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 (1)
-
笔记
像阿诺德一样,列维斯也把那些具备恰当的文化趣味和判断力的人作为文明社会的卫道士。正是通过这些精英群体从西方艺术和文学经典中提升出来的文化智慧和敏感,让社会能有希望保持一定的道德和审美判断力。他察觉...

视觉文化与新的生活图景的构建 (1)
-
笔记
◆ 前言 视觉传播正在膨胀为这个时代最显要的传播方式。这种新的传播理念的形成,使我们所处的符号环境疏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形象符号为中心,...


语言、空间与艺术 (3)
-
第四篇 从语言与空间看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与结构
中国古典小说整体结构上较普遍存在的“首尾大照应”“一部如一句”“一部书总不出开头几句”的现象,都充分体现出古代宇宙观那种循环往复的“圆环性”。在这里,叙事虽经历了一个历时性的发展过程,但总不可避免... -
第二篇 语言哲学基础与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生成
在中国古代,名主要是被当作天地的“纲纪”,政化的“准绳”、道义的“门户”来看待的。名主要是政治教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工具,它象征的是一种政治伦理秩序。 儒家名实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它的影响绝不... -
第一篇 语言学转向与当代诗学文化理论的建构
“空间化转向”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却具有一种突出的空间化特质,西方当代哲学文化的空间化转向因此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表现出某种汇通的趋势。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语言观念...

统治与教育 (1)
-
诸多种类的非理性话语
1. 不愿说理 说理的首要前提是愿意说理。有的人不说理,不只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说理,而且更是因为仗着有权、有钱、有压制别人的手段,根本就不愿意讲理。这种极端强梁、霸道、暴戾的非理性,已经超出了话语讨论本...