人
3
风雨独立路
2
3
流俗地
5
1918年11月
2
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
1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
1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28
欧洲民族主义,1890-1940
1
女性主义
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
1
金榜题名之后
4
失落的卫星
5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5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
10
历史 记忆 生产
12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
3
文化、权力与国家
1
被犧牲的「局部」: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1680-1949)
4
越南
15
乡族与国家
3
儒林外史
2
长安与河北之间
1
經濟漩渦
1
中国科幻口述史 (第一卷)
16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7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增订版)
8
皇帝和祖宗
4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7
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
3
左道
9
大迁徙
7
死水微澜
3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
3
被統治的藝術
7
穿过针眼
2
暴风雨前
3
凤凰于飞
8
六七暴動
12
土客大械鬥
2
亦神亦祖
2
四大门
4
暴风骤雨
2
斯大林
3
上海罢工
3
帝国的伙伴
1
人世间(套装共三册)
11
西藏贵族世家
2
杜润生自述
12
说什么激进
1
变局
7
西厂劳工
2
我的前半生
1
动员与效率
10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上卷
2
筚路维艰
4
我的父亲邓小平
1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8
上海罢工
1
神‧鬼‧祖先
12
管治新界
1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
4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
8
交错的世界
1
欧洲之门
1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1
帝国的技艺
2
中国新农村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流动的父权
10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1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4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6
国中的“异乡”
3
书剑恩仇录
2
中国宗教通史(上下)
1
刘志丹(三卷本)
1
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
4
洪门·青帮·袍哥
4
叫魂
5
激荡三十年
2
帝国铁都
1
德川幕府与御三家
1
打工女孩
1
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
9
千子
1
高岗传
1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
3
农民中国
9
近代朝鲜与日本
3
阿富汗史
5
高家村
2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
1
巨流
3
差分机
1
当代韩国史
4
文化政治与符号权力
1
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
7
季风吹拂的土地
2
王气黯然
3
中亚突厥史十二讲
1
亦師亦友亦敵
2
新编韩国史
6
炼金术战争:解放
1
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文化与政治
14
一本书的历史
8
清季北洋势力崛起与直隶社会变动
5
中国知青史
16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1
追寻“我们”的根源
7
从“异域”到“旧疆”
9
新全球史
2
弱者的武器
2
五四运动史
1
棉花帝国
10
拓边西北
2
中国游戏风云
1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
1
漫威大战DC
1
中国菜谱
1
血与火
1
南明史
2
阿富汗史
1
帝国之裘
2
马背上的朝廷
3
交接香港:亲历中英谈判最后1208天
5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
7
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